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亮 作品数:44 被引量:67 H指数:5 供职机构: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专项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生物学 医药卫生 更多>>
陆地棉低毒Bt基因对棉铃虫抗性的遗传效应分析 被引量:2 2016年 以Bt低毒表达的陆地棉种质系WG-20为试验材料,与若干Bt高毒表达的抗虫棉品系配制杂交组合,对其F1的Bt毒蛋白表达量、生物学抗虫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Bt低毒表达性状对高毒表达性状表现为显性,生物学抗虫性也是低抗性状对抗级性状表现为显性,即低毒Bt基因对高毒Bt基因表现为显性抑制现象;Bt高毒表达材料之间杂交组合的F1则呈现Bt高毒表达,生物学抗性表达规律也是如此,即高毒Bt基因间不存在同源Bt基因表达的沉默现象。 陈旭升 狄佳春 赵亮关键词:陆地棉 抗虫性 抗虫海陆杂交棉主要经济性状的杂种优势分析 被引量:4 2019年 分析了抗虫海陆杂交棉主要经济性状的杂种优势。结果显示:海陆杂交棉F1的籽棉、皮棉产量均超过了海岛棉亲本,多数组合也超过了陆地棉亲本;海陆杂交棉F1的单铃重、每囊粒数、衣分、纤维马克隆值一般介于双亲之间;海陆杂交棉F1的籽指偏大,某些组合的籽指超过了海岛棉亲本;海陆杂交棉F1的不孕籽率偏高,超过了双亲;海陆杂交棉F1的纤维长度、整齐度、比强度、伸长率普遍呈正向超双亲优势。 陈旭升 狄佳春 赵亮关键词:抗虫 经济性状 杂种优势 棉花对斜纹夜蛾与棉大卷叶螟的抗性分析 被引量:4 2019年 为研究现有的一些棉花品种是否抗斜纹夜蛾与棉大卷叶螟,以及哪些性状与抗性有关,在2007、2009、2010年斜纹夜蛾与棉大卷叶螟发生较重的年份,调查了田间自然虫源下各品种的虫害发生情况以及棉花的一些农艺性状。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对斜纹夜蛾和棉大卷叶螟的抗性差异很大;斜纹夜蛾对转Bt基因棉花没有选择性,长势强、茎杆与叶片茸毛密的棉花斜纹夜蛾发生少,斜纹夜蛾喜食无腺体棉花;转Bt基因棉对棉大卷叶螟有较好的抗性,群体长势弱、茎杆细的棉花不抗棉大卷叶螟,鸡脚叶、亚红叶的棉花对棉大卷叶螟的抗性好于其他类型的棉花。抗虫性与诸多性状有关,性状之间的互作也起较大作用,近等基因系是抗虫性研究的最好材料。 狄佳春 赵亮 陈旭升关键词:棉花 斜纹夜蛾 棉大卷叶螟 抗虫性 棉花基因组中赤霉素氧化酶基因的鉴定与分析 被引量:1 2020年 根据赤霉素氧化酶氨基酸序列的保守结构域和生物学信息,对棉花2个二倍体野生种(A基因组的亚洲棉和D基因组的雷蒙德氏棉)和2个异源四倍体遗传标准系(陆地棉TM-1和海岛棉H7124)进行了全基因组的查找。结果表明,在2个二倍体野生种的A和D基因组中分别预测到219和188个该酶类基因家族成员;在异源四倍体陆地棉TM-1和H7124中分别预测到了310和428个该酶类基因家族成员。通过分析陆地棉中预测到的310个该酶类基因家族成员在赤霉素敏感超矮突变体和野生型转录组中表达差异,发现16个基因具有显著性差异。利用这16个基因编码的蛋白质氨基酸序列与报道的拟南芥赤霉素氧化酶氨基酸序列进行进化分析,结果表明Gh_D06G2009属于GA3ox氧化酶,Gh_D01G0300和Gh_D09G0746为GA2ox氧化酶,Gh_A06G1341、Gh_A07G1653、Gh_A11G1416、Gh_A13G0444、Gh_A13G1787、Gh_A13G2343、Gh_D01G0055、Gh_D07G0446、Gh_D07G1858、Gh_D08G2680、Gh_D11G3415、Gh_D13G0516、Gh_D13G2157为GA20ox氧化酶。 