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震英
- 作品数:6 被引量:5H指数:2
- 供职机构: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历史地理更多>>
- 欧美学术视野下的中国文学史书写——以《哥伦比亚中国文学史》为视角被引量:3
- 2018年
- 作为新世纪以来欧美地区久负盛名的一部中国文学通史,《哥伦比亚中国文学史》在新历史主义、解构主义的新文学史观影响下,充分体现了欧美汉学界中国文学研究的理论视角、学术传统和研究模式。尽管受他者视域的影响,这部文学史的研究仍存在一定的认知局限,但其西方语境下独特的文学思路,以及立足文化视角的文学史编撰理念、探求文学多样性和复杂性的撰述模式、跨学科与跨文化的学术传统和研究方法等书写特点,体现了域外中国文学史研究的接受态度和评价标准,也为当下中国文学史研究带来了重要的启示和思考。
- 张震英黄阳华
- 关键词:中国文学史
- 儒学重构背景下学术与文学互动的经典阐释——评刘越峰先生《庆历学术与欧阳修散文》
- 2014年
- 宋代是中国历史上文化最为昌盛的时代,陈寅恪先生"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1]的评价已耳熟能详。针对宋代这种特殊的文化背景,在大文化的视角下研究宋代文学实属近年来学界的热点,科举、家族、地域、制度等与文学关系之研究已初具规模。
- 张震英
- 关键词:文学学术文化背景散文儒学
- 论金元全真诗词的文化心态
- 2014年
- 金元全真诗词对于金元文学及道教文学研究来说,都是一块不可忽视不可绕过的重要文学领域。就目前的研究现状来看,金元全真诗词研究依旧处于相对薄弱的环节。金元全真道士,作为中国历史上一个独特的道士群体,其出儒人道,参悟、融汇儒、释、道三家思想之精髓,吸纳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进而形成了融通开阔的思想视阈与通脱不拘的文化视角。
- 郭中华张震英
- 关键词:诗词研究文化心态全真道士文学领域
- 论金元全真诗词中的山水审美情致
- 2014年
- 金元全真诗词中有不少山水之作,其中蕴含着全真宗师对山水独特的审美视角。和儒家的"山水比德"观点相异,全真诗词家对山水持有"山水喻道"的审美观念。在此观念的指引下,全真诗词作者深切地体悟到了山水的"大美"、"大乐"与"大情"。而深蕴"道性"的山水,对于虔心循道的全真词家来说,亦有着涤心洗尘、摒弃尘嚣的作用。基于对山水道法层面的审美与认知,全真宗师对自我的悟道生涯作出了复归自然的理性抉择,充分展现了他们山水审美观念的超越与通脱。
- 郭中华张震英
- 关键词:全真教诗词山水审美
- 仙道文化的革新与升华——论金元诗词的内丹心性学说
- 2017年
- 随着道教的发展,传统外丹道术的炼丹耗资大、金丹毒深致命等问题逐渐为世人所注视,并突显成为道教长足发展的一大阻碍。金元全真教一改传统道教"假借外物以自坚固"的外丹修道观念,倡导内丹炼养,以"先性后命"为修行理路,与内丹南宗相并立,并把内丹理论归结为"识心见性"的心性仙学,大大提升了中国仙道文化的哲理内涵。全真内丹心性修炼把道教从外丹修行的困境中解脱出来,并为道教的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和传统外丹术相比,全真内丹心性修炼在理论上更加趋于精微,在实证上更加便捷,且具有诸多世俗效用,因而具有广泛的普适性。全真教的这一内丹倡导与心性仙学在金元全真诗词中有着清晰的展现,因而成为全真诗词的一大宗教文化主题。
- 郭中华张震英
- 关键词:全真教仙道内丹
- 文人“受金谀墓”说辨正被引量:2
- 2015年
- 南宋以后,文人作墓志碑文应得的谢金逐渐被视为"文人谀墓"的罪证和原因,这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逻辑的因果颠倒。"受金"之所以被视为谀墓的"罪证",是因为正义之士们出于维护历史的严肃性,基于青史留名的文化立场和现实需求,极端而片面地将写作层面的具体操作问题转化为抽象的文人道德问题,并以至善或极恶的名义做出决断。从文体学和文化学角度看,造成文人谀墓的根本原因,是碑志文固有的文体规范中难以调和到"文质彬彬"理想标准的矛盾,以及中国传统文化中"不朽"、"尽孝"、"隐讳"等民族思想观念。
- 向有强张震英
- 关键词:碑志文蔡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