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辉
- 作品数:23 被引量:50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选择素-L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1
- 2007年
-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T细胞依赖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患者体内Th1/Fh2平衡失调,异常细胞因子的产生。选择素L(L—selectin.CD62L)是T细胞表面重要的归巢受体,参与淋巴细胞再循环。CD62L在记忆T细胞中的表达可执行多种功能,不仅是归巢受体,也能促进T细胞产生细胞因子。最近研究发现人的CD4^+2D62L^+的T细胞产生白细胞介素(IL)-4mRNA,故认为CD62L是Th2细胞的表面标志。大多数文献报道SLE是以Th2反应为主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我们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病情的SLE患者外周血中CD4^+T细胞CD62L的表达,以探讨CD62L的表达与SLE病情的关系。
- 谭国珍彭辉毛越苹曾凡钦
- 关键词:CD4^+T细胞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选择素ERYTHEMATOSUSCD62L
-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骨髓基质细胞因子表达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骨髓基质细胞因子表达情况,及其对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的影响,探讨SLE的发病机制。【方法】采用ELISA方法观察SLE患者骨髓基质细胞培养液IL-6、MIP-1、IFN-γ、TGF-β等细胞因子的表达,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MTT),观察基质细胞培养上清液对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的影响。【结果】SLE患者骨髓基质细胞培养液IL-6、MIP-1、IFN-γ浓度明显增高,TGF-β则降低,3种细胞因子与SLEDAI评分相关;正常人及SLE患者骨髓基质细胞上清液均对刀豆蛋白A诱导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SLE患者的上清液抑制作用明显低于正常人;在分别加入抗MIP-1、抗IFN-γ单抗后,骨髓基质细胞上清液对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明显增强,而加入抗TGF-β单抗后,抑制作用明显减弱。【结论】SLE患者骨髓基质细胞对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较弱,与其部分细胞因子异常表达有关,骨髓基质细胞可能与SLE的发病、发展有一定关系。
- 邹外一童秀珍蓝惠霞冯炼强彭辉尹培达罗绍凯
- 关键词:红斑狼疮骨髓基质细胞细胞因子
- 共刺激分子4-1BBL和B7-1在人脑胶质瘤细胞中的表达被引量:6
- 2006年
- 背景与目的:4-1BBL和B7-1为诱导和维持T细胞活化提供了重要的共刺激信号,目前被认为是提高抗肿瘤免疫的治疗靶点。本研究探讨4-BBL和B7-1在7株胶质瘤细胞系表面的表达情况。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检测7株胶质瘤细胞株表面的共刺激分子4-1BBL和B7-1的表达,同时用MTT法分析胶质瘤细胞系对抗癌药物长春新碱(VCR)敏感性,并分析4-1BBL的表达与耐药性的相关性。结果:发现在所检测的胶质瘤细胞表面有不同程度的表达4-1BBL,但均不表达B7-1。其中T98G和MGR1细胞表面的4-1BBL表达>30%,对VCR不敏感,UW28、SKMG1、MGR2、SF767、SKMG4细胞表面的4-1BBL表达<10%,对VCR敏感。结论:本研究所检测的胶质瘤细胞均不表达共刺激分子B7-1,但有不同程度的表达4-1BBL,并且4-1BBL高表达的胶质瘤细胞对长春新碱敏感性差。
- 牟永告彭辉张俊英邵翠杰吴长有陈忠平
- 关键词:胶质瘤4-1BBLB7-1长春新碱药敏性
