李振雷
- 作品数:54 被引量:483H指数:12
- 供职机构:中国矿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矿业工程天文地球交通运输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 利用震动波断层扫描识别煤与瓦斯突出危险区域的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利用震动波断层扫描识别煤与瓦斯突出危险区域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安装微震监测系统;步骤2,利用微震监测系统采集分析震动波传播信息和震源多维震动信息;步骤3,采用震动波波速信息对煤岩层的断层扫描,利用震...
- 宋大钊何学秋李振雷窦林名曹安业王安虎
- 高地压软岩巷道分层次注浆强化加固方法
- 一种高地压软岩巷道分层次注浆强化加固方法,针对高地压软岩巷道围岩的变形破坏与裂隙分布规律,采用浅层与深层分层次注浆方式,实现巷道围岩的浅层与深层分层次有重点的注浆强化加固。先对巷道浅层裂隙发育区进行浅孔低压注浆,而后再对...
- 许兴亮张农张念超梁国栋李振雷
- 矩形巷道周边应力集中系数的计算与巷道支护被引量:5
- 2010年
- 介绍了边界元法和边界元应力法的基本原理,并分别采用边界元应力法和已推导的复变函数公式对矩形巷道进行计算,得到周边关键点的应力集中系数,并将两种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得出相同的应力分布规律;在原理上提出矩形巷道采用桁架锚杆支护系统进行支护。
- 李振雷冯宇峰孙永康高鹏飞
- 关键词:应力分布应力集中系数复变函数桁架锚杆
- 煤矿冲击地压灾害监测预警技术研究被引量:74
- 2016年
- 为合理选用监测预警方法以便进行高效的冲击地压防治,通过工程与文献调研、理论分析、现场实践等方法,分析总结了我国煤矿冲击地压发生特征、影响因素、发生机理、监测预警手段等。结果表明:冲击地压大多发生在巷道,破坏范围一般为90~150 m,且矿震能量越大、距离巷道及采场越近,其诱冲可能性越高;冲击地压发生机理一般为静载应力集中和矿震动载扰动叠加作用的结果;冲击地压的监测预警主要从静载应力场和震动场两方面,单一监测方法难以实现对冲击地压的精确预测,而联合多种方法涉及震动场和应力场的多参量综合监测预警技术较为科学。
- 窦林名李振雷张敏
- 关键词:冲击地压监测预警
- 冲击矿压巷道逃生通道
- 一种冲击矿压巷道逃生通道,由多个逃生段和可弯曲段串联组成,可弯曲段的一端设有与逃生段内接头一端套合连接的外接头,逃生段的另一端设有与弯曲段内接头端套合连接的外接头,可弯曲段和逃生段的内接头一端均设有可转动的法兰盘,逃生段...
- 何江窦林名曹安业巩思园蔡武李振雷丁言露
- 锚杆失效机理及其控制研究
- 2010年
- 文章通过对锚杆质地因素、支护设计因素、地质因素、施工质量因素的分析,提出了如何控制锚杆失效的方法。文章还提出,在认识锚杆失效原因的基础上,应该深入研究采取何种有效措施降低失效率,同时各矿区应该加强对锚杆支护质地的检测、加大监督力度及时修正锚杆支护设计的参数、加强施工管理、提高施工人员的业务素质,进而提高锚杆支护巷道的支护质量。
- 徐建文田素川李振雷孙永康西龙
- 关键词:支护设计
- 微震多维信息识别与冲击矿压时空预测——以河南义马跃进煤矿为例被引量:52
- 2014年
- 随着煤炭开采深度和强度的增大,冲击矿压已成为煤矿普遍的安全问题.具体针对煤矿冲击矿压的时空预测难题,进一步发展了微震多维信息的时空预测方法:首先,构建微震多维信息识别指标体系,包括优选的频次指标和新提出的震源集中程度、最大应力和总应力当量指标;其次,基于归一化方法、异常分级判别准则和时空统计滑移模型,分别获得各指标的时序曲线和空间云图;然后,采用R值评分法评估和检验各指标的预测效能,并依此赋予各指标权重;最后,应用综合异常指数方法,实时定量分析监测区域的冲击险状态、具体危险区域及等级.预测实例表明,该方法综合考虑了微震时、空、强要素,预测效能较高,并能从时序上定量描述监测区域的冲击危险状态,空间上定量反映监测时段内的冲击危险区域及等级,现场中指导实施防冲措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现场防冲措施实施的盲目性,从而进一步发展了煤矿冲击矿压的时空监测预报方法.
- 蔡武窦林名李振雷刘军巩思园何江
- 关键词:冲击矿压
- 浅谈软岩巷道的分类支护原则被引量:1
- 2009年
- 根据软岩工程的分类,对每种类型的软岩巷道的变形形式,破坏机理以及支护原则作了探讨,并给出了一般软岩巷道破坏防护的几点建议。
- 田素川徐建文李振雷冯宇峰
- 关键词:软岩巷道围岩控制
- 平面交叉口人行横道和停车线的设计研究被引量:4
- 2010年
- 通过对徐州市一些平面交叉口的实地观测和分析,提出系统研究和正确设计交叉口人行横道和停车线位置的必要性。基于通行安全、车辆顺畅和通行能力约束,将交叉口人行横道和停车线的设计理论系统化、更优化,建立了平面十字形交叉口人行横道和停车线设计的基本模型,并通过对信号交叉口通行能力的计算分析,提供了进一步优化停车线位置的途径,实例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有效性。最后,结合VISSIM软件仿真给出了不同等级道路相交时的一些设计值。
- 牛德宁张令刚孟兆民田光理李振雷
- 关键词:平面交叉口人行横道停车线通行能力优化设计
- 一种巷道内布置的地震CT探测用震动波激发装置
- 一种巷道内布置的地震CT探测用震动波激发装置,其特征是通过顶紧机构将震源固定在巷道顶板底板之间,或通过锚杆、锚索端头将震源固定在巷道壁上,利用气体弹簧、金属弹簧作为激发动力源,驱动锤头击打埋设在巷道底板中的垫板,垫板击打...
- 王桂峰李振雷窦林名巩思园蔡武何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