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兴国
- 作品数:59 被引量:111H指数:5
-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卫生部科学研究基金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73例临床分析被引量:4
- 2008年
- 目的探讨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及诊治方法。方法对73例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3例中,行非手术治疗5例,手术治疗68例。术后病理检查证实急性化脓性胆囊炎52例,坏疽性胆囊炎16例,其中伴胆囊穿孔11例。痊愈71例,死亡2例。结论对该病要保持警惕性,动态观察病情变化,必要时积极进行手术治疗是改善其预后的有效方法。
- 赵鑫李德春赵华朱兴国张子祥
- 关键词: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
- 门静脉高压症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致绞窄性肠梗阻的诊治体会被引量:5
- 2006年
- 目的总结因门静脉高压症引起的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致绞窄性肠梗阻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我院自1993-2004年间共收治绞窄性肠梗阻154例,其中因门静脉高压症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致绞窄性肠梗阻11例,对其诊断和治疗作一回顾性分析。结果11例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上腹部胀痛,仅7例出现剧烈腹痛,5例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热。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并证实为绞窄性肠梗阻,病因均为门静脉高压症所致的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其中2例为保守治疗24 h后未见明显好转而剖腹探查时发现。行部分小肠切除8例,3例术中发现肠系膜广泛血栓形成而放弃手术。术后死亡5例,3例为广泛血栓形成患者,2例为小肠部分切除术后发生肝功能衰竭死亡。结论门静脉高压症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所致的急性绞窄性肠梗阻起病隐匿,常导致诊断困难而延误病情。
- 朱兴国李德春
- 关键词:静脉血栓形成肠梗阻
- CD80mAb协同imDC诱导同种异体大鼠胰十二指肠移植免疫耐受
- 2007年
- 目的 观察共刺激分子阻断剂CD80单克隆抗体(CD80mAb)在协同未成熟树突细胞(imDC)诱导同种异体大鼠胰十二指肠移植免疫耐受中的作用。方法 建立糖尿病大鼠胰十二指肠移植动物模型;4E5杂交瘤细胞株BABIMC小鼠腹腔注射,抽取腹水,分离纯化后获得CD80mAb;分离供体大鼠骨髓来源DC细胞前体,经GM—CSF、IL-4体外刺激后。再加入IL-10共培养,鉴定为imDC;移植前7d,将2×10^6imDC经静脉途径注射至受体体内,同时分别给予生理盐水1ml、CD80mAb5mg连续14d。结果 四组受体大鼠移植后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2.7d、32.4d、50.2d、92.0d,实验组存活时间明显延长;组织学观察发现移植后7dCD80mAb+imDC组移植物形态尚完整,淋巴细胞浸润减少;混合淋巴细胞反应证实移植后7dCD80mAb+imDC组供受体间呈低反应性。结论 共刺激分子阻断剂CD80mAb能够协同imDC诱导受体T细胞对移植物的免疫耐受,降低宿主对移植物的急、慢性排斥反应,延长移植物的存活时间。
- 朱兴国陈彦周健李德春
- 关键词:胰腺移植免疫耐受树突细胞
- 大鼠胰十二指肠移植手术技巧
- 2005年
- 目的探讨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建立大鼠胰十二指肠移植模型的手术技巧。方法以雄性SD大鼠为供受体。对供体于进腹后采用连续滴注法经腹主动脉灌注4℃复方乳酸林格液7~8ml,同时整块切取带全胃、部分结肠在内的供体后再修剪。对供体门静脉与受体左肾静脉行袖套吻合,对供体腹主动脉与受体腹主动脉行端侧吻合,对供体十二指肠与受体近端空肠行侧侧吻合。结果62只经药物诱导的糖尿病大鼠移植术后存活超过24h者56只,其中54只血糖降至正常水平。结论熟练、扎实的显微外科技术是建立大鼠十二指肠移植模型的基础;该模型稳定性强,可重复性好,是临床、基础研究的理想模型。
- 朱兴国田青水陈彦张子祥李德春
- 关键词:胰十二指肠移植
