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穆林平

作品数:13 被引量:8H指数:2
供职机构:北京交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电子电信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会议论文
  • 6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理学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电子电信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7篇发光
  • 6篇电致发光
  • 3篇衍生物
  • 2篇荧光
  • 2篇猝灭
  • 2篇共轭
  • 2篇共轭聚合物
  • 2篇光致
  • 2篇光致发光
  • 2篇发光性
  • 2篇发光性能
  • 2篇PBO
  • 2篇噁唑
  • 1篇电池
  • 1篇电致发光器件
  • 1篇电致发光性能
  • 1篇丁基
  • 1篇多孔
  • 1篇多孔二氧化硅
  • 1篇氧化硅

机构

  • 13篇北京交通大学
  • 3篇华东理工大学
  • 2篇北京印刷学院
  • 2篇北京大学

作者

  • 13篇穆林平
  • 11篇何志群
  • 5篇王永生
  • 4篇王俊玲
  • 3篇梁春军
  • 3篇吴平平
  • 3篇韩哲文
  • 3篇唐蓉
  • 2篇张文官
  • 2篇庄启昕
  • 2篇荆西平
  • 2篇赵生敏
  • 2篇赵瓛
  • 1篇张晓晋
  • 1篇张福俊
  • 1篇汪璟
  • 1篇李少彦
  • 1篇徐征
  • 1篇曹少魁
  • 1篇赵谡玲

传媒

  • 2篇第11届全国...
  • 1篇光电子.激光
  • 1篇太阳能学报
  • 1篇化学试剂
  • 1篇包装工程
  • 1篇发光学报
  • 1篇光谱学与光谱...
  • 1篇全国第八届有...

