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慧明

作品数:61 被引量:542H指数:13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癌症基金“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7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8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7篇乳腺
  • 34篇腺癌
  • 33篇乳腺癌
  • 20篇手术
  • 20篇肿瘤
  • 15篇腺肿瘤
  • 14篇乳腺肿
  • 13篇乳腺肿瘤
  • 13篇淋巴
  • 11篇保乳
  • 11篇保乳手术
  • 10篇外科
  • 9篇淋巴结
  • 7篇预后
  • 6篇单孔
  • 6篇乳头
  • 6篇前哨
  • 6篇前哨淋巴结
  • 6篇外科手术
  • 6篇活检

机构

  • 38篇首都医科大学...
  • 21篇中国医学科学...
  • 5篇北京丰台医院
  • 3篇北京协和医学...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四川大学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浙江省肿瘤医...
  • 1篇中南大学湘雅...
  • 1篇新乡医学院第...
  • 1篇四川省肿瘤医...
  • 1篇唐山市人民医...
  • 1篇辽宁省肿瘤医...
  • 1篇郑州市第三人...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北京市大兴区...

作者

  • 60篇张慧明
  • 36篇屈翔
  • 27篇葛智成
  • 23篇王子函
  • 22篇高银光
  • 21篇张忠涛
  • 21篇苑著
  • 15篇张保宁
  • 13篇滕长胜
  • 7篇宣立学
  • 6篇赵宁
  • 3篇崔修铮
  • 3篇李智宇
  • 3篇王捷
  • 3篇王一澎
  • 3篇赵平
  • 3篇李宇
  • 2篇徐衍杰
  • 2篇高纪东
  • 2篇高超英

传媒

  • 8篇临床和实验医...
  • 8篇国际外科学杂...
  • 5篇中华乳腺病杂...
  • 3篇中华肿瘤杂志
  • 3篇中华医学杂志
  • 3篇中国实用外科...
  • 3篇中华普通外科...
  • 3篇中国微创外科...
  • 3篇现代消化及介...
  • 2篇临床肿瘤学杂...
  • 2篇中华外科杂志
  • 2篇癌症进展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继续医学教育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腹腔镜外科杂...
  • 1篇中国医学装备

