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
- 作品数:20 被引量:157H指数:6
- 供职机构:辽宁省地震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震科学联合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 线性连续变化非弹性介质中地震波射线轨迹与走时研究被引量:4
- 1994年
- 地球内部非弹性介质广泛存在,垂向线性连续变化非弹性介质模型具有重要理论与实际意义,本文利用复速度概念推导得到了复速度随深度线性连续变化的非弹性介质中地震波射线轨迹与等时线方程.理论结果表明:在线性连续变化非弹性介质中,射线轨迹呈圆形,等时面的形状为椭圆.最后对射线轨迹与等时线方程的适用性条件进行了讨论.
- 赵国敏白云张中杰滕吉文孟补在黄玉国
- 关键词:地震波地震
- 中朝地台东北缘及邻区岩石层壳幔结构比研究被引量:6
- 2000年
- 基于中朝地台东北缘及邻区的综合地球物理资料 ,参考最新研究成果 ,编制了该区 0 .5°×0 .5°壳 -幔结构比值R等值线图 ,明确了该区R值分布与构造分区 ,表明R值变化特征与地震活动的关系 :地壳、岩石层厚度分布与地震活动的强度、频度无确定性关系 ;R值梯度带即岩石层变形带 ,可作为构造分区的参考依据 ;高R值强转折梯度带很可能是岩石层的剧烈变形带 ,多对应于地震高强度、高频度活动区 ;R值可作为地震区划、地震危险性评定、潜在震源区划分的值得参考的量化依据。
- 白云姜德录卢造勋
- 关键词:岩石圈岩石层地台
- 辽东半岛地区地壳深部结构特征的研究
- <正>在辽东半岛地区先后布置了8条转换波测线:海城-岫岩、析木-本溪,辽阳-三堂、北镇-北戴河、建昌-新金、旅顺-熊岳、三堂-熊岳与东岗-长海。共布置约60个测点,观测剖面约1100km, 经对获得的有效记录进行资料解释...
- 赵国敏白云孟朴在
- 文献传递
- 地震S波反射法在城市活动断层探测中的应用与效果研究被引量:3
- 2001年
- 对沈阳、抚顺两市活断层探测中 ,地震S波反射法的应用进行了分析与研究 ,认为S波方法有容易激发、抗纵波干扰能力强、分辨率高等特点 。
- 白云钟以章卢造勋吴明大
- 关键词:活动断层地震勘探勘探方法
- 中国东北南部地区几个重要地球物理现象的发现与研究
- 近十多年来,在该区开展了大量的地球物理探测与研究,获得了丰富的基础资料与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本文论述了该区发现的几个重要地球物理现象,主要有:强震区深部构造环境,辽河裂谷活动中心的侧向迁移,地壳上地幔介质的非均匀性与震...
- 卢造勋姜德录白云吴娟
- 关键词:强震区构造环境
- 文献传递
- 海城震区深地震测深资料A/D转换方法及其效果的研究被引量:1
- 1993年
- 介绍深地震测深模拟磁带资料在CROMEMCO型微机上实现A/D转换的方法及其效果。在实现A/D转换研究中,进行了时标信号采集方式、六响信号处理、模拟回放电路改进等方法的试验,从而提高了A/D转换精度与效果。经对海城震区实际资料分析可知:该系统A/D转换精度达到了规范要求。
- 杨茜赵国敏白云李志生
- 关键词:A/D转换
- 沈阳市深、浅部构造特征及其与地震关系研究
- 2009年
- 通过对沈阳市深、浅部构造资料的分析发现,地表NE向断裂十分发育,它们控制了断隆与断凹的形成与发展。在地下7km以上为基岩隆起和凹陷区,与地表构造一致,深部18~20km以上有12条面状铲形正断层,在下地壳有2条深断裂发育。与地表王钢堡,新城子断裂、永乐-清水台断裂相对应的深部F3断裂和F6断裂由于其切割深、活动新,可能是关涉沈阳市地震活动的构造。
- 吴明大钟以章白云
- 关键词:深部构造浅部构造地震
- 沈阳市(含抚顺)活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
- 廖旭万波雷清清王超喻虹桥白云黄河李东春王亚会李智杨舒程赵晓辉齐鑫曲乐孔繁强
- 项目建设内容和总体目标是按照“中国地震活动断层探测技术系统技术规程”的要求并结合沈阳市、抚顺市的实际而确定的。根据项目要求,编制了“沈阳市(含抚顺)活断层探测及地震危险性评价施工设计”,通过按步骤、分阶段的实施,分别完成...
- 关键词:
- 关键词:地震危险性评价浅层地震勘探活断层探测
- 谈浅层地震勘探技术在营口地区隐伏断裂探测中的应用被引量:3
- 2014年
- 浅层地震勘探作为一种非常有效的探测手段,近年来广泛应用在隐伏地质构造探测工作中。本文通过营口目标区隐伏断裂探测工作,阐述了浅层地震勘探技术在第四系覆盖层较厚地区的应用,并对施工方法、资料处理及其解译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进行了讨论和总结。
- 李智白云李东春蒋越
- 关键词:浅层地震勘探隐伏断裂
- 中朝地台东北缘地区的地震层析成像被引量:56
- 2002年
- 根据中朝地台东北缘地区 (东经 1 1 7°0 0′— 1 2 6°0 0′ ,北纬 36°0 0′— 44°0 0′) 1 980— 1 997年的 380 0 0余条P波走时数据 ,利用正交投影法重建了该区地壳和上地幔的三维速度结构 .通过分析及同人工地震测深剖面的详细对比 ,证明了成像结果的可靠性 .结果表明 :中朝地台东北缘地区地壳上地幔介质存在显著的横向不均匀性 ,直至 1 2 0km深度处依然明显 ;地壳上部的速度图像清楚地反映了不同岩石单元的分布与该区不同性质的基岩分布基本吻合 ;从上、中地壳的速度图像中发现了研究区存在海城、朝阳、义县、丹东南、唐山等几个低速异常区(即速度逆反层区 ) ,其中海城、唐山、朝阳等地区的壳内低速层已由深地震测深资料所证实 ;研究区陆地发生的几次强震均发生于壳内低速层上方的高速脆性介质内 ,而渤海发生的强震 ,此现象不明显 ,但都发生于横向介质速度显著突变的位置 ;在地壳不同深度上发现了普兰店至山海关横跨渤海的北西向低速异常带 ;地震层析二维速度图像与深地震测深资料的对比表明 ,研究区利用地震层析成像技术 。
- 卢造勋蒋秀琴潘科白云姜德录肖立萍刘建华刘福田陈辉何建坤
- 关键词:地壳地幔中朝地台横向不均匀性地震层析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