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罗晓红

作品数:7 被引量:21H指数:3
供职机构:陕西省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心肌
  • 4篇心肌梗死
  • 4篇梗死
  • 3篇电图
  • 3篇心电
  • 3篇心电图
  • 3篇急性心肌梗死
  • 2篇心电描记
  • 2篇心电描记术
  • 2篇心肌梗死后
  • 2篇型心
  • 2篇死后
  • 2篇描记
  • 2篇描记术
  • 1篇蛋白
  • 1篇蛋白质
  • 1篇低分
  • 1篇低分子
  • 1篇低分子肝素
  • 1篇低分子肝素治...

机构

  • 7篇陕西省人民医...

作者

  • 7篇罗晓红
  • 4篇马婉妮
  • 3篇高艳
  • 1篇朱火兰
  • 1篇苗青
  • 1篇官功昌
  • 1篇曹晓东
  • 1篇席国平
  • 1篇方海博
  • 1篇钱新叶
  • 1篇刘建兴
  • 1篇雷振文

传媒

  • 4篇陕西医学杂志
  • 1篇贵州医药
  • 1篇实用医技杂志
  • 1篇现代医学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4
  • 1篇2010
  • 1篇2008
  • 1篇2005
  • 1篇1999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食道调搏终止各型快速型心律失常的疗效评价被引量:9
2014年
目的:对食道调搏不同起搏方式终止室上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及室性心动过速的疗效进行评价,指导临床应用。方法:将室上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折返性室性心动过速患者共200例分组,分别用超速抑制起搏法,猝发脉冲法,程控期前刺激法进行终止,观察疗效,进行评价。结论:食道调搏可安全有效终止室上性心动过速,总有效率97%,各型起搏方式疗效无明显差异(P>0.05);终止心房扑动总有效率为38%,猝发脉冲法疗效优于超速抑制起搏法和程控期前刺激法(P<0.05);终止室性心动过速总有效率为36%,超速抑制起搏法疗效优于猝发脉冲法和程控期前刺激法(P<0.05)。
高艳罗晓红方海博曹晓东
关键词:心律失常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120例动态心电图分析被引量:2
2010年
马婉妮赵容罗晓红
Q-T离散度在扩张型心肌病中的意义
1999年
Q-T离散度(Q-Td)指标准12导联心电图上最大Q-T间期(QTmax)与最小Q-T间期(Q-Tmin)之差。近几年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表明:Q-Td代表心室肌复极不同步性和电不稳定性的程度。为探讨心肌病Q-T离散度,本文总结了91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临床资料,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 病例选择 1994~1997年在我院住院的扩张型心肌病91例,均符合1980年世界卫生组织对原发性心肌病分型标准,排除心房颤动、束支传导阻滞、原发性高血压、心肌梗塞、电解质紊乱等,其中男63例,女28例。
马婉妮罗晓红刘泰夏中淘苗青钱新叶
关键词:病理生理学扩张型心肌病心电图
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后nNOS表达意义的研究
2014年
目的探讨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后是否存在神经性一氧化氮合成酶(nNOS)表达的动态变化,其变化规律是怎样的;有何临床意思。方法制作大鼠急性心肌梗死模型[1],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后不同时期nNOS蛋白质及nNOS mRNA表达变化规律及血清前列腺素E2(PGE2)抗原表达变化规律;分析它们之间的可能关系。结果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后nNOS的表达增加并呈现动态变化(1d,3d,7d表达升高,14d回落,28d达心肌梗死前水平,P<0.05),且与血浆PGE2表达水平有密切的关系。结论心肌梗死后nNOS表达增加并可促使PGE2抗原合成,对梗死后心肌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高艳罗晓红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心电图ST段变化与梗死相关动脉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探讨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心电图ST段变化与梗死相关动脉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急性前壁心梗ST段变化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布的关系。结果: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相关动脉为前降支,当STⅠIavL抬高≥1mm,STⅡ、ⅢavF压低≥0.5mm时多见于前降支近端闭塞,与前降支远端闭塞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和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时根据心电图ST段变化可以预测前壁心肌梗死的梗死相关动脉且可预测前降支病变部位,对估测受累心肌范围及病人预后,甚至治疗方法的选择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马婉妮刘建兴官功昌罗晓红
关键词:心电描记术
艾司洛尔治疗心肌梗死后交感风暴患者的临床研究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探讨艾司洛尔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后交感风暴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在我院接受AMI治疗后发生交感风暴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根据其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给予电复律、胺碘酮或利多卡因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静脉应用艾司洛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率、血压的变化,比较两组患者电复律使用次数、心功能和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心率、收缩压和舒张压低于对照组(均P<0.05),心功能优于对照组(P<0.05),电复率次数明显比对照组少(P<0.05);观察组心动过缓、低血压和心功能不全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艾司洛尔对AMI治疗后发生交感风暴患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可明显改善患者血压和心率,减少电复律次数,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高艳朱火兰罗晓红
关键词:艾司洛尔急性心肌梗死交感风暴血压胺碘酮
低分子肝素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观察
2005年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速避凝)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抗凝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将56例丧失溶栓机会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5例,按急性心肌梗死常规治疗加口服肠溶阿司匹林300mg,每日1次,7d为一疗程;治疗组31例,除按对照组方法处理外,给予低分子肝素0.4ml腹壁脐旁皮下注射,每日2次,7d为一疗程。观察心肌梗死30d内两组心脑事件(梗死后心绞痛、再梗死、心性猝死、脑卒中)发生情况及疗程结束后胸痛或胸闷缓解情况和心电图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心脑事件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胸痛或胸闷缓解情况和心电图改善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能明显减少心脑事件发生率,在缓解胸痛或胸闷方面和心电图改善方面有显著疗效。
马婉妮罗晓红席国平雷振文
关键词:低分子肝素老年急性心肌梗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