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晖

作品数:22 被引量:96H指数:5
供职机构:青岛大学经济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山东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社会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1篇经济管理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社会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要素生产率
  • 3篇农村
  • 3篇农村居民
  • 3篇农村居民收入
  • 3篇全要素生产率
  • 3篇贸易隐含碳
  • 3篇结构分解分析
  • 3篇村居
  • 2篇生产率
  • 2篇数字化
  • 2篇全球价值链
  • 2篇网络
  • 2篇价值链
  • 2篇城乡
  • 2篇出口
  • 1篇低碳
  • 1篇低碳城市
  • 1篇动力因素
  • 1篇动力因素分析
  • 1篇隐含

机构

  • 20篇青岛大学
  • 5篇中国科学院
  • 5篇中国科学院数...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中国人民大学

作者

  • 22篇李晖
  • 5篇唐志鹏
  • 4篇陈锡康
  • 1篇陈全润
  • 1篇潘德婧
  • 1篇刘鹏程
  • 1篇刘卫东

传媒

  • 5篇青岛大学学报...
  • 3篇中南林业科技...
  • 2篇资源科学
  • 2篇中国人口·资...
  • 2篇数学的实践与...
  • 2篇管理评论
  • 1篇中国市场
  • 1篇现代经济探讨
  • 1篇辽宁工程技术...
  • 1篇林业经济问题
  • 1篇长春理工大学...
  • 1篇重庆理工大学...

