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应军

作品数:92 被引量:371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山市中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山市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中山市科技计划项目中山市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9篇期刊文章
  • 1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1篇休克
  • 17篇脓毒
  • 16篇脓毒症
  • 15篇休克患者
  • 12篇危重
  • 10篇重症
  • 10篇注射液
  • 10篇综合征
  • 9篇心肌
  • 9篇预后
  • 7篇源性
  • 7篇危重症
  • 7篇参附
  • 6篇心源性
  • 6篇胃肠
  • 5篇心源性休克
  • 5篇血流
  • 5篇血流动力学
  • 5篇危重病
  • 4篇心力衰竭

机构

  • 71篇中山市中医院
  • 22篇广州中医药大...
  • 4篇中山市博爱医...
  • 2篇广州军区广州...
  • 2篇右江民族医学...
  • 1篇广东省中医院
  • 1篇中山大学
  • 1篇中山市陈星海...
  • 1篇广东省中山市...

作者

  • 92篇郭应军
  • 36篇刘八一
  • 26篇王国军
  • 25篇孟繁甦
  • 22篇侯杰
  • 19篇林冰
  • 11篇陈华琼
  • 10篇黄小洵
  • 9篇岑英文
  • 9篇蒋丽芳
  • 8篇王国军
  • 7篇周岁锋
  • 7篇谢昌联
  • 6篇黄振炎
  • 5篇曾德金
  • 5篇李平
  • 5篇王华敏
  • 4篇李国辉
  • 4篇黄进
  • 4篇缪英年