赵亮 狄佳春 陈旭升关键词:棉花 赤霉素 基因家族 陆地棉转GR79与GAT基因对草甘膦抗性的鉴定及其遗传规律分析 被引量:1 2019年 本研究采用特异引物对陆地棉种质系GGK-2的抗草甘膦基因进行PCR鉴定,结果显示:GGK-2不仅扩增出488bp的GR79基因的特征条带,同时还扩增出379bp的GAT基因特征条带。而后采用草甘膦对陆地棉与陆地棉杂交F2分离群体进行浸种抗性鉴定,结果显示GGK-2对草甘膦表现出良好抗性,其抗草甘膦性状分离符合抗性株∶非抗性株=3∶1的质量性状分离规律,显示抗草甘膦性状是受孟德尔单显性基因控制的质量性状。同时,利用陆地棉与陆地棉杂交F2群体对抗性基因GR79和GAT的分离进行PCR检测,显示目的基因GR79和GAT导入棉花后,以共有的方式在棉花杂交后代稳定地遗传传递,共有比率高达97.9%。而后,采用海岛棉与陆地棉杂交F2群体作为定位群体,利用SSR分子标记对外源基因进行遗传定位,结果显示GR79和GAT2个基因均被定位于棉花第20号染色体上,并表现为连锁遗传,其遗传距离为3.3cM。在GR79基因位点一侧有7个SSR分子标记,与其最近的标记为相距7.1cM的NAU2579;在GAT基因位点一侧也有7个SSR分子标记,与其最近的标记是相距3.9cM的NAU3137。本研究为品系GGK-2在抗除草剂棉花育种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赵龙飞 赵亮 狄佳春 陈旭升关键词:抗草甘膦基因 棉花单位点质量基因在染色体的快速定位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棉花单位点质量基因在染色体的快速定位方法,属于生物技术领域。利用海陆F<Sub>2</Sub>定位群体构建的近等基因混池,筛选获得具有多态性的引物,而后检测隐性基因混池的9个单株、P‑1、P‑2以及F<Su... 陈旭升 周向阳 赵亮 狄佳春文献传递 陆地棉皱缩叶突变体基因wr_3的初步定位 被引量:4 2014年 陆地棉皱缩叶突变体是本项目组自主发现的一种自然突变体。前期对其表型性状的观察发现该突变体的农艺性状有别于前人已报道的皱叶突变体;通过陆陆杂交世代群体对其遗传规律的研究表明,皱缩叶突变性状是受一对完全隐性基因wr3控制的质量性状。文章以皱叶突变自交系L037和海7124为亲本配置组合得到的海陆杂交F2为作图群体,利用本实验室遴选的平均覆盖棉花26对染色体上的234对SSR引物(每染色体相对等距离分布9对引物),通过对双亲以及近等基因池的筛选,共得到12对多态性引物。用这些引物检测F2作图群体每个单株的标记基因型,经Join Map 4.0分析显示,位于Chr.21的引物BNL3279与目的基因连锁,二者间的遗传距离为28.7 c M。随后对Chr.21上的其他引物进一步筛选,共得到16对与目的基因连锁的标记,其中与目的基因距离最近的标记NAU3740的遗传距离为4.8 c M,另一侧标记cgr5428的遗传距离为10.4 c M。由此推定,皱缩叶突变体基因wr3在棉花第21染色体上。 李峰利 狄佳春 赵亮 陈旭升关键词:陆地棉 基因定位 SSR 陆地棉高秆突变体的激素变化与Tp基因的染色体定位 被引量:1 2017年 以高秆突变体高秆1号为试验材料,常规品种N099为对照,利用酶联免疫法测定突变体种子浸泡24 h后种胚中激素含量。结果表明,高秆1号的3种激素GA3、ZR、IAA的含量均高于对照,其中GA3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杂交F1表现为:GA3含量显著高于两亲本,但ZR、IAA含量比正常株高亲本还要低。