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玉球
- 作品数:32 被引量:169H指数:8
- 供职机构:佛山市第三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佛山市卫生局医学科研立项课题佛山市卫生局科研立项课题佛山市科技发展专项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临床护理工作中潜在性损伤因素的分析与管理对策被引量:3
- 2007年
- 探讨护理工作中潜在性损伤安全管理措施的改善,通过分析其存在因素,提出建立实施护理安全教育制度,强化法律意识;运用PDCA循环法完善管理制度;加强人员管理,提高抗风险能力;强化检查机制,提高执行力等管理对策,消除护理工作中的不安全隐患,杜绝或减少差错事故的发生。
- 谭晓雪苏葆育何玉球
- 关键词:临床护理护理安全护理管理
- 脑室内出血病人应用Ommaya囊引流的护理被引量:1
- 2008年
- 何玉球
- 关键词:脑室内出血OMMAYA囊出血病人自发性颅内出血高血压动脉硬化
- 院外延伸护理干预对抑郁症患者家属心理状况的影响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探讨院外延伸护理干预对抑郁症患者家属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抑郁症患者家属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患者出院后,对照组家属给予常规电话随访,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为期一年的院外延伸护理干预。于干预前及12个月分别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进行评定比较。结果干预12个月后研究组家属的SCL-90中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怖的因子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SCSQ干预12个月后积极应对得分明显高于干预前(P<0.01);消极应对得分明显低于干预前(P<0.01)。结论院外延伸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抑郁症患者家属对付内外环境要求及其有关的情绪困扰,从而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有利于患者的家庭康复。
- 何玉球苏珊娜谭颖芬杨宇徐彩霞伍丽华
- 关键词:延伸护理抑郁症家属心理状况
- 家庭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被引量:27
- 2014年
- 目的探讨家庭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2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按常规治疗护理和电话随访;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由课题组成员至少每月上门进行家庭干预1次,实施6个月。于干预前后采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GQOLI-74)评定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两组SDSS量表评分均较干预前下降,(p<0.01),且研究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1)。两组GQOLI-74评定问卷中除物质生活无显著性差异(p>0.05),躯体功能、心理、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总体评分研究组明显高于照组(p<0.01)。结论家庭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
- 黎丽华陈汝兰黄慈芬郭华贵朱进才何玉球江连娣张详霞梁仕栋伍丽华
-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护理干预社会功能生活质量
- 典型与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引起精神分裂症患者体位性低血压的对照研究及护理干预被引量:6
- 2011年
- 目的:对照研究典型与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引起精神分裂症患者体位性低血压的影响,并提出干预措施。方法:选择2009年8月至2010年7月间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40例,随机分为典型与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组,各70例,每组男女各35例,每组首次住院及长期住院各35例。定期对两组进行血压测量,对照分析,同时进行相应护理。结果:140例患者中,符合直立性低血压判定标准30例(21.4%)。典型组24例,占17.14%:其中氯丙嗪16例,占11.428%,氟哌定醇6例,占4.285%,奋乃静2例,占1.428%;非典型组6例,占4.28%,其中氯氮平5例,占3.571%,利培酮1例,占0.714%。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服用抗精神病药1周较入院时收缩压、舒张压有所下降,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第2周及第3周末较入院时和入院后第1周末血压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5)。年龄、性别在两组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率中无明显差异(P>0.05)。首次住院(14.285%)比长期住院(3.571%)发生率高。结论:典型与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体位性低血压均有影响,典型组中以氯丙嗪影响最大,占比例最高,非典型组中以氯氮平占比例最高。随着剂量的增大,血压下降更明显。提示在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时,特别是氯丙嗪、氯氮平等抗精神病药时要加倍观察,重点看护。
