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向玲
- 作品数:67 被引量:257H指数:8
- 供职机构: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I组代谢性谷氨酸受体在单眼形觉剥夺大鼠视皮层神经元突触传递效能中的作用被引量:5
- 2016年
- 背景弱视的形成与视皮层中谷氨酸受体关系密切,研究已证实弱视大鼠视皮层代谢性谷氨酸受体1(mGluRl)表达下降,但弱视形成后,mGluRl在视皮层突触传递效能中的作用如何尚不清楚。目的探讨mGluRl在单眼形觉剥夺弱视大鼠视皮层V1区神经元突触传递效能中的作用。方法将16只14日龄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形觉剥夺组,每组8只。形觉剥夺组大鼠于出生后14d缝合左眼上下睑建立单眼形觉剥夺弱视模型,模型建立后饲养31d处死2个组大鼠,制备大鼠400“m厚视皮层切片并在人工脑脊液中孵育。将视皮质切片分为3,5-二羟苯甘氨酸(DHPG)组、LY367385+DHPG组、2-甲基-6-(苯乙炔)吡啶盐酸盐(MPEP)+DHPG组及LY367385+MPEP+DHPG组,分别在人工脑脊液中添加相应药物,应用细胞外微电极记录法进行电生理学实验,记录视皮层V1区神经元场兴奋性突触后电位(fEPSP)。结果将药物处理前fEPSP斜率值设定为100%,DHPG处理后,正常对照组和形觉剥夺组视皮层神经元fEPSP斜率值分别增至(136.4±17.3)%和(120.7±12.8)%,2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280,P〈O.05)。LY367385和MPEP处理后,正常对照组fEPSP斜率值分别为(114.9±9.3)%和(112.6±15.3)%,形觉剥夺组分别为(107.3±6.0)%和(110.1±4.1)%,均明显低于相应单纯DHPG处理的fEPSP斜率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正常对照组:t=2.641、2.915,均P〈0.05;形觉剥夺组:t=2.410、2.372,均P〈0.05)。LY367385联合MPEP处理后,正常对照组fEPSP斜率值为(104.5±2.2)%,形觉剥夺组为(102.8±14.9)%,均明显低于相应单纯DHPG处理的fEPSP斜率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080、2.306,均P〈0.05)。结论mGluRl在单眼弱视大鼠视皮层神经元的突触传递中发挥的作用较正
- 张锐刘向玲路承彪刘智华蔺静静陈勇王圆月
- 关键词:形觉剥夺
- 粉防己碱对人视网膜母细胞瘤细胞株S0-Rb50增殖凋亡影响的可能机制研究
- 2020年
- 目的观察粉防己碱(tetrandrine,Tet)通过磷脂酰肌醇-3激酶(PI 3K)/蛋白激酶B(Akt)通路对人视网膜母细胞瘤细胞株S0-Rb50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对数期生长S0-Rb50细胞分为4组,即对照组、Tet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用0、2.5、5.0、10.0μmol/L Tet处理,观察干预24h细胞形态学变化;MTT法检测干预24、48、72h时各组吸光度(A)值;流式细胞术检测干预24h各组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率;实时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干预24h各组细胞PI 3K、Akt、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Bcl-2相关X蛋白(Bax)mRNA和蛋白表达量及裂解的含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量。结果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发现,对照组细胞形态规则、融合成片,不同干预组细胞随Tet浓度升高细胞体积逐渐减小、核质比例减小,不能融合成片,视野内漂浮细胞或细胞崩解碎片增多。与对照组比较,Tet高剂量组干预24h时A值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et各剂量组干预48、72h时A值均较低,且随干预剂量升高呈降低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MTT试验A值随干预时间的延长呈升高趋势(P<0.05),Tet高剂量组MTT试验A值随干预时间的延长无明显变化(P>0.05)。与对照组比较,Tet各剂量组G 0/G 1、S期细胞占比、PI 3K、Bcl-2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及pAkt/Akt较低,且随干预剂量升高呈降低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Tet各剂量组G 2/M期细胞占比、凋亡率、Bax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及cleaved caspase-3蛋白相对表达量较高,且随干预剂量升高呈降低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et可抑制人视网膜母细胞瘤细胞株S0-Rb50增殖、促进凋亡,可能与抑制PI 3K/Akt信号通路、下调Bcl-2 mRNA和蛋白、上调Bax mRNA和蛋白及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相关。