年份

  • 1篇2022
  • 3篇2021
  • 3篇2020
  • 7篇2019
  • 3篇2018
  • 2篇2017
  • 6篇2016
  • 1篇2015
  • 5篇2014
  • 5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8篇2010
  • 6篇2009
  • 5篇2008
  • 1篇2007
6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核素淋巴显像识别前哨淋巴结在乳腺癌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评价核素淋巴显像和γ探针定位在乳腺癌中确定前哨淋巴结(SLN)的应用价值,验证前哨淋巴结活检替代腋窝淋巴结清除术用于乳腺癌治疗的安全性与价值。方法选择1999年6月至2009年11月本院住院的女性乳腺癌患者206例(体检时腋窝均未扪及肿块),应用99Tcm-DX37~74 MBq或99Tcm-SC74 MBq经皮下注射,行核素淋巴显像后,术中注射专利兰1 ml和(或)术中用γ探针定位并行前哨淋巴结活检,与术中冰冻病理检查结果对照。若术中冰冻发现有前哨淋巴结转移,则行腋窝淋巴结清除术,若前哨淋巴结阴性,则不做腋窝淋巴结清除,术后定期随访。结果 206例乳腺癌术中成功活检SLN204例,成功率为99.0%(204/206)。本组有64例仅行SLN切除,术后病理检查证实64例SLN均阴性,故未行腋窝淋巴结清除,其中仅1例于术后1年时出现腋窝淋巴结转移,其余63例患者在随访期间均未发现腋窝淋巴结转移,也未出现同侧上肢水肿、感觉及活动异常;另140例行腋窝淋巴结清除,其中6例经病理证实SLN阳性但腋窝淋巴结为阴性,134例经病理证实SLN阳性35例,阴性99例,腋窝淋巴结阳性37例,阴性97例。核素淋巴显像和γ探针定位法的灵敏度为94.6%(35/37例),准确率为98.5%(138/140),假阴性为5.4%(2/37)。结论核素淋巴显像和γ探针定位应用于乳腺癌是切实可行和可能的,对预测腋窝淋巴结转移有很大的临床实用价值。如技术方法规范,早期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则能取代常规的腋窝淋巴结清除术,乳腺癌手术上肢并发症的发生率可大大降低。
刘琳张保宁杨红鹰王翔高纪东王靖宣立学王仲照张慧明
关键词:乳腺肿瘤前哨淋巴结核素淋巴显像Γ探针腋窝淋巴结清除术
两步法单孔腔镜乳房重建手术临床分析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探讨两步法单孔腔镜乳房重建手术在早期乳腺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1例早期乳腺癌患者于乳房皮下腺体切除术即刻行两步法单孔腔镜乳房重建手术;记录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及美容效果;术后6个月,应用BREAST Q乳腺癌患者结局量表评价患者对外观满意度和生活质量。结果21例均顺利完成两步法单孔腔镜乳房重建手术,无中转开放手术病例;术后无假体取出、包膜挛缩发生,2例发生乳头、乳晕缺血坏死,发生率为9.5%。术后6个月,BREAST Q量表评分乳房满意度为(75.3±2.2)分,胸壁状态评分为(90.4±1.5)分,社会心理状态评分为(86.1±2.0)分,性健康程度评分为(71.4±2.6)分。结论两步法单孔腔镜乳房重建手术在早期乳腺癌治疗中应用效果良好,患者可获较好的外观满意度和生活质量。
王子函葛智成张慧明苑著高银光高国璇徐威王阳姚得顺白宾郑帅屈翔
关键词:乳腺肿瘤假体植入
单一激素受体阳性浸润性Luminal A亚型乳腺癌的临床分析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研究单一激素受体阳性LuminalA亚型浸润性乳腺癌的临床特点和生存状况,探讨其个体化综合治疗的理论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2002年1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乳腺癌患者病例,选择接受手术治疗、资料完整,经免疫组化方法能明确判定为单一激素受体阳性的浸润性LuminalA亚型乳腺癌的患者94例进行分析,对其临床特征、复发及生存情况进行分析。结果中位随访时间47.0个月(6—77个月),出现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13例(13.8%),包括局部复发1例(1.1%),远处转移11例(11.7%),及局部复发合并远处转移1例(1.1%)。总的无病生存率为77.2%,9例患者死亡(9.6%),总生存率为80.1%。Kaplen—Meier生存分析显示,脉管瘤栓和临床分期是影响总生存时间的因素(P〈0.05);淋巴结状况、脉管瘤栓和临床分期影响患者无病生存时间(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脉管瘤栓是总生存时间(OR=0.167,95%CI:0.031—0.900,P〈0.05)及无病生存时间(OR=0.069,95%CI:0.007—0.697,P〈0.05)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脉管瘤栓是单一激素受体阳性的浸润性Lu-minalA亚型乳腺癌局部复发和生存时间的独立影响因素,此研究结果有待于进一步论证。
张慧明葛智成王子函苑著高银光滕长胜屈翔张忠涛
关键词:乳腺癌LUMINALA亚型孕激素受体
乳腺巨大叶状肿瘤合并破溃出血行全乳切除术一例
2021年
患者女性,44岁,主因“自觉右乳肿物11年,快速增大2年余,破溃1个月”于2020年7月23日入院。患者11年前因自检发现右乳内上象限肿物,于当地医院就诊,超声检查提示最大径约为2 cm,行肿物穿刺病理学检查示乳腺纤维腺瘤,患者未行治疗。近2年来,肿物较前逐渐增大,但无乳腺疼痛,乳头溢血、溢液等症状,未予诊治。
张慧明王阳王力钟海燕屈广振张海翘屈翔
关键词:乳腺纤维腺瘤肿物穿刺叶状肿瘤病理学检查溢液
腘窝坐骨神经阻滞术中合用盐酸氢吗啡酮对罗哌卡因镇痛时效的影响被引量:12
2018年
目的观察腘窝坐骨神经阻滞术中合用盐酸氢吗啡酮对罗哌卡因镇痛时效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北京同仁医院拟行足踝手术病人68例,随机分为单纯罗哌卡因组(R组)及罗哌卡因联合盐酸氢吗啡酮组(RH)两组,各34例。所有患者全麻前给予超声引导下腘窝坐骨神经阻滞。R组局麻药为0.4%罗哌卡因30 ml神经周围注射;RH组在0.4%罗哌卡因中加入0.01 mg/kg盐酸氢吗啡酮共30 ml神经周围注射。观察阻滞后12 h、24 h及36 h病人VAS评分及镇痛持续时间。结果 RH组在给药后24 h VAS评分(1.2±0.5)明显低于R组(3.5±1.2),RH组镇痛持续时间(27.5±2.1 h)明显长于R组(22.3±1.8 h),差异均有显著性。两组术后镇痛相关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腘窝坐骨神经阻滞时,与单纯应用0.4%罗哌卡因相比,在0.4%罗哌卡因中加入盐酸氢吗啡酮可以明显延长镇痛持续时间,并减轻阻滞作用消退时病人的反跳性疼痛。
