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长斌
- 作品数:101 被引量:1,351H指数:19
-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黄河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自主研究开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交通运输工程水利工程矿业工程更多>>
- 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工程意识与工匠精神的培养——以土木工程类专业为例被引量:87
- 2019年
- 为迎接新经济变革带来的严峻挑战,作为“卓越工程师计划”的升级版,以加入《华盛顿协议》为契机而出台的新工科建设是深化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鉴于当前高等工程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让工程教育回归工程势在必行,这也是新工科建设的核心理念。新工科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从更加注重理念性、系统性、创新性、实践性和跨界性等方面对工程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而要实现这些新要求,必须从大工程观教育理念出发,更加重视工程意识的培养和工匠精神的塑造。以土木工程类专业为例,在具体培养环节中系统开展学生工程意识的培养和工匠精神的塑造是全面提升工程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
- 闫长斌杨建中梁岩
- 关键词:工程教育工程伦理土木工程
- 含层间剪切带的层状复合岩体质量分级被引量:9
- 2018年
- 层间剪切带作为一种特殊的软弱结构面,常常构成威胁工程岩体稳定性的控制性因素。分析常用岩体质量分级方法对于层间剪切带的初步认识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从岩体结构控制论观点出发,在考虑层状岩体结构类型的基础上,根据层间剪切带发育规模特征及其对层状复合岩体稳定性的影响机制,建立含层间剪切带的层状复合岩体质量分级与评价方法:(1)对于厚度大于10 cm、连续性好、有一定规模的层间剪切带,将其划定为独立的剪切错动型软弱夹层结构,根据层间剪切带的抗剪强度参数,对其单独进行质量分级与评价。(2)而对于厚度小于10 cm、规模相对较小的层间剪切带,特别是泥化夹层,则将其作为折减因素,对含层间剪切带的层状复合岩体质量分级进行弱化处理,建立含层间剪切带的层状复合岩体质量分级修正BQ方法。以黄河中游地区某大型水利枢纽工程为例,利用建立的修正BQ方法研究得到坝址区2个层间剪切带较发育的勘探平硐围岩质量分级评价结果,并将其与RMR法、Q系统法以及HC法得到的岩体质量分级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和相关性研究,验证含层间剪切带的层状复合岩体质量分级方法的有效性。
- 闫长斌吴伟功王贵军
- 关键词:岩石力学层间剪切带层状复合岩体修正系数
- 一种新型掏槽技术在白云岩巷道掘进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03年
- 采用不同的掏槽技术 ,在白云岩中进行巷道掘进的爆破试验 ,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 ,发现双楔形布孔顺序爆破掏槽技术可提高巷道掘进的炮孔利用率 ,降低巷道施工成本。
- 段乐珍徐国元闫长斌胡俊东
- 关键词:巷道掘进爆破参数
- 基于岩碴粒径分布规律的TBM破岩效率分析被引量:20
- 2019年
- 岩碴的形状、大小及其粒径分布规律是综合反映TBM破岩效率的重要指标,也是TBM掘进参数与岩石性质的重要联系。根据盘形滚刀破岩机制,对TBM掘进岩碴进行了现场量测和筛分试验,获得了TBM岩碴尺寸特征和粒径分布规律。在此基础上,对实测岩碴尺寸和粒径分布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和理论分布函数拟合。分析了粗糙度指数与岩石强度、岩石耐磨性的关系,探讨了不同围岩等级下粗糙度指数随掘进推力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①片状岩碴的长轴与短轴之比约为1.5,而长轴与厚度之比则差别较大,其长轴、短轴和厚度均服从正态分布;②不同岩性条件下岩碴粒径分布均符合Rosin–Rammler函数分布;③岩碴粗糙度指数越大,TBM破岩效率越高;硬岩条件下岩碴粗糙度指数随单轴饱和抗压强度增大而减小,而中硬—软岩条件下则相反;④无论是软岩还是硬岩,岩碴粗糙度指数随岩石耐磨性增大而减小,岩石耐磨性越强,TBM破岩效率越低;⑤TBM破岩效率与围岩等级密切相关,可根据现场实测岩碴粒径分布规律,确定Ⅱ级和Ⅲ级围岩条件下TBM破岩效率最佳时的掘进推力区间。
- 闫长斌姜晓迪刘章恒杨继华苗栋
- 关键词:TBM施工粒径分布破岩效率
- 约束爆炸加载在混凝土中产生的径向应变效应
- RDX药包在混凝土模型中约束爆炸,距药包中心80mm处的电阻应变传感器,依次记录到爆炸冲击能和膨胀能加载,在介质中先后形成两个径向爆炸应变波.前一个应变波的持续时间为17.5~22.3μs,压应变峰为819.1×<'-6...