传媒

  • 5篇中国中医急症
  • 5篇中医临床研究
  • 4篇广西医学
  • 3篇华夏医学
  • 3篇广东医学
  • 3篇右江民族医学...
  • 3篇中国心脏起搏...
  • 2篇中国中西医结...
  • 2篇内科急危重症...
  • 2篇吉林医学
  • 2篇实用医学杂志
  • 2篇广西中医药
  • 2篇广州中医药大...
  • 2篇中国医药指南
  • 2篇中国现代医药...
  • 2篇中国医药
  • 2篇亚太传统医药
  • 2篇中国实用医药
  • 2篇中国实用医刊
  • 2篇中国中西医结...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5篇2020
  • 5篇2019
  • 2篇2018
  • 4篇2017
  • 4篇2016
  • 9篇2015
  • 7篇2014
  • 8篇2013
  • 4篇2012
  • 4篇2011
  • 4篇2010
  • 3篇2009
  • 9篇2008
  • 2篇2007
  • 5篇2006
  • 6篇2005
  • 2篇2004
  • 2篇2003
9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宣白承气汤对脓毒症大鼠肠屏障功能保护的实验研究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分析宣白承气汤对脓毒症大鼠肠屏障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模型组、假手术组、空白组和治疗组各10只。实验期间大鼠禁食不禁水。模型组和治疗组采用盲肠结扎穿刺法,假手术组仅翻动盲肠,不做穿刺结扎处理。治疗组在CLP后8h、12h和24h时宣白承气汤剂按1 ml/100g体质量灌胃。第48h时(即实验结束时)取血肠系膜上静脉血1 ml和心脏取血3 ml离心后取上清液,分别检测FD-40及D-乳酸、IFABP浓度。结果:空白组及假手术组血中D-乳酸、IFABP及FD-40浓度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模型组的D-乳酸、IFABP及FD-40浓度与空白组比较,均明显升高(P<0.05);治疗组可明显减低血中D-乳酸、IFABP及FD-40浓度,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肠源性脓毒症时肠粘膜通透性增加,宣白承气汤具有改善肠源性脓毒症肠屏障的功能。
孟繁甦郭应军侯杰刘八一王国军陈华琼李平林冰
关键词:脓毒症肠屏障功能宣白承气汤
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窦性心率震荡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观察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窦性心率震荡现象(HRT),研究其临床变化的意义。方法选择不稳定性心绞痛(UA)患者及心肌梗死患者各100例,根据24h动态心电图数据,计算窦性心率震荡参数,即震荡初始(TO)及震荡料率(TS),比较两组T0及TS的差别,分析TO及TS与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容2积及心率变异性指标(SDNN和SDANN)的相关性,并观察治疗半年后实验组相关窦性心律震荡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TO、TS、SDNN及左室射血分数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其SDANN以及LVEDD,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TO、TS与SDNN、SDANN、左室射血分数和左室舒张末容积具有显著的相关性,且其治疗半年后的TO、TS、SDNN、SDANN、LVEF以及LVEDD,均显著优于治疗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UA患者窦性心率震荡减弱,且经冠心病二级预防后,可明显改善UA患者的窦性心率震荡。
谢昌联林冰林凯旋王国军刘八一郭应军
关键词:不稳定性心绞痛窦性心率震荡心率变异性
机械通气抢救重症急性左心衰20例临床观察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抢救重症急性左心衰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例重度急性左心衰患者机械通气治疗前后的生命体征及血气分析结果进行临床比较分析。结果20例重度急性左心衰患者经机械通气治疗后缺氧症状较治疗前明显好转,生命体征及血气分析指标也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紧急气管插管、机械通气能及时有效地缓解急性左心衰竭所致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是抢救重症急性左心衰发作的有效措施。
郭应军李平王国军
关键词:心力衰竭
重型颅脑损伤与血钠代谢失衡分析
2001年
郭应军岑英文麦悦强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
中山市20例SARS患者的临床特点和病机探讨
由冠状病毒引起的SARS(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短期内迅速蔓延全球,其发病急,传染性强,病情进展快,迅速出现呼吸衰竭。关于该病,尚有许多环节不甚明了。我院作为全国早期成规模接诊SARS患者的医院之一,对SARS的诊断治疗进...
缪英年李亮黄振炎郭应军顾向明李孝虎李国辉伍伟超范玉梅
关键词:冠状病毒病机探讨
中山市20例SARS临床特点与病机探讨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分析SARS患者的临床资料,了解疾病的临床特点,探讨其中西医发病机理。方法统计20例SARS患者的一般资料,观察症状、外周血象、肝肾功能、血清生化、心肌酶谱、X线的变化。结果20例患者中14例为重症SARS,均以发热或伴恶寒、咳嗽为初始症状,容易出现呼吸困难;重症患者迅速出现呼吸衰竭。X线检查示:局限型者13例(60%),多发型7例(35%),团絮状增密影10例,片状阴影4例,磨玻璃样变3例,网状变2例,淡薄阴影1例。结论SARS患者以发热为主症,发热持续时间长,容易出现呼吸窘迫,多数白细胞总数正常或下降,X线检查示肺部病灶表现多样化,呈团絮状、片状、磨玻璃样、淡薄影改变,病灶进展快。重症SARS患者病程中多见嗜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升高伴有淋巴细胞的持续降低,类似一过性的改变也可见于普通型患者病情加重时。给予抗病毒、抗感染、增强免疫力并中医卫、气、营、血辨证施治等中西医方法相结合是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案。
缪英年李亮黄振炎郭应军顾向明李孝虎李国辉伍伟超范玉梅
关键词:SARS病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48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临床分析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探讨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ICU收治的48例MODS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列表收集资料进行总结和统计分析。结果年龄、肝和肾功能衰竭等与患者的死亡关系显著;2个器官衰竭者患者死亡率为12.4%,3个器官为57.1%,4个或以上器官衰竭者病死者为100%;MODS诱因以感染为最多,达50%,其中肺部感染占37.5%;首发衰竭器官的发生以肺最常见,占29.2%。结论肾功能和肝功能衰竭是造成MODS患者死亡率高的两个危险因素;控制感染可强化MODS治疗;早期支持首发器官可预防MODS。
刘八一李平郭应军侯杰
关键词: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抢救急性毒鼠强中毒10例分析被引量:2
2002年
岑英文郭应军梁桢
关键词:抢救急性毒鼠强中毒
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技术在重症肺炎液体管理中的作用
目的分析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PiCCO)技术对ICU内重症肺炎患者液体管理的指导意义。方法对我院ICU内2010年11月至2011年8月期间采用PiCCO监测的15例重症肺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取同期15例未行PiCC...
郭应军岑英文孟繁甦王国军刘八一
关键词:重症肺炎液体管理
大黄对重症监护病房危重患者抗生素相关性肠炎预防作用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被引量:8
2009年
目的观察大黄对重症监护病房(ICU)危重患者抗生素相关性肠炎(AAC)的预防作用。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180例人住ICU初次接受抗生素治疗、不伴腹泻且无胃肠道禁忌证的危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常规治疗加口服或鼻饲大黄液,91例)及对照组(常规治疗,89例)。采用粪涂片镜检法判断肠道菌群失调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接受抗生素治疗7~10d内AAC的发生率及肠道菌群失调和AAC的严重程度。结果180例患者共发生AAC28例,总发生率为15.6%,其中治疗组为13.2%(12/91),较对照组的18.0%(16/89)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仅发生1例重度AAC及1例Ⅲ度肠道菌群失调者,较对照组的7例和8例均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大黄对AAC的预防是有益的,可减少ICU患者AAC,尤其是降低重度AAC及Ⅲ度肠道菌群失调的发生率。
侯杰邓冲郭应军王国军刘八一陈华琼李平陈侯君
关键词:抗生素相关性肠炎肠道菌群失调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