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茜

作品数:81 被引量:185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军队“十一五”面上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3篇期刊文章
  • 26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5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43篇细胞
  • 36篇树突
  • 27篇树突状
  • 27篇树突状细胞
  • 27篇小鼠
  • 26篇综合征
  • 21篇多器官功能
  • 21篇器官
  • 21篇器官功能
  • 20篇小鼠脾脏
  • 19篇多器官功能障...
  • 19篇多器官功能障...
  • 19篇多器官功能障...
  • 19篇器官功能障碍
  • 19篇器官功能障碍...
  • 18篇免疫
  • 12篇脾脏
  • 12篇病理
  • 11篇树突细胞
  • 9篇多糖

机构

  • 64篇中国人民解放...
  • 18篇中国人民解放...
  • 9篇军事医学科学...
  • 6篇解放军总医院...
  • 1篇空军总医院
  • 1篇辽宁医学院
  • 1篇内蒙古医学院
  • 1篇唐山职业技术...
  • 1篇解放军第30...
  • 1篇解放军第三O...

作者

  • 81篇刘茜
  • 57篇陆江阳
  • 27篇杨毅
  • 26篇王宏伟
  • 19篇赵敏
  • 16篇王晓虹
  • 14篇田光
  • 13篇吕艺
  • 10篇康佳蕊
  • 10篇李菲
  • 7篇李玲
  • 6篇曲冰杰
  • 5篇李韶然
  • 3篇胡森
  • 3篇吴闻文
  • 3篇牛珂
  • 3篇李振宙
  • 3篇张迎辉
  • 3篇赵英
  • 3篇鲁永鲜

