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纯涛

作品数:26 被引量:84H指数:6
供职机构:西安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卫生厅科学研究基金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6篇医药卫生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7篇翼状胬肉
  • 7篇胬肉
  • 6篇细胞
  • 5篇角膜
  • 4篇视力
  • 4篇视网膜
  • 4篇网膜
  • 3篇蛋白
  • 3篇淀粉样
  • 2篇淀粉样变
  • 2篇淀粉样变性
  • 2篇眼睑
  • 2篇氧化应激
  • 2篇预实验
  • 2篇原发性
  • 2篇原发性翼状胬...
  • 2篇视网膜母细胞
  • 2篇视网膜母细胞...
  • 2篇手术
  • 2篇术前

机构

  • 16篇陕西省人民医...
  • 14篇西安医学院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作者

  • 26篇张纯涛
  • 14篇石一宁
  • 12篇何媛
  • 10篇石蕊
  • 9篇李静
  • 8篇孙烨
  • 7篇杨乐
  • 6篇胡笳
  • 6篇贾俊
  • 5篇刘慧峰
  • 4篇秦静
  • 2篇陈研明
  • 2篇段大鹏
  • 2篇李婵
  • 2篇祝艳妮
  • 1篇李慧瑾
  • 1篇谢驰
  • 1篇王建萍
  • 1篇李裕钦
  • 1篇孙丽君

传媒

  • 5篇中国伤残医学
  • 4篇眼科新进展
  • 3篇中国实用眼科...
  • 2篇中华眼底病杂...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临床眼科杂志
  • 1篇陕西医学杂志
  • 1篇中国中医眼科...
  • 1篇辽宁中医杂志
  • 1篇西南国防医药
  • 1篇中国社区医师
  • 1篇眼科学报(英...
  • 1篇国际眼科杂志
  • 1篇中华实验眼科...

