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崔骁勇

作品数:58 被引量:1,064H指数:17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林业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0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4篇农业科学
  • 16篇生物学
  • 10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8篇土壤
  • 15篇植物
  • 14篇草原
  • 10篇草地
  • 9篇群落
  • 5篇植物群
  • 5篇植物群落
  • 5篇土壤呼吸
  • 5篇土壤微生物
  • 5篇微生物
  • 5篇污染
  • 4篇物量
  • 4篇干旱草原
  • 4篇半干旱
  • 4篇半干旱草原
  • 4篇草甸
  • 3篇典型草原
  • 3篇羊草
  • 3篇羊草草原
  • 3篇生态系统

机构

  • 26篇中国科学院
  • 23篇中国科学院大...
  • 16篇中国科学院植...
  • 14篇中国科学院研...
  • 5篇宁波大学
  • 5篇格里菲斯大学
  • 4篇南京师范大学
  • 4篇中国农业大学
  • 4篇中国林业科学...
  • 3篇中国科学院生...
  • 2篇中国林业科学...
  • 2篇北京市农林科...
  • 2篇中国科学院文...
  • 1篇北京农业大学
  • 1篇宁夏大学
  • 1篇甘肃省治沙研...
  • 1篇云南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首都师范大学

作者

  • 57篇崔骁勇
  • 17篇王艳芬
  • 7篇邓永翠
  • 7篇郝彦宾
  • 7篇吴伊波
  • 6篇汪诗平
  • 6篇陈佐忠
  • 6篇杜岩功
  • 6篇杜占池
  • 4篇曹一平
  • 4篇车荣晓
  • 3篇陈四清
  • 3篇张福锁
  • 3篇曹广民
  • 3篇张妍
  • 3篇马双
  • 3篇罗维
  • 2篇刘世荣
  • 2篇赵新全
  • 2篇赵广东

