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华
- 作品数:17 被引量:117H指数:6
- 供职机构:河南省中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针灸联合现代神经促进技术治疗69例小儿脑瘫疗效观察被引量:13
- 2013年
-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现代神经促进技术治疗小儿脑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科139例确诊脑瘫患儿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现代神经促进技术治疗,观察组给予针灸联合现代神经促进技术治疗,均治疗6个月后对比临床疗效、脑血液循环和脑功能代谢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1.3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7.14%(P<0.05);观察组在改善大脑动脉血流速度、血管搏动指数和发育智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联合现代神经促进技术能够通过增加脑血流量、改善脑细胞功能代谢促进神经细胞生存、轴突生长、突触生长等神经重构,提高患儿生存质量和改善预后。
- 史华
- 关键词:针灸小儿脑瘫脑血液循环
- 郭氏背三针结合头针丛刺法治疗智力障碍/全面发育迟缓儿童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 观察郭氏背三针结合头针丛刺法治疗智力障碍/全面发育迟缓儿童的疗效。方法 选取2022年4月至2023年8月河南省中医院收治的70例全面发育迟缓或智力障碍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仅给予头针丛刺法配合常规康复训练,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郭氏背三针治疗。比较治疗前后儿童神经心理发育量表(Gesell)评分发育商、韦氏儿童智力测试(WISC)评分、婴儿-初中生社会生活能力量表(S-M)评分及脑血流动力学指标[脑动脉平均血流速度(Vm)、收缩期峰流速度(Vs)、血管阻力指数(RI)及血管搏动指数(PI)],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组治疗后总有效率(91.43%)较对照组(71.43%)高(P<0.05);治疗后Gesell评分各发育商、WSIC各评分及(≥5岁和<5岁)的S-M评分均较治疗前高,且试验组较对照组高(P<0.05);治疗后Vm、Vs、PI均较治疗前高,且试验组较对照组高(P<0.05);治疗后RI较治疗前低,且试验组较对照组低(P<0.05);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郭氏背三针结合头针丛刺法治疗智力障碍/全面发育迟缓儿童疗效明显,可提高儿童的神经发育、智力发育及生活能力,改善脑血流动力学,且有良好的安全性。
- 史华曹彩红侯玉晋郭鑫单海军介小素娄元俊梁东林江凯静
- 关键词:智力障碍儿童临床疗效
- 黄芪注射液联合巴氯芬对脑瘫患儿的临床效果分析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观察研究黄芪注射液联合巴氯芬对脑瘫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科室2013年6月至2015年5月收治疗的确诊为脑瘫患儿的患者共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巴氯芬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黄芪注射液治疗,30天为一个疗程,两组均治疗6个疗程。随访并记录两组患者相关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发育商值和智商值分别为(60.58±5.38、65.57±6.46)分,优于对照组(51.36±5.21、55.58±6.05)分。观察组治疗后日常生活能力(ADL)值为67.58±6.30分,明显优于对照组55.94±6.14分。观察组治疗后血清IL-4水平为15.23±2.17ng/L,明显低于对照组24.09±3.41ng/L。(4)观察组治疗后血清IFN-γ水平为13.58±1.75ng/L,明显优于对照组25.61±2.28ng/L。(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TNF-α水平为15.14±2.07ng/L,明显优于对照组27.59±3.65ng/L。(6)观察组治疗后CT检测结果异常率为46.67%,低于对照组63.3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黄芪注射液对脑瘫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确切,无明显副反应,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和应用。
- 史华何琦娄元俊
- 关键词:黄芪注射液巴氯芬脑瘫
- 系统康复训练对痉挛型小儿脑性瘫痪患儿恢复及关节活动度的影响
- 2025年
- 目的 探讨痉挛型小儿脑性瘫痪患儿实施系统康复训练的恢复效果及对关节活动度的改善。方法 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期间本医院收治的86痉挛型小儿脑性瘫痪患儿为研究对象,基于“随机数字表法”1:1分组,划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实行常规功能训练与系统康复训练,各自均纳入43例;观察对比两组恢复效果、关节活动度、运动功能及发育状态、肢体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结果 观察组干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显著高(P<0.05);干预后,两组腕伸角、足背屈角均增大,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更大(P<0.05);干预后,两组GMFM、FMA评分程度呈不同程度的升幅,且观察组升幅更显著(P<0.05);干预后,观察组MDI评分高于对照组,ADL评分较对照组显著低(P<0.05)。结论 痉挛型小儿脑性瘫痪患儿开展系统康复训练,有利于改善关节活动度,提高上肢功能,且促使其智力及运动发育,取得良好康复效果。
- 曹杰邢红艳史华
- 关键词:系统康复训练痉挛型小儿脑性瘫痪
- 天麻多糖对脑瘫幼鼠脑内神经递质的影响被引量:9
- 2017年
- 目的:探讨天麻多糖(Gastrodiae Rhizoma polysaccharide,GRPS)对脑瘫幼鼠神经递质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58只SD幼鼠,除空白组外,48只幼鼠结扎左侧颈总动脉并缺氧1 h造脑瘫模型,成模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施普善组(2.5 m L·kg-1),GRPS高、低剂量组(300,150 mg·kg-1)。给药21 d后,Y型迷宫及跳台实验检测大鼠记忆力。化学或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大脑皮层及左侧海马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乙酰胆碱脂酶(acetylcholin esterase,ACHE),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5-HT),去甲肾上腺素(noradrenaline,NE)和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及ELISA法检测大脑皮层及海马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e NOS)表达及含量。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右侧海马组织结构。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大鼠行为学错误次数增加,跳台潜伏期减少,大脑皮层和海马中5-HT,NE和GABA下降,ACHE和Glu增加(P<0.05,P<0.01)。与模型组比,GRPS高和低剂量组大鼠行为学错误次数减少,跳台潜伏期增加(P<0.05,P<0.01)。GRPS高和低剂量组大鼠在大脑皮层中NO,NE,5-HT和e NOS增加,ACHE减少;GRPS高剂量组大鼠海马的NO,NE和e NOS增加,ACHE减少(P<0.05,P<0.01)。GRPS低高剂量组大鼠海马组织结构未见水肿,细胞排列整齐。结论:GRPS可以增强脑瘫幼鼠记忆力,其机制与增加大脑皮层及海马中NO,NE和5-HT含量,降低ACHE水平,增加e NOS表达,保护海马区组织有关。
