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杜华欣

作品数:11 被引量:28H指数:3
供职机构: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胃癌
  • 4篇肿瘤
  • 4篇淋巴
  • 3篇血管
  • 3篇细胞
  • 3篇淋巴管
  • 3篇淋巴管生成
  • 2篇蛋白
  • 2篇蛋白酶
  • 2篇血管内皮
  • 2篇血管内皮生长...
  • 2篇树突
  • 2篇树突状
  • 2篇树突状细胞
  • 2篇组织化学
  • 2篇胃癌组织
  • 2篇胃肿瘤
  • 2篇淋巴结
  • 2篇淋巴结转移
  • 2篇免疫

机构

  • 11篇天津医科大学
  • 4篇天津医科大学...
  • 3篇天津市大港医...
  • 1篇华北煤炭医学...
  • 1篇天津医学高等...
  • 1篇天津市天和医...

作者

  • 11篇杜华欣
  • 8篇郑海燕
  • 7篇潘彦珞
  • 7篇王兴芬
  • 6篇辛琪
  • 3篇张娜
  • 2篇张娜
  • 1篇董淑惠
  • 1篇李薇
  • 1篇古强
  • 1篇吕志军
  • 1篇赵春歌
  • 1篇张连元
  • 1篇刘增辉
  • 1篇赵凤云
  • 1篇杨艳
  • 1篇刘炜
  • 1篇纪雪松