传媒

  • 13篇生态学报
  • 4篇环境科学
  • 3篇植物生态学报
  • 3篇草业科学
  • 3篇生态学杂志
  • 2篇中国草地
  • 2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林业科学
  • 1篇植物营养与肥...
  • 1篇土壤通报
  • 1篇应用与环境生...
  • 1篇华北农学报
  • 1篇科学通报
  • 1篇Acta B...
  • 1篇土壤
  • 1篇自然杂志
  • 1篇西北植物学报
  • 1篇草业学报
  • 1篇中国科学(D...
  • 1篇山地学报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7
  • 3篇2016
  • 3篇2015
  • 4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5篇2010
  • 5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6
  • 2篇2003
  • 1篇2002
  • 5篇2001
5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内蒙古典型草原主要土壤类型和植物硫状况的研究(英文)被引量:8
2001年
通过对内蒙古典型草原 4种主要土壤类型及 12 2种主要植物硫含量的分析 ,并与主要放牧家畜的营养需要相结合 ,综合评价了内蒙古典型草原硫的营养状况。研究表明 :4种主要土壤类型不同层次 (0 .2~ 0 .4m ,0 .1~0 .2 m和 0~ 0 .1m )的土壤中有机硫的含量变化很大 ,为 17~ 397μg· g- 1 ,有机硫的含量与土壤中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呈高度正相关。土壤中平均无机硫含量低于 10μg· g- 1 ,但黑钙土土壤中无机硫的含量较高 ,达 2 0μg· g- 1 左右。土壤中微生物硫含量占土壤中全硫含量的 1.78%~ 2 .80 %。所测定的 12 2种主要植物中有 75 %的植物体内硫含量低于 0 .16 % ,氮 /硫比大于 14∶ 1;与主要放牧家畜的营养需要相比 ,有约 80 %的植物缺硫。植物体中硫的含量与土壤中有效硫的含量显著正相关。
汪诗平王艳芬陈佐忠崔骁勇E.Schnug.S.Haneklaus
关键词:典型草原植物土壤类型硫含量
生态学试验设计与解释中的常见问题被引量:10
2009年
一个"好"的试验,统计检验的显著差异可证明处理效应存在;而一个"坏"的试验,统计检验的显著差异本身并不能证明处理效应的真实存在。试验单位的不独立就可能使干扰因素偏倚地影响试验结果,是多种形式的伪重复的根本原因。如果不统筹地考虑试验方法和数据分析方法,环境要素的时空格局就可能被错误地当成处理效应。以案例分析的形式探讨了中国生态学试验设计与解释中常见的3个问题:(1)简单伪重复问题,这是Hurlbert[2]早已指出的伪重复情形中的一种,通常是把取样的重复当成了处理的重复;(2)把反复测量结果当成重复的问题,即对同一个对象的反应变量前后进行多次观测,却把这些观测值视为重复而进行统计检验所造成的问题;(3)混淆时空效应与处理效应的问题,由于取样方法(破坏性取样)或者研究对象(例如流动的水体)性质的特殊性等原因,数据中所体现出来的格局有可能由于时空效应而并非处理效应所造成。在这3种情况下,数据的产生方式与所用统计方法的前提相违背。
牛海山崔骁勇汪诗平王艳芬
好氧甲烷氧化菌生理生态特征及其在自然湿地中的群落多样性研究进展被引量:19
2015年
甲烷氧化菌是一类可以利用甲烷作为唯一碳源和能源的细菌,在全球变化和整个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对甲烷氧化菌的生理生态特征及其在自然湿地中的群落多样性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在分类方面,疣微菌门、NC10门及两个丝状菌属甲烷氧化菌的发现使其分类体系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在单加氧酶方面,发现甲烷氧化菌可以利用pM MO和sM MO两种酶进行氧化甲烷的第一步反应,Ⅱ型甲烷氧化菌中pM MO2的发现证实甲烷氧化菌可以利用这种酶氧化低浓度的甲烷;在底物利用方面,已经发现了越来越多的兼性营养型甲烷氧化菌,证实它们可以利用的底物比之前认为的更广泛,其中包括乙酸等含有碳碳键的化合物;在生存环境方面,能在不同温度、酸度和盐度的环境中生存的甲烷氧化菌不断被分离出来。全球自然湿地甲烷氧化菌群落多样性的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北半球高纬度的酸性泥炭湿地,Ⅱ型甲烷氧化菌Methylocystis、Methylocella和Methylocapsa是这类湿地主要的甲烷氧化菌类群,尤其以Methylocystis类群最为广泛,而Ⅰ型甲烷氧化菌尤其是Methylobacter在北极寒冷湿地中占优势。随着高通量测序时代的到来和新的分离技术的发展,对甲烷氧化菌的现有认识将面临更多的挑战和发展。
邓永翠车荣晓吴伊波王艳芬崔骁勇
关键词:甲烷氧化菌甲烷甲烷单加氧酶湿地
土壤微生物总活性研究方法进展被引量:17
2016年
微生物总活性是指在某一时段内微生物所有生命活动的总和,它直接决定着微生物行使生理、生态功能的能力,是微生物学研究的热点,也是难点。迄今为止,还没有建立直接测定微生物总活性的方法,只能用一些相关指标来间接反映它。目前常用的指标主要包括微生物的呼吸速率、生长速率以及胞内RNA含量等。与其它一些基质和环境相比,测定土壤中的微生物总活性更为困难。通过总结研究土壤微生物总活性常用的3种方法,在简略概括传统的土壤微生物呼吸测定法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和RNA直接表征法的原理和操作流程,整理归纳了一些重要应用案例,比较分析了不同方法的优缺点,以期为选择研究土壤微生物总活性的适宜方法提供依据。
车荣晓王芳王艳芬邓永翠张静马双崔骁勇
关键词:土壤微生物
黄河三角洲芦苇湿地生态系统碳、水热通量特征被引量:24
2014年