- 徐国元段乐珍闫长斌
- 关键词:混凝土高应变率
- 文献传递
- 基于围岩分类HC评分的双护盾TBM施工速度预测模型被引量:1
- 2023年
- 针对双护盾TBM施工速度预测问题,以兰州市水源地建设工程输水隧洞双护盾TBM施工为背景,采用现场实测数据统计分析的方法,基于《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 50487—2008)的围岩分类HC评分值,研究了TBM净掘进速度、TBM利用率与围岩分类HC评分值的相关性,进而建立了双护盾TBM施工速度预测模型。结果表明:①TBM净掘进速度与HC值呈二次函数关系,相关性系数为0.84,随着HC值的降低,TBM净掘进速度呈现增加的趋势;②TBM利用率与围岩HC值呈二次函数关系,相关性系数为0.82,TBM利用率随着HC值的增加有先增大后减少的趋势;③围岩的HC值为41~46时,TBM的施工速度达到最高,日进尺可达到45 m以上,当HC值<41时,TBM施工速度随着HC值的降低而降低,当HC值>46时,TBM施工速度随着HC值的增加而降低;④预测施工速度与实际施工速度吻合较好,平均误差为5.2%,最大误差<10%,说明预测模型可靠,可用于双护盾TBM施工速度预测。
- 杨继华闫长斌
- 关键词:双护盾TBM利用率
- 动荷载对竖向排列地下硐室群稳定性影响分析被引量:4
- 2006年
- 运用FLAC3D,系统研究动荷载振幅、频率以及工程因素对竖向排列地下硐室群稳定性的影响,并实例分析地下硐室群在爆破震动作用下的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振幅对地下硐室群稳定性的影响最明显,隔板对动荷载具有放大效应,当振幅等于0.5 m.s-1时,放大系数为1.35,放大系数随动荷载振幅的增大而增大;围岩塑性区面积也随振幅增大而增大。隔板位移量随频率的增大先减小后增大,50 Hz的高频动荷载对地下硐室群稳定性最不利;隔板最大位移量随硐室间距的增大而减小,随上方硐室跨度的增加而增大,硐室间距越大,上方硐室的跨度越小,对地下硐室群稳定性越有利。动荷载作用下地下硐室群围岩出现较大的应力集中,但最大拉应力小于岩体的抗拉强度,地下硐室群围岩不会出现拉裂破坏。结合工程实例,分析爆破震动作用下地下硐室群的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沿硐室群轴线方向,洞口位移量最大,中间部分的位移量最小,这与实际监测结果一致。
- 闫长斌徐国元
- 关键词:动荷载稳定性数值模拟FLAC^3D
- 频繁爆破扰动诱发地下硐室顶板失稳的非线性机理分析
- 开挖爆破是影响工程岩体稳定性的重要因素,特别是频繁爆破作业。基于非线性理论分析了频繁爆破扰动诱发地下硐室顶板失稳的临界微扰机制。根据露天与地下联合开采特点,将地下硐室顶板简化为水平简支梁,建立了频繁爆破扰动诱发地下硐室顶...
- 闫长斌
- 关键词:动力失稳突变理论
- 含泥化夹层岩质边坡动力响应特性相似模型试验研究被引量:3
- 2021年
- 为揭示含泥化夹层岩质边坡的动力响应特性以及泥化夹层发育参数的影响机制,通过构建含泥化夹层岩质边坡的相似材料模型,开展小型振动台试验,分析不同泥化夹层厚度、倾角和黏粒含量条件下岩质边坡的动力破坏特征和动力响应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泥化夹层发育参数直接影响岩质边坡的动力稳定性和动力响应特性:1)泥化夹层的厚度越大,对边坡动力稳定性越有利,反之越容易诱发失稳;随着泥化夹层倾角和黏粒含量的增大,含泥化夹层岩质边坡破坏模式分别向剪切破坏和蠕滑破坏转化;2)泥化夹层的倾角对顺层岩质边坡动力稳定性影响最明显,厚度和黏粒含量次之。泥化夹层厚度越大,吸收振动能量越多,边坡相对越安全;泥化夹层黏粒含量越高,抗剪强度越低,边坡相对更易滑动失稳;3)随着加载持时的增加,泥化夹层整体上降低了边坡岩体动力响应高程放大效应。加速度放大系数变化率,随着泥化夹层厚度增大而减小,随着泥化夹层倾角和黏粒含量的增大而增大,进一步揭示了含泥化夹层岩质边坡的动力失稳机理与泥化夹层发育特征的内在影响规律。
- 闫长斌李严黄戡张彦昌姚文敏
- 关键词:泥化夹层岩质边坡振动台试验动力响应
- 爆破震动对采空区稳定性影响的FLAC^(3D)分析被引量:121
- 2005年
- 针对厂坝铅锌矿受到乱采乱挖破坏的情况,运用FLAC3D对爆破震动作用下采空区的稳定性进行了数值分析。根据现场实测数据,选取了2条不同的实测速度时程曲线作为爆破震动输入,分别进行了静力和动力计算。分析结果表明:(1)采空区开挖后,最大位移量为4.75mm;(2)施加爆破动载荷后,最大位移量增至5.47mm,增幅与爆破震动速度成正比;(3)围岩位移分布的变化受震动波形的影响。爆破震动作用下围岩应力场发生二次重分布,塑性区分布面积明显扩大,采空区右上方露天边坡脚亦受到影响。分析结果与实际观测结果相吻合,并给出了避免爆破震动诱发采空区失稳塌陷的几条建议。
- 闫长斌徐国元李夕兵
- 关键词:爆破工程采矿工程爆破震动采空区FLAC^3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