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静
- 作品数:55 被引量:464H指数:14
- 供职机构:北京军区总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基金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补肾法治疗骨质疏松症临床疗效观察
- 1997年
- 补肾法治疗骨质疏松症临床疗效观察申洪波白云静*⒇王宗辉刘德胜骨质疏松症是以单位体积骨量减少,骨组织纤维结构异常,以腰背痛,易发骨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多病因疾病。随着人口老龄化骨质疏松症患者也迅速增加,老年骨质疏松引起的骨痛、骨折及其并发症给医学和社...
- 申洪波白云静白云静王宗辉
- 关键词:中医药疗法骨质疏松补肾法
- 从五行互藏探讨五藏互藏理论
- 五藏互藏的立论依据是五行互藏,本文首先论述了五行学说中不仅有五行的生克、乘侮、制化、胜复等各行之间的平面联系,更有“五行互藏”所构成的层次结构,五行互藏理论使得五行框架成为了一个多层面的立体结构。继而从五行互藏探讨五藏互...
- 白云静张蕾
- 关键词:五行互藏藏象学说
- 文献传递
- 虎力散胶囊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与安全性观察被引量:7
- 2015年
- 目的:观察中药虎力散胶囊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将35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采用虎力散胶囊口服,对照组采用双氯芬酸钠肠溶片口服,连续用药14 d,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2周后,两组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和关节功能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且试验组关节功能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虎力散胶囊治疗膝骨关节炎可使关节肿胀、疼痛等症状消失或明显好转,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关节功能,不良反应少,安全性好。
- 刘全德张清纪泉白云静句朝辉张贺民
- 关键词:膝骨关节炎双氯芬酸钠肠溶片
- 糖尿病肾病中医辨证现代化研究述评被引量:8
- 2004年
- 白云静孟庆刚
-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辨证分型
-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小血管炎14例肺脏受累临床特征分析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 探讨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小血管炎(AASV)患者肺脏受累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14例出现肺脏受累表现的AASV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肺脏受累的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14例患者中肺部表现主要为咳嗽(92.86%)、咳痰(78.57%)、胸闷(64.29%)、气短(50.00%)以及弥散功能障碍(85.71%)、肺间质病变(57.14%)等;实验室检查均有C反应蛋白和血沉升高,大部分有白细胞升高(78.57%)、贫血(57.14%)、核周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71.43%)等;肺外表现主要为发热(78.57%)、乏力(50.00%)、肾脏受累(71.43%)和消化道受累(42.86%)等;给予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后病情好转11例(78.57%),无效3例(21.43%),其中2例死亡,1例进入终末期肾衰需血液透析治疗.结论 AASV临床表现复杂多样,肺脏受累多以咳嗽、咳痰症状为主,病变多见肺间质纤维化,肺外表现以发热、肾损害为主,早期诊断并及时治疗可改善预后.
- 姜德训白云静安娜
- 关键词:显微镜下多血管炎肺损害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 中医证候复杂性特征及证候研究思路探析被引量:42
- 2004年
- 白云静申洪波孟庆刚王永炎
- 关键词:中医证候学复杂系统
- 蛋白尿的中医证治进展被引量:4
- 1999年
- 蛋白尿是肾小球疾病的一个主要的临床指征,其含量的多少,持续时间的长短常直接影响着肾脏病的预后。目前,现代医学主要用激素、细胞毒药物及抗凝药物等治疗本病,然而长期应用此类药物易引起诸多副作用,且停药后又易复发。〔1〕而中医药治疗蛋白尿,既可减少或清除尿...
- 白云静陈志强
- 关键词:蛋白尿病因病机中医药疗法
- 证候诊断因子优化组合的方法研究被引量:2
- 2010年
- 证候是机体某一时点病理状态的综合反映,包含了病因、病机、病位、病性、病势等不同界面的多种可观测表征信息(即四诊信息),这些表征信息被看作是证候的组成因素,或称为证候的诊断要素,简称"证候因子".
- 白云静申洪波姜德训孟庆刚
- 关键词:中医证候
- 基于中医诊疗信息系统的集成可视化建模及其应用研究
- 孟庆刚田捷谢晴宇崔彤哲王连心杨巧芳白云静宋琳莉王乐徐珊
- 该成果属于中医与中药学研究领域。选取中医诊疗过程的隐性知识(包括证候信息)显性化、干预措施(针刺)机理探索、专家共识(决策)意见集成三个关键环节为切入点,进行可视化建模。首先,运用相关概率模型进行中医概念之间的相似度计算...
- 关键词:
- 关键词:中医诊疗信息系统可视化平台专家系统
- 封藏与疏泄的理论研究
- 该文根据元代医家朱丹溪将肾主闭藏与肝司疏泄并举的引文,首次提出了中医学'封藏与疏泄'调控机制的概念,并对这一命题从纵,横两方面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理论探讨.在纵向上,将封藏与疏泄理论回置于其构建之安的思维环境中去考察.通过疏...
- 白云静
- 关键词:疏泄朱丹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