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彩群 作品数:33 被引量:149 H指数:7 供职机构: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深圳沙井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 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 深圳市宝安区科技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营养治疗对酒精性肝病疗效的荟萃分析 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评价营养治疗对酒精性肝病(ALD)的疗效。方法检索Pub Med、Embase、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万方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等从建库到2014年11月有关营养治疗对ALD疗效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s),采用Rev Man 5.1.0软件对入选试验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12项RCTs 508例ALD患者符合入选标准。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营养治疗可以更有效地降低ALD患者血清总胆红素(P=0.04)及碱性磷酸酶(P=0.04)水平,提高血清转铁蛋白水平(P<0.00001),但在其他肝功能指标及ALD并发症等方面两种治疗方法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治疗组短期及长期死亡发生率、感染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营养治疗可明显改善ALD患者血清总胆红素、碱性磷酸酶、转铁蛋白等部分肝功能指标,有望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但不能改善短期或长期生存率、其他肝功能及ALD并发症等指标,可以作为ALD患者的常规治疗方法。 别彩群 吴胜兰 汤绍辉关键词:营养疗法 随机对照试验 META分析 特异性抗肝癌单链抗体二聚体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纯化及生物学活性鉴定 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实现特异性抗肝癌单链抗体二聚体在毕赤酵母中高效表达、纯化并鉴定其生物学活性.方法:构建酵母表达载体pGAPZαA-BDM,转化感受态大肠杆菌DH5α,选择测序正确的阳性克隆进行扩增后,电转化酵母细胞,表达抗体二聚体,对表达抗体进行纯化、浓度检测,并鉴定其对肝癌细胞的结合活性,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二聚体对肝癌组织抗原的特异性.结果:测序显示成功构建酵母表达载体pGAPZαA-BDM,表达96h抗体收获量最大,二聚体表达量为30mg/L菌液,为大肠杆菌的300倍.抗肝癌单链抗体二聚体BDM与三种肝癌细胞结合,而与正常肝细胞不结合,结合效价为1:128.免疫组织化学显示二聚体与肝癌组织结合的阳性率比肝硬化、胃癌、正常肝组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成功制备了高表达量、高特异性、较好的活性及稳定性的抗肝癌单链抗体二聚体BDM,为制备免疫纳米颗粒及开展肝癌的放射免疫诊断和靶向治疗奠定了基础. 别彩群 杨冬华 汤绍辉 丁世华关键词:毕赤酵母 结合活性 特异性 人源化抗肝癌噬菌体单链抗体二聚体的构建、表达与鉴定 被引量:3 2009年 抗肝癌单链抗体(scFv)的肿瘤靶向治疗是目前治疗肝癌的一个新策略,但由于其存在亲和力低、稳定性较差、体内清除过快等不足,使它的广泛应用受到一定限制。改变scFv连接肽的长度而得到多价、高亲和力的新型小分子抗体,由于克服了以上不足,较scFv具有诸多优势,其中以二聚体的功能最好。本研究将我室已获得的人源化抗肝癌噬菌体scFvHBM的连接肽缩短至3~5个氨基酸,构建高亲和力的人源化抗体二聚体,在大肠杆菌中可溶性表达,并鉴定其生物学活性,以期获得具有临床应用前景的肿瘤靶向治疗抗体。 别彩群 杨冬华 刘浏关键词:抗体亲和力 深圳地区劳务工幽门螺杆菌感染及消化性溃疡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了解深圳地区劳务工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的感染情况及其与消化性溃疡(peptic-ulcer,PU)发病的关系,为PU的防治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首次接受胃镜检查的劳务工患者进行HP检测,按胃镜结果将患者分为PU组及非PU组,观察各组HP感染率,按HP检测结果将患者分为HP感染组及非感染组,观察各组PU的发病率。结果共有6 250例患者接受了胃镜检查,PU组1 281例(20.5%),其中HP阳性1 076例(84.0%);非PU组4 969例(79.5%),其中HP阳性1 837例(37.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21,P<0.01),PU与HP感染高度相关(r=0.78)。HP阳性2 913例,感染率为46.6%,其中PU 1 102例,占37.8%;HP阴性3 337例,其中PU 179例,占5.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2.36,P<0.01),PU与HP感染相关(r=0.65)。结论深圳地区劳务工HP感染率为46.6%,PU患者检出率高,PU患者的HP感染率明显高于非PU患者,其发病与HP感染密切相关。 别彩群 钟志民 韩利民 朱浩峰 王曙光关键词:消化性溃疡 HBV X蛋白对阿霉素诱导的肝癌细胞凋亡的影响研究 2015年 目的探讨HBV X蛋白对阿霉素处理后的Hep G2细胞凋亡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用阿霉素处理Hep G2、Hep G2/GFP、Hep G2/GFP-HBx细胞,分别用台盼兰染色和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并通过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P53、PTEN的基因及蛋白表达。结果阿霉素处理36小时后,Hep G2/GFP-HBx细胞凋亡率明显低于另外两组(P<0.01);Hep G2/GFP-HBx细胞PTEN mRNA和蛋白水平均低于另外两组(P<0.01),而p53 mRNA和蛋白水平与另外两组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 HBV X蛋白能够抑制阿霉素诱导的Hep G2细胞凋亡和PTEN的表达,HBV X蛋白可能通过影响p53-PTEN环路而抑制细胞凋亡。 