- 马高恩焦云娟贺琳刘向玲
- 关键词:粉防己碱增殖凋亡
- 丰富环境及反转缝合治疗后突触素对关键期内视皮质神经元可塑性的影响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探讨关键期内单眼形觉剥夺性弱视大鼠模型经反转缝合及丰富环境治疗前后视皮质突触素(synaptophysin,SYP)的表达规律,及SYP对视皮质神经元可塑性的影响。方法 36只14 d龄SD大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6只,其中NCI组、NCII组为正常对照组;MDI组、MDII组、反转缝合(reverse suture,RS)组和RS+丰富环境(enriched environment,EE)组分别行右眼眼睑缝合,RS组、RS+EE组于28 d龄打开剥夺眼,同时缝合对侧眼睑行遮盖治疗,RS组放于标准环境中饲养、RS+EE组放于EE中饲养;NCI组、MDI组于28 d龄,NCII组、MDII组、RS组、RS+EE组于42 d龄行图形视觉诱发电位检测,同时采用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分析各组大鼠视皮质SYP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图形视觉诱发电位示形觉剥夺眼P100波的波形稳定性差、潜伏期延长、振幅降低。HE染色示各组大鼠视皮质神经元均未见明显异常。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可见RS组视皮质SYP阳性神经元密度较MDII组高,RS+EE组视皮质SYP阳性神经元密度较MDII组、RS组高,MDI组大鼠视皮质SYP阳性神经元密度较NCI组低,MDII组、RS组大鼠视皮质SYP阳性神经元密度均较NCII组及RS+EE组低,定量分析显示以上各组SYP免疫标记的平均光密度值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但NCII组和RS+EE组两组间平均光密度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YP影响视皮质神经元可塑性,且参与了视觉发育视皮质可塑性的变化过程,是弱视发病的重要分子机制之一;
- 蔺静静刘向玲王圆月宋子宣李靳张锐
- 关键词:单眼形觉剥夺突触素视皮质丰富环境
- 下直肌牵引巩膜外垫压不放液手术治疗上方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被引量:3
- 2007年
- 目的观察下直肌牵引及单纯巩膜外垫压不放液手术治疗上方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效果。方法对上方孔源性视网膜脱离56例(56眼)术前进行下直肌缝线牵引制动,采用视网膜裂孔冷凝、巩膜环扎、外垫压及术中不放液的手术方法,对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56例(56眼)经下直肌牵引制动3~5天后,52眼(92.86%)的视网膜脱离特别是上方球形脱离有明显消退,视网膜下液均有消散,其中28眼(50.00%)完全复位。53眼(94.64%)均行不放液术达到准确封闭孔源的目的。出院前治愈率为96.43%,未愈3.57%。结论下直肌缝线牵引制动可促进视网膜下液消退、平复,有利于术中裂孔准确定位、扣压位置适当,从而有效封闭裂孔。扩大了不放液手术适应范围,提高不放液手术成功率。
- 李超孔德兰刘瑞芳万新顺刘向玲
- 关键词: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视网膜下液巩膜外垫压不放液手术
- 非超声乳化隧道切口白内障摘除的临床分析
- 2007年
- 目的:探讨非超声乳化巩膜隧道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手术的优点。方法:对比6 mm巩膜隧道小切口白内障摘除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与常规大切口手术。结果:临床观察术后1月的疗效,小切口组视力恢复优于后者(P<0.005)。结论:非超声乳化巩膜隧道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切口小,术后散光轻,视力恢复快。在基层医院具有重要的临床推广价值。
- 刘爱琴刘向玲张轲
- 关键词:白内障摘除术隧道切口非超声乳化
- 青少年型前葡萄膜炎42例
- 2005年
- 刘向玲刘爱琴张轲段素芳
- 关键词:青少年前葡萄膜炎
- Eales’病患者眼内液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检测及意义被引量:4
- 2003年