- 梁菊芳何玉球梁月冰朱进才凌丽钰曾美平麦凤开谢雪华赖爱群李美银卜兰珍晁淼彭鹏
-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体位性低血压护理干预
- 青少年双相障碍病人父母亲出院准备度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调查青少年双相障碍病人父母亲出院准备度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7月—2022年5月收治于广东省某2所精神专科医院的121名青少年双相障碍病人的父母亲为研究对象,使用出院准备度量表(RHDS)、出院指导质量量表及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进行调查。结果:121名青少年双相障碍病人父母亲的出院准备度条目均分为(7.41±1.33)分,疾病知识维度得分最低[(7.16±1.76)分];出院指导质量、社会支持与病人父母亲出院准备度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350,0.544,P<0.05);是否需要照顾其他病人、是否有共同照顾者、出院指导质量及社会支持是青少年双相障碍病人父母亲出院准备度的主要影响因素,可解释出院准备的48.2%的变异(P<0.01)。结论:青少年双相障碍病人父母亲出院准备度处于中等水平,但对疾病了解不足,出院指导质量及社会支持正向影响病人父母亲的出院准备度,精神科医护人员应加强关注病人父母亲出院准备度的影响因素,完善及提高出院指导质量,帮助提升父母亲的照护能力,以提高病人的照护质量。
- 李伟明曾君芳黎翠云何玉球蔡红涛
- 关键词:双相障碍父母亲社会支持
- 家庭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应付方式的影响被引量:11
- 2014年
- 目的探讨家庭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应付方式的影响。方法将120例已出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分别在干预前和干预6个月后采用应付方式问卷(CSQ)对两组进行评定。结果干预前两组精神分裂症患者应付方式的各因子分无明显差异,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自责、幻想、退避因子分低于对照组(P<0.01),求助、解决问题因子分高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家庭护理干预能培养患者使用积极的应付方式,减弱或消除患者的不良应付方式,校正患者的认知模式,改善不良的行为习惯。
- 黎丽华黄慈芬陈汝兰郭华贵朱进才何玉球江连娣张详霞梁仕栋伍丽华
-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家庭护理
- 老年患者预防跌倒知识与行为调查被引量:19
- 2011年
- 目的了解老年患者预防跌倒知识的掌握情况及其行为,针对性地做好老年患者的健康教育,有效预防跌倒的发生。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108例住院老年患者预防跌倒的知识及行为。结果 68.5%老年患者不知道预防跌倒的方法,65.7%不知道跌倒后的应急处理方法,58.3%不知道跌倒与药物影响有关,52.8%不知道跌倒与疾病因素有关;59.3%认为跌倒不可以预防,仅有38.9%能主动向他人求助,32.4%能选择正确的活动方式,24.1%能选择使用助行器。结论老年患者预防跌倒的知识欠缺,预防跌倒的意识及行为不容乐观。应加强对老年患者预防跌倒知识的健康教育,提高老年患者预防跌倒的意识及行为,从而有效预防跌倒的发生。
- 谭颖芬何玉球罗玉玲林丽芬
- 关键词:老年人
- 老年痴呆患者家庭照料者护理干预效果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探讨对老年痴呆患者照料者实施家庭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采用自身对照研究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50例患者的照料者进行测评,将结果与全国常模比较,针对照料者的心理状况给予相应的家庭护理干预;1年后再用SCL-90测评,评估护理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前,与全国常模相比,老年痴呆患者照料者存在明显的心理问题,其中躯体化、焦虑、抑郁及恐怖因子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护理干预前后各因子比较,躯体化、焦虑、抑郁及恐怖因子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有针对性地对老年痴呆照料者实施家庭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照料者的心理状况,提高家属的心理健康水平,让照料者建立乐观的、积极的、开朗的心态,促进老年痴呆患者康复。
- 何玉球苏保育廖凤芹陈光玲
- 关键词:老年痴呆照料者护理干预
- 个体化护理对颅脑损伤预后的影响研究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探讨个体化护理方法对颅脑损伤者预后的效果,以达到提高患者康复率、生活质量及家属满意度的目的。方法:选择2011年1月到2012年12月共112例颅脑损伤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治疗组采用个体化护理,采用Zung自评抑郁量表(SDS)、Zung自评焦虑量表(SAS),评估所有患者的抑郁、焦虑状态、住院天数及患者家属满意度。结果:观察组SDS、SAS评分较对照组低,住院天数较对照组有所缩短,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家属满意度较对照组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体化护理对颅脑损伤者预后的效果较好,能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家属满意度。
- 何玉球陆丽华
- 关键词:护理颅脑损伤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