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永台 作品数:59 被引量:257 H指数:8 供职机构: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 “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 河北省科技厅资助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CT三维重建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在髋臼周围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初步应用 2010年 目的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T维重建技术为骨盆髋臼周围恶性肿瘤行肿瘤切除修复重建进行手术预测和模拟。方法选取成人骨盆髋臼周围恶性肿瘤患者的CT、MRI图像标本,使用Mimics10.01软件进行CT图像三维重建,结合MRI进行肿瘤骨性边界的分析、界定及测量,在重建的三维图像上进行模拟肿瘤切除截骨手术。计算各截骨平面、标志点、髋臼旋转中心与骨盆解剖标志的相互关系。结果成功地为髋臼周围恶性肿瘤病例进行了截骨手术模拟,并通过手术模拟得到了相关参数。结论计算机辅助设计CT三维重建手术模拟技术可以为制定个体化、定量化的手术方案提供参考,为改善髋臼周围恶性肿瘤切除重建的手术效果提供切实可行的指导。 穆卫庐 韩永台 刘思源关键词:三维CT重建 手术模拟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发病机理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999年 本文重点阐述近年来国内外在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病因、发病机理和诊断方面的研究进展。病因及致病危险因素除创伤为明确的致病因素外,其他导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生物学过程尚不清楚,其中许多疾病及治疗方法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及晚期塌陷有关。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韩永台 张惠民 张标关键词:股骨头 缺血性坏死 病理 病因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997年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ischemic 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简称INFH)是指骨细胞、骨髓造血细胞和脂肪细胞(即骨的活成份)受一种或多种因素单独或联合作用,引起细胞坏死的病理过程。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认识已有百余年历史,许多疾病或治疗方法与该病的发生有密切联系,多数学者将这些因素视为病因或致病危险因素。但这些危险因素是如何引起骨缺血性坏死的尚不清楚。按受伤与否,将其分为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和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前者病因明确。本文重点阐述近年来国内外在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病因、发病机理、诊断方面的研究进展。 韩永台 张惠民 张标关键词:股骨头 缺血性坏死 病因 病理学 全文增补中 成人髋臼发育不良影像学测量新方法研究 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设计新的成人髋臼发育不良影像学诊断测量方法,即股骨头中心点上移及外移参数,为影像学诊断髋臼发育不良提供辅助测量方法。方法:对所选病例进行测量,自骶髂关节下缘点A至"泪滴"水平线交点B的垂直距离,由股骨头中心点向AB做垂线交于点C,AC/AB×100%为股骨头上移指数,值越小股骨头上移越多。以耻骨联合中点做人体中轴线,以髋臼外缘、股骨头中心点、"泪滴"最低点做中轴线的平行线,经髂前上棘做这4条线的垂线,交于点O、A、B、C,OB/OA×100%为股骨头中心外移指数,值越小股骨头中心点外移距离越小。AB/AC×100%为股骨头中心外移指数"泪滴"点,值越小股骨头中心点外移距离越大。根据髋关节中心边缘角(center edge angle,CEA)<20°,Sharp角>45°,头臼指数<75%,分发育不良组和正常组,经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结果:股骨头中心外移指数最佳诊断分界点为84.45%,敏感度为92%,特异度为70.5%;股骨头中心上移指数最佳诊断分界点为76.25%,敏感度为75%,特异度为69.7%;股骨头中心外移(泪滴)指数的最佳诊断分界点为30.15%,敏感度为89.8%,特异度为76.6%。结论:股骨头中心上移指数和外移(泪滴)指数以76.25%和30.15%为界,高于此值髋臼发育良好。股骨头中心外移指数以84.45%为界,高于此值髋臼发育不良,可作为成人髋臼发育不良的辅助诊断。 赵胜军 赵丽 韩永台 金宝城 孙彦豹关键词:髋臼发育不良 髋臼角 X线测量 骨巨细胞瘤治疗的五年回顾 目的回顾性分析骨巨细胞瘤手术治疗经验和教训和结果。方法共治疗骨巨细胞瘤98例,其中采取病灶刮除骨水泥填充术29例,病灶清除植骨术16例,病灶清除术23例,病灶段切人工关节置换术18例,病灶切除植骨关节融合术3例,截肢术3... 刘思源 张彦伟 张伟华 扈文海 韩永台关键词:骨巨细胞瘤 骨旁骨肉瘤22例中远期临床分析 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 探讨骨旁骨肉瘤的临床表现、病理分级及治疗方法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1980年1月~2000年4月收治的骨旁骨肉瘤22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研究其病理分级、髓腔受累情况、手术方法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随访时间为4~20年。