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叶向平

作品数:7 被引量:1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更多>>
相关领域:社会学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社会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篇主义
  • 4篇文明建设
  • 4篇阶级
  • 3篇社会主义
  • 3篇精神文明
  • 3篇精神文明建设
  • 2篇资产阶级
  • 2篇唯物
  • 2篇唯物主义
  • 2篇文明
  • 1篇对外开放政策
  • 1篇学界
  • 1篇学科
  • 1篇学科建设
  • 1篇犹太人问题
  • 1篇哲学
  • 1篇哲学界
  • 1篇哲学理论
  • 1篇哲学史
  • 1篇政治

机构

  • 6篇福建社会科学...
  • 1篇中共福建省委...

作者

  • 7篇叶向平

传媒

  • 3篇东南学术
  • 2篇福建论坛(人...
  • 2篇学术评论

年份

  • 1篇1993
  • 1篇1991
  • 1篇1990
  • 1篇1989
  • 1篇1988
  • 2篇1987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老区精神文明建设琐议
1989年
一几乎与改革开放同时,精神文明建设就提上日程并付诸实践。十年来,经济建设取得长足发展,而精神文明建设却不尽人意。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与理论界拿不出宏观上极富说服力、微观上甚有可行性的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有关。理论上的缺陷和滞后,只能使实践陷入盲目。话说回来,这些年理论界对精神文明建设课题,并没有少关注。精神文明研究,已成为理论界的一个热点。问题在于,这种关注和热点,多半集中在宏观理论上,而其中又缺乏类似经济领域提出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样一种能够统揽全局、能够藉此充分展开的理论契机。至于对精神文明建设各组成要素进行分门别类、各个击破的微观研究,更属薄弱。而我们知道,一种理论提出来后,微观研究是十分重要和必不可少的,它牵制着宏观研究的深度,构成宏观研究的广度,并对实践起着直接的指导作用。
叶向平
关键词:理论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经济领域精神文化生活
论精神文明的发展环境
1993年
精神文明的发展与其所处的环境密切相关,以至于实践中一些地方把环境建设纳入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来抓并取得一定成效。尽管从科学划分的意义上学界对环境建设是否属于精神文明建设尚有不同看法,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关于精神文明建设与其发展环境关系的探讨。
叶向平
关键词:精神文明建设发展环境环境建设文明发展学界
精神文明的理论研究及其学科建设若干问题
1991年
一、理论研究现状(一)特点简要回顾精神文明理论研究的发展过程将给我们总结这种研究的特点以重要启示。我们知道,自觉地、明确地、有意识地把精神文明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作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来认识和研究,始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伴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这是精神文明理论研究的大背景。其中有几个高潮。1979年9月。
叶向平
关键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学伦理学
哲学是否贫困?
1988年
1 1847年7月,马克思发表了一部题为《哲学的贫困》的论战性著作,直接针对法国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蒲鲁东所著的《贫困的哲学》一书。两部著作中关于经济、哲学理论方面的重大分歧以及两部著作在当时所引起的重大反响,已逐渐为今人所淡忘。然而,今人却没有忘记接过“贫困”一词来描绘、修饰乃至定性哲学。这些年,先是有人对我国哲学现状颇有微词,接着对哲学不满的情靖日见高涨。各种评说中使用频次较高的词汇便是“贫困”,
叶向平
关键词:哲学理论贫困中国哲学史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哲学界
中外合营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性质与特点初探
1987年
一中外合营企业(包括合资、合作和外商独资)是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产物,它与纯粹的资本主义企业有着根本的不同。其经济性质从总体上说,属于国家资本主义。按照列宁的说法,这种国家资本主义“与通常的国家资本主义概念不同”,它是在政权属于无产阶级国家的情况下的资本主义,“是我们能够加以限制、能够规定其活动范围的资本主义。”中外合营企业的政治性质,总的说来,也是社会主义性质的。从外部环境看,中外合营企业的政治活动、社会活动是在我国境内进行的,不仅要接受政府的监督、管理和限制,而且受到整个社会主义政治大环境的强有力的影响。以企业内部来说。
叶向平
关键词:对外开放政策无产阶级国家经济性质政治活动精神文明建设外向型经济
政治解放的进步意义及其阶级局限性——学习马克思《论犹太人问题》兼与杨明等同志商榷被引量:1
1987年
“自由就是从事一切对别人没有害处的活动的权利。每个人所能进行的对别人没有害处的活动的界限是由法律规定的,正象地界是由界标确定的一样。”这段话,出自马克思《论犹太人问题》一文,有的同志便把它当作马克思的话。例如杨明同志在《自由和它的界限》(载《人民日报》1987年1月16日理论版)一文中,以及《依法办事,处理好民主与集中的关系》(载《光明日报》1987年1月22日)一文的作者,就是把这段话作为马克思或马克思主义者的见解予以引用的。事实上,这段话是马克思对资产阶级人权宣言中关于自由权的规定的转述和解释,并加以剖析和批判。本文拟通过对马克思这篇文章的学习,说明这个问题。
叶向平
关键词:政治解放马克思恩格斯犹太人问题市民社会资产阶级革命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党性和阶级性
1990年
一、哲学的党性党性,就其本意而言,是一个政治术语,指的是政治上的派别性.哲学上借用、引进这一概念,以说明哲学的派别性.任何哲学流派或体系,不是属于唯物主义派别或基本路线,就是属于唯心主义派别或基本路线.那些在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间摇摆的折衷主义哲学,究其最终归宿,也难以逃脱唯物主义或唯心主义这两大基本派别或基本路线.
叶向平
关键词:阶级性派别阶级利益阶级斗争辩证唯物主义唯心主义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