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程凯

作品数:68 被引量:562H指数:13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南京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南京医科大学科技发展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7篇期刊文章
  • 10篇会议论文
  • 10篇专利

领域

  • 56篇医药卫生
  • 3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2篇卒中
  • 22篇脑卒中
  • 16篇关节
  • 13篇康复
  • 12篇超声
  • 10篇卒中患者
  • 10篇脑卒中患者
  • 10篇康复治疗
  • 9篇低强度脉冲
  • 9篇低强度脉冲超...
  • 9篇面肌
  • 9篇肌电
  • 9篇表面肌电
  • 8篇软骨
  • 7篇软骨细胞
  • 7篇双链
  • 7篇双链DNA
  • 7篇关节炎
  • 6篇痉挛
  • 5篇蛋白

机构

  • 47篇南京医科大学
  • 21篇江苏省人民医...
  • 3篇扬州大学
  • 3篇南京市江宁中...
  • 2篇南京市雨花医...
  • 1篇南京体育学院
  • 1篇解放军第三五...

作者

  • 67篇程凯
  • 50篇李雪萍
  • 29篇林强
  • 23篇陈安亮
  • 19篇高明霞
  • 15篇于俊龙
  • 14篇周俊
  • 11篇俞长君
  • 10篇周奕戈
  • 10篇夏鹏
  • 9篇林强
  • 7篇任莎莎
  • 6篇林爱翠
  • 6篇杨婷
  • 6篇袁冰
  • 4篇杨婷
  • 4篇张颖冬
  • 4篇王晓菊
  • 4篇安恒远
  • 4篇王伟

传媒

  • 10篇中国康复
  • 9篇中国康复医学...
  • 7篇中华物理医学...
  • 2篇中国康复理论...
  • 2篇中国现代医学...
  • 2篇首届全国康复...
  • 1篇中国健康教育
  • 1篇内蒙古中医药
  • 1篇实用老年医学
  • 1篇河南中医
  • 1篇肿瘤防治研究
  • 1篇老年医学与保...
  • 1篇中国药业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现代医学
  • 1篇实用临床医药...
  • 1篇中医药导报
  • 1篇神经损伤与功...
  • 1篇中国伤残医学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年份