平均7.6年。5年生存率为86.3%。结论 骨旁骨肉瘤是恶性度较低的成骨肉瘤,病理分级及髓腔受累情况对判断预后有一定指导意义。获得良好预后的保证是肿瘤广泛切除,反复复发可能会使预后变差。当肿瘤局部切除不能达到安全广泛的外科边界时,应行广泛边界的截肢术。 李会杰 陈燕 石奉文 扈文海 韩永台 胡彤宇关键词:骨旁骨肉瘤 骨肿瘤 外科手术 磁共振、核素扫描对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发病机制研究 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通过对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核素扫描和磁共振影像资料的分析,探讨其发病机制。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从门诊和住院患者中随机选取60例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患者,其中门诊10例患者采用核素扫描(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50例住院患者采用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扫描,收集影像资料加以总结分析。结果总结10例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SPECT表现,其中14个髋关节考虑股骨头坏死,14个髋关节显示坏死区为浓聚表现。住院的50例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患者中接受MRI检查,其中82髋关节显示长T2信号。长T2信号是股骨头内充血水肿的典型表现。总结以上结果显示,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为充血性疾病,而非缺血性疾病。结论股骨头坏死是最初是因为股骨头充血内水肿,骨内压力增高,静脉及静脉窦壁比动脉壁薄,所以最早受影响,静脉回流受阻,引起股骨头内压力增高,这是一个恶性循环的过程。最终导致股骨头坏死。这与静脉瘀滞学说相符。这将为股骨头坏死的治疗提供帮助。 王立强 刘思源 黄建敏 张敏 李会杰 韩永台关键词:核素扫描 磁共振 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股骨头塌陷的早期预测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012年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ON—FH)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学者们提出了许多学说,如脂肪栓塞学说、骨细胞脂肪变性坏死学说、骨内高压静脉淤滞学说、微血管损伤学说、免疫复合物沉积引起动脉血管炎学说、骨质疏松、负重学说、激素、酒精导致股骨头内脂肪髓(脂肪堆积),诱导骨髓多功能干细胞系分化成脂等观点。 苏敬阳 韩永台关键词:股骨头坏死 塌陷 肢体恶性骨肿瘤及骨转移癌保肢治疗 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探讨肢体恶性骨肿瘤及转移癌行瘤段切除假体重建的方法及意义.方法:本组共62例,男38例,女24例;年龄10~72岁,平均28.4岁.原发肢体恶性骨肿瘤41例,其中骨肉瘤19例,骨巨细胞瘤9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8例,浆细胞瘤3例,尤文氏瘤1例,骨血管内皮瘤1例.骨转移癌21例,原发病灶分别为:肺癌9例,胃癌3例,肾癌2例,乳腺癌2例,甲状腺癌1例,颌下腺癌1例,原发灶不明者3例.对62例肢体恶性骨肿瘤及转移癌应用肿瘤段切除并修复重建治疗.方法有:①瘤段切除人工假体置换术;②瘤段切除自体腓骨移植术;③瘤段切除髓内针骨水泥重建术.结果:术后随访5~42个月,平均14.2个月,41例恶性骨肿瘤中,术后无瘤生存21例,死亡4例,7例发生肺转移,3例发生其他部位转移,6例局部复发后截肢.37例生存患者患肢功能按Enneking骨肿瘤外科治疗后功能评定标准,优良率81.1%.21例骨转移瘤患者中,术后存活3个月以上者19例(占90.4%);术后疼痛消失15例(占71.4%),其余均有疼痛减轻;日常生活工作恢复者11例(占52.3%).结论:对可施行广泛切除的肢体恶性骨肿瘤患者采用不同方法修复重建,行保肢治疗,可在治疗肿瘤的前提下尽量保留肢体功能,对肢体骨转移癌行合适的保肢手术对提高骨转移癌患者的生存质量有积极意义. 李会杰 张英泽 扈文海 韩永台 胡彤宇 陈燕关键词:骨瘤 骨科手术方法 假体植入 颈肩腰腿疼与椎管内肿瘤 2003年 目的 :探讨椎管内肿瘤的早期诊断方法及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过去 2 0年我院对 85例椎管内肿瘤的手术效果。结果 :神经鞘膜瘤 30例 ,脊膜瘤 16例 ,表皮样囊肿 12例 ,脂肪瘤 5例 ,畸胎瘤 7例 ,神经纤维瘤 4例 ,血管瘤 4例 ,脊髓囊肿 3例 ,室管膜瘤 2例 ,胶质细胞瘤 2例。肿瘤位于颈段 6例 ,胸段 32例 ,胸腰段 31例 ,腰段 16例。上述肿瘤位于硬膜外 12例 ,占 14 % ,硬膜内 73例 ,占 86 %。肿瘤全切率 89.2 %。随访 1~ 15a ,痊愈 72例 (84 .7% ) ,好转 7例 (8.2 % ) ,差 4例 (4 .7% ) ,死亡 2例 (2 .4 % )。结论 :椎管内肿瘤临床表现以颈肩腰腿疼为主 ,治疗效果取决于肿瘤部位 ,性质 ,大小及发病后就诊时间 ,早期诊断与早期治疗是预后的关键。MRI。 扈文海 胡彤宇 韩永台 陈燕 李会杰 石奉文 张标 陈百成关键词:颈肩腰腿疼 椎管内肿瘤 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