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嘉
- 作品数:114 被引量:895H指数:18
- 供职机构:哈尔滨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农业科学文化科学更多>>
- 环境规制对碳排放时空格局演变的作用路径研究——基于东北三省地级市实证分析被引量:43
- 2020年
- 基于2005-2016年东北三省36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定性分析环境规制与碳排放的时空格局演变特征,并利用中介效应分析法定量研究环境规制对碳排放的影响及作用路径。结果表明:(1)从各城市对比来看,环境规制强度呈现出明显的市域差异,碳排放量呈先增加后减小态势。(2)从空间格局来看,环境规制强度呈现由北向南逐渐增强的态势,区域间差异逐渐增大。环境规制的高水平类型分布集中,城市数量最多;低水平类型均位于黑龙江省北部,城市数量最少。碳排放量的高水平类型集中分布在辽东半岛以及大庆市和吉林市等石油型、冶金型城市,低水平类型城市数量呈波动增加,主要分布在东北北部,且向南逐渐扩散。(3)东北三省严格的环境规制不仅直接抑制碳排放,也可以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和精简粗放投资间接抑制碳排放,地方政府竞争则会减弱环境规制对碳排放的抑制效应。
- 王康李志学周嘉
- 关键词:环境规制碳排放中介效应东北三省
- 高等师范院校地理计算课程体系的构建
- 2007年
- 本文分析计量地理运动的兴衰对我国高等师范院校地理教育专业定量课程开设的影响,论述了数学方法对地理学的重要作用,提出了重新恢复和开设地理计算课程的必要性和已具备的条件,构建了地理计算课程体系。认为用地理信息统计学代替原来开设计量地理学。引进地理学中的数学方法这门课程,根据内容的难易分成两个系列课程。
- 张丽娟臧淑英周嘉张冬有
- 环境累积效应研究方法探讨被引量:4
- 2008年
- 环境累积效应研究是近些年才兴起的,所以研究方法还很不成熟,亟需找到一些比较成熟的方法加以分析借鉴,在分析以往环境累积效应研究方法的优势与不足的基础上,为环境累积效应的深入研究提供有利的工具.
- 袁兆华周嘉
- 关键词:研究方法
- 黑龙江省PM_(2.5)和O_(3)污染时空分布特征及气象影响分析
- 2024年
-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但是环境问题也日益严重,各种污染物的排放日益增多。东北三省作为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加之冬季燃煤取暖,造成空气污染严重。针对黑龙江12个地级市及1个地区的PM_(2.5)和O_(3)的污染现状进行分析。选取了2017-2022年的污染物数据,分析了PM_(2.5)和O_(3)在黑龙江省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结果表明,PM_(2.5)年平均月浓度呈U型,夏季低,冬季高;O_(3)浓度在2017-2022年间年平均月浓度呈倒U型,夏季高、冬季低。空间分布上PM_(2.5)主要呈南高北低的态势,O_(3)主要呈南高北低、西高东低的态势。同时,基于前人的研究,分析了气象因子对PM_(2.5)和O_(3)浓度的影响,得出PM_(2.5)与温度负相关,O_(3)与温度正相关;气压升高,PM_(2.5)先上升后下降,O_(3)气压负相关;湿度小时,与PM_(2.5)浓度呈正相关,湿度大时,与PM_(2.5)浓度呈负相关;O_(3)浓度与湿度正相关(临界值之前)都与风速呈负相关。研究成果可为黑龙江省PM_(2.5)和O_(3)的协同防控提供数据依据。
- 王晓雪周嘉
- 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东北地区碳排放效应研究被引量:17
- 2017年
- [目的]通过分析东北地区2000—2014年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碳排放效应,为东北地区土地利用结构的优化和碳减排提供参考。[方法]利用土地利用数据和能源消耗数据等,采用碳排放系数法,对东北地区2000—2014年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碳源/汇进行计算,并分析其区域差异和碳排放强度。[结果](1)建设用地是东北地区碳排放量的主要来源,对碳排放的贡献率超过88%,辽宁省的碳排放量最多。(2)东北地区森林碳汇资源丰富,黑龙江省是东北地区碳吸收的主要来源。(3)东北地区人均碳排放强度呈缓慢增长态势;地均碳排放强度先增长后降低;单位GDP碳排放强度在持续稳定下降,但是当前其下降程度还远远不足以使碳排放总量减少。(4)东北地区是一个不均衡的区域,黑龙江省对其他区域有贡献;吉林省碳排放造成的生态环境影响在内部区域已经自行承担;辽宁省则损害了其他地区的利益。[结论]黑龙江省和吉林省面临着一定的碳减排压力,辽宁省面临着较大的碳排放压力,综合来看东北地区面临着较大的碳排放压力。
- 刘学荣杨琳王颖赵婧宇李志学王静静王乾鑫周嘉
- 关键词:土地利用碳排放
- 日本第二次教育改革研究
- 从现实历史的角度讲一个国家的教育体制——作为上层建筑的一部分——在很大程度上受政治需要的制约,但从教育理应追求的目标来看培养“有完整人格的社会人”才是教育的真正目的。也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持续发展。而二战后的...
