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德全

作品数:16 被引量:156H指数:8
供职机构:大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基金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 4篇生物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篇滇重楼
  • 5篇重楼
  • 4篇液相色谱
  • 4篇液相色谱法
  • 4篇色谱
  • 4篇色谱法
  • 4篇相色谱
  • 4篇高效液相
  • 4篇高效液相色谱
  • 4篇高效液相色谱...
  • 3篇育苗
  • 3篇栽培
  • 3篇漂浮育苗
  • 2篇滇牡丹
  • 2篇幼苗
  • 2篇幼苗生长
  • 2篇皂苷
  • 2篇生长发育
  • 2篇生理特性
  • 2篇重金

机构

  • 16篇大理学院
  • 10篇重庆三峡学院
  • 1篇泸州医学院
  • 1篇重庆三峡医药...

作者

  • 16篇张德全
  • 11篇周浓
  • 6篇段宝忠
  • 5篇李海峰
  • 5篇郭冬琴
  • 4篇姜北
  • 3篇袁朗白
  • 3篇丁博
  • 2篇杨永寿
  • 2篇黄传会
  • 2篇马阿丽
  • 1篇汪开拓
  • 1篇康小丽
  • 1篇黄志超
  • 1篇夏从龙
  • 1篇孙琴
  • 1篇杨勤
  • 1篇李雪珍
  • 1篇杨敏
  • 1篇肖国生

传媒

  • 3篇中国实验方剂...
  • 2篇北方园艺
  • 2篇时珍国医国药
  • 1篇中国药学杂志
  • 1篇药学学报
  • 1篇药物分析杂志
  • 1篇食品工业科技
  • 1篇湖北农业科学
  • 1篇中成药
  • 1篇环境化学
  • 1篇中药材
  • 1篇大理学院学报...

