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惠惠

作品数:52 被引量:83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辽宁省教育厅课题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理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期刊文章
  • 2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4篇医药卫生
  • 5篇文化科学
  • 4篇理学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20篇细胞
  • 15篇亚砷酸钠
  • 15篇酸钠
  • 12篇
  • 11篇NRF2
  • 8篇砷暴露
  • 8篇无机砷
  • 7篇氧化应激
  • 7篇小鼠
  • 6篇中毒
  • 6篇上皮
  • 5篇砷诱导
  • 5篇砷中毒
  • 4篇毒性
  • 4篇饮水型
  • 4篇上皮细胞
  • 4篇教学
  • 4篇CHANG
  • 3篇氧化酶
  • 3篇应激

机构

  • 52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阜新市中心医...

作者

  • 52篇王惠惠
  • 37篇徐苑苑
  • 23篇孙贵范
  • 20篇皮静波
  • 10篇富景奇
  • 9篇席淑华
  • 8篇郑怡
  • 8篇武瑞瑞
  • 7篇李昕
  • 7篇张强
  • 6篇王毅
  • 6篇王菲
  • 5篇李冰
  • 5篇朱佳玉
  • 5篇孙汝
  • 4篇薛鹏
  • 4篇刘盛男
  • 4篇郑全美
  • 3篇王芳
  • 3篇王达

传媒

  • 13篇环境与健康杂...
  • 5篇2018环境...
  • 4篇中华医学会地...
  • 3篇中国地方病防...
  • 3篇中国地方病学...
  • 3篇中国公共卫生
  • 2篇中国继续医学...
  • 1篇中国工业医学...
  • 1篇实用预防医学
  • 1篇中国医学教育...
  • 1篇基础医学教育
  • 1篇高校医学教学...
  • 1篇中华地方病学...
  • 1篇中国毒理学会...

