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欣欣
- 作品数:9 被引量:2H指数:1
- 供职机构:武汉音乐学院音乐学系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湖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湖北省教育厅优秀中青年人才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艺术更多>>
- 新音乐的弄潮儿——施托克豪森其人其乐
- 2012年
- 德国著名现代音乐作曲家施托克豪森的音乐创作历程漫长,音乐观念独特新颖,大胆开放,音乐作品的数量和品种也十分繁多。本文通过对施托克豪森音乐作品及音乐观念特征的论述,说明了他的音乐观念是20世纪文化语境下的产物,而非偶然。
- 冯欣欣
- 关键词:施托克豪森
- 音乐研究的新视觉、新方法、新路径——评《马勒与19世纪交响曲新解》
- 2025年
- 一奥地利著名作曲家、指挥家古斯塔夫·马勒(Gustav Mahler,1860—1911)是晚期浪漫主义音乐的重要代表之一。他的作品在当代音乐舞台上持续焕发光彩,全球范围内的顶级指挥家和乐团频繁演绎并录制他的交响曲,这些作品不仅在专业音乐界享有极高的声誉,也深受广大乐迷的喜爱与推崇。
- 冯欣欣
- 关键词:晚期浪漫主义当代音乐交响曲焕发光彩
- 20世纪下半叶德国电子音乐特征研究被引量:1
- 2015年
- "电子音乐"是20世纪科技高度发展与人类文明进步的象征,是新音乐作曲体系、文化思潮中的一个主要部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最重要的西方作曲家都曾经创作过电子音乐。本文以20世纪德国最重要的电子音乐作曲家艾默特与施托克豪森的电子音乐作品为研究内容,着重研究其音乐作品中所运用的创作理念及手法,并对20世纪下半叶德国电子音乐的酝酿、出现及其之后的发展进行清晰系统的梳理。
- 冯欣欣
- 关键词:电子音乐施托克豪森
- 施托克豪森钢琴曲Ⅴ-Ⅺ对序列理念的坚持与改造被引量:1
- 2012年
- 德国著名现代音乐作曲家卡尔海因茨·施托克豪森的《钢琴曲Ⅴ-Ⅺ》创作于20世纪50-60年代,文章围绕作品的创作形成、偶然手法表现以及序列理念的坚持三个方面进行论述,探究了作曲家如何对序列创作进行试验与改造,也反映出当时的序列创作已经面临着巨大的发展阻力,施托克豪森通过对钢琴曲的实践,努力地为序列音乐探寻新的创作变化。
- 冯欣欣
- 关键词:施托克豪森凯奇
- “速度”(Tempo)的概念解析及速度术语的实践意义
- 2024年
- “速度”作为音乐的核心要素之一,不仅决定了作品的节奏和进行速度,还在传达情感和引导听众感知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探讨了“Tempo”这一术语的词源及其概念演变,分析其在音乐创作、作品分析与表演实践中的重要性。通过对经典文献的研读和实际案例的分析,尝试揭示速度术语在不同历史时期及音乐风格中的具体应用,探讨音乐家们如何通过对速度的精确掌握和巧妙运用,来实现音乐表现的多样性和情感深度。
- 冯欣欣
- 关键词:TEMPO
- 德国序列音乐概念及其特征辨析——以施托克豪森的创作实践为例被引量:1
- 2016年
- 序列音乐是"二战"后德国乃至整个欧洲最重要的新音乐类型,许多作曲家都曾在这一领域勇于探索。根据一些权威的外文文献,德国乃至整个欧洲音乐语境下"序列音乐"术语出现的时间应为20世纪40年代末,这与美国音乐学术界所谓的"序列主义音乐"不仅在时间界定而且在音乐特征方面都有本质区别。本文主要以德国序列音乐代表作曲家施托克豪森对序列音乐创作的实践与改造为例,探究了德国序列音乐的产生、发展以及特征等方面的内容。
- 冯欣欣
- 关键词:序列音乐施托克豪森梅西安
- 施托克豪森钢琴曲Ⅻ-ⅩⅣ公式化序列创作初探被引量:2
- 2011年
- 卡尔海因茨·施托克豪森(Karlheinz Stockhausen,1928-2007)是对20世纪德国和世界音乐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作曲家之一。文章通过对施氏音乐研究后发现,其"钢琴曲系列"作品创作贯穿作曲家整个创作历程,是一套能够体现施氏一生创作风格的作品集,它包含了作曲家的一些最主要的作曲技法,其中"公式作曲法"又是施氏最具代表性、独创性的作曲法,也是他从二十世纪70年代至晚期创作运用的最主要的创作技法。文章以《钢琴曲Ⅻ-ⅩⅣ》作为本文主要研究分析的对象,来探究施托克豪森公式化序列创作特征。
- 冯欣欣
- 关键词:施托克豪森
- 语言学视角下舒曼艺术歌曲套曲《诗人之恋》的诗乐关联研究
- 2024年
- 本文以舒曼著名的声乐套曲《诗人之恋》中的前两首歌曲《在灿烂的五月》《从我的泪光中》为研究对象,从语言学研究视角出发,探析海涅诗歌中德语音素的发声特点及音节组合方式,并结合音乐分析阐释舒曼对海涅诗歌的深度理解,探索作曲家如何运用作曲技术手段对音乐创作进行情绪渲染、音响塑造、结构布局和隐喻象征。
- 冯欣欣
- 关键词:艺术歌曲音素
- 地域风格与浪漫气质——钟信明《乡情》的主题构建及关系内联被引量:1
- 2017年
- 中国当代著名作曲家、武汉音乐学院钟信明教授一生创作了20多部作品,其中多为大型管弦乐体裁。文章以钟信明的小提琴协奏曲《乡情》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创作语境及技术手段的考察和分析,从主题构建的"浪漫气质"与"地域风格融合"两个方面进行论述,总结出《乡情》是钟信明进入创作成熟时期的表现,它对于作曲家整体创作的意义值得关注。就在今年的4月15日,钟信明教授因病在广州不幸逝世,这是中国音乐界的巨大损失,此文亦是笔者为了表达对先生的怀念与敬意。
- 冯欣欣
- 关键词:乡情浪漫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