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松财
- 作品数:70 被引量:1,126H指数:20
-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生物学更多>>
- 中国区域SRTM90m数字高程数据空值区域的填补方法比较被引量:41
- 2005年
- 本文对中国地区SRTM90m分辨率的数字高程数据的空值区域做了提取和分析,在此基础上尝试了4种内插填补的方法。并对各种处理方法的过程及结果做了比较,从而确定先从SRTM90m数据中直接提取等高线.再内插生成DEM,用内插出来的值填补原始数据的方法在目前较为适用。此外本文还提出了一些后期处理方法以完善数据。
- 游松财孙朝阳
- 关键词:SRTM等高线内插
- 基于GIS的中国陆地表面粗糙度长度的空间分布被引量:28
- 2006年
- 粗糙度长度是边界层气象学中常用的一个重要参数,是反映下垫面形态的一个重要指标。本文利用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提供的数字高程模型数据和土地利用数据,结合GIS技术分析了中国地形粗糙度长度和地表粗糙度长度的空间分布特征。计算结果表明:中国的地形粗糙长度与中国的地形形态吻合良好;而地表粗糙度长度也很好地反映了土地利用现状,计算结果具有可靠性。
- 李军游松财黄敬峰
- 关键词:GIS地形土地利用
- 中国1961—2000年月平均气温空间插值方法与空间分布被引量:132
- 2006年
-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INFO,在考虑海拔高度对气温影响和没有考虑海拔高度对气温影响的两种情况下,分别运用样条插值法、普通克立格法和逆距离权重法对中国623个气象站1961—2000年40 a的逐月平均气温进行了空间插值,并利用交叉检验方法对插值精度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考虑了海拔高度影响的3种插值方法的精度都有比较明显的提高,对于普通克立格法,平均绝对误差(MAE)从1.44℃降到0.82℃,均方根误差(RMSE)从2.31℃降到1.28℃;对于逆距离权重法,MAE从1.52℃降到0.88℃,RMSE从2.38℃降到1.34℃;对于样条插值法,MAE从1.54℃降到0.87℃,RMSE从2.49℃降到1.35℃。在6种插值方法中,考虑了海拔高度影响的普通克立格法是最优空间插值方法。
- 李军游松财黄敬峰
- 关键词:气温GIS空间插值
- 播期不同导致的生育期气温差异对水稻生长影响的试验研究
- 目的:
研究气温升高对苏南地区水稻生长的影响.
方法:
通过文献阅读获取当地的大田播期试验数据,与同期气象数据相结合,重组水稻增温试验,研究气温升高对该地区水稻生长的影响.气温差异由播期不同...
- 张瑜洁姜亚珍游松财
- 关键词:水稻生长生育期
- 文献传递
- 面向发生的地学数据分类方案及其元数据扩展研究被引量:1
- 2010年
- 在分析地学数据特点和共享需求的基础上,阐述数据分类对于人们认识地球以及地学研究的重要性,并综述和评价了目前地学领域已有的各种分类研究。这些分类研究大致可归纳为探索型、应用型和综合型3种。由于地学数据应用的多学科交叉、多源异构等特性,分类系统很难满足系统性、一致性、易扩展性等原则。本文从数据发生的角度,探索新的数据分类方案,将地学数据分为器测数据、调查数据和过程数据三大类。从数据本质特征对其进行描述,学科应用仅作为数据的元数据对其标志,从而很好地消除了上述问题。此外,本文基于ISO19115地理信息核心元数据扩展模型,将地理信息元数据标准拓展到整个地学领域的数据描述,构建适应该地学数据分类方案的元数据体系。
- 宋春桥游松财柯灵红
- 关键词:地学数据数据分类元数据
- 海拔误差影响气温空间插值误差的研究被引量:67
- 2005年
- 利用气象站点的气象要素值进行空间内插以获取无气象站点区域的气象要素值是有关陆地表层过程研究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气温是重要的气象要素之一,海拔高度对气温影响非常显著。论文利用美国地质调查局EROS数据中心生产的全球数字高程模型(GTOPO30)和中国地面气象资料分析了气温内插的点误差及其空间扩散的问题。分析表明,由于中国气象站点地理位置(经纬度)存在有±30″的误差,忽视地理位置的误差将导致的气温点误差为-5.3~+8.6℃,而且点气温误差随着空间内插扩散到其它相邻的像元。
- 游松财李军
- 关键词:气温内插
- 基于TVDI的藏北地区土壤湿度空间格局被引量:40
- 2011年
