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邢寿富

作品数:32 被引量:32H指数:3
供职机构:湖北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湖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0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14篇细胞
  • 12篇肿瘤
  • 10篇出血热
  • 9篇免疫
  • 8篇肾综合征
  • 8篇综合征
  • 8篇组织化学
  • 8篇免疫组织
  • 8篇免疫组织化学
  • 7篇肾综合征出血...
  • 7篇综合征出血热
  • 6篇尸检
  • 6篇胃癌
  • 4篇大细胞
  • 4篇滋养细胞
  • 4篇滋养细胞肿瘤
  • 4篇胃肿瘤
  • 4篇细胞肿瘤
  • 4篇淋巴
  • 4篇流行性

机构

  • 20篇湖北医科大学
  • 12篇湖北医学院
  • 4篇黄石市中心医...
  • 3篇湖北医科大学...
  • 2篇湖北中医学院
  • 2篇武汉冶金医专
  • 1篇中国预防医学...
  • 1篇黄石市第五医...

作者

  • 32篇邢寿富
  • 9篇唐志佼
  • 9篇张友元
  • 5篇李蓓芸
  • 4篇熊永炎
  • 4篇王则胜
  • 4篇曾俊
  • 3篇林宜先
  • 3篇陈德基
  • 2篇刘绪堂
  • 2篇蔡大勇
  • 2篇刘有平
  • 2篇肖和平
  • 2篇易先平
  • 2篇刘俐敏
  • 1篇周绍弼
  • 1篇张子俊
  • 1篇舒清波
  • 1篇余天明
  • 1篇叶根梅

传媒

  • 11篇肿瘤防治研究
  • 3篇湖北医学院咸...
  • 2篇实用癌症杂志
  • 2篇冶金医药情报
  • 2篇湖北医科大学...
  • 2篇中国组织化学...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妇产科杂...
  • 1篇中华消化内镜...
  • 1篇实用肿瘤杂志
  • 1篇数理医药学杂...
  • 1篇肿瘤
  • 1篇广州医药
  • 1篇武汉大学学报...
  • 1篇湖北医学院学...
  • 1篇武汉医学杂志