- 周嘉
- 关键词:职业教育
- 文献传递
- 工业结构升级视角下黑龙江省生态环境的空间分异及驱动因素
- 2024年
- 以2012~2022年黑龙江省各地级市为研究对象,探究工业结构升级视角下生态环境空间分异及其驱动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时间维度上,生态环境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空间维度上,生态环境呈现中部>西部>东部的格局,空间呈片状分布规律.2.双变量全局自相关指数表明,工业结构升级对生态环境具有明显的正向关联性.3.从生态环境驱动因素的空间异质性特征看,工业结构升级对生态环境呈正向相关;人口规模和城市化水平对生态环境质量均呈现负向的相关关系.外商直接投资与科技创新水平对生态环境质量呈现正向的相关关系.该研究结果可为黑龙江省生态保护和管理,促进黑龙江省可持续协调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 李睿杨旭周嘉烟贯发武晓威王芳
- 关键词:工业结构升级生态环境质量影响因素
- “双碳”目标下黑龙江省工业结构升级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特征分析
- 2024年
- 基于2011~2022年黑龙江省地级市统计年鉴数据,采用熵权法、耦合协调度模型、标准差椭圆分析黑龙江省工业结构升级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时空特征,并采用地理探测器对其影响因素进行探测.结果表明:1.从时间序列上看,黑龙江省工业结构升级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呈上升趋势.2.从空间格局上看,工业结构升级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形成了以哈尔滨市、伊春市为核心向周边辐射的整体格局.3.工业结构升级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标准差椭圆在研究期间呈现“东-西”方向的趋势.4.对两者耦合协调关系影响力最强的因素分别是外商直接投资(FDI)、政府干预程度(GOV)、人口(POP);且各影响因素交互作用后的影响力均强于单个因素的独立作用.
- 袁毓杨旭周嘉烟贯发武晓威王芳
- 关键词:工业结构升级生态环境影响因素
- 钙镁磷肥对鸡粪堆肥过程中重金属钝化的影响
- 2025年
- 为了探究钙镁磷肥对鸡粪堆肥过程中重金属Cu和Zn钝化的影响,本研究设置0%(CK)、3%、4%、5%、6%、7%的钙镁磷肥添加量梯度,通过微型堆肥实验,测试堆体理化性质、腐熟度、重金属形态及其钝化率指标,结果表明:(1)钙镁磷肥对堆体温度影响较小,4%添加处理堆体温度最高(65℃)。各堆体pH最终稳定在8.19~8.44之间。随着钙镁磷肥添加量增大电导率(EC)值逐渐变高。C/N趋势与EC相似,7%处理C/N最高(18.00)。(2)各处理HA/FA随着添加量增多而增大,5%处理的HA/FA数值最大,随着钙镁磷肥的添加而逐渐减小;3%、4%和5%的处理组种子发芽指数(GI)比CK高,6%和7%处理组GI较低。(3)钙镁磷肥添加量为5%的处理对Cu和Zn钝化效果最好,其中Cu残渣态增加3%,可交换态降低14%,钝化率为46.4%;Zn残渣态增加14%,可交换态降低26%,钝化率为57.8%。综上所述,钙镁磷肥添加量应控制在5%,既可促进重金属钝化,又可节约成本,避免二次污染。
- 袁宁梁梦月于锐周嘉
- 关键词:钙镁磷肥鸡粪好氧堆肥重金属形态钝化
- 中国战略环境评价(SEA)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被引量:5
- 2009年
- 自1990年战略环境评价引入中国以来,SEA在中国已经有了很大发展。中国政府已于2002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以下称"环评法"),该法中明确规定了对各级政府制定的规划需要进行SEA。通过运用资料调查和文献分析等方法,针对环评法实施后中国SEA实践和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并探讨中国SEA主要层次-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研究现状,总结发展特点;结合中国国情提出中国SEA发展趋势。
- 蔡春苗尚金城苗伟周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