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善槐
- 作品数:96 被引量:1,082H指数:21
- 供职机构:东北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更多>>
- 农民工随迁子女公办校的教育质量困境与应对策略被引量:9
- 2013年
- 农民工随迁子女公办校面临随迁子女教育起点低、家庭教育缺位、硬件设施与师资相对薄弱等教育质量困境。城市教育的发展能为农民工子女公办校提高教育质量提供有利条件,城市户籍学生数量的回落与教育投入的增加可提供有利的资源保障,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均衡发展的推进可创造良好的发展机遇,升学问题的破解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等。为此,地方政府应提供系统性的政策支持;随迁子女公办校应激发学校的发展活力,探索有效的家校合作策略等。
- 刘善槐邬志辉
- 关键词: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质量
- 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教师资源一体化配置机制研究
- 现阶段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教师资源在城乡、区域间以及区域内表现出三个分布特征:教师资源在城乡间差距明显;在区域间分布不均;在区域内呈现典型的层级分布。这种分布特征形成机制有三个方面的原因,首先是由于各地区在教育可获得资源上存...
- 刘善槐
- 文献传递
- 农村教育问题驱动下的量化研究被引量:5
- 2017年
- 在经历三个阶段的发展后,农村教育的量化研究逐渐走向科学化和规范化,研究范式具有"问题驱动""基于证据"和"多学科交叉"等特点。农村教育的量化研究具有三种基本类型:一是以摸清事实为目的的大规模调查研究,用数据来回答"是什么";二是以解释为目的的关系性研究,用统计模型来回答"为什么";三是以决策为目的的构建性研究,用价值模型来回答"如何做"。
- 刘善槐
- 关键词:农村教育因果推断模型构建
- 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公办学校入学机会问题探讨被引量:7
- 2009年
- 当前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主要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某些随迁子女必须缴纳较高的费用才能上学,二是部分随迁子女所受教育的质量相对偏低。造成上述状况的原因是某些地方教育资源有限,流入地政府观念没有转变以及解决这一问题本身比较复杂。为此,应该加强相关信息平台建设、建立专门的监测机构、制定相应的奖惩和支持制度。
- 刘善槐
- 关键词: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
- 何种激励政策更有助于乡村教师留任——基于5省(自治区)10县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被引量:1
- 2024年
- “留得住”是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基本诉求,教师激励是促进乡村教师留任的重要手段。对5省(自治区)10县的调查数据的分析发现,尊师重教氛围、生活待遇提升度、职称评聘难度、荣誉感提升度、社会地位提升度、能力素质提升度、地方津补贴及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对乡村教师留任意愿有显著影响,且影响效应依次递减;享受社会保险和公积金、提供周转宿舍对乡村教师留任意愿影响不显著;编制身份、学段、经济区域等个体特征、学校特征及区位特征因素对乡村教师留任意愿有显著影响。促进乡村教师留任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完善保障性激励政策,强化发展性激励政策,探索补偿性激励性政策。
- 王涛刘善槐
- 关键词:乡村教师实证分析
- 我国农村地区学校撤并的问题与对策研究--基于东中西六地的调查分析
- 对我国东中西六地的调查显示,当前的学校撤并已取得一些成效,如改善了学校硬件设施、优化了教师结构、提高了学生的学业成绩等,但也存在诸多问题:学生上学距离变远、安全隐患增加和寄宿生呈低龄化趋势;教师工作负担加重、食宿和交通费...
- 刘善槐
- 关键词:中小学教育
- 文献传递
- 谈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后的升学困境与破解思路被引量:9
- 2010年
- 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在流入地完成义务阶段教育后,就陷入升学难的困境。具体表现在随迁子女在流入地接受高中阶段教育的选择空间有限、在流出地升学面临知识不衔接等问题。其原因包括制度改进滞后、缺乏指导性的政策等。为了保障随迁子女能够获得公平的升学机会,可建立基于成绩折算的异地考试制度、相应的奖惩和补偿制度以及构建城市高中阶段教育资源信息平台,以解决随迁子女高中阶段的教育问题。
- 刘善槐张源源
- 关键词: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
- BP网络与Logistic回归模型在模式分类中的比较研究
- 模式分类是许多领域都涉及到的重要问题,而统计方法和神经网络是模式分类中应用非常广泛的两种方法,因而对这两种方法进行必要的研究就显得非常必要.人工神经网络是对生物神经网络的数学模拟,这和统计方法有着本质的区别,但是它们在很...
- 刘善槐
- 关键词:人工神经网络LOGISTIC回归模型
- 文献传递
-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教师工资收入决定机制研究被引量:19
- 2022年
- 构建完善的待遇体系对提高农村教师的整体素质、促进农村师资均衡配置和激发农村教师的工作动力与发展活力至关重要。对12省39县(市、旗)的大规模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农村教师工资收入区域间差距大,部分地区农村教师工资收入水平低;县域内教师工资收入差距小,未能充分体现学校的艰苦偏远程度;群体间工资收入水平差距显著,未能充分体现教师实际贡献。这种待遇格局与农村教师工资收入的基本构成及决定因素密切相关:“以县为主”的财政保障体制决定工资收入的整体水平,“补偿性工资”的功能设计凸显县域内农村教师的群体差异,而“二次分配”下的绩效工资体现教师的个体差异。为了充分发挥农村教师工资收入的劳动定价、差异补偿和持续激励功能,应优化农村教师工资收入结构,完善经费保障机制,健全督导机制。
- 刘善槐王爽朱秀红
- 关键词:农村教师工资收入工资结构
- 农村家长的“教育焦虑”从何而来被引量:13
- 2020年
- 伴随着农村人口大规模向城镇聚集,农村家长的"教育焦虑"日益剧增,对其教育决策产生了重要影响,主要表现为盲目扩大子女的课外教育投入,过度干涉子女的教育出路选择,等等。为了消解这些现象的不利影响,应重构农村教育生态,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分布,改进教育评价方式,提供延迟分化的多样化教育出路。
- 刘善槐
- 关键词:农村家长教育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