年份

  • 2篇2000
  • 2篇1999
  • 1篇1998
  • 1篇1997
  • 2篇1996
  • 5篇1995
  • 7篇1994
  • 3篇1993
  • 2篇1992
  • 3篇1991
  • 1篇1990
  • 2篇1989
  • 1篇1981
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胃癌组织中肥大细胞与C-erbB-2癌基因蛋白被引量:3
1995年
用俾士麦棕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了57例胃癌组织中肥大细胞(MC)和C-erbB-2癌基因蛋白。结果表明:(1)MC计数与胃癌的分化程度和转移有关,高、中分化腺癌高于低分化腺癌和未分化癌(P<0.05),无转移者高于有转移者(P<0.05);(2)C-erbB-2癌基因蛋白阳性表达与胃癌的分化程度和转移无关(P>0.05);(3)C-erbB-2癌基因蛋白阳性表达与MC计数有关,MC高计组,C-erbB2癌基因蛋白阳性表达低于MC低计组(P<0.05)。
张友元张子俊肖和平刘树棠邢寿富
关键词:胃肿瘤肥大细胞癌基因免疫组织化学
胃癌组织中PCNA与MVQ的关系及其意义被引量:2
1999年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NCA)与微血管数(MVQ)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00例胃癌组织中PCNA与第Ⅷ因子相关抗原(FⅧRAg)。结果:PCNA阳性病例,MVQ高;PCNA阴性病例,MVQ低。两者比较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
张友元周绍弼刘绪堂陈新皓邢寿富黄望珍
关键词:胃肿瘤病理学PCNA微血管数
浆细胞样淋巴细胞在浆细胞发生中意义的探讨
1990年
浆细胞(PC)属B淋巴细胞的效应细胞,其发生学是非何杰金淋巴瘤研究领域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70年代Lukes曾提出滤泡中心转化的概念,认为B淋巴细胞的转化均须经滤泡中心细胞,到B免疫母细胞,然后形成PC。近年来认识到浆细胞样淋巴细胞(PLC)在PC的发生中也起重要作用,并由此提出了PC多途径发生的观点。由于缺乏实验研究,目前对PLC的发生、形态、功能和在B淋巴细胞转化过程中所处阶段的关系尚无统一认识。本文报道实验性诱发PLC和PC反应的研究,以探讨PLC在PC发生中的意义。
黄利鸣邢寿富
关键词:浆细胞淋巴细胞
乳腺癌PCNA表达与肥大细胞密度的关系被引量:4
2000年
:目的 探讨乳腺癌组织中PCNA表达与MC密度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俾士麦棕法分别检测 10 0例乳腺癌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和肥大细胞 (MC)。结果 1.PCNA阳性表达与乳腺癌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相关 ,高分化癌阳性表达低于中分化癌和未分化癌 ,P <0 0 5;淋巴结有转移者PCNA阳性表达高于无转移者 ,P <0 0 1。 2 .PCNA阳性者 ,MC计数较低 ;PCNA阴性者 ,MC计数较高 ,乳腺癌PCNA表达与癌周MC密度呈负相关。结论 PCNA是判断乳腺癌预后的有效指标 ,MC可能通过影响PCNA的表达发挥其抗肿瘤作用。
刘有平张友元邢寿富
关键词:乳腺癌增殖细胞核抗原
胃癌组织中p53与C-erbB-2癌基因蛋白的免疫组化双标记检测被引量:1
1997年
应用免疫组化双标记方法定位检测35例胃癌标本p53与C-erbB-2癌基因蛋白。发现p53与P185在胃癌组织中表达分别定位于不同的细胞,仅有单个细胞同时表达2种癌基因蛋白。本文并对它们在胃癌病理变化中的意义进行了初步探讨。
张友元张子俊肖和平刘绪堂邢寿富
关键词:癌基因胃肿瘤P53C-ERBB-2
细胞角蛋白在肿瘤性滋养细胞的检测中的应用价值
1995年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采用广谱抗细胞角蛋白单克隆抗体,检测129例滋养细胞肿瘤(葡萄胎30例,侵蚀性葡萄胎41例,绒毛膜癌58例)中肿瘤性滋养细胞内细胞角蛋白表达。结果表明,肿瘤性合体滋养细胞(ST)、中间型滋养细胞(IT)及细胞滋养细胞(CT)内细胞角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均为100%。ST呈强阳性表达,其表达形式为胞浆型;IT呈中-强阳性表达,多数为胞浆型;CT呈中等强度阳性,一般为质膜型。我们认为,细胞角蛋白实为肿瘤性滋养细胞(包括转移瘤)的一种更为敏感、可靠的标志物,在滋养细胞肿瘤的病理诊断、鉴别诊断及肿瘤浸润范围的确定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熊永炎唐志佼曾俊邢寿富
关键词:滋养细胞肿瘤细胞角蛋白免疫组织化学
从超微结构探讨子宫平滑肌瘤的组织学发生被引量:2
1994年
为进一步研究子宫平滑肌瘤的组织发生,本文对4例肌瘤组织,孕5、6、7、8个月胎儿子宫肌组织的腔周细胞及1例肌瘤患者子宫肌组织进行了电镜观察,结果是:①肌瘤患者子宫肌组织主要为典型的平滑肌细胞构成。②肌瘤组织中腔周细胞:腔内层为成熟或不成熟内皮细胞,其外可见无特征分化细胞、成熟和不成熟平滑肌样细胞、肌成纤维样细胞,以及成纤维样细胞。③胎儿肌组织中腔周细胞与肌瘤组织腔周细胞相类似,但主要由成熟和未成熟平滑肌细胞及无特征性分化细胞构成。
陈德基蔡大勇余天明李蓓芸邢寿富
关键词:子宫肿瘤组织学平滑肌瘤超微结构
浆细胞样淋巴细胞的光学形态、超微结构及细胞化学观察
1992年
对浆细胞样淋巴细胞(PLC)进行了光学形态、超微结构和细胞化学多参数观察。结果表明,PLC是一种分化较成熟的中间型B系细胞,其大小介于小淋巴细胞和浆细胞之间:形态上兼具有小淋巴细胞胞核和浆细胞胞浆的特点,酶化学染色呈胞浆α—醋酸荼酚酯酶阳性,电镜观察见胞浆含丰富的粗面内质网和多聚核糖体。
黄利鸣邢寿富
关键词:淋巴细胞形态学超微结构
不同滋养细胞在恶性滋养细胞肿瘤中的分布被引量:2
1994年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采用抗细胞角蛋白(CK)、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胎盘泌乳素(hPL)抗体,检测了91例恶性滋养细胞肿瘤不同类型滋养细胞的分布情况。结果显示,侵袭性葡萄胎和绒毛膜癌的滋养细胞组成不同。二者除了均具有较多合体滋养细胞(ST)外,前者中间型滋养细胞(IT)数量较后者明显增多,而后者细胞滋养细胞(CT)则较前者明显增多。转移性侵袭性葡萄胎与原发瘤在滋养细胞组成上无显著差异,但转移性绒毛膜癌ST较原发瘤明显增多,CT较原发瘤显著减少,IT数量虽有一定增加,但与原发瘤无显著差异。作者认为,合体滋养细胞在恶性滋养细胞肿瘤中的作用尚须进一步探讨。
熊永炎唐志佼曾俊邢寿富
关键词:滋养细胞肿瘤
从与血管的关系中探讨子宫平滑肌瘤的组织发生被引量:2
1994年
采用HE染色、Gomori网状纤维染色、显示血管内皮细胞标记抗原(第八因子相关抗原)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子宫平滑肌瘤和胎儿子宫肌层组织的血管及其周围的幼稚细胞团。结合有关文献认为:已分化的血管内皮细胞不向平滑肌细胞分化;新生的细小血管壁平滑肌细胞与平滑肌瘤细胞共同起源于未分化的间充质细胞;胚胎时期,这些未分化的间充质细胞可分化形成子宫平滑肌细胞。
蔡大勇叶根梅陈德基邢寿富李蓓云
关键词:子宫平滑肌瘤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