- 利用2010年DOY 209期的Terra/MODIS 16 d合成的植被指数(EVI)产品数据MOD13 A2和8 d天合成的地表温度(LST)产品数据MOD11 A2,构建LST-EVI特征空间,从而得到了条件温度植被干旱指数TVDI反映的藏北土壤湿度空间分布图。结合野外同步土壤表层水含量测试数据,二者表现出较好的相关程度,并通过0.05水平的显著性检验。对藏北地区土壤湿度的空间格局和分异规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藏北全区TVDI值呈正态分布,东部地区偏湿,中部地区多数为正常湿度,而西部TVDI直方图分布形状与全区相似,但偏旱;②藏北地区不同气候区划内土壤湿度分异较大,那曲高山谷地亚寒带半湿润区土壤湿度最高,其空间变异也最强烈,青南高原亚寒带半干旱区土壤干旱最严重;③研究区内土壤湿度空间分布受海拔影响较为明显,在海拔4500 m以下的地区土壤湿度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此后,土壤湿度随着海拔升高而升高。
- 宋春桥游松财刘高焕柯灵红钟新科
- 关键词:土壤湿度MODIS
- 1976-2015年中国主要农业气象灾害的变化特征被引量:16
- 2017年
- 根据1976-2015年受灾、成灾和绝收面积等统计数据,计算中国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包括洪涝、干旱、风雹和低温灾害的受灾率、成灾率、绝收率和损失率,并对其变化趋势、灾害损失和灾害等级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总体上,1976-2015年中国主要农业气象灾害的受灾率呈显著减小的趋势,而成灾率和绝收率变化趋势则不显著。干旱与农业气象灾害总体变化趋势相一致;洪涝受灾率、成灾率和绝收率存在阶段性的变化特征,1986-2005年各项均值最大;风雹灾害下降趋势显著,受灾率、成灾率均显著减小;而低温灾害各项指标的年代均值逐渐增加。(2)研究期内四大灾害总体损失率的上下限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平均灾害损失率为7.1%~15.7%。洪涝和干旱灾害损失率的上下限变化趋势与农业气象灾害总体一致,其平均损失率分别为2.0%~4.2%、3.8%~8.6%;而风雹灾害损失率的上下限呈减小的趋势,平均损失率为0.8%~1.7%;低温灾害损失率的上下限呈增加趋势,平均损失率为0.5%~1.1%。(3)研究期间洪涝重灾发生次数最多,为突发性灾害;干旱、风雹中灾和重灾发生次数之和最多,为常态性灾害。
- 刘笑何学敏游松财
- 关键词:农业气象灾害损失率灾害等级
- 一种半开放式气候变化原位模拟气室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半开放式的气候变化原位模拟气室,属于大气环境变化模拟领域,包括:气室主构架、探头感应系统、换气加热系统及自动控制系统,其中气室主构架下部呈正六边形柱状,上部收口,呈正六边形棱台形状,气室内外均配有温度及二...
- 万运帆李玉娥游松财高清竹秦晓波刘硕马欣
- 基于MODIS植被指数的藏北高原植被物候空间分布特征被引量:20
- 2011年
- 基于非对称高斯拟合算法重建了2001—2010年的MODIS EVI时间序列影像,利用动态阈值法提取2001—2010年各年藏北高原植被覆盖的关键物候参数(生长季峰值、返青期、枯黄期及生长季长度),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藏北高原植被覆盖的物候参数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植被生长季EVImax、物候返青期及生长季长度均表现出从东南到西北过渡的水平地带性与东南高山峡谷区的垂直地带性相结合的空间格局;对于不同地表覆盖类型,EVImax、返青期、生长季长度均呈现农林混合区>林灌区>草甸>草原>荒漠草原的特征,枯黄期除农林混合区较迟外,其他4种地表覆盖类型时间接近;对于不同气候区划,植被生长季EVImax、返青期、生长季长度表现出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干旱区的递变规律;研究区内植被物候受地形影响较大,随着海拔的升高,植被生长季EVImax降低、物候返青期推迟、生长季长度减小。
- 游松财宋春桥柯灵红刘高焕钟新科
- 关键词:物候藏北高原动态阈值植被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