传媒

  • 9篇第八届全国创...
  • 8篇诊断病理学杂...
  • 7篇解放军医学杂...
  • 5篇第九届全国生...
  • 4篇临床与实验病...
  • 4篇感染、炎症、...
  • 4篇第八届全国生...
  • 3篇中国免疫学杂...
  • 3篇中国危重病急...
  • 2篇临床肺科杂志
  • 2篇第十四届全军...
  • 1篇中国疼痛医学...
  • 1篇解放军药学学...
  • 1篇中国癌症杂志
  • 1篇中华男科学杂...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军事医学科学...
  • 1篇临床误诊误治
  • 1篇中国综合临床
  • 1篇中国针灸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 15篇2014
  • 2篇2013
  • 8篇2012
  • 16篇2011
  • 3篇2010
  • 9篇2009
  • 7篇2008
  • 9篇2007
  • 3篇2006
  • 1篇2005
8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腰椎炎症性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
2007年
王丽萍刘茜陆江阳
关键词:黄色肉芽肿椎体
MODS模型急性肺损伤中肺间质树突状细胞致免疫耐受作用研究
[目的]探讨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急性肺损伤(ALI)中肺间质树突状细胞(DCs)免疫功能紊乱和致免疫耐受作用的机制.[方法]腹腔注射酵母多糖复制Balb/c小鼠MODS模型,分为对照组和MODS急性肺损伤(Z...
王宏伟陆江阳刘茜赵敏杨毅李韶然
关键词: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急性肺损伤树突状细胞
小鼠肺间质树突状细胞的分离、纯化与鉴定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建立肺间质树突状细胞(DCs)的分离与纯化方法,为肺间质DCs的相关研究提供实验基础。方法:雄性BALB/c小鼠肺组织经Ⅰ型胶原酶消化、密度梯度离心、CD11c+免疫磁珠分选纯化DCs,流式细胞术鉴定分选DCs纯度,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孵育细胞生长状态,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DCs超微形态,流式细胞术检测肺间质DCs的CD11c、CD11b、CD86和I-Ab表型。结果:分选获得的肺间质DCs经鉴定,纯度为92.59%±5.62%,在RPMI1640培养基中生长状态良好,少数细胞形成小细胞集落。DCs超微形态观察显示细胞表面多见长1~2μm密集的树枝状突起,细胞器不发达,细胞核形不规则。90%以上肺间质DCs为未成熟状态或前体DCs,低表达成熟标志物I-Ab和CD86,并具有异质性,近40%起源于髓系细胞分化。结论:密度梯度离心和免疫磁珠分选是分离、纯化肺间质DCs的理想方法,获得的DCs纯度高、活性好、免疫表型稳定,但操作步骤比较复杂,技术要求高。
王宏伟陆江阳田光刘茜赵敏杨毅康佳蕊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免疫磁珠CD11C
第147例反复咯血-晕厥-失血性休克-肺血肿-肺破裂-自发性血胸被引量:1
2008年
病历摘要 患者男,45岁,因间断咯血伴发热9h、晕厥1次入院。该患者于2006年8月5日上午9:00无明显诱因出现咯血,色鲜红,伴左胸痛及发热。当日14:00来我院呼吸门诊就诊,胸部X线检查示:左下肺肿块伴左侧胸腔积液。医生建议住院,但患者本人拒绝入院治疗。回家后频繁咯血约40次,平均每次5ml左右,并出现晕厥1次。当日18:00患者来我院急诊,查血常规:血红蛋白115g/L,白细胞17.8×10^9个/L,中性粒细胞0.92,淋巴细胞0.05,单核细胞0.02,血小板241×10^9个/L,血压为70150mmHg(1mmHg=0.133kPa),
王宏伟陆江阳肖燕王晓虹刘茜赵敏
关键词:反复咯血自发性血胸失血性休克晕厥肺破裂肺血肿
肾上腺原发性肝样腺癌临床病理观察被引量:7
2009年
目的探讨肾上腺原发性肝样腺癌的病理诊断和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对1例肾上腺肝样腺癌进行光镜、电镜观察和免疫组化标记,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肾上腺肿瘤镜下可见腺癌和肝细胞癌样区域,两者交错分布,肝细胞癌样区域瘤细胞呈腺管状和梁索状排列,肿瘤间质较少,瘤细胞间可见血窦样结构。瘤细胞呈多边形,胞质丰富嗜酸,核异型性明显,核分裂象易见。电镜见胞质线粒体丰富、高尔基体发达,可见层状排列的粗面内质网;细胞间可见毛细胆管结构。免疫组化HepPar1、AFP和pCEA(+),Inhibin-α(-)。全身其他脏器检查未发现肿瘤,随访13个月无复发及其他脏器转移。结论肾上腺发生的肝样腺癌具有肝细胞癌的病理学特征,依据光镜、电镜观察和免疫组化标记并除外转移,方可确诊。目前,连同本例仅见2例报道。提示在肾上腺肿瘤的诊断中要注意与这类肿瘤的鉴别。
刘茜陆江阳王晓虹杨毅李玲李韶然
关键词:肝样腺癌肾上腺电镜
先天性梅毒感染性死胎1例尸检的病理观察被引量:5
2006年
目的探讨先天性梅毒感染性胎儿的病理特点。方法①尸体解剖观察大体形态;②显微镜观察主要脏器组织学改变。结果本例病理特点主要为:①胎盘苍白肿大;②多脏器纤维化伴不同程度梅毒螺旋体浸润;③梅毒感染性肝硬化、胰腺炎和关节骨软骨炎等。结论患梅毒孕妇的梅毒螺旋体通过胎盘进入胎儿血液,并播散至肝、脾、肾上腺、心、肺等脏器中大量增殖,导致胎儿感染并胎死宫内。
章安源王晓虹刘茜杨毅
关键词:死胎尸体解剖病理特点
分子标记物联合检测在判断早期肺腺癌预后中的意义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分析分子生物学标记物在早期肺腺癌患者肿瘤中的表达,评估联合表达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并分析我院2000年至2002年收治的68例早期肺腺癌患者术后癌组织中Ki-67、Her-2、P16、P53、VEGF、MMP-9和CD44v6的表达情况。用Cox相对危险回归法分析这些因子的表达情况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联合评估表明以下分子标记物的表达会增加患者不良预后风险:P53(RR=3.228,95% CI 1.331-7.828,P=0.010):MMP-9(RR=2.071,95%CI 1.062—4.036,P=0.033):VEGF(RR=2.577,95%CI 1.124~5.908,P=0.025)。联合检测表达的患者生存期明显缩短。结论P53、VEGF、MMP母联合检测对早期肺腺癌患者预后评估有临床意义。
夏晖于长海李捷张文刘茜杨毅
关键词:肺腺癌免疫组化
Flt3配体对小鼠肺树突状细胞体内扩增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球蛋白样酪氨酸激酶3配体(Flt3L)对小鼠肺树突状细胞(DCs)的体内扩增效果及特点.方法: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Flt3L组和对照组.Flt3L组连续9天皮下注射重组人Flt3L,剂量为每天10μg/...
王宏伟陆江阳田光刘茜赵敏李菲杨毅康佳蕊
关键词:FLT3配体树突状细胞免疫治疗
胶原酶对山羊硬膜外移植自体椎间盘组织溶解作用的观察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观察椎管内硬膜外腔注射胶原酶对山羊腰椎管内移植的自体椎间盘组织的溶解作用。方法:9只成年山羊,经腰椎后路右侧L6/7、左侧L3/4椎板间隙移植自体椎间盘组织于椎管内神经根腋部,随机选择向2个间隙移植物周围灌注胶原酶300U/0.3ml或生理盐水0.3ml。分别于术后1d、1周、2周处死动物,观察胶原酶灌注后椎管内移植的椎间盘组织的组织学变化情况。结果:灌注胶原酶1d时髓核组织基质明显溶解,1周时出现大量巨噬细胞浸润,髓核结构明显破坏,2周时被肉芽组织替代;而灌注生理盐水1d时髓核组织无明显变化,1周时髓核组织中出现大量淋巴细胞浸润,2周时出现纤维母细胞、成纤维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胶原酶对纤维环的溶解作用不明显。结论:硬膜外腔注射胶原酶能直接溶解椎管内髓核组织,并能激发机体炎症反应过程,加速髓核组织的破坏和吸收。
李振宙侯树勋刘茜商卫林吴闻文吴叶
关键词:胶原酶椎间盘化学髓核溶解术山羊
脾脏树突状细胞免疫活性双相改变及在MODS小鼠病程进展中作用的研究
目的:脓毒症时出现的免疫紊乱是诱发MODS从而导致危重病人死亡的重要原因.认识MODS病情发生发展中机体免疫活性变化的规律及其机制,是有效防治MODS、降低病死率的前提.本研究分析MODS病程发展中脾脏DC免疫活性变化以...
刘茜吕艺陆江阳
关键词: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脾脏树突状细胞免疫活性疾病预防
文献传递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