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昕华
- 作品数:20 被引量:71H指数:6
- 供职机构:长春市中心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吉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吉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脑缺血区GDNF及受体表达变化被引量:2
- 2007年
- 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对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后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及其受体GFRα1、c-Ret表达的影响。方法:用线栓法建立大鼠MCAO模型,随机分为MSCs移植组、盐水组和假手术组。移植后1、3、5和7 d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杂交技术检测GDNF及其受体的表达。结果:与盐水组和假手术组比较,移植组缺血周边区可见GDNF阳性表达细胞增多。移植后第7天移植组GDNF在缺血周边区的表达高于盐水组和假手术组(P<0.05)。移植组的皮层、海马及底节等部位均可见GFRα1、c-Ret mRNA的阳性表达细胞,且多见于细胞形态完整的神经元,范围集中在缺血周边区。随时间延长,GFRα1、c-Ret mRNA表达细胞增多,在第7天时表达最多,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MSCs移植入脑组织可能分泌和(或)促进神经细胞分泌GDNF,并增加缺血周边神经元表达GDNF及其受体,从而起到脑保护作用。
- 李昕华邵延坤郭丽钱佳利莽靖徐忠信
- 关键词:中胚层干细胞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受体
- 大鼠皮层神经元原代培养、鉴定及氧糖剥夺模型的建立被引量:9
- 2010年
- 目的原代培养和鉴定大鼠皮层神经元,并建立大鼠皮层神经元氧糖剥夺(OGD)模型。方法采用酶消化法和机械分离法相结合进行大鼠神经元原代培养,采用抗NSE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应用缺氧D-Hank液及缺氧培养罐行OGD,台盼蓝染色及LDH漏出率检测细胞损伤程度。结果神经元培养至第6天,NSE染色阳性细胞为86.32%±2.64%;神经元经不同时长的OGD处理后,台盼蓝染色呈现不同形态;OGD60min时,神经元LDH漏出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结论成功完成大鼠皮质神经元原代培养,神经元在培养第6天可用于模型制备,成功建立神经元OGD模型。
- 莽靖李昕华阎世军何金婷邢影邵延坤徐忠信
- 关键词:神经元原代培养氧糖剥夺
- 氧糖剥夺预处理后星形胶质细胞GDNF、神经元GDNF受体的表达
- 目的观察预处理对星形胶质细胞GDNF和神经元GDNF受体GFRα1及RET表达的影响。方法完成Wistar大鼠皮层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原代培养及OGD预处理模型的制备,选取OGD30min为预处理时间,90min为缺血时...
- 李昕华邵延坤阎世军徐忠信
- 文献传递
-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脑卒中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7
- 2006年
-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 cy)水平对脑卒中临床亚型、复发及痴呆的影响,并研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与脑卒中传统危险因素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 ISA)检测9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血浆H cy水平。将研究对象分为不同临床亚型,脑白质损伤组与非脑白质损伤组,青年组与老年组,痴呆组与非痴呆组。对不同类型脑卒中患者血浆H cy水平进行比较,对HH脑卒中传统危险因素进行相关与回归分析。结果首次发作(FCS)组血浆H cy水平明显低于复发(RCS)组(P<0.01),HH发生率比较RCS组明显高于FCS组(P<0.05)。痴呆组血浆H cy水平与对照组有差别(P<0.01)。饮酒者血浆H cy含量明显高于不摄入酒精者(P<0.05)。结论HH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脑卒中患者普遍存在HH,在复发性脑卒中患者中尤其明显。血浆H cy水平随年龄增加而增加,同时HH与血管性痴呆和/或变性性痴呆有关。
- 李威孙博谦李昕华
- 关键词:脑卒中同型半胱氨酸痴呆
-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痴呆相关性研究被引量:8
- 2006年
-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对血管性和(或)变性性痴呆的影响。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量9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血浆Hcy水平。将研究对象分为痴呆组与非痴呆组,脑白质损伤组与非脑白质损伤组。对不同类型脑卒中患者血浆Hcy水平进行比较。结果痴呆组与脑白质损伤组血浆Hcy水平与各自对照组均有差别(P<0.01)。校正年龄后血浆Hcy每增加1μmol/L脑卒中患者痴呆发病风险增加1.084倍,95%可信区间(CI)为1.032-1.139(P<0.05)。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与血管性痴呆和(或)变性性痴呆有关。
- 李威李昕华
- 关键词:同型半胱氨酸痴呆脑白质损伤
- 氧糖剥夺预处理对大鼠原代培养皮层神经元凋亡的影响
- 目的探讨氧糖剥夺预处理星形胶质细胞产生的GDNF对大鼠原代培养皮层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大鼠皮层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建立氧糖剥夺缺血耐受模型,对星形胶质细胞产生的GDNF进行基因沉默,取正常培养星形胶质细胞培养...
