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施伏芝

作品数:117 被引量:570H指数:13
供职机构: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国家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6篇期刊文章
  • 14篇专利
  • 7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01篇农业科学
  • 3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主题

  • 67篇水稻
  • 61篇杂交
  • 37篇中籼
  • 36篇高产
  • 34篇杂交中籼
  • 28篇选育
  • 27篇籼稻
  • 22篇杂交水稻
  • 15篇中籼稻
  • 14篇不育
  • 13篇杂交中籼稻
  • 13篇制种
  • 13篇不育系
  • 12篇氮肥
  • 12篇性状
  • 11篇栽培
  • 10篇氮素
  • 9篇协优57
  • 8篇育种
  • 8篇栽培技术

机构

  • 104篇安徽省农业科...
  • 11篇安徽省农业科...
  • 6篇安徽农业大学
  • 2篇宿州市种子公...
  • 2篇安徽国瑞种业...
  • 1篇上海市农业科...
  • 1篇华容县农业局
  • 1篇合肥丰乐种业...
  • 1篇安徽荃银高科...
  • 1篇韩国国立首尔...

作者

  • 117篇施伏芝
  • 108篇罗志祥
  • 76篇阮新民
  • 41篇从夕汉
  • 38篇苏泽胜
  • 15篇阮新明
  • 9篇占新春
  • 8篇倪金龙
  • 8篇朱启升
  • 6篇张瑛
  • 6篇滕斌
  • 5篇陈周前
  • 5篇罗彦长
  • 4篇吴文革
  • 4篇夏加发
  • 4篇吴敬德
  • 3篇王元垒
  • 3篇罗玉祥
  • 3篇王安东
  • 2篇徐秀娟

传媒

  • 35篇安徽农业科学
  • 20篇杂交水稻
  • 10篇中国稻米
  • 9篇中国农学通报
  • 3篇安徽农学通报
  • 2篇河南农业大学...
  • 2篇作物杂志
  • 2篇中国土壤与肥...
  • 1篇中国农业科技...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农业科技通讯
  • 1篇中国水稻科学
  • 1篇农村实用技术...
  • 1篇上海农业学报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核农学报
  • 1篇现代农业科技
  • 1篇大麦与谷类科...
  • 1篇生态环境学报

