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玉屏

作品数:52 被引量:180H指数:7
供职机构:西南民族大学西南民族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民委社会科学基金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社会学经济管理历史地理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5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9篇经济管理
  • 19篇社会学
  • 13篇历史地理
  • 9篇政治法律
  • 9篇文化科学
  • 7篇哲学宗教

主题

  • 27篇民族
  • 6篇政治
  • 5篇主义
  • 4篇民族关系
  • 4篇民族理论
  • 4篇阶级
  • 3篇学科
  • 3篇政治民族
  • 3篇秩序
  • 3篇文化
  • 3篇文化民族
  • 3篇民族融合
  • 3篇民族问题
  • 3篇教育
  • 3篇阶级斗争
  • 2篇政治秩序
  • 2篇儒家
  • 2篇社会主义
  • 2篇社科
  • 2篇史学

机构

  • 39篇西南民族大学
  • 12篇西南民族学院
  • 1篇贵州大学

作者

  • 51篇陈玉屏
  • 4篇罗布江村
  • 2篇李克建
  • 2篇张峻
  • 1篇刘志荣
  • 1篇潘树章
  • 1篇郎维伟
  • 1篇庄万禄
  • 1篇张维娜

传媒

  • 23篇西南民族大学...
  • 6篇中华文化论坛
  • 5篇西南民族学院...
  • 5篇烟台大学学报...
  • 2篇民族学刊
  • 1篇世界民族
  • 1篇民族研究
  • 1篇思想战线
  • 1篇天府新论
  • 1篇黑龙江民族丛...
  • 1篇四川社科界
  • 1篇中南民族大学...
  • 1篇西北民族大学...
  • 1篇绵阳师范学院...
  • 1篇广西民族大学...

