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先懋
- 作品数:40 被引量:163H指数:7
- 供职机构: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教育厅指导性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机械工程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 MSCT冠状动脉成像对心肌桥-壁冠状动脉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
- 2007年
- 冠状动脉及其主要分支在正常情况下位于心外膜下的脂肪组织中.但亦有的冠状动脉或其分支的某一段被心肌纤维覆盖.致使心脏收缩时该段冠脉受到挤压造成管腔狭窄甚至闭塞.该段血管被称为壁冠状动脉(mural coronary artery,MCA),而覆盖在其表面的心肌纤维束称为心肌桥(myocardiac bridge,MB)。随着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MSCTCA)的广泛应用,心肌桥的发现也日益增多。本研究旨在探讨MSCTCA在心肌桥-壁冠状动脉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 周丹李澄颜虹杜先懋何玲袁红梅
- 关键词:心肌桥壁冠状动脉CTA
- 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临床应用
-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对冠状动脉狭窄的检出过去一直依赖导管法冠状动脉造影,但其有创、费时、病人较痛苦,限制了广泛应用。多年以来人们一直在研究非创
- 李澄周丹杜先懋汤晓明颜虹王礼同
- 关键词:冠状动脉成像
- 文献传递
- 放射学的电子化
- 2000年
- 杜先懋李澄
- 关键词:放射学图像数字化图像归档PACS
-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1H磁共振波谱分析被引量:5
- 2007年
- 杜芳李澄王苇邹晓东杜先懋
- 关键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MRIMRS
- 脑胶质瘤术后不同时期CT随访研究被引量:5
- 1999年
- 目的 :研究脑胶质瘤术后不同时期CT表现 ,旨在提高术后CT诊断水平。方法 :随访 4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脑胶质瘤术后患者 ,术后不同时期进行CT扫描。结果 :肿瘤残存 10例 ( 2 5 % ) ,术后 2~ 5天内呈结节状、块状、环状强化 ,强化环不规则 ,厚薄不均 ;1周~ 3个月内术区残腔边缘呈“正常”反应性环状强化 2 0例 ( 5 5 6 % ) ,强化环厚薄均匀 ,光滑整齐或不规则 ;3个月后术区边缘或远处肿瘤复发 12例 ( 3 0 % ) ,呈结节状、环状、不规则团块状强化 ,大部分“正常”反应性环状强化消失 ,残存肿瘤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大。结论
- 王礼同汤晓明周丹杜先懋
- 关键词:脑肿瘤胶质瘤CT随访
- 癌性胸腔积液的X线诊断分析被引量:1
- 2003年
- 目的:分析癌性胸腔积液病人的胸部X线表现,总结出对诊断少量、中量、大量癌性胸腔积液的X线征象。材料与方法:本文收集了46例经纤维支气管镜、颈部淋巴结活检及脱落细胞学检查证实的中央型肺癌合并癌性胸腔积液的X线片,进行回顾性诊断分析。结果:本组资料中少量癌性胸腔积液见2例,表现为下肺野“U”字征。中等量癌性胸腔积液18例,表现为液面曲线呈内高外低或呈波浪状。大量癌性胸腔积液26例,表现为患侧全部肺野密度均匀增高.“胸膜窗”消失,纵隔内气管和心脏呈非一致性移位,或不移位固定居中。结论:达到癌龄的患者,从胸部X线片上观察液面曲线和纵隔移位的改变对判别中央型肺癌的存在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 傅文宏杜先懋
- 关键词:癌性胸腔积液中央型肺癌纵隔X线诊断颈部淋巴结脱落细胞学检查
- MOTSA全程脑动脉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探讨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探讨多块重叠薄层采集(MOTSA)全程脑动脉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运用MOTSAMRA技术进行全程脑动脉成像,以期获得能够满足临床筛查、诊断需要的血管图像,同时就扫描细节进行探讨。回顾性分析48例采用MOTSAMRA技术全程脑动脉血管成像的病例资料,对图像的临床筛查、诊断满意度进行评价分析。结果:48例中有44例获得高质量的图像,占91.7%,4例图像质量较低,占8.3%。结论:MOTSA全程脑动脉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能够获得满足临床筛查、诊断需要的图像。
- 何玲王苇陈建袁红梅杜先懋李澄
-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磁共振血管成像图像质量
- MSCTA对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被引量:28
- 2007年
-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及后处理技术在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使用8层螺旋CT所发现的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结合横断位原始图像及各后处理方法重建图像,分析其影像征象。结果:MSCTA动脉期均显示肠系膜上动脉及其分支内弧形充盈缺损影,与主动脉夹层的真假腔相类似,并可清晰显示内膜片,后处理图像亦可清楚显示。结论:MSCTA和后处理技术的应用能清楚显示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对及时采取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 周丹李澄杜先懋颜虹何玲袁红梅
- 关键词:肠系膜上动脉MSCTA
- 磁共振波谱技术的质量控制和临床应用被引量:4
- 2007年
- 目的:调整波谱空间定位和扫描参数,观察其对图像质量的影响,并总结应用要点实践于临床。方法:对65例头颅检查的受检者行磁共振波谱扫描,有目的地改变感兴趣区域的位置、大小和其他参数设置,对扫描后显示的图像质量进行初步评价,探讨参数设置与波谱质量之间的关系。结果:65例患者中有60例波谱谱线形态较好,代谢物峰值位置正常;5例谱线形态变形,波峰漂移较大。记录的结果数据中,半高宽5~23,水抑制级别92~99。谱线形态较好的60例中,半高宽均在系统提示的范围内;5例谱线差的半高宽为7、9、16和23,水抑制级别为95、96、97。结论:获得高质量的波谱,需要较高的磁场均匀度,而半高宽是反映均匀度的一个重要指标。
- 陈建王苇何玲袁红梅杜先懋李澄
- 关键词:波谱均匀性
- 小脑梗塞的MRI诊断被引量:1
- 1998年
- 目的:分析小脑梗塞的MRI表现,探讨MRI对小脑梗塞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了32例小脑梗塞的MRI图像。结果:1小病灶(<10mm)多呈斑点样,远离脑表面,大病灶(>10mm)多呈楔形、近脑表面;2小脑梗塞的MRI信号有其特点,且与病程及病灶大小相关。结论:MRI对小脑梗塞的诊断优于CT,结合临床资料可以与其它疾病相鉴别。
- 杜芳李澄杜先懋何玲周龙平
- 关键词:小脑梗塞MRI脑梗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