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颖
- 作品数:31 被引量:53H指数:4
- 供职机构:三峡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不同年龄组新诊断2型糖尿病代谢指标分析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阶段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各代谢指标的差异。方法将新诊断的252例T2DM患者按年龄分为青年组、中年组和老年组,比较3组在体重指数(BMI)、血压、血脂、血尿酸等方面的差异。结果青年组的BMI显著高于中年组和老年组,中年组的甘油三酯(TG)显著高于青年组和老年组,老年组的收缩压显著高于中年组和青年组,三组之间的BMI、TG、收缩压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的代谢异常特点与年龄有关。青年组表现为肥胖,中年组表现为高甘油三酯血症,老年组以收缩压升高为特点。
- 张颖曾朝阳
- 关键词:2型糖尿病体重指数甘油三酯血压
- 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及其相关因素研究
- 2009年
- 目的:讨论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血清脂肪素水平及其相关因素。方法:检测正常人、单纯脂肪肝、脂肪肝合并糖耐量低减(IGT)和脂肪肝合并2型糖尿病(DM)四组人群空腹状态下的血糖、血胰岛素、血脂、脂联素和肝、肾功能、75g糖耐量试验后的血糖、血胰岛素,并计算腰臀比(WHR)、体重指数(BM I)、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另三组血清脂联素均显著降低(P<0.05);单纯非酒精性脂肪肝(F)组和非酒精性脂肪肝合并IGT(FI)组均显著高于非酒精性脂肪肝合并2型糖尿病(FD)组(P<0.05),脂联素与BM I、WHR、TG、FBG、FINS、ALT、HOMA-IR呈显著负相关。结论: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血清脂联素下降,随着血糖升高逐步降低,血清脂联素与胰岛素抵抗指数呈负相关。
- 曾朝阳王晓薇田晓年邹雪琴肖园园王惜春张颖刘晓玲乔慧玲
- 关键词:脂联素胰岛素敏感指数
- 格列美脲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被引量:2
- 2012年
- 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胰岛B细胞胰岛素分泌功能受损、胰岛素抵抗双重病理机制。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发生和发展的基础,只有有效地减轻胰岛素抵抗才能更好地保护胰岛B细胞功能。格列美脲为第3代磺脲类降糖药物,与传统磺脲类药物相比,格列美脲是促胰岛素分泌剂,但同时具有改善胰岛素抵抗的作用,可显著降低血糖。本研究旨在观察格列美脲对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降糖效果及其对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
- 田晓年曾朝阳肖圆圆邹雪琴刘晓玲张颖
- 关键词:2型糖尿病胰岛素敏感性格列美脲胰岛B细胞功能胰岛素抵抗
-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尿酸与白蛋白尿及代谢异常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5
- 2013年
- 目的探讨T2DM血清尿酸(SUA)水平与UAlb及代谢异常的关系。方法对1363例T2DM住院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正常白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尿、大量白蛋白尿SUA水平分别为(312.18±82.31)μmol/L、(311.86±86.27)μmol/L、(361.94±99.40)μmol/L。SUA水平与年龄、性别、BMI、TG、HDL-C、HbA1c相关。结论 T2DM患者高SUA水平与UAlb及代谢异常有相关性。
- 刘玲丽张其梅张颖
- 关键词:血清尿酸白蛋白尿代谢异常
- 胰岛素泵在糖尿病患者围术期的临床应用
- 2014年
- 目的:研究糖尿病患者围术期应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CSII)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围手术期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CSII治疗(CSII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MSII)治疗(MSII组),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指标。结果治疗后两组各时点血糖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CSII组达到血糖目标水平所用的时间、血糖达标率、低血糖发生率、术前准备时间、住院时间、感染率均明显低于CSII 组(均P<0.05),但两组住院总费用无差异(P>0.05)。结论 CSII 在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中应用的疗效及安全性方面优于 MSII。
- 熊玲张颖
- 关键词: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多次皮下胰岛素注射围手术期
- 便于更换的鼻饲管及更换方法
- 一种便于更换的鼻饲管,鼻饲管的管体在未使用时,通过皱缩形成多个翼部,翼部扭转并通过粘合剂粘接在一起,以使管体在未使用时的外径小于管体在使用时的内径。管体在未使用时,管体的至少一端包覆有胶囊保护套,胶囊保护套通过粘合剂与管...
