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鼠脊髓内P物质和NK-1受体空间分布的发育变化
- 目的 P物质(Substance P,SP)与痛信息的调控密切相关。脊髓背角表达SP的初级传入纤维,无髓纤维(C纤维)和有髓细纤维(Aδ纤维),主要止于Ⅰ层和Ⅱ层外侧部。而作为SP的特异性受体,NK-1受体(neurok...
- 陈晶冯枫黄静韩蕊魏燕燕武胜昔
- 关键词:P物质脊髓发育小鼠
- 文献传递
- 痛温觉和本体觉传入纤维在小鼠脊髓内的不同发育特点(英文)
- 2006年
- 本研究通过采用钙基因相关肽(CGRP)和小牛白蛋白(PV)分别标记胚胎15d(E15)到生后3d(P3)小鼠脊髓的痛温觉和本体觉两种初级传入纤维,观察了这两种纤维在小鼠脊髓内投射和终止的发育变化。结果显示:CGRP样免疫阳性(LI)纤维最早于E16出现在脊髓背角浅层,并在E17和E18时逐渐向背角外侧和深层终止。在出生后,CGRPLI纤维在背角的分布特点无明显变化,但是在背角浅层的纤维数量进一步增加,分支状态更为复杂。另外,还在E16时开始出现向对侧脊髓背角发出侧支投射的CGRP-LI纤维,至生后早期,向对侧投射的纤维数量增多。PVLI纤维最早于E15进入脊髓灰质。E16时,已有较多的PVLI纤维到达中间带灰质和腹角。随着发育阶段的增长,脊髓腹角内PVLI本体觉纤维和终末的数量和密度逐渐增加,并于生后早期(P0P3)时达到最高水平。本体觉传入纤维的终末在E17时开始与脊髓腹角内的运动神经元形成密切的接触。本实验结果表明痛温觉和本体觉传入纤维在脊髓内的终止形成于小鼠胚胎晚期和生后早期,并具有时空特异性。这为深入理解感觉信息在脊髓传递和调节的形成过程提供了依据。
- 冯枫黄静刘翔宇李云庆武胜昔
- 关键词:发育脊髓
- 本体觉和痛温觉初级传入纤维在小鼠脊髓内的发育变化
- 背根神经节细胞的初级传入纤维在脊髓内具有非常有序的排列模式和特异性的终止部位,如传递温、痛觉信息的细薄髓或无髓传入纤维终止于脊髓背角Ⅰ、Ⅱ和Ⅴ层,传递非伤害性信息的粗纤维终止于背角Ⅲ-Ⅳ层,而来自肌梭、介导单突触牵张反射...
- 冯枫黄静武胜昔
- 关键词:初级传入纤维脊髓发育
- 文献传递
- 小鼠脊髓内脑啡肽能神经元的发育特点
- 脑啡肽(ENK)是阿片肽家族的重要成员之一,在神经系统内发挥多种生理功能。ENK能神经元是脊髓背角内重要的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在感觉信息传递和调控中具有重要作用。由于成熟中间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形成于发育时期,很有必要从发育...
- 黄静王亚云冯枫汪伟李云庆武胜昔
- 关键词:发育模式脊髓
- 文献传递
- 本体觉传入纤维在小鼠脊髓内的发育变化(英文)被引量:1
- 2006年
- 目的观察本体觉传入纤维在小鼠脊髓内投射和终止的发育变化。方法采用小牛白蛋白(PV)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特异标记本体觉传入纤维,用免疫荧光单标记和双标记方法观察本体觉传入纤维在脊髓内的生长模式以及与运动神经元的关系。染色后的切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进行观察。结果PV样免疫阳性(LI)本体觉纤维最早于胚胎(E)14 d出现在后索,E15时进入脊髓灰质。E16时,已有较多的PV_LI纤维到达中间带灰质和前角(VH)。此后,随着发育阶段的增长,脊髓VH内PV_LI本体觉纤维和终末的数量和密度逐渐增加,并在生后早期P0_P7达到最高水平。P14后,上述本体觉纤维和终末的数量逐渐减少。本体觉传入纤维的终末在E17时开始与脊髓VH运动神经元形成密切的接触。结论本体觉传入纤维在脊髓内的定位模式形成于小鼠胚胎后期和生后早期,本研究结果为深入理解脊髓反射运动环路的发育特点提供了依据。
- 黄静冯枫刘翔宇李云庆武胜昔
- 关键词:躯体感觉脊髓免疫荧光组织化学小鼠
- 小鼠脊髓内脑啡肽能神经元的发育特点
- 脑啡肽(ENK)是阿片肽家族的重要成员之一,在神经系统内发挥多种生理功能.ENK能神经元是脊髓背角内重要的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在感觉信息传递和调控中具有重要作用.由于成熟中间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形成于发育时期,很有必要从发育...
- 黄静王亚云冯枫汪伟李云庆武胜昔
- 关键词:发育模式脊髓
- 小鼠脊髓内γ-氨基丁酸能神经元发育特点的观察
- γ-氨基丁酸(GABA)是神经系统的重要抑制性神经递质,参与神经系统的多种生理功能。由于成熟GABA系统的结构及功能形成于发育时期,因此很有必要从发育阶段对其开展研究。目前虽然GABA能神经元在大脑皮质和海马等脑区的发育...
- 黄静冯枫武胜昔
- 关键词:GABA神经发生脊髓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