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振校
- 作品数:39 被引量:140H指数:8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培养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温州市科技局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机械工程冶金工程更多>>
- 复发鼻咽癌差异基因的筛选及染色体定位和功能分析
- 目的:应用生物信息学对基因芯片筛选的复发鼻咽癌(rNPC)差异基因进行染色体定位和功能分析研究。
方法:选择初发鼻咽癌(pNPC)和rNPC,应用Affymetrix Gene1.0 ST芯片筛选差异基因,并应用生...
- 黄振校
- 关键词:复发鼻咽癌基因芯片染色体定位功能分析转录因子
- 文献传递
- Hsa-miR-15a/16-1靶向抑制Bcl-2基因对鼻咽癌CNE-2细胞的抑制作用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观察Hsa-miR-15a/16-1靶向抑制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基因(B-cell lymphoma gene 2,Bcl-2gene)表达对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CNE-2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方法将构建成功的重组质粒pENTR-CMV-EGFP-hsa-mir-15a/16-1经Lipofectamine 2000转染CNE-2细胞,RT-qPCR检测miR-15a/16-1、Bcl-2 mRNA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和WesternBlot检测Bcl-2、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CCK-8法分析细胞生长抑制情况,4,6-二脒基-2-苯基吲哚(4,6-diamidino-2-phenylindole,DAPI)染色观察细胞凋亡状况。结果转染后miR-15a表达增高(F=547.525,P均<0.001);miR-16-1表达增高(F=99.979,P均<0.001);Bcl-2 mRNA表达无明显差别(F=0.220,P>0.05);Bcl-2蛋白表达下调,caspase-3蛋白表达增高;细胞在体外凋亡明显;细胞增殖受到抑制,作用呈明显的时效关系。结论 Hsa-miR-15a/16-1对Bcl-2基因的靶向抑制,可体外对CNE-2细胞产生增殖抑制和促进凋亡作用。
- 张春鸿方潇碧林森黄亚施清圆吴丽萍黄振校蒋磊谭映霞廖志苏
- 关键词:鼻咽肿瘤转染流式细胞术
- Draf Ⅱb型手术治疗额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疗效分析
- 目的:探讨Draf Ⅱb型手术治疗额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疗效.方法:回归性分析2007年3月至2014年1月15例行Draf Ⅱb型手术治疗的额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生存分析法计算临床成功率和手术成功率.结果...
- 彭芮黄谦梁娜崔顺九黄振校李云川周兵
- 关键词:额窦内镜检查
- Draf Ⅲ型额窦手术对鼻腔功能影响的前瞻性研究被引量:19
- 2014年
- 目的 评估DrafⅢ型额窦手术对鼻腔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自身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10至2013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30例慢性鼻-鼻窦炎(CRS)患者DrafⅢ型额窦手术前及术后1年的临床资料,并同时给予T&T标准试嗅法进行嗅觉功能检测,进行鼻声反射鼻阻力检查,填写主观症状视觉模拟量表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Wormald电话随访嗅觉主观评分表及Lund-Kennedy内镜评分.30例CRS患者多为伴哮喘及阿司匹林耐受不良等系统致病因素、复发性CRS伴鼻息肉的难治性CRS患者.以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经DrafⅢ型额窦手术后1年鼻塞症状改善率89.3% (25/28),完全缓解率57.1% (16/28);鼻塞改善程度与术前鼻塞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909,P <0.01).术后1年嗅觉功能改善率76.7% (23/30),其中CRS伴鼻息肉的17例患者改善率可达88.2%.术后嗅觉功能与局部黏膜评分(Lund-Kennedy内镜评分)呈正相关(r =0.671,P<0.01);而与鼻塞VAS评分无相关性(P =0.349).结论 DrafⅢ型额窦手术能够改善CRS患者尤其是难治性CRS患者术后嗅觉及通气功能.
- 李骋黄谦崔顺九叶婷黄振校贺飞周兵
- 关键词:鼻窦炎额窦耳鼻喉外科手术嗅觉
- 难治性鼻窦炎伴哮喘病例主观症状与客观检查的相关性分析
- 目的:探讨难治性鼻窦炎(RRS)伴哮喘主观症状与客观内镜检查之间的相关性。方法:RRS伴哮喘病例19例,全部病例为Ⅲ型(鼻窦炎海口标准,1997年),4期(Kennedy,1992年)。主观症状评分采取视觉模拟量表(VA...