范红梅 杨林 孙士敏 别彩群 钟志民关键词:X蛋白 阿霉素 HEPG2细胞 细胞凋亡 PTEN 抗肝癌免疫纳米颗粒的制备及其对肝癌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制备抗肝癌单链抗体二聚体高分子免疫纳米颗粒,观察其对肝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离子交联的方法,以壳聚糖水溶性衍生物多糖为基材,将已获得的抗肝癌单链抗体二聚体BDM制备成免疫纳米颗粒,检测纳米颗粒的表征、包封率及载药量,并通过MTT法观察免疫纳米颗粒对肝癌细胞株增殖的影响.结果:制备粒径为100-200nm的抗肝癌单链抗体二聚体高分子纳米颗粒,最佳包封率为53%,载药量为75μg/mg抗体二聚体,抗肝癌单链抗体二聚体高分子纳米颗粒显示较好的抗肿瘤作用,其对肝癌细胞的抑制率为34%左右,且有浓度依赖性.结论:成功制备了抗肝癌单链抗体二聚体高分子纳米颗粒,初步应用具有抑瘤性,为下一步开展体内肝癌的放射免疫诊断和靶向治疗奠定了基础. 别彩群 韩利民 王启章 范红梅 朱浩峰 梁旭竞 杨冬华关键词:肝癌 肠梗阻合并胃扭转一例 被引量:1 2005年 患者男,55岁,因'腹痛、腹胀并恶心、呕吐1周'于2005年2月21日入院.患者于1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脐周及下腹阵发性胀痛,每次持续5~10 min后自行缓解,无放射痛,与体位无关,进食后疼痛加剧,伴反酸、嗳气、腹胀、恶心、呕吐胃内容物.大便1周未解,小便量少,食欲差.既往体健,个人史及家族史无特殊. 别彩群 杨冬华 钟健 汤绍辉关键词:胃扭转 肠梗阻 腹部包块 移动性浊音 肝脾触诊 放射痛 奥曲肽联合奥美拉唑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疗效观察的探讨 被引量:7 2017年 联合奥曲肽、奥美拉唑对上消化道出血进行治疗,观察其治疗效果。选择2015年4月~2016年3月之间收治的7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随机将7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纷争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奥曲肽联合奥美拉唑治疗,对照组患者单独利用奥美拉唑治疗,定期检查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的红细胞压积、血红蛋白及大便隐血情况,并对患者是否有不良反应存在进行观察。完成治疗后,观察组患者24h、48h的止血率分别是71.4%、85.7%;对照组24h、48h的止血率分别是42.9%、80.0%;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的平均止血时间分别为(21.38±4.22)h、(28.17±5.68)h;两组48h内再出血率分别是5.7%、22.9%,两组各项指标对比差异明显(P<0.05)。联合奥曲肽、奥美拉唑对上消化道出血进行治疗其效果优于单用奥美拉唑,疗效确切,可以作为上消化道出血治疗的首选方案。 林建园 别彩群 姚群英 韩利民 朱浩峰关键词:奥曲肽 奥美拉唑 上消化道出血 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差值对失代偿期肝硬化预后的分析 被引量:9 2007年 目的评估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近期变化趋势和幅度(ΔMELD)对我国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短期(3个月)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具有完整病例资料和随访结果的168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计算每例患者入院时的MELD值及Child-Pugh评分和分级,1个月后再次行MELD评分,根据2次MELD值之差计算ΔMELD。运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计算不同MELD、ΔMELD值间及不同Child-Pugh分级间患者的3个月生存率。并以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曲线)及其曲线下面积(AUC)比较MELD、ΔMELD、Child-Pugh评分和分级预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3个月生存率的准确性。结果MELD值各组中除<10组与10~20组外,其他各组间3个月生存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ΔMELD值各组和Child-Pugh各级间3个月生存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ΔMELD、MELD、Child-Pugh分级判断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3个月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25、0.779、0.626,任何两个曲线下面积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ΔMELD是一个判断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短期(3个月)预后的较好指标,其准确性优于MELD和Child-Pugh评分和分级。 别彩群 杨冬华 汤绍辉 黄卫关键词:肝硬化 预后 内镜下高频电凝切除术与氩离子凝固术治疗大肠息肉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2012年 目的比较内镜下高频电凝切除术和氩离子凝固术(APC)治疗大肠息肉的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两年治疗的大肠息肉患者共320例,随机分为两组,一组行高频电凝切除,另一组行APC治疗,比较两组治愈率以及出血、穿孔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APC组治愈率为100%,明显高于高频电凝切除术组的96.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频电凝切除组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为10%,高于APC组的1.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都无穿孔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与高频电凝切除术相比,APC治疗消化道息肉出血并发症少,治愈率高,是临床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钟志民 别彩群 李园珍关键词:大肠息肉 高频电凝切除术 氩离子凝固术 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