- 李莉刘阳孙劲吕志阳万敏捷李馨欣张颖李秀娟
- 文献传递
- 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SFRP5水平及其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检测正常糖耐量(NGT)人群及新诊断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浆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5(SFRP5)水平,探讨SFRP5与体脂、糖脂代谢、胰岛素抵抗等因素的关系。方法:招募58名NGT且体重正常人群及54例新诊断T2DM患者,依据2000年WHO推荐的亚洲成年人肥胖诊断标准将体重指数(BMI)<25kg/m2定义为正常体重。采用ELISA法测定血浆SFRP5含量,稳态模型评估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①T2DM组血浆SFRP5水平明显低于NGT组[(9.74±3.25)比(13.56±3.49)μg/L,P<0.05];②相关分析显示血浆SFRP5水平与BMI、腰臀比(WHR)、腰围(WC)、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甘油三酯(TG)、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γ-谷氨酰转移酶(γ-GT)均呈负相关(P<0.05);③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HOMA-IR、BMI是血浆SFRP5水平的独立影响因素(β1=-0.429、β2=-0.236,均P<0.05)。结论:SFRP5在T2DM患者中表达明显降低,可能参与了T2DM发病过程。
- 曾朝阳张颖田晓年邹雪琴肖园园朱武飞
- 关键词: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
- 艾塞那肽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观察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评价艾塞那肽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糖尿病住院患者20例(治疗组)给予二甲双胍联合艾塞那肽治疗。随机选择与治疗组同期住院,病程、年龄、空腹血糖(FBG)及餐后2 h血糖(PG2 h)、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重指数(BMI)无显著差异的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联合格列美脲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FBG,PG2 h,HbA1c,BMI,低血糖发生次数。结果两组治疗16周后FBG、PG2 h、HbA1c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但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BM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治疗组治疗16周后BMI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发生症状性低血糖及夜间低血糖次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艾塞那肽可有效控制血糖,并且能明显降低BMI和低血糖发生次数。
- 张颖曾朝阳刘旭华思文
- 关键词:2型糖尿病体重指数低血糖
- 中老年女性正常范围内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与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探讨中老年女性正常范围内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与代谢综合征(MS)的关系。方法:以2014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住院或门诊体检的40岁以上女性为调查对象,最终ALT处于正常范围的1 292名女性纳入本次研究。采集研究人群的体重指数、血糖、血脂、肝肾功能等生化指标。MS的诊断采用2005年美国胆固醇教育计划成人治疗组第三次报告(NCEP ATPⅢ)标准。结果:(1)MS组ALT水平明显高于非MS组。随着ALT水平的升高,多个代谢指标趋于恶化;(2)ALT水平处于第四个四分位时,MS、中心性肥胖、高甘油三酯、低高密度脂蛋白及高血糖的患病风险分别是其处于第一个四分位时的3.11倍、3.64倍、2.33倍、1.60及1.32倍。结论:中老年女性血清ALT水平处于正常范围上限时提示MS的患病风险增大。
- 张颖曾朝阳邹雪琴刘晓玲肖园园朱武飞
- 关键词: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代谢综合征中老年女性
- 依帕司他联合甲钴胺口服治疗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疗效观察被引量:5
- 2013年
- 目的观察依帕司他联合甲钴胺口服治疗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 50例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25例在降糖降脂改善循环等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甲钴胺片0.5 mg/次,3次/d口服;观察组25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依帕司他片50 mg/次,3次/d口服治疗。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6%,对照组有效率为8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震动感觉阈值有更好的改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依帕司他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明显。
- 张颖曾朝阳邹雪琴肖园园朱武飞
- 关键词:依帕司他甲钴胺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