传媒

  • 4篇天津医药
  • 2篇天津医科大学...
  • 2篇安徽医药
  • 1篇医学综述
  • 1篇华北煤炭医学...
  • 1篇山东医药

年份

  • 7篇2009
  • 3篇2008
  • 1篇1998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胃癌组织中T淋巴细胞亚群和树突状细胞浸润的关系和意义
2009年
胃癌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与机体的免疫功能状态密切相关,而细胞免疫是机体抗肿瘤免疫的主要方式。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在人体细胞免疫功能中占重要地位,并且是抗肿瘤免疫的主导力量。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是目前已知的功能最强的抗原提呈细胞(APC),可以提呈抗原致敏T淋巴细胞。本研究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0例胃癌及20例胃炎组织中淋巴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的浸润情况,分析它们的相互关系和临床病理学意义。
郑海燕王兴芬辛琪张娜杜华欣
关键词:T淋巴细胞树突细胞淋巴转移
肿瘤淋巴管生成与淋巴结转移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08年
淋巴管生成与肿瘤转移的相关性在肿瘤转移机制的研究中有着重要的意义,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和VEGF-D是最具代表性的淋巴管生成因子,肿瘤组织可以生成大量的淋巴管生成因子,它们与相应的受体VEGFR-3结合诱导肿瘤性的淋巴管生成。实体瘤播散的最早途径是经淋巴道的区域性淋巴结播散,所以对肿瘤组织中淋巴管生成的研究有助于肿瘤转移的预防和开展新的治疗方法。
郑海燕张娜杜华欣
关键词:淋巴管生成因子恶性肿瘤淋巴道转移
胃癌中uPA、肿瘤浸润性巨噬细胞的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的关系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的表达和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 s)的浸润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和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0例胃炎组织及50例不同分化程度胃癌组织中TAM s、微血管密度(MVD)及uPA的表达。结果(1)胃腺癌中uPA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胃炎组织及印戒细胞癌(P<0.01),且与胃癌的转移有关(P<0.05)。(2)胃癌中TAM s计数显著高于胃炎组织(P<0.01),且有淋巴结转移组TAM s计数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uPA、TAM s及MVD三者存在正相关性(P<0.05)。结论uPA、TAM s及MVD三者协同作用促进肿瘤的发生发展及转移。
王兴芬郑海燕辛琪杜华欣潘彦珞
关键词:胃癌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微血管密度
胃癌组织中树突状细胞和VEGF的表达变化及意义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观察胃癌组织中树突状细胞(DC)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变化,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及其在胃癌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0例胃炎组织及50例胃癌组织中的DC和VEGF。结果胃炎组织中的DC数明显高于胃癌组织(P<0.05),肠型胃癌中DC数高于弥漫型胃癌(P<0.05),且与胃癌淋巴结转移有关。VEGF的阳性表达率在胃炎组织低于胃癌组织(P<0.01),肠型胃癌中VEGF的阳性表达率低于弥漫型胃癌(P<0.05),有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组织中VEGF的阳性表达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胃癌组织中DC与VEGF的表达呈负相关(r=-0.385,P<0.05)。结论胃癌组织中DC数减少、VEGF表达增多,二者相互作用,促进胃癌的发生及转移。
郑海燕王兴芬辛琪张娜杜华欣
关键词:胃肿瘤胃癌树突状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Leptin与VEGF的表达与胃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Leptin和VEGF蛋白的表达及病理学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0例胃炎组织及50例不同分化程度胃癌组织中Leptin、VEGF的表达。结果(1)胃癌中Leptin的阳性表达明显高于胃炎组织(P<0.01),并与胃癌的分化分型有关,与胃癌的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2)胃癌中VEGF的阳性表达显著高于胃炎组织(P<0.01),并与胃癌的分化分型都有关,且与胃癌的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3)Leptin与VEGF在胃癌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635,P<0.01)。结论Leptin和VEGF与胃癌的浸润,转移有关,Leptin可能因协同VEGF或通过上调VEGF的表达而在胃癌的浸润、转移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郑海燕辛琪王兴芬杜华欣潘彦珞
关键词:胃癌LEPTINVEGF免疫组织化学
NF-κB及其对靶基因的调控在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发生的关系初探被引量:7
2008年
①目的探讨HP导致胃癌发生的分子生物学机制。②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各种基因编码蛋白在HP相关性胃炎和HP(+)胃癌组织、HP(+)胃癌与HP(-)胃癌阳性表达,比较采用秩和检验,各种基因编码蛋白间相关性采用Spearman秩相关检验。③结果HP(+)胃癌NF-κB阳性表达明显高于HP相关性胃炎,HP(+)组胃癌NF-κB及其靶基因阳性表达指数明显高于HP(-)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NF-κB分别与COX-2、MMP-9及Bcl-2密切相关。④结论HP感染与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NF-κB是HP相关性胃炎向胃癌转变过程中的重要因子。激活后的NF-κB可启动相应靶基因的转录和表达,参与细胞增殖与凋亡的调控及细胞转化,在胃癌发生中发挥作用。
纪雪松赵春歌潘彦珞杜华欣张连元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NF-ΚB基质金属蛋白酶环氧化酶-2
瘦素与基质金属蛋白酶-9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2009年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瘦素(Leptin)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0例胃炎组织(对照组)及50例不同分化程度胃癌组织中Leptin、MMP-9的表达。结果:(1)胃癌中Leptin的阳性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并与胃癌的分化分型有关,与胃癌的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2)胃癌中MMP-9的阳性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并与胃癌的分化分型都有关,且与胃癌的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3)Leptin与MMP-9在胃癌中的表达呈负相关(r=-0.507,P=0.000)。结论:Leptin和MMP-9与胃癌的浸润、转移有关,但Leptin在胃癌中对MMP-9起负调节作用。
郑海燕辛琪王兴芬杜华欣潘彦珞
关键词:胃癌瘦素基质金属蛋白酶-9免疫组织化学
VEGF-C、NF-κBp65和COX-2与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被引量:8
2009年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细胞核因子-κB p65(NF-κBp65)和环氧化酶-2(COX-2)导致肿瘤内新生淋巴管发生的协同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3例胃癌和48例非肿瘤胃组织中VEGF-C、NF-κBp65和COX-2的表达,探讨他们之间及其与临床病理学参数的关系。结果:胃癌组织中VEGF-C、NF-κBp65、COX-2阳性率分别为89%、87%和7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2%、50%和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NF-κBp65和COX-2在有淋巴结转移组阳性表达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并且在肠型胃癌中表达明显高于弥漫型胃癌(P<0.01)。COX-2、VEGF-C和NF-κBp65之间均呈正相关。结论:NF-κBp65和COX-2可通过上调VEGF-C,促进胃癌组织中新生淋巴管生成。
张娜郑海燕杜华欣董淑惠王兴芬潘彦珞
关键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
网状纤维、弹力纤维、胶原纤维、肌纤维四重染色方法被引量:1
1998年
网状纤维、弹力纤维、胶原纤维、肌纤维染色是病理诊断中常用的特殊染色,在病理诊断方面有时需要几种纤维合染,由于染色的结果颜色不同,有利于观察其相互关系,最终做出明确的病理诊断,现将方法介绍如下。1方法1.1常规切片,脱蜡至水1.2蒸馏水洗,进入0.25...
吕志军刘增辉赵凤云古强李薇杜华欣
关键词:网状纤维弹力纤维胶原纤维染色法肌纤维
胃癌中肿瘤微淋巴管构筑表型异质性的初步探讨
2009年
目的:探讨胃癌中新生淋巴管的肿瘤微淋巴管构筑表型(T-MAP)的特点及肿瘤微淋巴管构筑表型异质性(T-MAPH)。方法:采用淋巴管特异性标志物D240及淋巴管基底膜层黏连蛋白Laminin对48例正常胃黏膜和56例胃癌组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结合胃癌临床病理参数分析。结果:胃癌边缘区淋巴管密度为27.67±18.3,正常胃组织淋巴管密度9.90±3.9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胃癌中心淋巴管增生与正常组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正常胃组织位于黏膜层和黏膜下层中的淋巴管基底膜中Laminin呈强阳性表达且为完整、均匀的连续线性着色,而胃癌组织中新生淋巴管Laminin着色浅,基底膜不完整、薄、碎片状或缺损甚至缺如。结论:胃癌中新生的淋巴管具有T-MAP。随着肿瘤演进,瘤细胞异质性增加,T-MAP也会随之呈现多样性和差异性,反之,T-MAPH也可影响肿瘤的侵袭性和预后。
张娜潘彦珞杜华欣杨艳刘炜
关键词:淋巴管胃肿瘤淋巴管生成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