- 15例不稳定性后腹膜血肿的诊疗体会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探讨不稳定性后腹膜血肿(TRH)的诊断、治疗方法及其进展。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不稳定性TRH患者的诊疗过程,其中行开腹手术治疗12例,行介入栓塞治疗2例;2例手术失败转介入栓塞治疗。结果共成功止血11例,死亡4例,1例入院后迅速死于失血性休克,1例术中死于失血性休克及多发性损伤,1例术后死于失血性休克及颅脑损伤,1例家属放弃治疗自动出院后死亡。结论不稳定性TRH除盆腔型外均主张积极手术切开后腹膜探查。手术方法因出血原因不同而各异。介入栓塞技术治疗盆腔型TRH效果良好,也可考虑应用于手术治疗失败的患者。
- 王兢李德春朱兴国周进朱东明赵鑫
- 关键词:腹膜血肿
- hTERT启动子驱动的HSV-TK基因对人胰腺癌细胞patu8988的杀伤作用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探讨hTERT启动子驱动的HSV-TK基因对人胰腺癌细胞patu8988的杀伤作用。[方法]应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构建hTERT启动子调控下的TK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经同源重组产生重组腺病毒PSG-TP-TK。同法制备PSU-CMV-TK。利用重组腺病毒PSG-TP-TK和PSU-CMV-TK感染人胰腺癌细胞株patu8988和正常人原代成纤维细胞,加入GCV。用MTT和流式细胞仪检测PSG-TP-TK对各种细胞的杀伤作用;应用RT-PCR检测转染腺病毒后肿瘤细胞和正常细胞中TK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PSG-TP-TK对端粒酶阳性的人胰腺癌细胞有明显的杀伤作用,而对端粒酶阴性的正常细胞则无杀伤作用(P<0.05)。hTERT启动子诱导人胰腺癌细胞株patu8988凋亡的效能与CMV启动子相似,两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PSU-CMV-TK转染后,在patu8988细胞和正常人原代成纤维细胞中均可检测到TK基因;而PSG-TP-TK转染后只有patu8988细胞中有TK基因表达,正常人原代成纤维中则无。[结论]hTERT启动子驱动HSV-TK基因治疗是一种新的胰腺癌靶向治疗方法,具有更高的靶向性和高效性。
- 谢于董家鸿朱兴国李德春
- 关键词:人端粒酶逆转录酶启动子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基因
- 闭合性小肠破裂32例诊治分析被引量:1
- 2006年
- 刘煦禾朱兴国
- 关键词:小肠破裂
- 男性乳腺癌13例诊治分析
- 2007年
- 目的探讨男性乳腺癌的特点和综合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3例男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2例进行手术,接受放疗3例,化疗11例,内分泌治疗10例。结果死亡3例,其中III期2例,IV期1例,阳性淋巴结均3枚以上且肿块直径≥2.5 cm,伴远处转移。局部复发2例,存活5年以上7例。结论相对女性乳腺癌,男性乳腺癌发病年龄大,早期诊断率和生存率低,诊断主要依据术后病理检查,肿块大小、分期及淋巴结转移与预后关系密切。手术及内分泌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有助于提高生存率。
- 高凌朱兴国赵宏
- 关键词:乳腺癌腋窝淋巴结预后
- DPC4/Smad4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被引量:2
- 2007年
- 目的检测胰腺癌组织和正常胰腺组织中DPC4/Smad4基因的表达差异,探讨其在胰腺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分别运用RT-PCR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40例胰腺癌和36正常胰腺组织中的DPC4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胰腺癌组织中DPC4阳性16例(40%);正常胰腺组织的DPC4的阳性表达率100%(36/36)。免疫组化显示癌组织中的弥漫阳性数为4例,局灶阳性数为10例,阳性表达率35%(14/40);正常胰腺组织的弥漫阳性数为16例,局灶阳性数为20例,阳性表达率100%(36/36)。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DPC4基因在胰腺癌组织中有明显的表达异常,可能与胰腺癌的发病有一定的关系,可考虑作为胰腺癌患者一个临床诊断或预后的指标。
- 沈伟李德春白霞朱兴国陶国清
- 关键词:胰腺癌
-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手术治疗被引量:1
- 2002年
- 蒋成安朱兴国李德春
- 关键词: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