- 莽靖李昕华徐忠信
- 文献传递
- 预处理星形胶质细胞GDNF神经元保护机制研究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观察星形胶质细胞预处理后分泌的GDNF对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将星形胶质细胞正常培养基及预处理+缺氧后培养基制备成ACM1、ACM2,将GDNF抗体加入ACM2中制备成ACM3;用3种培养基孵育缺氧的神经元后测定神经元凋亡率。结果加入ACM2组的神经元凋亡率低于其他2组。结论星形胶质细胞预处理后通过上调GDNF表达抗神经元早期凋亡。
- 李昕华胥桂华
- 关键词:预处理星形胶质细胞GDNF凋亡
- 大鼠皮层星形胶质细胞原代培养、鉴定及氧糖剥夺模型的建立被引量:7
- 2010年
- 目的原代培养和鉴定大鼠皮层星形胶质细胞,并建立大鼠皮层星形胶质细胞氧糖剥夺(OGD)模型。方法大鼠星形胶质细胞原代培养后,作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应用缺氧D-Hank液及缺氧培养罐行OGD后用台盼蓝染色及乳酸脱氢酶(LDH)漏出率检测细胞损伤程度。结果星形胶质细胞培养至第9天,GFAP染色阳性细胞为98.54%±2.01%;星形胶质细胞经不同时间OGD处理后,台盼蓝染色呈现不同形态;OGD60min时,星形胶质细胞LDH漏出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并随时间递增。结论成功完成大鼠皮层星形胶质细胞原代培养,星形胶质细胞在培养第9天可用于模型制备,成功建立星形胶质细胞OGD模型。
- 魏爱宣李昕华闫世军何金婷莽靖邢影邵延坤徐忠信
- 关键词:原代培养
- 脑出血患者血清弓形虫循环抗原、抗体检测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3
- 2008年
- 目的探讨急性脑出血与弓形虫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采用ELISA方法,对43例急性脑出血及51例对照组血清进行CAg及弓形虫抗体IgM、IgG检测。结果急性脑出血组CAg、抗体IgM、IgG阳性率分别为23.26%、18.6%、34.88%,对照组阳性率分别为7.84%、5.88%、15.69%,两组间差异显著(P<0.05)。中青年脑出血患者,CAg、IgM阳性率明显高于老年患者。结论脑出血与弓形虫感染存在相关性,尤其临床无明显诱因的中青年脑出血患者,提示弓形虫急性活动期感染可能是脑出血的病因之一。
- 王晓明刘松岩莽靖王捷李昕华韩辉徐忠信
- 关键词:脑出血弓形虫病循环抗原IGMIGG
- 缺血预处理星形胶质细胞神经保护作用机制研究
- 缺血预处理指一次短暂的亚致死程度的缺血能调动内源性保护机制,从而对后续致死性的缺血产生保护作用,即预处理能够诱导产生缺血耐受,其神经保护作用可由不同机制产生。在中枢神经系统内星形胶质细胞与神经元有广泛而密切的联系,在脑组...
- 李昕华
- 关键词:星形胶质细胞GDNFRNAI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