- 黄振校周兵张琪李云川王成硕黄谦崔顺九
- 关键词:哮喘病主观症状
- DrafⅡb额窦手术及其变通术式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4
- 2012年
- 目的回顾性总结额窦DrafⅡb手术及其变通术式的临床疗效,探讨和归纳手术适应证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选择2004-2010年接受鼻内镜下额窦DrafⅡb手术的单侧额窦病变患者32例,其中男25例,女7例;复发额窦内翻性乳头状瘤15例,额窦黏液囊肿6例,复发额窦炎4例,额窦骨瘤3例,额窦脑膜脑膨出伴脑脊液鼻漏2例,单纯脑膜脑膨出和急性额窦炎各1例。术前行鼻窦CT扫描,肿瘤患者同时行鼻窦MRI检查。脑膜脑膨出与脑脊液鼻漏患者同时行磁共振脑池造影。全身麻醉下,主要采用0。内镜、高速鼻钻及动力系统行DrafⅡb及变通方式DrafⅡb1—3型。术后1周行鼻窦CT扫描,作为随访基线,术后在鼻内镜下随访。结果32例患者中行DrafⅡb手术19例,其中额窦内翻性乳头状瘤12例,额窦黏液囊肿4例,复发额窦炎2例,额窦骨瘤1例;DrafⅡb—1型5例,其中额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和复发额窦炎各2例,额窦骨瘤1例;DrafⅡb-2型6例,其中额窦脑膜脑膨出3例,额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急性额窦炎和额窦骨瘤各1例;DrafⅡb-3型2例,均为额窦黏液囊肿。术后随访8~73个月,额窦口开放良好22例,狭窄7例,闭锁3例。再手术2例,均为内翻性乳头状瘤。无手术中、手术后并发症。结论鼻内镜下额窦DrafⅡb手术及其变通术式DrafⅡb1~3型,适用于额窦复杂病变,并可根据病变和解剖特点加以变化和选择,有较好临床应用前景。
- 周兵王成硕黄谦崔顺九李云川王桂生张利利黄振校孙焱
- 关键词:内窥镜检查耳鼻喉外科手术额窦
- 初发鼻咽癌差异基因的染色体定位及功能分析被引量:6
- 2010年
- 目的利用基因芯片技术探索初发鼻咽癌(primary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pNPC)与鼻咽黏膜慢性炎症组织(chronic nasopharyngitis tissue)差异基因的染色体定位和功能分析。方法用Affymetrix Gene1.0ST芯片检测pNPC与鼻咽黏膜慢性炎症组织基因表达谱差异,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差异基因进行染色体定位和功能分析。结果差异倍数3倍以上共有102个基因,其中表达上调25个,表达下调77个;差异基因染色体定位分析,发现5个差异基因未知其定位,其余97个差异基因在1号染色体上分布最多,包含16个,其次为3号染色体,包含13个;从差异基因功能分类看,属于酶活性基因最多,其余依次为蛋白结合、免疫、钙黏合等,以上4大类共占差异基因总数65.6%。结论 pNPC差异基因散在分布在各染色体,以1、3号染色体最多;4大类(酶活性、蛋白结合、免疫相关、钙黏合)相关基因异常在癌变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 林森黄振校李文峰张春鸿方潇碧廖志苏
- 关键词:基因表达谱染色体定位分子功能
- MLK鼻内镜评分系统在慢性鼻-鼻窦炎中的应用被引量:7
- 2016年
- 目的评估新型MLK鼻内镜评分在慢性鼻-鼻窦炎(CRS)患者手术前后的应用。方法使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对51例CRS患者进行研究,术前进行视觉模拟量表(VAS)、鼻腔鼻窦结局测试22条(SNOT-22)和Lund-Mackay CT评分,术中录制鼻腔检查过程。术后3个月召回患者进行鼻内镜随访并录像,同时完成上述评分。所得录像由两位双盲耳鼻咽喉医生分别使用MLK(Modified Lund-Kennedy)、LK(Lund-Kennedy)及DIP(discharge,inflammation,polyps)评分进行评估,分析3种内镜评分系统的重测信度和评分者信度,比较它们与其他主客观评价的相关性,分析手术效果。结果 MLK评分手术前后的重测信度和评分者信度良好(ICC>0.75),均高于LK和DIP评分。同时与其他两种评分均有较高相关性(r>0.79,P<0.01)。术前MLK评分与CT评分有较高相关性(r=0.60,P<0.01)且高于DIP评分。术后MLK评分虽与VAS有较低相关性(r=0.30,P<0.05),但低于LK评分。患者术后各种主客观评分数值较术前显著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 MLK评分与CT、LK及DIP评分均显著相关,较之有更高的信度,可能更适合临床应用。
- 张凌浩李慧媚骆雅梅徐唱肖惠雯武鹏王珍珍黄振校杜瀚廖志苏
