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连荣 作品数:29 被引量:102 H指数:5 供职机构: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辽宁省科学技术计划项目 卫生部临床学科重点项目 美国中华医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AKR1B10抑制剂增强索拉非尼对小鼠肝癌异种移植瘤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探讨AKR1B10抑制剂联合索拉非尼对小鼠肝癌异种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建立裸鼠HepG2肝癌细胞异种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依帕司他单药组、索拉非尼单药组、联合治疗组;比较各组瘤体体积、瘤体质量、给病组和对照组瘤体平均质量比值、裸鼠体质量变化情况评价疗效,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瘤体组织中Ki-67的表达评估肿瘤细胞增殖情况。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样本均数用t检验,多样本率用χ^2检验。结果治疗前后移植瘤体积差值在对照组、依帕司他单药、索拉非尼单药、联合治疗组分别为(238.940±39.813)mm^3、(124.991±84.670)mm^3、(-26.111±11.518)mm^3、(-54.072±17.673)mm^3,F=37.048,P<0.001;瘤体质量分别为(0.273±0.140)g、(0.158±0.078)g、(0.079±0.054)g、(0.045±0.024)g,F=16.594,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给药组与对照组肿瘤平均质量比值分别为100%、57.9%、28.9%、16.5%。Ki-67阳性率分别为23.295%±6.218%、13.503%±3.392%、7.325%±2.257%、4.664%±1.189%,(χ^2=822.203,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依帕司他单药组治疗前后瘤体体积差值(t=-3.579,P=0.002)、Ki-67阳性率比较(t=-10.003,P<0.001)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联合治疗组治疗前后瘤体体积差值(t=2.056,P=0.025)、瘤体质量(t=2.101,P=0.043)、Ki-67阳性率(t=-2.850,P=0.005)明显低于索拉非尼单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给药组与对照组相比,裸鼠体质量均有一定下降,但依帕司他组与对照组(t=-1.599,P=0.262)、联合治疗与索拉非尼组(t=-0.051,P=0.96)相比,体质量下降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AKR1B10抑制剂可增强索拉非尼对肝癌异种移植瘤的抑制作用。 金圆圆 韩超 耿楠 李昱蓉 郑乐育 朱维佳 李艳伟 安子英 赵连荣 王静艳 窦晓光 白菡关键词:依帕司他 索拉非尼 一种新型胸腔穿刺针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胸腔穿刺针,包括胸腔穿刺针针体,所述胸腔穿刺针针体内设置有多孔钝圆嵌套针头,所述胸腔穿刺针针体上设置有穿刺针胸壁固定装置,所述穿刺针胸壁固定装置内设置有L型连接杆,所述L型连接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限... 丁洋 张翀 安子英 白菡 赵连荣 王静艳 窦晓光文献传递 应用改良的肝硬化大鼠模型研究腹腔局部免疫细胞和相关分子在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形成机制中作用 <正>目的应用改良的肝硬化大鼠模型,研究肝硬化患者腹腔局部的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在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发生机制中的作用以及肝硬化患者肠粘膜屏障功能中免疫分子的作用。方法 1、材料:SD大鼠,雄性,SPF级,体重100~120... 赵连荣 张翀 盛秋菊 安子英 白菡 丁洋 王静艳 窦晓光关键词:细菌性腹膜炎 免疫细胞 文献传递 综合预测模型FibroTest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5 2007年 目的探讨综合预测模型FibroTest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方法留取2002年8月至2005年12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安阳市第五人民医院和无锡市传染病医院的123例行肝活检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检测α2-巨球蛋白、结合珠蛋白、载脂蛋白-AⅠ、记录总胆红素和谷氨酰转肽酶的数值,并根据其结果结合患者的年龄和性别计算出FibroTest的数值。根据肝纤维化分期设定3个判定点,分别为显著纤维化(S2~S4期),严重纤维化(S3~S4期)和肝硬化(S4期)。以肝活检病理结果为金标准绘制出FibroTest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并与用天冬氨酸转氨酶-血小板比值指数(APRI)计算出的AUC进行比较,评价其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诊断价值。结果123例肝活检患者中S0期25例(20.3%);S1期27例(22.0%);S2期31例(25.2%);S3期29例(23.6%);S4期11例(8.9%),即显著纤维化者(S2~S4期)71例(57.7%),严重纤维化者(S3~S4期)40例(32.5%),肝硬化者(S4期)11例(8.9%)。FibroTest对3个判定点的AUC值分别为0.814(95%CI:0.740~0.888,P〈0.01),0.824(95%CI:0.749~0.898,P〈0.01),0.723(95%CI:0.575~0.870,P=0.015)。而APRI对3种不同程度肝纤维化的AUC值分别为0.715(95%CI:0.625~0.805,P=0.001),0.725(95%CI:0.631~0.818,P=0.002)和0.646(95%CI:0.497~0.795,P〉0.05)。结论Fi-broTest可以准确地估计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有无显著纤维化,可使45.5%的患者避免进行肝脏活检,并保证87.5%的诊断准确率。 赵连荣 许德军 陆忠华 赵鸿 窦晓光 郎振为 王贵强关键词:肝纤维化 肝活检 慢性乙型肝炎 外周血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在慢性HBV感染者肝组织炎症中的诊断价值研究 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通过检测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小于2倍正常上限(two times of upper limited of normal,<2ULN)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者外周血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tactic protein 1,MCP-1)的表达水平,并与肝组织病理相比较,评价MCP-1在肝组织炎症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14例2014-2016年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感染科住院的慢性HBV感染者,包括ALT<2ULN慢性HBV感染者153例,ALT≥2ULN慢性乙型肝炎患者61例以及16例正常人。