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婉苹

作品数:66 被引量:281H指数:10
供职机构:广州市皮肤病防治所更多>>
发文基金:广州市医药卫生科技项目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州市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文化科学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6篇期刊文章
  • 19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1篇医药卫生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机械工程
  • 1篇社会学

主题

  • 31篇梅毒
  • 12篇性病
  • 10篇麻风
  • 10篇艾滋病
  • 9篇麻风病
  • 9篇干预
  • 8篇性传播
  • 7篇病例
  • 6篇性行为
  • 6篇梅毒感染
  • 5篇性传播疾病
  • 5篇梅毒感染率
  • 5篇男男性行为
  • 5篇感染率
  • 5篇传播疾病
  • 4篇疫情
  • 4篇疫情报告
  • 4篇影响因素
  • 4篇吸毒
  • 4篇流行病

机构

  • 64篇广州市皮肤病...
  • 2篇南方医科大学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广州医科大学
  • 1篇广州市第一人...
  • 1篇中山大学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中山大学孙逸...
  • 1篇广州市卫生局
  • 1篇广州市花都区...
  • 1篇广州市皮肤病...

作者

  • 65篇何婉苹
  • 62篇汤少开
  • 48篇叶兴东
  • 20篇戴向农
  • 18篇朱慧兰
  • 15篇高可羡
  • 14篇刘颖
  • 11篇张锡宝
  • 10篇黄雪梅
  • 9篇杨谦
  • 7篇李季
  • 6篇凌罕毅
  • 6篇王建琴
  • 6篇谢尚仁
  • 5篇李锦亮
  • 5篇许端倪
  • 4篇邓蕙妍
  • 3篇黎小东
  • 3篇窦菲
  • 3篇毕超