- HIV-1 gp41融合多肽对CD3抗体激活的调节性T细胞的抑制作用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观察HIV-1 gp41融合多肽(FP)能否影响CD3抗体激活的调节性T细胞(Treg)。方法:用免疫磁珠分离小鼠脾脏CD4+CD25+的Treg、CD4+CD25-的效应性T细胞(Teff),丝裂霉素C处理小鼠脾细胞获得APC。通过CCK-8法和羧基荧光素双乙酸盐琥珀酰亚胺酯(CFSE)标记检测FP对CD3抗体刺激的Teff增殖效应分析其对Treg抑制功能的影响;用ELISA检测FP对Treg激活后IL-10分泌的影响;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表面FP与TCR的分布。结果:通过CCK-8法和流式细胞术分析发现,在CD3抗体刺激下Teff细胞有显著增殖效应;当Treg和Teff混合培养时,Treg能够明显抑制共培养的Teff增殖;当加入25μg/mL FP后,Treg+Teff组与Teff组细胞增殖没有明显变化;当FP浓度为5μg/mL时,Treg+Teff组比Teff组增殖显著降低。Treg未活化时IL-10分泌较低,经过CD3抗体刺激后其IL-10分泌显著增多,而当FP浓度为25μg/mL时IL-10显著下降,5μg/mL FP对IL-10分泌无显著影响。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发现Treg未活化时,T细胞受体(TCR)在细胞表面均匀分布,同时未见FP与TCR共分布;当Treg在CD3抗体刺激下,TCR活化形成半月形,且FP与活化的TCR在细胞表面共分布。结论:25μg/mL FP对Treg体外抑制功能具有显著抑制作用,而5μg/mL FP不影响Treg的抑制功能,可能与其抑制Treg细胞IL-10分泌以及阻断APC在Treg细胞跨膜区域活化信号的递呈有关。
- 贺龙刚胡义平彭辉李珉珉刘叔文李晓娟
- 关键词:调节性T细胞效应性T细胞IL-10
- PTTG和p53的表达与大肠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被引量:5
- 2011年
- [目的]探讨垂体瘤转化基因(PTTG)和p53蛋白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其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71例大肠癌标本和42例癌旁正常黏膜组织的PTTG和p53蛋白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结果]PTTG蛋白和p53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过度表达率分别为73.2%和70.4%,均明显高于其在正常大肠黏膜组织中的表达(7.1%和0),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PTTG的过度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P<0.001),p53的过度表达则与淋巴结转移不相关(P>0.05)。[结论]PTTG在大肠癌组织中呈过度表达,并与淋巴结转移有关,可以作为判断大肠癌是否有淋巴结转移的分子指标。
- 钟碧玲彭辉李亦明王贵明陈艳宇
- 关键词:大肠癌PTTGP53免疫组织化学淋巴结转移
- 4-1bbl分子在脑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 目的探讨共刺激分子4-1BBL在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1BBL分子在82例脑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病理分级,患者年龄,性别及生存
- 牟永告陈忠平谢海涛彭辉王振宁魏大年张湘衡赛克邓星海张冠华
- 关键词:4-1BBL胶质瘤
- 鼻咽癌组织中PD-1^+淋巴细胞数升高的意义被引量:5
- 2011年
- 目的探讨鼻咽癌组织局部CD8+和PD-1+淋巴细胞在鼻咽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64例鼻咽癌肿瘤组织和20例慢性鼻咽炎组织的CD8+和PD-1+淋巴细胞的分布情况。结果鼻咽癌肿瘤组织中CD8+淋巴细胞百分比为(10.68±6.81)%,与慢性鼻咽炎组织的(28.5±9.3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鼻咽癌组织中PD-1+淋巴细胞为(10.4±5.95)%,与鼻咽炎组织的(6.8±3.2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鼻咽癌组织中PD-1+/CD8+淋巴细胞比率为(1.24±0.91),与鼻咽炎组织(0.28±0.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但PD-1+/CD8+淋巴细胞比率升高与鼻咽癌临床分期无关。结论鼻咽癌组织中CD8+淋巴细胞减少,PD-1+淋巴细胞增加,提示PD-1可能参与鼻咽癌免疫逃逸,与鼻咽癌的发生有关。