年份

  • 2篇2024
  • 6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20
  • 6篇2019
  • 6篇2018
  • 4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1
  • 4篇2010
  • 9篇2009
  • 4篇2008
  • 1篇2007
5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miR-182-5p/HIF2α通路在无机砷恶性转化人肾小管上皮细胞中的作用
目的砷及其化合物是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确认的Ⅰ类致癌物。流行病学研究表明,慢性砷暴露与肾癌等多种癌症的发生关系密切,但制尚不明确。低氧诱导因子2α(HIF2α)在肾癌发生中发挥促进作用,病理条件下,即使在常氧条件环境中其表达...
房昕孙汝胡玉鑫李永芳杨蓓王惠惠徐苑苑
文献传递
急性砷暴露对C57BL/6J和129X1/SvJ小鼠肝脏全基因组DNA甲基化的影响
2019年
目的研究常用近交系品系C57BL/6J(B6)和129X1/SvJ(129)小鼠急性砷暴露后肝脏全基因组DNA甲基化的差异。方法将健康成年清洁级雄性野生型B6和129小鼠各18只按体重随机分别分为3组,分别为对照组(生理盐水,24 h),亚砷酸钠(5 mg/kg)染毒后6 h、24 h组,每组各6只。采用一次性灌胃方式进行染毒,采用ELISA法检测肝脏中全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肝脏中DNA甲基转移酶DNMT1、DNMT3a、DNMT3b以及砷甲基化相关酶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5,10-methylenetetrahydrofolate reductase,MTHFR)、甲硫氨酸合成酶(methionine synthetase,MTR)、砷甲基转移酶(CYT19)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亚砷酸钠处理后6 h的129小鼠肝脏中全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降低,亚砷酸钠处理后24 h的B6小鼠肝脏中全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基础水平下,129小鼠肝脏中全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高于B6小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亚砷酸钠处理后24 h时,129小鼠肝脏中全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低于B6小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亚砷酸钠染毒后24 h的B6小鼠肝脏中DNMT1、DNMT3a、DNMT3b的蛋白表达水平均较高,而亚砷酸钠染毒后6 h的129小鼠肝脏中DNMT1、DNMT3a的蛋白表达水平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础水平下的129小鼠肝脏中DNMT1、DNMT3a、DNMT3b的蛋白表达水平及亚砷酸钠染毒后24 h的129小鼠肝脏中DNMT3b的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B6小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仅亚砷酸钠染毒后24 h的B6小鼠肝脏中MTHFR、MTR的蛋白表达水平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亚砷酸钠染毒129小鼠肝脏中MTHFR、MTR、CYT19的蛋白表达水平均无明显变化。基础水平下的129小鼠肝脏中MTHFR、MTR的蛋白表达水平及亚砷酸钠染毒后6 h的129小鼠肝脏中MTHFR的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B6小鼠,差异有统
周若楠武瑞瑞陈欣徐晓航陈诗敏王惠惠徐苑苑
关键词:亚砷酸钠DNA甲基转移酶砷甲基化C57BL/6J小鼠
不同血砷消化方法的比较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对比酸消化、碱消化和未消化3种血砷前处理方法对血砷测定的影响。方法于2010年9月,采集沈阳市某医院4名正在接受砷剂治疗和4名刚刚停用砷剂的白血病患者的血液样品(分别为血样1~4和血样5~8),分别采用酸消化法和碱消化法对样品进行前处理,以氢化物发生-冷阱捕获-原子吸收(HG-cold trap-AAS)法检测血液中总砷(tAs)和各形态砷含量。结果血tAs波动范围为0.91~120.96μg/L。经酸消化、碱消化和未消化后血样中tAs含量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097,P>0.05)。血iAs波动范围为0.17~69.93μg/L。经酸消化、碱消化和未消化后血样中tAs含量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097,P>0.05)。碱消化组各样品iAs水平略低于酸消化组和未消化组iAs的值,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527,P>0.05)。血MMA波动范围为0~78.37μg/L,MMA含量从高到低排序均为未消化组>碱消化组>酸消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3.751,P<0.01)。进一步两两比较分析后发现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酸消化、碱消化法和未消化后全部检出MMA的样品只有4个,均为正在接受砷剂治疗的白血病患者。酸消化血样中均未检出DMA;仅未消化血样3中检出DMA,含量为13.28μg/L;而碱消化血样1~5中检出DMA,含量在1.45~17.91μg/L之间。TMA仅在碱消化血样2中检出,含量为7.19μg/L;未消化和酸消化血样中均未检出TMA。结论血样经酸消化、碱消化和未消化后,均可用于各形态砷的检测,而碱消化更适于各形态砷的检测。
王达王惠惠张强刘博莹林琳孙贵范
关键词:氢化物发生
CD34阳性表皮干细胞对砷急性细胞毒性的耐受力分析
2017年
