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礼均
- 作品数:63 被引量:250H指数:9
- 供职机构: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更多>>
- 去铁胺对大鼠脑冲击伤后脑组织自噬损伤的影响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探讨去铁胺对大鼠脑冲击伤后脑组织白噬损伤的影响。方法选择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39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致伤组和去铁胺治疗组,每组13只大鼠。参照Feeney法建立大鼠脑冲击伤模型,致伤后2h分别予以等量等渗盐水及去铁胺(100mg/kg)腹腔注射,间隔12h给药,持续28d。并于伤后1,3,7,14,28d检测大鼠血红蛋白、肛温、血糖和死亡率。动物处死前完成Morris水迷宫实验,后取大鼠大脑标本计算大脑缺损体积。取致伤灶周围脑组织,采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Beclin1的表达。结果各组大鼠同一时相点血红蛋白、肛温、血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致伤组和去铁胺治疗组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去铁胺治疗组大脑缺损体积为(115.35±13.70)mm^3,较致伤组的(209.99±16.70)mm明显减小(P〈0.05);Morris水迷宫试验显示,去铁胺治疗组动物平台搜索策略(3.13±0.35)和搜索时间[(36.15±26.63)s]均较致伤组[分别为2.13±0.64和(110±47.34)s]显著改善(P〈0.05);免疫组化显示,致伤后Beclin1表达显著上调,予去铁胺治疗后,Beclin1显著下调;进一步Western blot定量检测显示,伤后Beclin1表达显著增强(P〈0.05),去铁胺治疗后,其表达显著下调(P〈0.01)。结论大鼠大脑冲击伤后Beclin1表达上调,提示脑冲击伤后自噬损伤增强,去铁胺的治疗效果可能是通过减轻自噬损伤来实现的。
- 张礼均胡荣李飞孟辉林江凯朱刚冯华
- 关键词:脑损伤自噬去铁胺
- 经神经内镜手术治疗颅内病变被引量:1
- 2002年
- 目的 探讨经神经内镜手术治疗颅内病变的主要适应证、手术方法及技巧。方法 结合CRW立体定向仪及无框架神经影像导航系统行神经内镜手术61例。颅内肿瘤9例、囊肿12例、脑积水25例、脑内血肿10例、慢性硬膜下血肿3例及良性颅内压增高症2例。其中EN手术50例、EAM手术4例。ECM手术7例。结果 脑积水组:症状消失19例、缓解6例;囊肿组:囊肿消失4例、明显缩小7例、1例无变化;脑内血肿组:1例死亡、1例自动出院,余8例GOS预后评分,优4例、良4例;肿瘤组;全切5例、部分切除4例;慢性硬膜下血肿均康复;良性颅内压增高症1例治愈、1例好转。结论 神经内镜手术具有微创、省时、并发症少等优点;适用于脑积水、颅内囊肿、脑室内肿瘤、脑内囊性肿瘤、脑内血肿等手术治疗。
- 孟辉冯华王宪荣胥全宏张礼均张凡喜
- 关键词:手术治疗颅内病变
- 家兔局灶性脑缺血灶周围脑组织间液微透析监测研究及高压氧预适应对其的影响
- 冯华王宪荣邓聪颖李飞张礼均陈志吴南孟辉林江凯朱刚
- 颅内压监测在脑室出血中的运用
- 目的探讨脑室内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ICP)监测在脑室出血中的运用。方法 2004年3月至2005年4月,我科收治了32例进行 ICP 监测的脑室出血病例,均行脑室外引流,并进行脑室内 IC...