- 史华何琦娄元俊邵素菊
- 关键词:天麻多糖脑瘫神经递质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大脑皮层
- 郭氏背三针联合康复治疗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运动功能的影响
- 2025年
- 目的:探讨郭氏背三针联合康复治疗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的临床疗效及对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0月—2023年10月在河南省中医院儿童康复科接受治疗的70例痉挛性脑瘫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新Bobath康复疗法,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郭氏背三针疗法。对比两组治疗前后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2(PDMS-2)、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GMFM)、儿童平衡量表(PBS)、运动相关指标及血清学指标的变化,并统计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痉挛型脑瘫患儿PDMS-2、GMFM、PBS、跨步长度和1 min步行距离、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生长因子(NCF)及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10 m步行时间、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的水平发生了显著变化(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PDMS-2评分、GMFM评分、PBS评分、跨步长度和1 min步行距离等运动功能指标均明显提高(P<0.05),而10 m步行时间和血清IL-6水平则明显降低(P<0.05)。此外,治疗组的BDNF、NCF和GDNF等神经营养因子的水平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郭氏背三针联合康复治疗对痉挛型脑瘫患儿有显著的治疗效果,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平衡能力,改善患者的血清学指标,增强运动功能和步行水平。
- 曹彩红史华单海军介小素侯玉晋郭鑫张英英米晓阳李宗泽
- 关键词:针灸疗法脑性瘫痪痉挛粗大运动功能
- 针刺联合康复训练对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大鼠神经功能修复的作用被引量:5
- 2018年
- 目的通过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法建立大鼠缺血性脑卒中模型,探讨针刺结合康复训练对MCAO大鼠神经功能修复的作用。方法采用MCAO法建立大鼠脑缺血性性脑卒中模型,从模型复制成功的大鼠中选取8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针刺组、康复训练组、针刺+康复组,每组20只;假手术组20只,除不插入线栓外,其余操作与手术组相同。分别在治疗后3、7、14 d进行神经行为评分。于14 d治疗干预1 h后检测脑电活动,麻醉后取大鼠脑部进行TTC染色检测大鼠脑组织梗死面积,HE染色观察大脑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神经行为评分在第3、7、14天均显著增加;第14天脑电活动显著下降,脑部梗死面积显著增加,病理组织学评分明显升高,组织形态可见神经细胞肿胀、浸润,神经元坏死凋亡、细胞膜破裂细胞核溶解等,可见模型复制成功。而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康复训练组、针刺+康复组大鼠脑电的平均波幅显著增加,脑电活动显著增强,脑部梗死面积明星减少,病理组织学评分明显减少,脑部组织形态学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神经元坏死减少,细胞凋亡也减少,病变范围缩小,其中以针刺+康复组效果最佳(P<0.05,P<0.01)。结论针刺与康复训练结合用于脑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可有效改善脑部局部组织损伤,增强神经功能,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 史华何琦娄元俊邵素菊
- 关键词:大脑中动脉栓塞神经功能康复训练缺血性脑卒中
- 中西医结合治疗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头背屈68例
- 2011年
- 目的:探寻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头背屈头背屈的矫正方法。方法:对68例符合脑瘫诊断标准的患儿进行穴位注射、针灸、推拿及中药熏洗加现代康复的手法矫正治疗。结果:治疗2个大疗程后,68例中14例患儿头背曲症状消失,随意运动恢复,占20.6%;显效41例,占60.3%;好转11例,占16.2%;无效2例,占2.9%;总有效率97.1%。结论:综合康复治疗脑瘫患儿头背屈效果确切,值得借鉴推广。
- 娄元俊史华介小素李恩耀郭鑫
-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不随意运动脑性瘫痪
- 针刺联合中药外洗治疗小儿痉挛型脑瘫86例被引量:12
- 2013年
-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中药外洗治疗小儿痉挛型脑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173例痉挛型脑瘫患儿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的脑瘫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针刺联合补肝益肾方外洗治疗,2组均治疗30d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对比肌张力变化情况和粗大运动发育情况。结果:3个疗程结束后,治疗组肌张力变化情况和粗大运动发育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总有效率94.1%,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83.8%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刺联合中药外洗治疗小儿痉挛型脑瘫能够有效降低患儿肌张力,促进大运动的发育,改善病情效果显著,从而有效提高患儿生活自理能力,减轻家庭社会负担。
- 史华
- 关键词:小儿痉挛型脑瘫针灸中药外洗
- 治疗Mbius综合征1例报道被引量:1
- 2014年
- Mobius综合征(Mobius syndrome,MS)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遗传疾病,发病率约为0.002%,首先由德国神经学家Mobius于1888年报道,主要病理基础为面部及外展神经麻痹,临床上以患者无法微笑、皱眉、吸吮、眨眼、横向移动眼睛等为特征,一般认为此征无特殊治疗方法[1-2]。作者采用以水针穴位位点注射为主的综合康复治疗1例 Mobius 综合征,效果较满意,现报道如下。
- 李恩耀赵鹏举娄元俊郭鑫史华介小素
- 关键词:MOBIUS综合征外展神经麻痹综合康复治疗病理基础发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