年份

  • 1篇2024
  • 4篇2023
  • 1篇2022
  • 4篇2021
  • 3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消费、投资、出口占GDP比重变化对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及收入差距的影响被引量:5
2014年
利用最新的统计数据,本文编制了2010年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分配投入占用产出表,通过构建投入产出最终需求结构变动模型,模拟分析了调整消费、资本形成和净出口占GDP比重变动对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及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从增加总收入水平的角度看,扩大最终消费和净出口占GDP的比重对于我国居民总收入有正向拉动作用,而扩大资本形成占GDP的比重则会减少我国居民总收入。从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角度看,扩大消费起到了积极作用,而扩张投资和净出口则不利于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缩小。
李晖陈锡康
关键词:城乡居民收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全球价值链生产活动视角下中国与RCEP伙伴国贸易竞争性分析
2023年
基于UIBE-GVC-Indicators数据库,采用区分简单和复杂全球价值链的增加值贸易核算法,改进出口相似度指数和显性比较优势指数,探究中国与RCEP伙伴国参与跨境共享生产活动的竞争性。研究发现,RCEP国家参与简单价值链的增加值占比更大,更多地参与仅涉及一次跨境生产的简单全球价值链生产活动;中国与发达国家的竞争性主要体现在中高端产业,与东盟国家的竞争主要体现在初级产业和中低端产业。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制造业的竞争力经济危机时期下降幅度最大;中国各产业在复杂价值链的竞争力水平于2007-2017年间较为平稳。中国应充分利用与RCEP伙伴国的合作空间,以科技创新为驱动,提升参与复杂价值链生产活动的竞争力水平,实现产业升级和价值链攀升目标。
张晓李晖
关键词:全球价值链比较优势
RCEP外需影响下中国出口隐含碳驱动因素及关键路径研究
2023年
基于EORA26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采用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测算分析2012—2016年中国对RCEP(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地区的出口隐含碳,通过结构分解分析和结构路径分解考察了中国对RCEP地区出口隐含碳变动主要因素和关键路径。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对RCEP地区出口隐含碳呈下降趋势,主要驱动因素是中国国内产业关联效应、国内生产部门的碳排放强度效应和RCEP区域最终需求规模效应;而中国与世界其他经济体的产业关联效应和RCEP区域最终需求来源地结构效应则促进了中国对RCEP地区出口隐含碳的增长。建议继续降低国内生产部门的碳排放强度和优化国内中间生产结构,加快外源技术引进,针对关键路径各项因素采取上下游综合治理的措施。
谢亦菲李晖
关键词:结构分解分析
基于人口投入产出模型的中国人口结构预测及分析被引量:11
2013年
人口问题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核心问题,预测未来人口的变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制定相应政策的重要依据。本文探讨了人口研究的一种新途径——人口投入产出模型,利用人口投入产出模型预测了2010年至2030年我国人口总量以及结构的变化情况。首先,利用现有数据编制了2000年至2009年中国人口投入产出序列表。然后,利用人口投入产出模型及计量经济学相关方法,计算我国2010年至2030年各年人口总量以及各年龄段人口数量。最后,针对人口数量和结构的变化进行相应分析。可以看出,利用投入产出技术研究人口问题,既是投入产出技术一个新的研究方向,也是研究人口问题的新途径。
李晖陈锡康
关键词:人口预测
全球价值链碳减排的门槛效应分析——以中美贸易隐含碳排放为例被引量:4
2021年
利用WIOD数据库,在增加值分解的核算框架下测算2000—2014年中美贸易隐含碳排放量,在此基础上利用面板门槛模型量化分析全球价值链参与度对中美贸易隐含碳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对美国出口贸易隐含碳远高于美国对中国出口贸易隐含碳,且两国间相互出口贸易隐含碳主要集中在重制造业;中美两国全球价值链的参与度对两国间的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都存在非线性影响,随着全球价值链参与度的变化,两模型呈现三门槛特征。中国应努力提升全球价值链地位,逐步扩大服务业出口贸易比重,推进低碳贸易发展。
戴鋆李晖
关键词:全球价值链隐含碳排放中美贸易
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对火电上市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机制分析被引量:4
2022年
火力发电占据我国电力生产的主导地位,同时也是污染排放的重要来源。在中国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日渐减弱和低碳试点城市不断增加的背景下,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对火电企业提出了新要求,试点政策对火电企业的影响值得研究。基于2009—2020年沪深A股火电上市企业数据,采用SBM模型非径向非角度ML指数法测算火电上市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在此基础上采用双重差分等方法,检验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对火电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传导机制,并考察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对不同规模和不同所有制火电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异质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低碳城市试点政策的实施抑制了火电上市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之后仍然成立。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在短期内并不能通过技术创新来提高火电企业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反而会通过缩减企业规模、降低人力资本水平以及增大能源消耗等带来负面效应。目前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并未显著降低火电上市企业的能源投入与污染排放,是其未能促进火电上市企业绿色发展的重要原因。此外,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对不同规模和所有制火电上市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具有显著差异。因此政府应科学合理地制定火电行业环境规制强度,持续推动火电企业技术创新,尤其是要为中小企业和非国有企业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实现火电企业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
李晖尹瑞成
关键词: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双重差分环境规制
全球贸易隐含碳净流动网络构建及社团发现分析被引量:14
2020年
采用Eora数据库和MRIO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对2000年与2015年189个国家(地区)的国(区)内需求隐含碳排放量、出口隐含碳排放量和进口隐含碳排放量进行测算;在此基础上构建全球贸易隐含碳净流动网络,基于网络视角对全球贸易隐含碳流动及社团划分问题进行全局分析,揭示不同国家(地区)在全球贸易隐含碳流动网络中的地位及关系演变趋势。研究发现:①贸易隐含碳净流出是中国、印度、伊朗、哈萨克斯坦、阿尔及利亚、南非等发展中国家碳排放快速增长的关键原因之一,隐含碳净进口则对美国、日本、德国、英国、法国等发达国家的碳排放量下降贡献了重要力量;②虽然美国、日本、法国等国家的隐含碳净进口总量趋于下降,但是从中国、印度等主要隐含碳净进口地流入的隐含碳排放量却一直在增长,净进口来源地呈现集中趋势;③2000年与2015年全球隐含碳净流动网络均包含4个主要社团,社团核心由中国、俄罗斯、沙特阿拉伯、伊拉克转变为中国、印度、俄罗斯和沙特阿拉伯,其中中国和印度的社团核心地位加强,主导的社团规模不断扩大,俄罗斯和沙特阿拉伯的社团辐射能力则有所减弱。由于处于同一社团的各贸易国(地区)的隐含碳流动更为密切,因此,社团内部成员国可作为国际应对气候变化的重点支持对象。
李晖姜文磊唐志鹏
关键词:贸易隐含碳网络分析
基于Balance Chart模型的中国进出口贸易结构研究
2021年
基于EORA数据库,从中国进出口贸易相关产业及贸易来源出发,利用BalanceChart模型测算2000及2015年中国各产业进口率、出口率以及自给率,并绘制BalanceChart图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中国贸易结构与产业结构相关性强,中国进出口贸易结构在不断优化,但部分产业仍存在自给率不足和进口依赖性高的问题;服务贸易的进出口率较低,服务贸易水平有待提升。
陆婉月李晖
关键词:进出口贸易贸易结构
全球贸易隐含碳净转移的空间关联网络特征被引量:17
2021年
贸易隐含碳问题是全球气候治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国际视角下探讨全球贸易隐含碳转移的空间关联,对于践行多边主义,推动构建更加公平合理的全球气候治理模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Eora多区域投入产出数据库,立足全球视角,构建了2000年与2015年包含185个国家/地区在内的全球贸易隐含碳净转移空间关联网络,选取多维度网络测度指标,综合研究全球贸易隐含碳排放网络全局性演化特点及网络板块角色功能特征。研究发现:①全球贸易隐含碳净转移网络连接稠密,空间关联溢出效应显著,网络核心边缘结构清晰;与2000年相比,2015年核心节点隐含碳净流入和净流出关系不平衡性加剧。②俄罗斯、沙特阿拉伯等资源能源型国家/地区的网络核心作用有所弱化,中国、印度、南非、哈萨克斯坦等新兴经济体在全球贸易隐含碳净转移网络中的枢纽和控制能力不断增强。参与全球生产分工体系已超越能源资源禀赋成为影响一国(地区)隐含碳净转移核心地位的重要因素。③全球贸易隐含碳净转移网络可划分为净溢出、双向溢出、经纪人和主受益4个板块。中国、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东盟及周边一些国家/地区构成的双向溢出板块,对板块内部及其他板块隐含碳溢出效应显著,为全球贸易隐含碳净转移网络的发动机板块。本文可为推进形成各尽所能的碳减排方案,提升全球生产分工体系整体减排效率提供借鉴。
李晖刘卫东唐志鹏
关键词:贸易隐含碳社会网络分析气候治理
基于SDA结构分解的中国农村居民收入分析1997-2007被引量:5
2013年
编制了中国1997年、2007年城乡居民收入分配投入产出表.根据该表,基于投入产出技术中的结构分解分析,研究1997-2007十年间我国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的内在原因.并将我国农村居民收入的变动分解为技术、最终需求结构、GDP等因素的变动,通过对比两个年份农村居民收入的变动,找出促进和削弱我国农村居民收入增加的关键因素.
李晖陈锡康
关键词:农村居民收入结构分解分析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