- 张礼均孟辉高伯元朱刚冯华
- 关键词:脑室出血脑室外引流颅内压监测
- 文献传递
- 星形胶质细胞活化后瞬时受体电位通道6在TBI中的作用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探讨大鼠颅脑损伤(TBI)后星形胶质细胞(AST)瞬时受体电位通道(TRPC)6在TBI中扮演的角色。方法将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39只分为假手术组、致伤组和去铁胺(DFX)组,每组13只。参照Feeney法建立大鼠大脑冲击伤模型,完成Morris水迷宫实验、大脑缺损体积,免疫荧光检测TRPC6与神经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质(GFAP)共表达,以及Western blot定量检测TRPC6水平。结果 DFX组比致伤组大鼠大脑缺损体积明显减小[(115.35±13.70)mm3 vs.(209.99±16.70)mm3,P<0.05],Morris水迷宫实验发现DFX组平台搜索策略[(3.13±0.35)分]和搜索时间[(36.15±26.63)s]均较致伤组[(2.13±0.64)分和(110±47.34)s]明显改善(P<0.05)。免疫荧光双标发现DFX组GFAP高表达,且与TRPC6共表达增多。Western blot定量检测发现DFX组TRPC6明显下调(P<0.01)。结论大鼠TBI早期DFX治疗后AST活化,TRPC6高表达,进而起到神经保护作用。
- 张礼均冯华
- 关键词:颅脑损伤神经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质瞬时受体电位通道去铁胺
- 不同外科减压方式对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组织氧分压的影响研究被引量:17
- 2017年
- 目的探讨不同外科减压方式对中重型颅脑损伤(TBI)脑组织氧分压(P_(bt)O_2)的影响。方法收集2009年5月至2011年3月中重型TBI患者29例,根据患者预后分为预后不良组与预后良好组,对比分析两组手术前后常规理化指标(包括血常规、血气分析、血小板、体温和血糖),以及P_(bt)O_2监测结果及其变化规律。结果两组血糖水平在术前及术后1、3、5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手术前后P_(bt)O_2均低于5mm Hg,多表现为重度缺氧状态,而预后良好组P_(bt)O_2在15mm Hg以上,多表现为轻中度缺氧或正常。预后不良组术后P_(bt)O_2改变(-0.47±0.37)mm Hg,预后良好组术后P_(bt)O_2改变(1.73±2.15)mm Hg,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_(bt)O_2监测有利于早期发现脑缺氧,对早期判断患者预后起着重要的作用。大骨瓣减压在中重型TBI患者救治中更能改善其P_(bt)O_2。
- 张礼均刘明冬余政冯华
- 关键词:颅脑创伤脑组织氧分压预后
- 内镜控制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颅内蛛网膜囊肿被引量:1
- 2002年
- 目的 探讨内镜控制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切除颅内蛛网膜囊肿的适应证、手术方法。方法 采用内镜控制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切除、囊肿 脑池造瘘等手术方法治疗颅内蛛网膜囊肿 18例。结果 16例有症状的囊肿术后 1周 ,13例头痛症状明显缓解或消失 ,2例缓解 ,1例无变化 ;3月后复查CT囊肿消失 6例、明显缩小 11例、缩小 1例。并发症 :3例一过性发热 ,1例癫痫发作 ,1例囊肿腔血肿 ,1例慢性硬膜下血肿 ,钻孔引流后治愈。本组无死亡。结论 内镜控制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颅内蛛网膜囊肿具有微创、安全、疗效好等优点 。
- 孟辉冯华张礼均李飞
- 关键词:颅内蛛网膜囊肿适应证气管插管全麻
- 脑出血后慢性脑积水脑脊液中PⅠCP、PⅢNP、HA、LN的水平及意义被引量:16
- 2007年
- 目的探讨组织纤维化标志物Ⅰ型前胶原(PⅠCP)、Ⅲ型前胶原(PⅢNP)、透明质酸(HA)及层黏蛋白(LN)在脑出血后慢性脑积水病人脑脊液(CSF)中的水平及意义。方法放射免疫法测定36例脑出血后慢性脑积水病人及29例对照者CSF中PⅠCP、PⅢNP、HA、LN的含量。结果脑出血后慢性脑积水CSF中PⅠCP、PⅢNP、HA、LN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CSF中PⅠCP、PⅢNP、HA、LN的含量升高可能在脑出血后慢性脑积水形成中具有重要意义。
- 孟辉张礼均卢佳友李飞王俊伟吴国才冯华
- 关键词:脑积水前胶原层黏连蛋白
- 大鼠实验性脑室出血后LN及LNR-1在脑内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4
- 2008年
- 目的观察大鼠脑室出血后层粘蛋白(LN)及其受体LNR-1在大鼠脑内的表达变化,探讨其与出血后慢性脑积水之间的关系。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假手术对照组、实验组,将枸橼酸化的0.1 ml自体静脉血注入实验组大鼠侧脑室内建立出血后慢性脑积水模型(假手术组注入0.1 ml生理盐水),采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出血后不同时间LN及LNR-1在脑内的表达变化。结果实验组30 d出现脑积水为80%(4/5)、其余组别未出现慢性脑积水;实验组出血后LN在纵裂池、软脑膜、蛛网膜、硬膜、脑内毛细血管壁、蛛网膜下腔血管壁的表达在3 d时增加,7 d表达继续增加,14 d表达最强,较对照组、假手术组显著增强(P<0.01),30 d仍强烈表达;实验组出血后LNR-1在脉络丛的立方上皮细胞胞浆及顶质膜、室管膜细胞、软脑膜细胞、蛛网膜细胞、硬膜、纵裂池、胶质细胞的表达增加。LNR-1在蛛网膜下腔的表达变化与LN基本一致。结论大鼠脑室出血后LN及LNR-1的表达上调可能参与蛛网膜纤维化的过程,从而在出血后慢性脑积水的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
- 孟辉张礼均王俊伟邓聪颖冯华
- 关键词:出血后脑积水层粘蛋白
- 铁在TBI后继发性脑损伤中的作用的实验研究及ICP、CPP、PbtO2监护在TBI救治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 第一部分铁在大鼠创伤性脑损伤(TBI)后继发脑损伤中的作用、机制及去铁胺的疗效研究 背景和目的: 创伤性颅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是全球性最主要的健康和社会经济学问题之一,已...
- 张礼均
- 关键词:继发性脑损伤去铁胺空间学习记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