年份

  • 1篇2010
  • 6篇2009
  • 3篇2008
  • 3篇2007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钯催化二级芳胺的合成
2008年
以醋酸钯、膦配体二(2-二苯膦基)二苯醚(DPEphos)作为高活性催化系统,合成3个新的二级胺化合物N-苯基-3,5-二甲基苯胺、N-3,5-二甲苯对甲氧基苯胺和-N3,5-二甲苯基-2-吡啶胺。双齿螯合物膦配体bis[2-(diphenylphosphino]phenyl)ether(DPEphos),价格便宜可适于各种二级芳胺的较大规模制备。通过IR1、HNMR1、3CNMR、MS等确认其结构。实验初步证实溴代芳烃苯环上的给电子、吸电子基团对反应产率有显著的影响。
张文官何志群赵生敏王永生穆林平
关键词:催化
垂直取向对盘状液晶分子载流子迁移率的影响
本工作在通过热处理,使苯并菲类盘状液晶分子材料TPT-BAE(2,7-biscarbethoxy-3,6,10,1 1-tetra-pentyl-oxy-triphenylene)获得了垂直取向(homeotropic ...
赵瓛何志群张寅宁穆林平
关键词:盘状液晶分子材料
主链吡唑喹啉共聚物的电致发光
自1989年剑桥大学制作了第一个聚合物电致发光器件以来,该领域的研究在国内外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本文针对一种吡唑喹啉衍生物的主链共聚物(MCI),研究其光电性能,特别是光致和电致发光性能。小分子吡唑喹啉衍生物作为高效发...
惠官宝何志群穆林平Danel A
关键词:喹啉衍生物电致发光发光性能共聚物
文献传递
双叔丁基苯并噁唑噻酚在多孔二氧化硅中发光的研究
2009年
利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用有机荧光染料2,5-双(5-叔丁基-1,3-苯并噁唑-2-基)噻酚(2,5-bis(5-tert-butyl-2-benzoxazolyl)thiophene,BBOT)的高浓度掺杂的纳米多孔二氧化硅固态薄膜,该薄膜呈现明亮的蓝色发光。通过紫外-可见光谱、瞬态-稳态荧光光谱、光学显微镜技术的研究表明:(1)在掺杂浓度低于6×10-3mol.L-1时,薄膜中荧光染料BBOT的光强比值随浓度呈线性增加;(2)在掺杂浓度低于6×10-3mol.L-1时,显微镜观察可见薄膜发光均匀、没有相分离产生;(3)固体薄膜中分子的荧光寿命比在1,4二氧六环稀溶液中的1.957 ns延长。在掺杂浓度为6×10-3mol.L-1的样品中随着凝胶化程度逐渐升高荧光寿命从固化温度为50℃样品的2.45 ns提高到固化温度为90℃样品的3.04 ns。在掺杂浓度高达6×10-3mol.L-1时,该体系并不产生分子荧光的浓度猝灭。通过对比固态掺杂体系中和相同浓度下1,4二氧六环溶液中BBOT的荧光寿命随浓度和二氧化硅体系凝胶化程度变化的规律,发现多纳米孔二氧化硅基质可以有效地抑制BBOT荧光的浓度猝灭,获得了具有稳定荧光的有机无机杂化材料。
王俊玲何志群王永生穆林平叶柿荆西平
关键词:浓度猝灭荧光光致发光
铕配位丙烯酸与甲基丙烯酸甲酯的聚合及荧光研究被引量:1
2008年
由三氯化铕、邻菲哆啉、噻吩基三氟-1,3-丁二酮及丙烯酸合成铕配位单体(ECM)后,再与甲基丙烯酸甲酯(MMA)聚合成侧链连有红色发光铕配位的聚合物(ECM与MMA的物质的量比1:60/1:30)。聚合物荧光光谱包括350~500nm和602-630nm两个区域,最大发射波长613nm。Eu^3+的发光来自ECM中各配位体的能量传递和聚合物链的Forster能量转移。该类聚合物具有优良的荧光性能、溶解性和分散性。
张文官何志群赵生敏王永生穆林平
关键词:铕配合物丙烯酸荧光
蓝色吡唑喹啉衍生物的发光、猝灭及电致发光器件优化
穆林平何志群孔翔飞许敏梁春军曾志攀A.Danel
二氢吲哚染料敏化TiO_2太阳电池的特性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将一种新型纯有机二氢吲哚染料D102(C_(37)H_(30)N_2O_3S_2)用于敏化纳米晶TiO_2太阳电池,未经任何优化时电池参数为:J_(SC)=8.65mA/cm^2,V_(OC)=0.63V,总光电转换效率可达3.47%;经过紫外照射10min处理,同样测试条件下电池的短路电流达到11.31mA/cm^2,效率为3.99%。同时,通过紫外照射前后染料的最高占据轨道能级和最低空轨道、电池的光电导等的研究,讨论了电流大幅度提高的原因。
李少彦徐征赵谡玲张福俊穆林平刘炜华梁嘉
关键词:染料敏化太阳电池能级
新型共轭聚合物杂化器件的光伏特性研究
张智何志群穆林平梁春军刘应良曹少魁
聚苯撑苯并双噁唑的电致发光被引量:2
2008年
通过光谱技术、电化学特性等对聚苯撑苯并双噁唑(PBO)的性能进行了系统研究。通过电化学分析获得该聚合物最高占有分子轨道能级(HOMO)大约为EHOMO=5.69eV,通过光谱分析计算得到最低空轨道能级(LUMO)大约为ELUMO=2.99eV。PBO的溶液光致发光在430~500nm范围,呈现明显的浓度效应;其薄膜的光致发光峰大约位于500nm。研究制作了以PBO为发光层的单层电致发光器件ITO/PBO(60nm)/Al和双层电致发光器件ITO/CuPc(25nm)/PBO(60nm)/Al,其电致发光峰位具有聚集态发光的特征。器件的发光亮度和稳定性在双层器件中获得提高,器件的发光峰位随驱动电压大小在520~555nm范围变化。
唐蓉何志群穆林平王俊玲王永生梁春军庄启昕吴平平韩哲文
关键词:共轭聚合物电致发光器件
聚对苯撑苯并双噁唑发光及其器件制备被引量:3
2009年
采用光谱技术,研究了聚对苯撑苯并双噁唑(PBO)溶液的光致发光特性,并用相对法估算出溶液发光效率在50%范围。结合光谱技术、半导体电学和电化学等研究手段,具体研究了以PBO为发光层的单层电致发光器件,研究结果显示,电致发光与薄膜的光致发光有具有相同的发光中心,峰值位于510 nm左右。同时发现,由于在制备过程中不同处理条件使得不同厚度薄膜残留的掺杂物质浓度不同,从而引起薄膜的导电性的不同,使得器件的阈值场强随PBO厚度的减小而逐渐增加。
汪璟何志群唐蓉穆林平王俊玲庄启昕吴平平韩哲文李秀娟荆西平
关键词:光致发光电致发光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