传媒

  • 15篇皮肤性病诊疗...
  • 7篇中国艾滋病性...
  • 4篇中国皮肤性病...
  • 3篇中国预防医学...
  • 3篇中华医学会第...
  • 2篇中国医院统计
  • 2篇中国麻风皮肤...
  • 2篇中国公共卫生...
  • 2篇热带医学杂志
  • 2篇国际流行病学...
  • 1篇中国健康教育
  • 1篇中华皮肤科杂...
  • 1篇预防医学情报...
  • 1篇河南预防医学...
  • 1篇岭南皮肤性病...
  • 1篇中国热带医学
  • 1篇中华疾病控制...
  • 1篇第四届全国性...
  • 1篇第七届全国皮...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4篇2018
  • 4篇2017
  • 7篇2016
  • 11篇2015
  • 10篇2014
  • 7篇2013
  • 3篇2012
  • 4篇2011
  • 2篇2009
  • 4篇2008
  • 1篇2007
6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医院经济效益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2
2009年
目的 探讨我院近3年经济与收益情况以及影响医院业务收入的主要因素.方法 对我院近3年的工作量、人均费用、业务收入及实际可支配收入等变动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对各项医疗收入及构成进行动态分析;用指数分析法对2005-2006年和2006-2007年2个阶段医院业务收入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我院近3年年平均业务收入下降3.7%,而业务收入中药费构成的下降及治疗费上升使医院实际可支配收入逐年上升;在业务收入的影响因素中,2006年的业务收入较2005年下降7.31%,其中由于门诊量的上升使业务收入上升0.3%,人均费用的减少使业务收入减少7.59%;2007年业务收入较2006年上升0.88%,其中门诊量的上升使业务收入上升3.4%,人均费用的下降使业务收入下降2.46%.结论 我院经济效益稳步发展,但仍需加强技术性服务项目开发以提高医院业务收入和经济效益.
汤少开刘玉梅何婉苹黄雪梅王艳芳吴燕明黄久遂
关键词:影响因素
梅毒网络直报病例实验室诊断依据核查结果分析
许端倪高可羡刘颖何婉苹汤少开谢尚仁叶兴东
364例男男同性恋者的梅毒筛查结果分析:基于线上测评和血清检测
2023年
目的调查广州地区男男同性恋者(MSM)的梅毒感染率现况及危险因素。方法设计风险自测问卷,开发“羊城医访”小程序,通过社交平台募集MSM到自愿咨询检测门诊(VCT)扫码填写问卷并提交,依据问卷评估输出梅毒感染高中低风险三种结果,在线通过“广州健康通”就近推荐到性病防治专科机构或综合性医院就诊,进行梅毒和HIV筛查并反馈结果,系统后台导出调查对象的问卷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小程序共测评364例MSM,梅毒感染风险测评结果为低风险者占6.04%(22/364),中风险占81.32%(296/364),高风险占12.64%(46/364);梅毒总阳性率为9.07%(33/364),HIV总阳性率为3.02%(11/364)。中、高风险人群梅毒阳性率分别为9.12%和13.04%,但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3,P=0.569)。偶尔或从不使用、经常使用安全套的风险等级高于每次使用者(χ^(2)=7.06,P=0.030)。性伴有梅毒感染者的风险等级高于性伴无梅毒感染病史者(χ^(2)=36.27,P<0.001)。结论广州地区MSM人群梅毒感染率仍然较高。通过风险测评线上就近转介挂号,线下筛查更有助于该人群梅毒精准防控。
叶兴东杨韵青何婉苹宁德锋钟雪莲戴向农罗权
关键词:梅毒男男同性恋
2009-2014年广州市三期梅毒病例报告情况与分析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了解广州市三期梅毒病例报告准确率,为今后对三期梅毒病例报告质量考核提供依据。方法:调查收集广州市2009-2014年三期梅毒报告病例资料,对其报告结果的准确率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运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本次调查三期梅毒病例1 099例,准确率为28.57%(314/1099)。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人群性别、有无性病史和报病医疗机构的类型和报病的科室与三期梅毒病例报告准确率有关。以其它科室为参照,骨科、心血管科、皮肤科对三期梅毒报告准确率更高,OR(95%CI)=0.912(0.841,0.988);以其它医院为参照,三甲综合医院对三期梅毒的报告准确率高于其它医院,OR(95%CI)=1.894(1.465,2.449);有性病史的病例三期梅毒的报告准确率更高,OR(95%CI)=1.830(1.091,3.072)。结论:广州市三期梅毒疫情报告准确率不高,不能很好地反馈三期梅毒疫情情况。
庄锦填汤少开何婉苹梁容娇叶兴东
关键词:三期梅毒疫情报告准确率
广州地区不同人群女性性传播感染状况调查与分析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调查广州地区不同人群女性性传播感染(STI)的流行现状。方法由调查员进行现场问卷调查,采集血液进行HIV、RPR/TPPA、HSV-2抗体检测,采集白带涂片检测白念珠菌、阴道加特纳菌、阴道毛滴虫;宫颈拭子培养萘瑟氏淋病双球菌(GC)、沙眼衣原体(CT)、脲原体(UU)。结果共调查788例不同人群组的女性。流动女工STI总体感染率为41.6%,位居前3位的病原体感染分别为UU(25.1%)、HSV-2(14.9%)、CT(6.2%);妇科门诊人群总体STI感染率为71.1%,位居前3位分别为UU(41.5%)、HSV-2(18.7%)、CT(11.1%);暗娼STI总体感染率为90.1%,前3位感染分别为UU(74.6%)、HSV-2(47.5%)、阴道白念珠菌(17.8%),其它依次为加特纳菌(14.9%)、TP(14.9%)、CT(14.4%)。除了门诊组及暗娼组分别发现1例HIV感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不同组间STI感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广州地区3组女性人群中,位居前2位的STI感染率分别为UU(25.1%~74.6%)、HSV-2(14.9%~47.5%),CT感染率为6.2%~14.4%。因此,除了加强妇科门诊STI防治外,加强对流动女工STI感染防治宣传很有必要。
戴向农汤少开黄雪梅曹文苓邓蕙妍黎小东李平何婉苹叶兴东