年份

  • 3篇2017
  • 4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4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6篇2010
  • 2篇2009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Cyclophilin D在氧化应激下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中的表达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检测氧化应激下人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细胞内Cyclophilin D的表达,初步探索RPE细胞氧化损伤保护新靶点。方法培养细胞系ARPE19及人原代RPE细胞,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应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免疫荧光法鉴定细胞。不同浓度H_2O_2(0μmol·L^(-1)、100μmol·L^(-1)、500μmol·L^(-1)、1 mmol·L^(-1))处理细胞24 h后,应用RT-PCR检测Cyclophilin D在细胞内的表达。随后预先在部分细胞中加入3μmol·L^(-1)环孢素A(cyclosporin A,Cs A)处理30 min后再加入不同浓度H_2O_2(80μmol·L^(-1)、160μmol·L^(-1)、320μmo·L^(-1))2 h,即Cs A+H_2O_2组,应用乳酸脱氢酶(lactic dehydrogenase,LDH)法检测细胞致死率,并与H_2O_2组的LDH释放量相比较。结果培养的ARPE19和人原代RPE细胞均表达RPE细胞特异性抗体RPE65。100μmol·L^(-1)H_2O_2处理细胞24 h后Cyclophilin D表达量明显升高,当H_2O_2浓度增加到500μmol·L^(-1)时,Cyclophilin D表达量降低,1 mmol·L^(-1)H_2O_2处理时,Cyclophilin D表达水平未见增加。在各H_2O_2组组间,LDH的释放量随着H_2O_2浓度的升高而增加;与H_2O_2组相比,Cs A+H_2O_2组LDH的释放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氧化应激下RPE细胞内Cyclophilin D的表达升高,该蛋白表达的增加可能进一步导致氧化应激下细胞的死亡,Cs A可能成为RPE细胞保护的新策略。
何媛张纯涛刘瀛王霞刘旭任媛
关键词:氧化应激CYCLOPHILIN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环孢素A
SL-OCT对Terrien边缘性角膜变性术前观察一例被引量:1
2012年
患者,女,54岁,发现双眼角膜肿物10余年至陕西省人民医院眼科入院治疗,全身检查无特殊。眼科检查:右眼裸眼视力0.25,矫正视力1.0;左眼裸眼视力0.4,矫正视力0.8。
石一宁李静石蕊孙烨杨乐李婵胡笳张纯涛
关键词:术前观察眼科检查裸眼视力矫正视力眼角膜
玻璃体淀粉样变性一家系的临床特征被引量:6
2010年
玻璃体淀粉样变性是以玻璃体内丝状、颗粒状或团块状的白色混浊物以及晶状体后囊膜上的"足盘样"附着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玻璃体内淀粉样物质沉积.目前,国内外有关该病的报道较少,详细的家系观察更为少见.为此,我们对一典型的玻璃体淀粉样变性家系的临床特征和遗传学规律进行了13年的追踪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石一宁李静张纯涛杨乐孙烨石蕊胡笳
关键词:淀粉样变性家族性玻璃体
真菌混合革兰阳性球菌性角膜炎38例治疗效果临床观察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真菌混合革兰阳性球菌性角膜炎的疗效。方法观察38例真菌混合革兰阳性球菌性感染性角膜炎患者,经角膜刮片检查并活体共焦显微镜检查均找到真菌孢子和(或)菌丝及革兰阳性球菌。采用局部清创后2%碘伏烧灼,5%那他霉素滴眼液点眼1次/h;注射用头孢唑林钠皮试(-)者,用头孢唑林钠溶液,点眼1次/h,2周后减量。根据病情的轻重,可加用口服伏立康唑片抗真菌治疗。结果 2例患者因不能遵医嘱,1例耐药,致病情加重。余35例均治愈,溃疡愈合,形成角膜瘢痕,染色阴性。结论联合药物治疗真菌混合革兰阳性球菌性角膜炎疗效显著,能明显降低其致盲率。
刘慧峰张纯涛何媛朱斌良贾俊
关键词:感染性角膜炎真菌
家族性玻璃体淀粉样变性患者甲状腺激素结合蛋白基因突变研究被引量:8
2011年
玻璃体淀粉样变性是一种少见的眼部局限性遗传性淀粉样变性,国内迄今报道不足20例。患者常伴家族史,其遗传方式均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目前已知造成遗传样淀粉样变性基因突变的物质有7种。研究最多、并与眼部淀粉样变性特别是与玻璃体淀粉样变性密切相关的基因为甲状腺激素结合蛋白(TTR),但其突变位点多样化,
石一宁胡笳李静胡军孙丽君李慧瑾石蕊杨乐孙烨李婵张纯涛陈研明
关键词:甲状腺激素类基因突变玻璃体
外伤性睫状体脱离直接缝合复位一例被引量:2
2009年
患者男47岁主诉左眼外伤后视力下降6d。1周前被摩托车后皮带弹起击伤左眼,视力降低。经当地医院治疗无好转,UBM确诊为“左眼睫状体脱离”。眼部检查:左眼睑水肿、皮下淤血,左眼视力0.15,矫正不提高。结膜充血,巩膜完整无破裂,角膜透明,前房中轴1.5CT,周边1/2CT。前房血细胞及炎性细胞(+)。瞳孔椭圆,变形尖端指向1点,光反射迟钝,直径4mm,晶状体位正透明,
石一宁李静张纯涛石蕊孙烨
关键词:外伤性睫状体脱离视力降低医院治疗眼睑水肿眼部检查皮下淤血
兔眼翼状胬肉模型建立的预实验分析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建立兔眼翼状胬肉模型。方法:切除颞上象限LSCs+1.25%盐酸点眼刺激以建立兔眼翼状胬肉模型,每周观察角膜上皮缺损、结膜充血、新生组织生长情况。于第14周末取LSCs缺损的角膜缘标本(实验组)及同眼对侧角膜缘标本(对照组),共8个标本,行HE染色分析。结果:兔眼翼状胬肉模型未造成功,观察14周未见角膜缘新生组织,仅2眼穹窿结膜处少许增生。HE染色示:实验组角膜缘处上皮不平整、细胞大量增生,基底层组织疏松,有炎细胞;而对照组角膜缘结构几乎完整。结论:翼状胬肉模型失败有2种解释:首先翼状胬肉发病机制复杂,仅切除角膜缘+慢性盐酸刺激可能不足以导致翼状胬肉的发生;其次切除角膜缘+慢性盐酸刺激可以导致翼状胬肉的发生,而本实验所得结果为假阴性。翼状胬肉动物模型尚不成熟,待进一步探索研究。
张纯涛何媛秦静石一宁
关键词:预实验
应激下β淀粉样蛋白在RGC-5细胞的表达
2013年
目的:Aβ(β-Amyloid)在RGC应激损伤中起重要作用,但是其具体的产生过程、在细胞内的存在形式以及损伤机制都尚未明确,该机制的阐明有助于为临床视神经保护提供新的治疗靶点。本研究初步检测Aβ在氧化应激条件下在RGC-5细胞内的表达。方法:传代培养RGC-5细胞系,采用免疫荧光方法检测不同浓度H2O2对RGC-5细胞内Aβ水平产生的影响。结果:随着H2O2浓度的增加,RGC-5细胞密度降低、细胞死亡率增加,Aβ表达增强。结论:Aβ蛋白在氧化应激条件下可能参与了RGC-5细胞的损伤。
何媛张纯涛
关键词:氧化应激Β淀粉样蛋白
酶修复法在翼状胬肉免疫组化中应用的探索
2015年
目的:分析3种抗原修复方法在翼状胬肉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过程中所得切片的优劣。方法:分别用3种不同抗原修复方法包括微波修复、酶修复和高压修复,对翼状胬肉组织蜡块的连续切片加抗TGF-ΒrⅡ抗体并染色。对所得切片的掉片结果进行分析。结果:3种方法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波修复与高压修复,酶修复与高压修复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翼状胬肉组织进行组织抗原修复的最佳选择是酶修复法,掉片少,简单易行,且没有危险性。
张纯涛何媛贾俊
关键词:翼状胬肉免疫组化抗原修复
术前注射曲安奈德对PDR患者25 G微创VRS术效果及预后的影响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术前注射曲安奈德(TA)对增生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PDR)25 G微创玻璃体视网膜手术(VRS)效果及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笔者科室收治的需行VRS治疗的PDR患者108例(共108只患眼)随机分为两组,将术前1 w行玻璃体腔注射TA的54例归为VRS+TA组,另外54例直接行VRS治疗的归为VRS组,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术前和术后3个月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术前、术后1 w、术后1个月和术后3个月眼压和并发症情况。结果 VRS+TA组手术时间、电凝率、医源性裂孔率和术中出血率显著短于或低于VRS组(P<0.05),而两组眼内硅油、C3F8气体、灌洗液填充物使用率差异不显著(P>0.05);两组术后3个月裸眼视力和最佳矫正视力均得到显著提高(P<0.05),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VRS+TA组术后1和3个月眼压较术前显著升高(P<0.05);术后3个月,VRS+TA组前房渗出率显著低于VRS组(P<0.05),但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PDR患者行VRS治疗前1 w行玻璃体腔注射TA,可降低手术难度,缩短手术时间,并减少并发症,利于患者术后视力改善。
张纯涛何媛刘慧峰
关键词:视网膜病变曲安奈德术前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