杨文婧徐源初丽艳张慧明张祥晶
关键词:罗哌卡因
全腔镜乳房皮下腺体切除术加腔镜前哨淋巴结活检术治疗乳腺癌的临床应用被引量:21
2015年
目的探讨联合使用腔镜乳房皮下腺体切除术加腔镜前哨淋巴结活检术在乳腺癌治疗中的手术技巧和应用价值。方法总结2013年12月至2014年5月以早期乳腺癌行腔镜乳腺皮下腺体切除术加腔镜前哨淋巴结活检术的2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例行一期假体植入术,3例行一期扩张器植入术。对前哨淋巴结转移的病例进一步行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对根治性、上肢功能和美容效果进行评估。结果 24例患者均成功完成全腔镜乳房皮下腺体切除术加腔镜前哨淋巴结活检术。腔镜下前哨淋巴结检出率100%,通过腔镜获取前哨淋巴结1~9枚(平均3.7枚),共检出前哨淋巴结89枚,共3例因前哨淋巴结转移进一步行腔镜下腋窝淋巴结清扫术的患者,其中2例证实同时存在腋窝淋巴结转移。术后无患侧上肢淋巴水肿发生,未发生患侧上肢感觉、运动功能障碍,无切口下方积液或血肿等并发症。术后随访时间10~15个月(平均12.3个月),无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术后3个月美容效果非常满意20例(83.0%),基本满意3例(12.5%),不满意1例(4.2%)。结论腔镜乳房皮下腺体切除术可以在完成早期乳腺癌肿瘤根治术的同时,获得更好的美容效果和较少的并发症。乳晕周围注射亚甲蓝所导致的乳头乳晕复合体坏死在腔镜手术中更易发生。腔镜前哨淋巴结活检提示前哨淋巴结无转移的患者,不进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患侧上肢功能障碍、淋巴水肿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王子函滕长胜葛智成张慧明苑著高银光尉建安张忠涛屈翔
关键词:乳腺癌腔镜手术前哨淋巴结活检术
胃肠道肿瘤样异位胰腺的诊断与治疗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本文旨在提高发生于胃肠道的肿瘤型异位胰腺的诊断与治疗水平。方法:对本院近10年收治14例术前考虑为胃肠道肿瘤,术后病理证实为异位胰腺组织,对患者病史、影像学检查、手术方式、预后等临床资料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14例,男11例,女3例,年龄32~67岁。8例有上腹不适症状,6例体检偶然发现。10例发生于胃,3例发生于十二指肠,1例发生于空肠。术前影像学检查仅1例CT提示"异位胰腺",1例胃镜考虑"异位胰腺",其余均考虑为胃肠道间质瘤或恶性肿瘤。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8例行局部切除术,3例行远端胃大部分切除,2例行胃癌根治术,1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后随访均无复发或死亡。结论:肿瘤型异位胰腺缺乏特征性的临床表现和有效的检查手段,易与其它肿瘤混淆。手术治疗是有效治疗手段,能明确诊断及避免其它并发症。
李智宇崔修铮王一澎张慧明
关键词:异位胰腺胃肠道外科手术
脾脏原发性恶性淋巴瘤29例临床分析被引量:9
2009年
目的分析原发性脾脏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1月至2008年8月收治的29例脾脏原发性恶性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9例患者中,非霍奇金淋巴瘤27例,霍奇金淋巴瘤2例。根据Ahmann脾淋巴瘤临床分期,Ⅰ期6例,Ⅱ期4例,Ⅲ期19例。26例患者进行了脾脏切除术,2例因病变侵犯胰尾而行脾脏切除+胰体尾切除术,1例因侵犯胃行脾脏切除+部分胃切除术。术后19例患者接受了辅助性化学治疗,5例使用利妥昔单抗(美罗华)。1例患者接受了区域淋巴结放射治疗。中位随访时间24个月(2~93个月),脾脏原发性恶性淋巴瘤1、3和5年的总生存率分别为:96%、83%和73%,1、3和5年的无瘤生存率分别为96%、51%和51%。结论脾脏原发性恶性淋巴瘤是最常见的原发性脾脏恶性肿瘤,手术切除脾脏及其周围受累器官是重要的治疗方法,手术后应当辅以化疗、放疗、生物治疗等措施。
张慧明崔修铮李智宇王一澎
关键词:脾脏淋巴瘤外科手术
超声引导下麦默通微创旋切术在1036例乳腺肿物切除中的应用被引量:37
2019年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Mammotome~?(麦默通)微创旋切术在乳腺肿物切除中的应用经验与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2014年11月至2018年5月期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1 036例患者乳腺上1 133个乳腺肿物行超声引导下麦默通微创旋切术的治疗效果。对手术一般情况、术后病理类型、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3个月复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手术治疗过程中均能清晰显示病变,引导成功率为100%,无感染,无皮肤损伤,23例出现局部血肿、133例出现局部瘀斑,局部出血发生率为13. 7%。术后3个月超声随访结果显示,6例(0. 5%)患者手术部位出现良性病变。结论超声引导下麦默通乳腺微创旋切术,具有操作方便、定位准确、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美观等优点,在切除乳腺肿物方面可替代传统手术模式,是值得推广的微创治疗方法。
丁国乾高银光葛智成屈翔张慧明王子函苑著
关键词:乳腺肿块乳腺超声麦默通微创旋切系统
纤维乳管镜技术临床应用进展被引量:10
2009年
张慧明宣立学
关键词:纤维乳管镜乳腺导管细胞学检查碘油造影高频B超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