- 目的 检测Eales’病患者房水及玻璃体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含量 ,探讨VEGF对Eales’病预后的影响。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对 16例Eales’病患者行玻璃体切割术时取得的房水、玻璃体标本进行VEGF检测 ,并对同期 6例黄斑裂孔手术标本中的VEGF做同样检测作为对照。结果 Eales’病患者房水、玻璃体中VEGF质量浓度分别为 ( 1 15 6± 0 2 0 4)、( 1 2 10± 0 2 44 )ng/ml ,较对照组 ( 0 189± 0 0 3 8)、( 0 2 0 1± 0 0 5 5 )ng/ml明显增高 ,两组间差别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0 0 1)。结论 Eales’病患者房水、玻璃体中VEGF质量浓度明显增高 。
- 万新顺刘瑞芳刘向玲王辉李晓鹏裴玉明
- 关键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 基于SEER数据库数据的脉络膜黑色素瘤预后预测模型构建
- 2023年
- 目的构建脉络膜黑色素瘤预后预测模型。方法收集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SEER数据库中2010—2015年2235例诊断为脉络膜黑色素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数据(年龄、性别、婚姻状况、种族、TNM分期、病理学类型、骨转移、肺转移、肝转移、手术信息、放化疗情况、生存时间、生存状态等信息),将所有患者以7∶3的比例,随机分为建模组1584例及验证组651例。首先将建模组中的临床资料数据利用R4.1.2软件中“survival”包的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得出影响脉络膜黑色素瘤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基于筛选出的影响因素使用R4.1.2软件中“rms”包构建脉络膜黑色素瘤预后预测模型。在建模组和验证组中通过C指数、ROC以及校准曲线评价该预测模型的区分度和一致性。结果年龄、病理学类型、T分期、M分期、局部放疗为影响脉络膜黑色素瘤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基于以上因素,构建脉络膜黑色素瘤预后预测模型。在建模组和验证组中预后预测模型C指数分别为0.732(95%CI:0.710,0.761)和0.713(95%CI:0.670,0.756)。建模组中预后预测模型预测1年、2年、3年预后的ROC下面积分别为0.780、0.766、0.777;在验证组中预后预测模型预测1、2、3年预后的ROC下面积分别为0.890、0.755、0.734,两组数据均高于0.7,说明具有良好的区分度。建模组和验证组的校准曲线均与平面直角坐标系中45°的直线重合度较高,说明具有良好的一致性。结论脉络膜黑色素瘤预后预测模型建立成功,其对患者预后具有良好的预测效能。
- 吴小清刘向玲苏绍波赵淑宁宋子宣
- 关键词:列线图脉络膜黑色素瘤
- 葛根素治疗早期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疗效观察被引量:11
- 2008年
- 目的观察葛根素治疗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AION)早期患者的疗效。方法44例(44眼)AION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2例。治疗组给予葛根素注射液200 mg静脉滴注,每日1次,共14 d;对照组给予低分子右旋糖苷注射液500 mL静脉滴注,每日1次,共14 d。治疗前后检查2组患者的视力、视野。结果治疗组(95.45%)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59.09%,P<0.05)。2组治疗前的视力、平均缺损、平均敏感度无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视力、平均缺损、平均敏感度治疗前后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视力、平均缺损、平均敏感度治疗前后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2组治疗后视力、平均缺损、平均敏感度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葛根素能安全有效地促进早期AION患者的视功能恢复。
- 刘爱琴刘向玲万新顺刘瑞芳刘霞
- 关键词:葛根素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视功能
- 尿激酶对儿童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晶体表面前膜的临床评价被引量:2
- 2006年
- 刘向玲刘爱琴万新顺
- 关键词:尿激酶儿童人工晶体植入纤维蛋白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