全部病例均行肝组织病理检查。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方法检测MCP-1在外周血中的表达,并在不同肝组织炎症活动度之间进行比较。结果 214例慢性HBV感染者血清中MCP-1表达水平为(144.66±97.57)pg/ml,高于正常人的MCP-1表达水平(43.74±15.77)pg/ml,P<0.05。MCP-1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为(185.45±111.20)pg/ml,高于ALT<2ULN的慢性HBV感染者的表达水平(128.07±86.50)pg/ml,P<0.05。在ALT<2 ULN的慢性HBV感染者中,MCP-1在G≥2组中的表达水平为(173.66±98.40)pg/ml,明显高于G<2组中的表达水平(87.23±54.63)pg/ml,P<0.05。MCP-1评估ALT<2ULN的慢性HBV感染者G≥2的曲线下面积为0.794。结论MCP-1与慢性HBV感染者肝组织炎症活动度相关,并且在ALT<2 ULN的慢性HBV感染者中,MCP-1可以作为反映肝组织炎症的指标。 樊耀昕 王琳 石海源 丁洋 盛秋菊 张翀 赵连荣 窦晓光关键词:肝组织炎症 川崎病误诊为猩红热10例分析 2008年 郭娜 丁洋 杜秀菊 赵连荣 王静艳关键词:误诊 HBsAg/抗-HBs双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和病毒学特点 被引量:10 2017年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和乙型肝炎表面抗体(hepatitis B surface antibody,抗-HBs)双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的临床和病毒学特点。方法 2015年8月~2016年3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感染科收治的CHB患者为研究对象,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法检测,HBV D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1 058例CHB患者中,HBsAg/抗-HBs双阳性患者24例(24/1 058,2.27%)。在24例HBsAg/抗-HBs双阳性CHB患者中,19例(19/24,79.17%)HBsAg>100IU/ml,22例(22/24,91.67%)抗-HBs在10~100mIU/ml;HBV DNA阳性21例(87.50%),HBV DNA、HBsAg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在不同抗-HBs滴度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有2例肝功能正常的HBsAg/抗-HBs双阳性患者在随访中自发肝功异常、HBV DNA和HBsAg转阴,抗-HBs持续阳性。结论 HBsAg/抗-HBs双阳性CHB患者仍可能存在病毒复制,可发生肝炎活动及疾病进展。 吕月 安子英 李艳伟 王岁晶 赵连荣 窦晓光 丁洋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 阿德福韦酯治疗55例不同基因型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 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阿德福韦酯治疗不同基因型的慢性乙型肝炎(乙肝)的临床疗效。方法55例HBeAg阳性的慢性乙肝患者,男36例,女19例,年龄(34±8.25)a,病程(6.7±1.35)a,应用阿德福韦酯10mg,po,qd,疗程为48wk。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定量检测HBV-DNA,PCR微流芯片检测HBV基因分型。治疗48wk后观察丙氨酸转氨酶(ALT)复常率、HBV-DNA阴转率、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结果55例患者中,测得B基因型14例,占25.45%,C基因型38例,占69.09%,3例未分型。在B基因型中,ALT复常率78.57%(11例),HBV-DNA阴转率35.71%(5例),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14.28%(2例);在C基因型中,ALT复常率76.31%(29例),HBV-DNA阴转率47.37%(18例),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18.42%(7例)。B、C基因型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我地区慢性乙肝中C基因型患者占多数。阿德福韦酯是一个有效的抗病毒药物,但其抗病毒疗效与病毒的基因型无关。 丁洋 赵连荣 窦晓光关键词:乙型肝炎 基因型 阿德福韦酯 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病毒动力学变化与疗效关系研究 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分析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应用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PEG IFN-α-2a)治疗过程中病毒动力学变化与疗效的关系。方法收集2006-01-01—2008-12-31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感染科就诊的CHB患者70例,应用PEG IFN-α-2a对患者进行治疗,分别在治疗0、12、24、32、48周时检测乙型肝炎病毒DNA(HBVDNA)、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e抗原(HBeAg)、乙型肝炎e抗体(HBeAb)、丙氨酸转氨酶(ALT),分析HBV DNA变化模式、病毒动力学变化与疗效间的关系,评价病毒动力学变化对治疗结束时病毒学应答、血清学转换及生化学应答的预测意义。结果 CHB患者HBV动力学变化模式有3种,快速下降型(16/70,22.9%)、缓慢下降型(35/70,50.0%)和持续波动型(19/70,27.1%)。HBV动力学变化模式中快速下降型及缓慢下降型病毒学应答率高于持续波动型,快速下降型较持续波动型更易获得完全应答。结论快速下降型对治疗结束时病毒学应答及完全应答有预测意义。 李成伟 赵连荣 丁洋 夏婷婷 王静艳 窦晓光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 小儿麻疹特点及并发肺炎的危险因素分析 2008年 目的分析小儿麻疹特点及并发肺炎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本院2005年7月至2007年7月就诊的212例麻疹患儿进行调查,分析小儿麻疹的临床特点,并对麻疹并发肺炎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本组患儿发病集中在冬春季节,以2~5岁最多见,皮疹较为典型,支气管肺炎为最常见并发症,预后良好。年龄、季节、城乡分布、呼吸系统病史为并发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麻疹并发肺炎与发病年龄、季节、城乡分布、呼吸系统病史高度相关,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并不能显著减少肺炎发病率。 赵连荣 丁洋 郭娜 谷玉静 支雅庆关键词:麻疹 肺炎 抗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