年份

  • 2篇2015
  • 5篇2014
  • 6篇2013
  • 3篇2012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真菌诱导子对滇重楼中次生代谢产物甾体皂苷的影响被引量:29
2012年
为了研究比较接种和不接种丛枝菌根(AM)真菌对滇重楼根茎中甾体皂苷类成分的影响,通过室温盆栽接种试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并比较收获滇重楼根茎中甾体皂苷类成分的差异。结果显示,不同AM真菌对滇重楼根茎中次生代谢产物甾体皂苷的影响存在差异。AM真菌诱导子处理后,没有改变滇重楼根茎的化学背景,但能部分提高其根茎中化学成分的含量。实验结果表明,AM真菌与滇重楼之间具有选择性,根内球囊霉是最适宜滇重楼接种的优良菌种。
周浓张德全孙琴姜北黄志超
关键词:滇重楼AM真菌甾体皂苷次生代谢
滇重楼多糖不同提取方法的比较研究被引量:15
2014年
对滇重楼多糖的不同提取工艺进行研究。探讨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和提取次数对多糖得率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实验确定最佳提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回流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在95℃水浴条件下,以1∶60(g∶mL)的料液比,提取时间1h,提取3次,最优工艺条件下多糖提取率可达18.72mg/g;热水浸提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在85℃水浴条件下,以1∶80(g∶mL)的料液比,提取1.5h,提取2次,最优工艺条件下多糖提取率可达23.84mg/g;超声波辅助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在50℃水温条件下,以1∶50(g∶mL)的料液比,提取1.5h,提取2次,最优工艺条件下多糖提取率可达24.32mg/g。3种提取方法对滇重楼多糖提取率影响差异不显著,但超声波辅助提取较热水浸提、回流提取具有能耗低的优点。
周浓郭冬琴汪开拓张德全蓬国辉张春芹
关键词:滇重楼多糖正交实验热水浸提法
滇龙胆漂浮育苗基质的优选被引量:3
2013年
以滇龙胆(Gentiana rigescens Franch)成熟种子为试材,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分析育苗基质珍珠岩、蛭石、草炭、腐殖土4个因素对滇龙胆漂浮育苗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滇龙胆漂浮育苗种子萌发的最佳基质配比是珍珠岩∶蛭石∶草炭∶腐殖土=3∶1∶3∶4,种子萌发率达93.4%,珍珠岩和腐殖土对种子萌发率有显著影响,蛭石和草炭对种子萌发作用不显著;滇龙胆漂浮育苗幼苗生长的最佳基质配比是珍珠岩∶蛭石∶草炭∶腐殖土=2∶1∶3∶4,幼苗高、根长及茎叶干重均显著高于其他基质配比,幼苗根干重极显著高于其他基质配比,为(0.281 9±0.001 4)g。
秦子入袁朗白李海峰张德全段宝忠
关键词:漂浮育苗基质
磷对滇龙胆漂浮育苗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以滇龙胆成熟种子为试验材料,探讨磷对滇龙胆种子漂浮育苗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方法:以珍珠岩、蛭石、草炭等混合成育苗基质,采用漂浮育苗法及植物生理学实验方法研究磷对滇龙胆种子漂浮育苗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对滇龙胆漂浮育苗幼苗进行适宜浓度的施磷处理,不仅滇龙胆幼苗株高、根长、茎叶干质量、根干质量(P<0.01)极显著高于未施磷处理,而且叶片中叶绿素含量、硝酸还原酶(NR)活性和根系活力极显著高于未施磷处理(P<0.01)。结论:探明磷对滇龙胆漂浮育苗幼苗植物学性状和生理特性的影响,滇龙胆漂浮育苗营养液中磷质量浓度以50~100mg·L-1为佳。
李海峰袁朗白张德全段宝忠
关键词:漂浮育苗生长发育生理特性
菌根真菌对人工栽培滇重楼重金属元素的影响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比较接种和不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对滇重楼根茎中重金属元素铅、镉、砷、铜、汞的影响。方法通过室温盆栽接种试验方法,采用微波消解-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并比较收获滇重楼根茎中重金属的差异。结果不同丛枝菌根真菌对滇重楼根茎中重金属量的影响存在差异。接种丛枝菌根真菌能部分地降低其根茎中重金属含有量,所测量值均低于《药用植物及制剂进出口绿色行业标准(WM2-2001)》和《中国药典》2010年版相应的重金属限量标准。结论人工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可保证滇重楼临床用药的安全性。
周浓张德伟郭冬琴丁博张德全王雪
关键词:滇重楼丛枝菌根真菌微波消解-原子吸收光谱法重金属
大理市花甸坝药材栽培基地土壤及中药材中重金属含量状况及评价被引量:2
2014年
Cd、Pb等有害微量元素在低浓度时对药用植物生长发育与品质提高有一定促进作用,但浓度稍高会导致其自身的生长发育和次生代谢产物的积累,从而影响药效[1].因此,研究有害微量元素在土壤中的积累规律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对大理花甸坝典型中药材及其产地土壤中重金属含量的迁移规律进行系统分析,研究重金属在土壤-药用植物系统中的迁移累积特征,其研究结果可为无公害中药材清洁化生产及产地环境评价提供参考依据.
周浓肖国生郭冬琴张德全杨强丽梁雪
关键词:中药材土壤重金属残留量污染评价
尿素态氮对滇龙胆漂浮育苗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被引量:8
2013年
以滇龙胆成熟种子为试材,采用漂浮育苗法及植物生理学实验方法研究了尿素态氮对浮育苗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尿素态氮浓度在25~50mg/L范围内,有利于幼苗茎叶生长;尿素态氮浓度为25mg/L时有利于根生长;同时叶片中叶绿素含量、硝酸还原酶(NR)活性、根系活力极显著(P<0.01)高于未施氮和其它浓度处理;与对照相比,当尿素态氮浓度为100mg/L时,幼苗的生长受到明显抑制,叶片中绿素含量和NR活性降低,根系活力也显著下降。
李海峰张德全段宝忠袁朗白
关键词:漂浮育苗生长发育生理特性
HPLC法同时测定川楝子中芦丁、异槲皮苷和槲皮素的含量被引量:21
2013年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川楝子药材中芦丁、异槲皮苷和槲皮素的含量。方法:采用Agilent Zorbax SB-C18(4.6 mm×150 mm,5μm)色谱柱,以甲醇-乙腈(1∶10)为流动相A,0.4%磷酸溶液为流动相B,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360 nm;柱温25℃。结果:芦丁、异槲皮苷和槲皮素浓度在5.0~500.0μg.mL-1(r=0.9995)、0.5~50.0μg.mL-1(r=0.9999)、1.0~100.0μg.mL-1(r=0.9996)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n=9)分别为96.5%、97.4%、96.3%。所测22份川楝子药材中,芦丁、异槲皮苷和槲皮素的含量范围分别为19.82~120.21、1.43~38.12、4.30~20.48μg.g-1。结论:不同购买地川楝子药材中3个黄酮类成分含量差异较大;该方法适用于川楝子中3个黄酮的含量测定。
周浓杨勤杨敏张德全姜北李雪珍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法川楝子芦丁异槲皮苷槲皮素
HPLC测定不同产地滇牡丹中没食子酸和丹皮酚含量被引量:16
2014年
目的:建立滇牡丹中没食子酸和丹皮酚含量测定方法,并比较滇牡丹不同产地及其不同部位中没食子酸和丹皮酚的含量.方法:采用ZORBOX SB-C18(4.6 mm×250 mm,5μm)色谱柱,以乙腈-0.1%甲酸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 mL· min-1,检测波长275 nm,柱温30℃.结果:没食子酸和丹皮酚在0.204 0~2.040 μg和0.204 0 ~2.040 μg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n=6)为101.81%,97.80%.结论:该方法可用于滇牡丹药材的质量控制;不同产地滇牡丹中没食子酸和丹皮酚的含量差异较大.
张德全马阿丽杨永寿黄传会周浓
关键词:滇牡丹没食子酸丹皮酚高效液相色谱法
野生与栽培太白贝母茎、叶显微结构的比较研究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比较太白贝母不同生长年限栽培品及野生品茎叶显微组织特征的异同,为其人工栽培提供实验数据。方法:采用徒手切片结合石蜡切片法研究太白贝母茎和叶的组织特征。结果:栽培品与野生品的茎横切面特征、叶表皮特征均无显著差异,但组织结构的大小及发达程度等特征上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结论:从研究结果上看,重庆巫溪适合太白贝母的人工栽培,但在种植管理中应充分利用其各生长阶段的特点,以达到提高产量和质量的目的。
周浓丁博郭冬琴张德全李双霜
关键词:野生品栽培品叶表皮显微特征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