- 关键词:慢性鼻-鼻窦炎鼻内镜检查信度
- 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手术前后鼻腔微生物组学的变化被引量:4
- 2020年
- 目的:比较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CRSwNP)患者与健康人群的鼻腔微生物组学差异,前瞻性观察以手术为中心的综合治疗对鼻腔微生物组学的影响。方法:采用病例对照及前瞻性自身对照研究,收集拟行手术治疗的CRSwNP患者的中鼻道分泌物,并进行为期3个月的随访,间隔为1个月,同时募集健康志愿者收集其中鼻道分泌物。以第二代高通量测序法进行鼻腔微生物组学分析,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主客观评分,并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实验组术前与对照组的微生物α多样性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Shannon指数分别为4.41和3.89;但实验组术后α多样性存在动态变化过程,术后1、2、3个月的Shannon指数分别为2.33、2.89、4.24,呈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β多样性分析实验组术前较对照组蓝细菌门平均相对丰度(MRA)高(P<0.05),术后蓝细菌门MRA下降,至术后3个月时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与对照组接近。(2)鼻腔微生物组与临床伴随因素及预后比较发现,假单胞菌属与Lund-Kennedy评分及是否伴随哮喘呈正相关性(r=0.397,P=0.012;r=0.420,P=0.008);弯曲菌属与SNOT-22评分改善幅度呈负相关性(r=-0.63,P=0.038),肠球菌属与Lund-Kennedy评分改善幅度呈负相关性(r=-0.77,P=0.005)。结论:以手术为中心的综合治疗对鼻腔微生物组重构起重要作用。假单胞菌属可能会加重鼻窦炎以及增加合并哮喘的风险,手术预后可能受弯曲菌属和肠球菌属的影响。
- 吴玉彬孙炎孙炎黄振校黄谦崔顺九李云川马晶影成雷陈函周兵
- 关键词:鼻窦炎鼻息肉假单胞菌属
- 整体骨炎评分与慢性鼻-鼻窦炎预后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0
- 2015年
- 目的探讨整体骨炎评分(global osteitis scoring scale,GOSS)与慢性鼻-鼻窦炎(chronic rhinosinusitis,CRS)预后间的关系。方法选择30例准备行鼻内镜手术的CRS伴或不伴息肉的患者,通过Philips DICOM Viewer软件分析术前鼻窦CT,根据GOSS标准评分,以GOSS评分>5及GOSS评分≤5分成骨炎组和非骨炎组。收集病史(包括性别、年龄、CRS病程,吸烟、哮喘史、变应性鼻炎史、有无前期手术史、有无息肉、外周血EOS,评估VAS、SNOT-20、Lund-Kennedy、Lund-Mackay和GOSS评分,术后1年随访,再次评估术后各项评分,评判疗效,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骨炎组和非骨炎组间是否存在预后差异。结果骨炎组与非骨炎组两组术前VAS评分、SNOT-20评分、Lund-Kennedy评分及Lund-Mackay评分无明显差异;骨炎组较非骨炎组术后Lund-Kennedy评分、Lund-Mackay评分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871、2.241,P值均<0.05),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与SNOT-20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骨炎组与非骨炎组各组内术后较术前VAS评分、SNOT-20评分、Lund-Kennedy评分、LundMackay评分降低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GOSS评分手术前后无明显变化。骨炎组术后1年疗效比非骨炎组差(P<0.05)。术前GOSS评分与术后Lund-Kennedy评分和Lund-Mackay评分分别呈正相关趋势(r值分别为0.398、0.426,P值均<0.05)。结论 GOSS评分影响CRS预后的客观指标(Lund-Kennedy评分、Lund-Mackay评分),CRS骨炎患者较非骨炎患者术后预后差。GOSS评分宜作为术前骨炎评判的标准及预测CRS预后的指标。
- 林枫周兵成雷黄谦王明婕叶婷黄振校
- 关键词:慢性鼻-鼻窦炎骨炎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