这暗示高秆1号是一种GA3富集型突变体;而与ZR、IAA关联不大。采用陆陆杂交群体对高秆基因进行染色体定位,有4个SSR分子标记与Tp基因连锁,分别是NAU2083、NAU4045、NAU2419和NAU4044,位于Tp基因两侧的分子标记为NAU4045和NAU2419,其遗传距离分别为7.4 c M和41.2 c M。由此,将陆地棉的一个高秆突变体基因Tp定位在棉花Chr.1上。 陈旭升 狄佳春 周向阳 赵亮关键词:陆地棉 激素 染色体定位 海陆杂交长绒棉棉铃、纤维品质性状及相关性分析 2024年 【目的】明确海陆杂交长绒棉的棉铃、纤维品质性状及相关性,为选育高产海陆杂交长绒棉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自主选育的抗虫陆地棉种质系为母本、生产上推广应用的新疆长绒海岛棉品种为父本,配制海陆杂交棉新组合,分析23个海陆杂交棉组合F1代的棉铃、纤维品质性状以及相关性。【结果】23个海陆杂交棉组合F1代单铃重变幅为3.7~5.0 g,单铃重超过4.2 g的组合有12个,变异系数为9.0%;衣分变幅为20.1%~36.7%,衣分超过30.0%的组合有5个,变异系数为10.7%。不同组合F1代纤维长度变幅为34.5~38.5 mm,纤维长度在35.0 mm以上的组合有22个,变异系数为2.6%;纤维比强度变幅为34.8~41.8 cN/tex,纤维比强度超过39.0 cN/tex的组合有9个,变异系数为5.3%;马克隆值变幅为2.8~4.2,马克隆值A级的组合有10个,变异系数为11.8%。海陆杂交棉的单铃重与不孕籽率呈极显著负相关(r=-0.683**)、与每囊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r=0.660**)、与每铃囊数呈显著正相关(r=0.495*);海陆杂交棉的纤维整齐度与纤维长度、纤维比强度呈极显著正相关(r=0.578**、r=0.639**),与伸长率呈显著正相关(r=0.506*);衣分与纤维长度呈显著负相关(r=-0.475*)。在23个海陆杂交棉组合中,W042×新海53号、W046×新海54号、W047×新海54号的棉铃性状与纤维品质性状已呈现同步改良。【结论】利用陆地棉与长绒海岛棉的杂交互补优势,可以实现长绒棉产量性状与纤维品质性状的同步改良。 陈旭升 赵亮 狄佳春关键词:衣分 纤维品质 棉花抗黄萎病相关基因的序列和表达分析 2016年 黄萎病是棉花生产的主要病害,克隆抗病基因是培育棉花抗黄萎病品种的关键。本文根据前期的定位结果,结合棉花基因组测序信息,提取定位区段内基因组序列,预测获得63个基因。Gene Ontology分析表明63个基因参加多种生物进程,其中6个基因参与植物抗逆进程。根据Gene Ontology分析和前人研究结果,选择15个基因进行序列分析。启动子序列分析表明启动子区域包含各种抗逆的调控元件,其中6个基因包含了W-box元件。对海7124和苏棉8号棉花幼苗进行黄萎病菌处理,取病菌处理后不同时期的根,选择14个基因进行表达分析,结果表明在黄萎病菌处理后,有8个基因表达出现变化,其中在海7124和苏棉8号之间表达差异最大的基因是跨膜蛋白(Transmembrane protein 214-a isoform 1)、细胞色素P450(Cytochrome p450)和Udp-糖基转移酶UGT89A2(Udp-glycosyl transferase 89a2-like)基因。本研究为抗病基因克隆提供了候选基因。 赵君 徐剑文 刘剑光 吴巧娟 肖松华 赵亮 袁有禄关键词:棉花 黄萎病 抗病基因 克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