  • 1篇2025
  • 5篇2024
  • 4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19
  • 2篇2018
  • 6篇2017
  • 8篇2016
  • 7篇2015
  • 6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 7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4篇2008
  • 4篇2006
6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功能性电刺激结合快速步行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8
2017年
目的:观察功能性电刺激结合快速步行训练对脑卒中偏瘫后遗症期患者社区性步行能力及生理耗能的影响。方法:将30例脑卒中偏瘫足下垂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药物及康复功能训练;观察组采用功能性电刺激(FES)结合快速步行训练,FES刺激患侧腓总神经和胫前肌;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减重跑台快速步行训练。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评定6分钟步行距离(6MWD)及生理耗能指数(PCI)。结果:治疗4周后,2组PCI较治疗前有显著降低(P<0.05),6MWD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5);静息心率治疗前后比较差值无统计学意义。2组治疗后,观察组的PCI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6MWD、静息心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功能性电刺激结合快速步行训练和传统的减重跑台快速步行训练都能够显著改善脑卒中偏瘫后遗症期患者的社区性步行能力及生理耗能;功能性电刺激结合快速步行训练降低生理耗能更明显。
杨婷林强程凯杨倩谢增艳
关键词:功能性电刺激偏瘫
肌力训练对下背痛患者胸腰椎生物力学的影响被引量:11
2011年
目的探讨肌力训练对下背痛患者胸腰椎生物力学的影响。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2组,观察组为2008年9月~2010年8月间本院门诊的50例下背痛患者,其中男24例,女26例,年龄50~70岁,平均(59.7±5.7)岁。对照组为50~70岁的正常人群,其中男23例,女27例,平均(61.1±5.6)岁。观察组进行肌力训练,每次40 min,每天2次,共12周。两组人员分别行在治疗或入组前、治疗后12周行胸腰椎X摄片,进行双能X线骨密度测试,采用测骨器测量胸腰椎相关形态检查,同时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前腰椎前凸角、骶骨倾斜角均明显减少,2组差异显著(P〈0.05),与治疗前相比,观察组治疗后腰椎曲度、骶骨倾斜角及骨密度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治疗后观察组患VAS评分明显下降(P〈0.05)。结论 肌力训练对下背痛患者的胸腰椎生物力学改变有积极的影响,并能缓解疼痛。
于俊龙李雪萍王大新程凯陈安亮俞长君周奕戈林爱翠林强
关键词:康复治疗下背痛骨密度生物力学
早期联合抗抑郁治疗对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并发抑郁的影响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并发抑郁患者早期综合康复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并发抑郁患者56例,随机分为A、B 2组各28例,均按神经内科脑血管病常规处理,并配合综合康复治疗。A组在治疗过程中针对患者心理状况给予心理疏导及增加抗抑郁药物治疗。结果:治疗3周后2组患者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下降,A组更显著;Lindmark手运动功能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与治疗前比较2组均有明显提高,2组间比较A组明显高于B组(均P<0.05)。结论:早期康复联合抗抑郁治疗能明显缓解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患者的抑郁症状,治疗的依从性和肢体功能明显提高,提示脑卒中手功能障碍并发抑郁患者配合心理干预有重要意义。
史文红李雪萍陈安亮于俊龙程凯周俊王伟杨婷
关键词:脑卒中手功能障碍抑郁心理疏导康复治疗
中医传统关节粘连松解术在足踝部损伤术后康复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研究中医传统关节粘连松解术在足踝部损伤术后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30例足踝部损伤术患者,在术后康复治疗中均采用中医传统关节粘连松解术进行治疗,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效果。结果:治疗后患者的踝关节功能评分、跖屈角度和背伸角度分别为(19.81±9.82)°、(30.31±9.64)°、(54.79±22.31)分均优于治疗前的(11.29±9.65)°、(21.14±11.20)°、(34.60±20.0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足踝部损伤术后康复治疗的患者采用中医传统的关节粘连松解术进行治疗,各项功能指标恢复速度更快,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实际治疗中推广使用。
程凯徐迪高政戴琳马俊
关键词:足踝部损伤康复治疗
Low-intensity pulsed ultrasound affects the extracellularmatrix synthesis, viability and apoptosis of rabbit osteoarthritischondrocytes via the PI3K/Akt signaling pathway
任莎莎夏鹏林强程凯瞿燕萍杨怀春高明霞王晓菊李雪萍
脑卒中急性期规范化康复方案对患者认知功能和运动功能的影响被引量:45
2014年
目的:探讨脑卒中急性期规范化康复方案对患者认知功能、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52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规范康复组与对照组。规范康复组严格按照脑卒中急性期规范化康复方案完成规范化康复程序,对照组按照常规康复训练方案完成常规康复程序。两组患者在全过程中共进行3次功能评定,包括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FM)、Barthel指数(BI)。结果:第一次评定两组患者M、FM、BI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第二、三次评定:规范康复组的FM、BI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M在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第二次与第一次评定M、FM、BI差值,第三次与第一次评定的M、FM、BI差值两组之间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第三次与第二次评定的M、FM、BI差值,两组之间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急性期规范化康复方案能够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认知功能、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是一种安全有效、值得推广的康复治疗方案。
张颖冬李雪萍林强程凯陈安亮
关键词:脑卒中
完全性脊髓损伤后肠道功能障碍患者盆底肌表面肌电特征的研究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探索完全性脊髓损伤后肠道功能障碍患者的盆底肌表面肌电信号特征。方法15例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观察组)和15例正常人(对照组)参加本项研究,应用表面肌电生物反馈刺激仪经直肠内采集盆底肌静息状态(10S)、快速收缩(2s×3)、持续收缩(10S)时的表面肌电均方根值(RMS),并对2组盆底肌不同状态下的数值进行分析与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在盆底肌静息时的RMS最大值(16.61±2.83)和平均值(13.52±2.22)均明显高于对照组[(8.41±5.55)和(3.45±1.53)],组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组内比较,持续收缩时RMS最大值(20.24±13.99)和平均值(13.36±2.39)、快速收缩时的RMS平均值(13.40±2.31)与静息时RMS最大值和平均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表面肌电可作为评定完全性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状况和盆底肌功能的量化指标,对进一步制定脊髓损伤患者盆底肌协调训练计划,改善肠道功能障碍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李雪萍陈安亮周俊程凯于俊龙张红飞周奕戈俞长君
关键词:脊髓损伤肠道功能障碍表面肌电盆底肌
呼吸肌训练对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
俞长君李雪萍林强程凯蔡雨星赵秋云夏鹏
低强度脉冲超声波对软骨细胞中金属蛋白酶-13与Ⅱ型胶原的影响被引量:8
2011年
目的:研究低强度脉冲超声波(LIPUS)对体外培养软骨细胞中金属蛋白酶-13(MMP-13)与Ⅱ型胶原的影响。方法:选用6只1月龄的新西兰大白兔膝关节软骨进行体外培养,传至第二代,分为对照组与4个LIPUS辐射组,LI-PUS强度分别是20mW/cm2、30mW/cm2、40mW/cm2、50mW/cm2。每天辐射20min,连续10d,每天细胞计数;分别在第5天及第10天收集细胞,采用Western-blot技术、qRT-PCR技术检测软骨细胞中MMP-13、Ⅱ型胶原的含量,并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①与对照组相比,各LIPUS辐射组软骨细胞数均明显增高(P<0.05),其中40mW/cm2组软骨细胞数最高,与其他各辐射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②细胞培养5d和10d后,MMP-13含量均较第0天明显升高(P<0.05)。但各辐射组MMP-13含量均较其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其中40mW/cm2组MMP-13含量最低(P<0.05);③细胞培养5d和10d后,Ⅱ型胶原表达量均较第0天明显降低(P<0.05)。但各辐射组Ⅱ型胶原表达量均较其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其中40mW/cm2组Ⅱ型胶原表达量最高(P<0.05);④MMP-13与Ⅱ型胶原含量呈负相关(r=-0.757,P<0.05)。结论:不同强度的LIPUS体外辐射可促进软骨细胞增殖,抑制MMP-13的表达,延缓II型胶原的降解。
安恒远李雪萍王大新程凯林强林爱翠高明霞
关键词:低强度脉冲超声波软骨细胞金属蛋白酶
6分钟步行试验的测试稳定性研究
林强李雪萍程凯陈安亮俞长君周奕戈林爱翠于俊龙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