年份

  • 3篇2024
  • 2篇2023
  • 4篇2022
  • 3篇2021
  • 6篇2020
  • 2篇2019
  • 4篇2018
  • 2篇2017
  • 9篇2016
  • 3篇2015
  • 5篇2014
  • 2篇2013
  • 4篇2012
  • 3篇2011
  • 4篇2010
  • 5篇2009
  • 4篇2008
  • 6篇2007
  • 5篇2006
  • 5篇2005
1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杂交水稻选育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杂交水稻选育方法,包括:分别选育多分蘖、高柱头外露率、短窄叶两系不育系以及多分蘖、大穗、短窄叶恢复系,然后以不育系为母本,恢复系为父本,测交并种植F<Sub>1</Sub>代,选择农艺性状优良的杂交组合。...
从夕汉罗志祥施伏芝阮新民罗玉祥吕孝财占新春
文献传递
安徽省农业生产结构的现状与发展对策被引量:3
2002年
根据“九五”期间安徽省农业生产结构的现状进行分析 。
阮新明施伏芝罗志祥占新春
关键词:农业生产结构战略性调整
韩国食品加工业的现状与展望被引量:1
2002年
对韩国近年来农产品生产及食品加工业发展现状进行了考查 ,对韩国经济的发展。
施伏芝苏泽胜罗志祥阮新明
关键词:食品加工业农产品生产
一种水稻直播机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稻直播机,包括两个三角机架、滚筒、拉杆、踏泥板、塑料轮、播种盒、踏种板,两个三角机架之间通过上横梁、前横梁、后横梁连接,滚筒设置在两个三角机架之间,滚筒两端分别与转轴一固定连接,转轴一分别与三角机架...
从夕汉罗志祥施伏芝阮新民罗玉祥滕斌
文献传递
一种水稻高产且氮素高效利用的新品种选育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稻高产且氮素高效利用的新品种选育方法,利用不同氮效率的水稻在始穗期与成熟期谷氨酸含量具有显著差异的生理特性,通过在中低产田较低背景氮条件下,选择高产优质品种与氮高效利用的优良亲本或品种杂交,采用常规系谱...
罗志祥施伏芝阮新民从夕汉张瑛腾斌
文献传递
水稻苗期氮高效品种评价与筛选的初步研究被引量:21
2010年
在3个氮素水平下对7个杂交中籼水稻品种进行水培试验,对氮素利用率与苗高、根长、单株分蘖、单株干重等4个性状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发现,秧龄47d时,4个性状在3个氮素水平下差异显著,该秧龄的秧苗氮素利用效率与苗高、根长及单株分蘖数目存在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0.52*,0.97**,-0.88**;而秧龄期为37d时,4个性状在3个氮素水平下差异不显著,且氮素利用效率与4个性状的相关性不显著。因此,初步认为47d秧龄期可作为苗期氮高效品种评价与筛选的合适时期。秧龄47d时的苗高、根长、单株分蘖数、单株干物质重等4个性状的变异范围和变异系数均在40mg/l的氮素浓度下表现最大,表明40mg/l的氮素浓度可作为苗期氮高效评价与筛选的适合浓度。并发现秧龄47d时,氮素利用效率在40mg/l的氮素浓度下仅与单株干物质重呈显著正相关。因此,本研究初步认为,单株干物质重可作为苗期氮素效率高低的筛选指标。由于在40mg/l的氮素浓度下47d秧龄的K优52单株干物质重和氮素利用效率均最大,并且其吸氮速率与相对氮素利用效率亦最大,故初步认为K优52是一个苗期氮高效品种。
阮新民施伏芝罗志祥佘德红
关键词:水稻苗期性状氮素利用效率干物质重
杂交中籼新组合K优954的选育与应用
2005年
K优954是安徽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用不育系K17A与恢复系9M054配组选育而成的杂交中籼新组合,具有产量高、米质较优、适应性广等特点,于2004年3月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介绍了该品种的产量表现,特征特性,栽培和制种技术要点。
施伏芝罗志祥阮新明苏泽胜
关键词:杂交中籼选育
杂交中籼新组合协优573.0t/hm^2高产制种技术
2000年
协优 5 7肥东县 3a制种 ,平均产量 3 .2 5t/hm2 。相关分析及通径分析结果表明 :增加每穗总粒数及提高结实率可提高产量。栽插过密、穗数太多会导致减产。单产 3 .0t/hm2 的产量结构应该是 :母本有效穗 3 0 0万~ 3 60万 /hm2 ,总颖花数 2 .2 5亿~3 .0 0亿 /hm2 ,结实率 45 %~ 5 5 % ,千粒重 2 7.0g。主要栽培措施 :( 1)适时播种并安排好播差期 ;( 2 )培育多蘖壮秧 ;( 3 )加强大田管理 ,搭好丰产苗架 ;( 4 )喷好激素 。
罗松彪陶茂聪罗志祥施伏芝
关键词:杂交中籼协优57制种技术
杂交中稻群体数量与质量性状关系的研究被引量:7
2000年
以杂交水稻组合 80优 1 2 1 (中粳 )和协优 5 7(中籼 )为材料 ,进行栽插密度试验 ,以培育数量和质量不同的群体 ,研究群体数量与质量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 ,基本苗数、最高茎蘖数等群体数量性状之间和分蘖穗率、茎蘖成穗率等群体质量性状之间都呈正相关。群体数量与质量性状之间呈负相关 ,其中基本苗数与分蘖穗率、最高茎蘖数与茎蘖成穗率、总颖花数与结实率、有效穗数与平均穗谷重 4对性状间相互关系最密切。在试验条件下 ,有效穗数、平均穗谷重、总颖花数和结实率对产量的直接作用较大 ,因此高产栽培需在适宜穗数和总颖花数的前提下提高结实率和平均穗谷重。
蒋之埙黄仲青李奕松罗志祥施伏芝
关键词:杂交水稻数量性状质量性状栽培作物群体
基于重组自交系群体水稻氮素利用效率分析和利用被引量:5
2016年
本文以水稻重组自交系群体为试验材料,设置不施氮与施低氮(150 kg·hm-2)两种处理的大田试验,研究了水稻重组自交系群体氮素吸收利用及主要农艺性状分布特征,并通过相关、聚类、主成分等统计方法阐明性状间的相互关系,为氮素高效利用水稻新品种培育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水稻重组自交系群体的氮素利用效率性状在施氮150 kg·hm-2条件下的变异系数较大;施氮促进了群体穗、茎秆、叶氮含量的增加和单株干物质总量(包括单株穗重、单株茎秆重和单株叶重)的提高。在两种氮环境下,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均与株高、穗长、单株茎秆重、单株干物质总量呈正相关,与茎秆氮含量、叶氮含量、穗氮含量呈负相关;氮素籽粒生产效率均与单株谷重、结实率、千粒重、穗总粒数和穗长呈正相关,与单株茎秆重、叶氮含量、单株叶重、单株氮素积累总量呈负相关。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茎秆氮含量、穗氮含量和单株茎秆重对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影响尤为显著,而对氮素籽粒生产效率影响更为显著的是穗数、穗总粒数与结实率。主成分分析表明,氮利用效率较高时,植株体内氮含量较低,尤其是茎秆的氮含量。因此,在大田低氮条件下,要注重筛选植株较高、茎秆较重的重穗型(穗较长,穗总粒数较多,结实率较高)株系;且具有较低茎秆与穗氮含量,尤其是较低的茎秆氮含量,将有利于氮高效利用水稻新品种的选育。从中选出的氮高效品系如Q149与氮低效品系Q114等优良品系13份,可作为优质资源研究使用。
阮新民施伏芝从夕汉罗志祥
关键词:水稻重组自交系施氮量氮素利用效率
共1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