目的研究CD34阳性(CD34^+)表皮细胞的干细胞特性及其对亚砷酸钠(NaAsO_2)急性细胞毒性的耐受力,为利用干细胞模型进一步探索砷的致癌机制奠定基础。方法用免疫磁珠法从HaCaT细胞中分选CD34^+细胞,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34^+细胞的富集率,观察细胞的全克隆形成能力,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verse transcript quantitative PCR,RTq PCR)检测CD34^+细胞和未分选的HaCaT细胞(对照细胞)中干细胞标记物(CD34、p63、K5、K14、OCT4,SHH)以及药物转运基因(ABCC1、ABCC2、ABCG2)、解毒酶基因(GST-Pi)、抗氧化基因(NRF2、HO-1、GCLC)的表达水平;将CD34^+细胞和对照细胞用0~150μmol/L NaAsO_2处理24 h,以MTS法检测细胞活力。结果经免疫磁珠分选后,CD34^+细胞富集率从0.10%±0.05%升至88.6%±2.5%(P<0.001);CD34^+细胞全克隆形成数量为对照组的2.4倍(P<0.01),CD34、p63、K5、K14、OCT4和SHH等干细胞标志物基因在CD34^+细胞中的转录水平显著升高(P<0.05),分别为对照细胞的(18.20±2.81)倍、(2.21±0.07)倍、(1.60±0.13)倍、(3.89±0.05)倍、(2.27±1.34)倍和(4.18±0.91)倍;在20~150μmol/L NaAsO_2浓度范围内,CD34^+细胞的细胞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NaAsO_2对CD34^+细胞和对照细胞的半数致死量(LC50)分别为98.3μmol/L和50.1μmol/L;CD34^+细胞中ABCC1、ABCC2和ABCG2等药物转运基因的mRN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分别为对照组的(3.00±0.30)倍、(1.23±0.30)倍和(2.59±0.38)倍;解毒酶GST-Pi的mRNA水平为对照组的(2.19±0.56)倍;NRF2、HO-1和GCLC等抗氧化基因在CD34^+细胞中的转录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分别为对照组的(2.22±0.23)倍、(2.59±0.36)倍和(2.19±0.24)倍。结论 CD34^+细胞具备一定的表皮干细胞特性且对NaAsO_2的急性细胞毒性具备更高的耐受力。
武夏芳富景奇王惠惠侯永永皮静波徐苑苑
关键词:皮肤干细胞CD34
全英文微课在医学双语教学中应用效果的调查评价被引量:2
2019年
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辅助模式已广泛应用。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对全英文微课在医学双语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分析调查结果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期在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中进一步改进和规范。
王惠惠王诗云李莹姜楠徐苑苑罗祥东欧凤荣皮静波
关键词:医学教学双语教学问卷调查
NFE2L1维持线粒体稳态在砷致间充质干细胞分化障碍中发挥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砷暴露对间充质干细胞(MSCs)分化的影响,及NFE2L1在其中的作用与可能机制。方法以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为研究对象,诱导其成脂和成骨分化,同时给予3μmol/L亚砷酸钠(NaAsO2)处理,...
胡玉鑫何佳霖娄彬马悦葛莉莉王惠惠皮静波徐苑苑
关键词:亚砷酸钠间充质干细胞分化功能
Nrf2在无机砷暴露致巨噬细胞炎症因子表达异常中的作用研究
目的砷(As)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一种类金属元素,其化合物具有致癌性。有研究表明,砷可通过影响免疫器官的发育及免疫细胞的生成干扰机体的免疫功能,进而引起一系列免疫性相关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巨噬细胞作为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一...
苏彤陈艳楠王惠惠皮静波徐苑苑
关键词:NRF2无机砷巨噬细胞炎症因子
整合miRNA-mRNA分析揭示发育性砷暴露诱导的小鼠肝脏脂质代谢失调
目的发育期砷暴露可导致子代小鼠肝脏病变和脂质代谢失调,但相关机制尚不清楚。方法本研究以C57BL/6J小鼠为研究对象,建立涵盖发育阶段的终生砷暴露模型。雄性子代小鼠分别于断乳(4周龄)和持续饮用含砷水至85周龄时收取肝脏...
陈欣武瑞瑞吴恒超王惠惠徐苑苑
关键词:脂质代谢
亚砷酸钠诱导人膀胱上皮细胞环氧化酶2和前列腺素E2表达的实验观察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亚砷酸钠(NaAs02)对人膀胱上皮细胞(sV—HUC—1)环氧化酶2(COX-2)和前列腺素E2(PGE2)表达的诱导作用。方法不同浓度NaAs02[0(对照)、1、2、4、8、10μmol/L]作用于SV—HUC-1细胞24h后,应用实时定量(RT)-PCR法检测SV—HUC-1细胞内COX-2mRNA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细胞培养液中PGE2含量。结果与对照组(1100±0.00)比较,2、4、8、10μmol/LNaAs02组SV—HUC-1细胞内COX-2mRNA表达(1.73±0.25、2.45±0.23、1.94±0.71、1.75±0.43)明显升高(P均〈0.05),并且4p,mol/LNaAs02组SV—HUC—l细胞内COX-2mRNA表达达到最高;随NaAs02浓度的增高,细胞培养液中PGE2含量呈升高趋势,表现为剂量反应关系,其中4、8、10μmol/LNaAs02组细胞培养液中PGE2含量[(9.59±1.27)、(10.40±2.19)、(12.93±1.33)ng/g]明显高于对照组[(6.64±1.46)ng/g,P均〈0.05]。结论NaAs02能够诱导SV—HUC-1细胞COX-2mRNA表达和PGE2分泌。
王惠惠席淑华王菲郑怡张强王达刘博莹刘盛男孙贵范
关键词:亚砷酸盐类环氧化酶2地诺前列酮
饮水型砷暴露人群DNA氧化损伤与砷甲基化模式分析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探讨高砷暴露人群DNA氧化损伤和砷甲基化模式的关系。方法对饮水型砷暴露人群进行横断面调查,用超低温捕集-氢化物发生-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分析尿无机砷(iAs)、一甲基砷(MMA)和二甲基砷(DMA)水平,以酶联免疫法测定尿8-羟基脱氧鸟苷(8-OHdG)含量。结果与低砷暴露组相比,高砷暴露人群尿中各形态砷与总砷水平、iAs%和MMA%升高,DMA%、一甲基化率(FMR)和二甲基化率(SMR)降低,且差异显著(P<0.01);高砷暴露人群尿8-OHdG含量是低暴露人群的2.3倍(P<0.01);高砷暴露者尿8-OHdG含量与尿形态砷、总砷和MMA%呈显著正相关,与SMR呈显著负相关。结论高砷暴露导致人体DNA氧化损伤与砷甲基化能力降低,两者可能存在联系。
徐苑苑王惠惠李昕薛鹏郑全美王毅孙贵范
关键词:8-羟基脱氧鸟苷甲基化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