年份

  • 1篇2017
  • 3篇2016
  • 3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4篇2011
  • 3篇2010
  • 3篇2009
  • 6篇2008
  • 4篇2007
  • 1篇2006
  • 4篇2005
  • 2篇2004
  • 3篇2003
  • 1篇2002
  • 2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9
  • 2篇1998
  • 1篇1997
5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华历史上民族关系中需要辨析澄清的几个重要问题
2014年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在"左"的氛围日渐浓烈的情况下,我们对民族关系历史记忆建构中出了不少问题,对我国民族关系产生了不良影响,应当认真梳理和辨析澄清。其中,如何认识"华夷之辨"和"夷夏大防"、如何认识"尊王攘夷"、如何认识"戎狄豺狼"之说、如何认识贾谊提出的"首足"论这几个对现实民族关系产生了重要影响的问题,均需要密切联系当时的社会实际,作出正确的解读和实事求是的辨析。
陈玉屏
关键词:民族关系华夏民族辨析
南方丝路与西南民族地区的文化交融被引量:1
2008年
"民族"的实质是文化。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是通过漫长历史上的文化交融而形成的。但汉民族与北方戎狄民族的文化交融同与西南地区夷民族的文化交融在方式上有很大的不同,这和汉族地区与南、北方少数民族地区不同的交通状况有很大的关系。西南民族地区以南丝之路为主动脉,形成了交通的网络,同时也是不同民族文化交融的网络。通过南丝路及其带动的这个交通网络,处于强势的汉文化以油迹扩散的方式在西南民族地区循先易后难的规律传播,使大量少数民族民众通过文化交融而融入汉族之中,只剩下交通最困难、具有封闭型地域特征的地区,因汉文化影响力甚微,原有少数民族才得以保留下来。
陈玉屏
关键词:民族文化交融
中国古代的德治与民本被引量:4
2003年
中国古代的“德”的最初始的意义是利他、惠民。以后言德 ,都是初始意义在不同领域的延伸。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是崇尚德治的 ,孔子关于理想的德治境界的认识 ,不是文武周公统治时期 ,而是《礼记·礼运》篇所谓“天下大同”的状况 ,其实是后人对原始社会无剥削压迫的“公平”状况的理想化描述。中国古代的民本主义到周初已发展得较为系统 ,而德治一直是以“以民为本”作为落脚点的。董仲舒在改造先秦儒家理论时 ,巧妙地将民本论组装入“天人合一”的理论中。此后 ,民本论一直是历代统治者施政时不敢公开违背的信条。
陈玉屏
关键词:德治民本主义
《汉晋文化思潮变迁研究》书评
2004年
陈玉屏
关键词:书评文学风气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与时俱进和当代中国的改革开放
2008年
马克思、恩格斯是根据欧、美社会状况来设定社会主义革命的必备条件的,而且对其身后的无产阶级革命是靠逻辑推理来进行预见的。进入20世纪以来,社会发展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变数,社会主义革命并未按马、恩预设的条件和方式进行,而是通过少数东方不发达国家的"革命范式"取得成功。但革命成功的东方国家仍然无法绕过马、恩论定的必须大力提高生产力水平的必经阶段,否则就会像前苏联那样终致倾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领导中国人民找到了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从而改变了当代中国的命运。
陈玉屏
关键词:科学社会主义
西方民族主义的传播与辛亥革命被引量:5
2011年
近代民族主义是西方社会历史文化的产物,与中华传统文化差异甚大。晚清中国国难深重,知识精英均试图从民族主义中寻找救中国的思想武器。维新派试图按民族主义中整合"国族"的方式来建构民族国家,而革命派则鼓吹种族民族主义的"排满革命"。维新派的失败使得晚清社会只剩下革命这条唯一途径,而取自西方民族主义"一族一国"理论的"排满革命"虽然并不具有合理性,但在当时却是中国唯一能奏效的革命方式。尽管"排满革命"推动了辛亥革命的成功,但中国毕竟有其自身的历史文化背景,革命一旦成功,种族民族主义口号必须立即放弃,于是革命党转而倡导"五族共和"。不过,革命党人按源于启蒙思想的资产阶级民族国家政治建构在中国建政时,仍然是水土不服,从袁世凯到蒋介石,其结果是"画虎不成反类犬"。
陈玉屏
关键词:辛亥革命文化民族政治民族
新中国建立以来民族关系历史记忆建构的反思被引量:5
2007年
人们是根据自己“特定的政治目的”来建构或重新建构本民族的历史记忆的。我们十分关注周边一些国家和地区是如何重新建构民族或族群的历史记忆的,但与此同时,我们似乎没有冷静地反思一下新中国建立以来,我们是怎样建构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和中华各民族的民族关系的历史记忆的。我们在阶级斗争意识日益强化直至以阶级斗争为“纲”的环境氛围中,把马克思、恩格斯关于阶级社会中民族剥削和民族压迫的根源是阶级剥削和阶级压迫的准确阐述,扩展为“民族问题的实质是阶级问题”,其产生的实际效应就是使人们将民族问题与阶级问题完全等同起来,并按此种思维定势建构了大量民族历史记忆和民族关系历史记忆,对我国的民族工作造成了许多不利的影响,值得我们认真反思。
陈玉屏
关键词:阶级斗争民族关系历史记忆
四川民族研究学科及其承担国家社科规划课题现状调查报告
2005年
四川是多民族的大省,民族研究有突出的人文地理优势,有良好的发展基础。本研究对自“六五”以来四 川民族学科承担国家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的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摸清四川民族学科的优势,以利于民族学科参与国 家项目的竞争,提升民族研究的学术地位,促进社会科学的繁荣。
陈玉屏郎维伟庄万禄
关键词:四川民族研究学科
对20世纪中国西南少数民族聚居区社会制度变革的认识
2010年
历代王朝在2000多年的历史时期中,对西南民族聚居地区一直实施"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的羁縻政策,不干预这一地区内部的社会制度和统治秩序,致使这一地区社会制度的野蛮性和不公正性较之汉区更为严重。历代王朝之所以采取这一政策的客观原因是对这一地区无力实施有效的实际统治。中国共产党在处理民族问题的长期实践中,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原则,又重视从中国国情的具体特点出发,将民族工作纳入统一战线范畴,在西南民族聚居地区实行社会制度变革时,没有照搬汉区的疾风暴雨式的阶级斗争形式,而是采取了和平、和缓、"慎重稳进"的民主改革方式,在不长的时间内,以不大的社会震荡为代价,完成了前所未有的社会制度变革,消灭了民族剥削压迫和阶级剥削压迫,实现了前所未有的社会和谐。
陈玉屏
关键词:西南少数民族羁縻政策民主改革
四川省“十一五”期间“民族问题”研究述评
2010年
"十一五"期间,四川省"民族问题"研究已经形成了良好的发展势头,"民族问题"研究工作者和民族工作战线的广大工作人员,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主要表现在学术机构、学术队伍和学科建设的新发展以及社科基金项目大幅攀升等方面。这些成就为"十二五"期间"民族问题"研究的发展跃上一个新台阶奠定了很好的基础。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国家社科基金侧重应用研究和对策研究,事实上削弱了基本理论的研究,"体"与"用"出现失衡,从长远而言,不利于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理论研究的失误和缺失势必带来政策与工作的失误。实事求是地总结近60年来我们民族工作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教训,评估我们当前的民族问题和民族工作状况,改进我们下一步的民族工作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陈玉屏
关键词:民族问题社科基金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