关键词:性传播感染
广州市2011-2020年老年梅毒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6
2021年
目的了解广州市老年人群梅毒流行特点和趋势,为制定老年人群梅毒有效的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广州市2011—2020年≥60岁老年人群的梅毒发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11—2020年,广州市共报告老年梅毒22700例,发病率从2011年的109.96/10万增长到2020年的129.13/10万,总体呈现上升趋势(P<0.01)。早期显性梅毒(包括一期梅毒和二期梅毒)发病率从2011年的13.32/10万下降到2020年的2.60/10万,三期梅毒发病率从2011年的4.29/10万下降至2020年的1.20/10万,两者总体呈现下降趋势(P<0.01);隐性梅毒报告数逐年上升,构成比由2011年的83.98%上升到2020年的97.06%。男女性别比为1.76∶1,男性年均发病率为193.85/10万,女性年均发病率为101.56/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职业分布以离退休人员(50.15%)、家务及待业人员(20.07%)和农民(15.70%)为主,74.02%文化水平在初中及以下,72.11%通过非婚异性性接触感染,27.34%通过配偶或固定性伴感染。结论广州市老年梅毒呈现上升趋势,应加强对该人群的宣教干预和筛查治疗。
何婉苹汤少开杨韵青彭嘉俊钟雪莲罗权叶兴东王建琴
关键词:老年人群梅毒显性梅毒隐性梅毒发病率
广州市医疗机构不同临床科室梅毒报告质量分析
:分析医院不同科室报告的梅毒病例的临床及实验室依据,评估不同科室梅毒报告质量. 方法:从传染病直报系统下载广州市医疗机构2012年梅毒病例并抽样进行核查.分析各科室报告的梅毒病例报告准确率以及过度报告率. 结...
戴向农叶兴东何婉苹汤少开
关键词:梅毒疫情报告准确率
广州市医疗机构隐性梅毒诊断和报告准确率调查与分析被引量:19
2014年
目的调查广州市医疗机构隐性梅毒的诊断准确率,为进一步采取措施更好地控制梅毒提供依据。方法从传染病直报系统下载广州市医疗机构2012年报告的隐性梅毒病例,分区按不同医疗机构抽取病例,在医疗机构现场核实梅毒血清学检测结果,查阅病历,完成核查登记表。根据隐性梅毒诊断标准,分析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及不同科室报告的隐性梅毒的诊断准确率。结果抽查了89家医疗机构报告的1352例隐性梅毒病例,诊断准确率为56.73%。TPPA、TP—ELISA、RPR单阳性报告率分别为16.3%、5.6%、16.3%;TPPA/RPR双阴性报告率5.0%。按疫情报告科室分析,皮肤科报告的准确率高于非皮肤科[Х^2=41.33,P〈0.01,比值比(OR)=3.06,95%可信区间(CI)2.13~4.27],性病哨点医院报告隐性梅毒的准确率高于非性病哨点(Х^2=25.69,P〈0.01,OR=1.92,95%CI1.50~2.50);医疗机构皮肤科开展RPR滴度检测多于非皮肤科(Х^2=66.64,P〈0.01,OR=4.27,95%CI2.96~6.16);性病哨点医疗机构多于非哨点机构(Х^2=39.24,P〈0.01,OR=2.3,95%CI1.71~3.00);性病专科哨点多于非专科哨点(Х^2=25.24,P〈0.01,OR=8.47,95%CI3.06~23.17)。结论广州市隐性梅毒疫情报告存在过度诊断和报告现象,诊断准确性有待提高。医疗机构需要建立和完善梅毒归口诊疗和会诊制度,同时加强疫情报告人员梅毒知识培训,提高隐性梅毒疫情报告质量。
叶兴东戴向农刘颖谢尚仁何婉苹汤少开
关键词:隐性梅毒诊断准确率病例报告
以社区为基础的干预对广州市大众梅毒知识知晓水平的影响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评估梅毒控制规划实施以来广州市普及大众梅毒防治知识的成效。方法:2012年用全国梅毒知晓率调查问卷对梅毒防治干预试点区之一荔湾区岭南街、非试点区之一白云区黄石街分别进行居民梅毒防治知识专题调查,在此基础上,2013年对全市(不管试点区与否)大众就梅毒防治知识知晓水平进行分层整群抽样横断面调查,并与2011年基线比较。对问卷中的8个问题准确应答6个定义为知晓。结果:共调查5 824人(其中2012年专题调查523人),梅毒防治知识总体知晓率为83.9%,较2011年上升了26%。其中,纳入梅毒控制试点的干预社区,居民梅毒知识知晓率为80.9%,高于非试点区的7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4,OR=1.46,95%CI 1.09-1.97)。8种人群间对梅毒防治知识8个知识点应答准确率均分别存在明显差异,FSWs总体知晓率高于其他人群。年龄及文化水平越低、获取梅毒防治知识的途径越少,则知晓率则越低。本市不同行政区县域受访者、年龄等均影响梅毒知识知晓水平。结论:我市大众梅毒防治知识知晓率逐步提高。基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健康教育平台,结合外展干预可提高大众梅毒防治知识水平,以社区为平台的干预模式值得在梅毒防治工作中推广应用。
戴向农叶兴东何婉苹汤少开
关键词:梅毒STI知晓大众
广州市2005~2010年4种性病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分析广州市2005~2010年性病监测点4种性传播感染疾病(sexually transmitted infec-tions,STIs)实验检测结果和趋势资料,探讨以性病门诊为依托的综合干预模式在我市STI防治中的作用。方法:收集、分析广州市15个性病监测点2005~2010年6年间每年上报的HIV、梅毒螺旋体(TP)、奈瑟氏淋病双球菌(GC)、沙眼衣原体(Ct)4种STIs的实验室检测数据;同时,收集中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疫情报告网上广州市2005~2010年历年报告的梅毒、淋病、Ct感染及AIDS病例,分析疫情趋势。结果:15个性病检测点连续6年的STIs实验室检测表明:HIV监测阳性率趋势平稳,TP、GC、Ct的监测阳性率均呈下降趋势。其中,TP阳性率由4.06%下降至2.83%;GC阳性率由5.16%下降至1.66%;Ct阳性率由9.42%下降至3.38%。疫情报告网资料显示广州市2005~2010年艾滋病发病趋势平稳,淋病、Ⅰ期、Ⅱ期梅毒继续下降,潜伏梅毒和Ct感染则呈上升趋势。结论:以性病门诊为依托的综合干预模式对控制广州市性病流行有重要作用,淋病、Ⅰ期、Ⅱ期梅毒呈连续下降趋势,Ct感染及潜伏梅毒呈现上升趋势,提示性病的防治工作需要更加重视Ct感染和潜伏梅毒研究。
黄雪梅汤少开叶兴东何婉苹刘颖朱慧兰张锡宝
关键词:性传播疾病行为干预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