- 钟碧玲彭辉李亦明王贵明陈艳宇刘巧昙
- 关键词:鼻咽癌组织PD-1免疫逃逸
- 糖皮质激素上调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CD4^+CD25^+T细胞CD62L的表达
- 2007年
-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简称激素)治疗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CD4^+CD25^+T细胞(调节性T细胞)亚群CD62L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了10例初发未经治疗的SLE患者和25例经激素治疗后的SLE患者外周血CD4^+CD25^+T细胞亚群CD62L的表达,并与12例正常人对照组相比较。结果未经治疗的初发SLE患者CD62L^+和CD62L^-的CD4^+CD25^+T细胞均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减少。激素治疗后,SLE患者外周血CD4^+CD25^+CD62L^+T细胞显著升高,而且与糖皮质激素剂量有关。大剂量激素治疗组CD4^+CD25^+CD62L^+T细胞显著高于未治疗组和正常人对照组,但小剂量激素治疗组CD4^+CD25^+CD62L^+T细胞仅高于未治疗组。然而无论小剂量激素治疗组还是大剂量激素治疗组的CD4^+CD25^+CD62L^-T细胞与正常人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SLE患者外周血CD4^+CD25^+CD62L^+ T细胞与疾病活动指数成负相关。结论糖皮质激素可能上调SLE患者外周血CD4^+CD25^+CD62L^+T细胞的生成.促进外周免疫耐受,从而缓解病情。
- 谭国珍彭辉毛越苹曾凡钦
- 关键词:糖皮质激素类T淋巴细胞
- 胃癌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检测及临床意义被引量:9
- 2005年
- 目的研究胃癌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频数的变化,并探讨该群细胞频数的变化与肿瘤的病理类型及临床分期的相关性。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分析胃癌患者和健康对照组外周血中单个核细胞(pBMCs)的CD4+CD25+调节性T细胞频数,并探讨该种细胞频数的变化与胃癌的相关性。结果32例胃癌患者CD4+CD25+T细胞占CD4+T细胞19.40%±8.76%,高于25例健康对照组的10.68%±3.57%(P<0.01)。分化较好的胃癌患者CD4+CD25+T细胞占CD4+T细胞16.79%±4.21%,低分化胃癌患者CD4+CD25+T细胞占CD4+T细胞20.02%±10.42%,两者之间差异显著(P>0.05)。Ⅲ、Ⅳ期的胃癌患者CD4+CD25+T细胞占CD4+T细胞22.43%±8.36%,明显高于Ⅰ、Ⅱ期的胃癌患者(CD4+CD25+T细胞占CD4+T细胞的15.27%±6.85%,P<0.05)。结论CD4+CD25+T细胞在胃癌患者中比例升高,可能是产生肿瘤免疫抑制的重要机制,CD4+CD25+T细胞的高表达可作为胃癌患者肿瘤进展的重要标志。
- 王凌云陈映波冯炼强彭辉吴长有朱兆华
- 关键词:胃癌调节性T细胞流式细胞仪
- 构建HMGB1/PEI非病毒载体介导高效基因传递的研究被引量:2
- 2009年
- 研究了以聚乙烯亚胺(PEI)为骨架复合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的复合型载体HMGB1/PEI的性能,以期提高非病毒基因载体的转染效率。透射电镜观察pDNA/HMGB1/PEI复合物粒子形态呈球形;动态光散射法测定粒径与表面电位,结果显示复合HMGB1后,复合物粒径降低,且随HMGB1加入量的增大表面电位有增大的趋势;凝胶电泳阻滞试验表明HMGB1可协助PEI与pDNA结合;MTT试验结果显示HMGB1/PEI复合载体的细胞毒性低于PEI;HMGB1/PEI复合载体的转染率较PEI的转染率增大2.9~4.0倍,且HMGB1可以弱化血清对转染的阻碍作用。所以HMGB1被证实能有效提高PEI的体外转染效率。
- 沈媛彭辉冯敏邓晶晶温玉婷罗昕曾昕潘仕荣吴传斌
- 关键词:聚乙烯亚胺HMGB1基因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