利用涡度相关法对黄河三角洲芦苇湿地生态系统进行了连续两年的通量观测,对2009—2010年生长季芦苇湿地的净生态系统碳交换量(NEE),感热通量(Hs)和潜热通量(LE)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日尺度上,芦苇湿地NEE日变化特征表现为两个CO2吸收高峰,分别出现在11:00和16:00左右,其特点是在午间出现了碳交换通量的降低。CO2吸收的日最大值在两个生长季出现的时间有所不同,分别出现在2009年7月(-0.30 mg CO2m-2s-1)和2010年6月(-0.37 mg CO2m-2s-1)。CO2排放的日最大值两个生长季均出现在9月,分别为0.19和0.25 mg CO2m-2s-1。Hs和LE的日动态均为单峰型,极值都出现在中午前后,生长季生态系统的能量消耗主要以潜热为主,且在日尺度上,热通量和NEE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在季节尺度上,芦苇湿地生长季具有明显的碳汇功能,2009年生长季生态系统白天固定354.63 g CO2/m2,同时期夜间释放159.24 g CO2/m2,净CO2吸收量为-195.39 g CO2/m2。2009年整个生长季生态系统总初级生产力(GPP)为-651.13 g CO2/m2,生态系统呼吸(Re)为455.74 g CO2/m2,系统表现为碳汇。路径分析表明:光合有效辐射(PAR)显著影响NEE的日动态(R2=0.46—0.84),而NEE的季节动态主要受土壤温度的影响,降水和PAR的影响次之。
李玉康晓明郝彦宾丁恺王艳芬崔骁勇梅旭荣
关键词:芦苇湿地涡度相关碳通量显热通量潜热通量
施用鸡粪对土壤与小白菜中Cu和Zn累积的影响被引量:13
2011年
我国鸡饲养量已占世界总量的24%,鸡饲料添加剂中高含量的Cu和Zn随鸡粪排出体外,鸡粪作为优良的有机肥大量施用于菜园土壤,会导致土壤和蔬菜中重金属Cu和Zn的含量过高,进而通过食物链影响动物和人类健康。研究含高Cu和高Zn的鸡粪施入土壤后典型蔬菜对Cu和Zn的富集和转运,对于阐明鸡粪中Cu和Zn的土壤环境行为和蔬菜的健康风险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同时可为蔬菜安全生产提供参考。以Cu和Zn浓度分别为1137.3 mg/kg和1503.4 mg/kg的鸡粪堆肥作为实验材料,设置5个鸡粪施用处理,即11、22、44、89 g/kg和222 g/kg,相当于25、50、100、200 t/hm2和500 t/hm2,以不施鸡粪处理为对照。通过小白菜盆栽实验,研究了施用鸡粪对土壤与小白菜中Cu和Zn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全Cu和全Zn含量范围分别为58.6—203.4 mg/kg和78.1—431.6 mg/kg;EDTA-Cu为12.7—119.8 mg/kg,EDTA-Zn为15.6—215.1 mg/kg。鸡粪施用量大于50 t/hm2时,土壤中Cu和Zn全量均较对照显著提高。小白菜地上、地下部以及整株Cu和Zn的含量都随鸡粪施用量的增加而提高,且地下部Cu、Zn的含量均高于地上部,同时小白菜各部分Zn的含量都高于Cu。鸡粪施用量大于100 t/hm2处理的小白菜地上部Cu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处理,但是各处理小白菜中地上部的Zn含量与对照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施鸡粪量为大于50 t/hm2时,地下部分Cu含量较对照显著增加,而施鸡粪量大于100 t/hm2时,地下部分Zn含量显著增加。土壤有效态的Cu(EDTA-Cu)与植物各部分吸收Cu的相关性较好,但土壤有效态的Zn(EDTA-Zn)与植物各部分吸收Zn的相关性较差。随着鸡粪施用量的增加,小白菜对土壤中Cu的富集系数由11%增加到15%,对Zn富集系数却由47%下降到19%,小白菜对Cu和Zn的转运系数分别下降36%和51%。小白菜地上、地下部及整株的Zn/Cu都随鸡粪施用量的增加而减小,说明小白菜对Cu、Zn吸收转运能力的差
张妍罗维崔骁勇时鹏吕永龙
关键词:鸡粪CUZN小白菜土壤污染
内蒙古典型草原主要植物群落土壤呼吸的初步研究被引量:84
1999年
从野外选取有代表性的羊草、羊草-冷蒿、大针茅、克氏针茅和沙蒿群落,原状移栽到试验场。采用动态气室/IRGA法在植物主要生长期,连续测定各群落的土壤呼吸。结果表明,土壤呼吸速率具有明显的昼夜变化和季节动态。沙蒿群落土壤呼吸速率和土壤CO2排放总量低于其它群落,羊草群落CO2日排放量和CO2总排放量较高。沙蒿群落地上部生物量与土壤呼吸呈高度正相关。气温和土壤温度对CO2排放速度日变化及季节变化都有一定的影响,其中地温能解释土壤呼吸变异的绝大部分。水分对沙蒿群落的影响不大,但对羊草等群落的土壤生物活性有控制作用。
崔骁勇王艳芬杜占池
关键词:草原植物群落土壤呼吸温度
湖北地区120名健康在校儿童尿肌酐及尿砷测定分析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为调查湖北地区儿童的尿肌酐及尿砷含量,在武汉市洪山区和宜昌市五峰县选取120名儿童,收集晨尿和24h尿液。方法采用试剂盒法测定尿肌酐浓度,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尿砷浓度。采用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湖北地区120名儿童晨尿尿肌酐和尿砷浓度的平均值分别为1 017.92mg/L和15.50g/L。24h尿肌酐和尿砷浓度的平均值分别为855.13mg/L和12.28g/L。经肌酐校正后24h尿砷浓度在洪山区和五峰县分别为0.015和0.021mg/g Cr,五峰县高于洪山区(P<0.05);在幼儿园、小学、中学儿童中分别为0.027、0.012和0.011mg/g Cr。肌酐校正前后晨尿尿砷浓度与24h尿砷浓度的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为0.666和0.890(P均=0.000)。结论年龄小的儿童尿砷浓度较高,晨尿尿砷浓度与24h尿砷浓度具有高度线性相关性。
张璇崔骁勇柴团耀张玉秀
关键词:尿肌酐尿砷晨尿
内蒙古典型草原地区5类植物群落叶面积指数的比较研究被引量:47
2001年
应用直接测量与叶片面积 -干重系数相结合的综合测定法 ,研究了内蒙古典型草原地区 3类草原植物群落与 2类沙地植物群落叶面积指数 (LAI)的动态特征。结果表明 ,各类群落的LAI均随生育期后移而增高 ;最大值通常出现于 8月份。 5类群落比较 ,草原类型———大针茅、禾草、杂类草群落和羊草、丛生禾草群落 ,其群落、单子叶纲群和禾本科群的LAI均较高 ;退化草原类型———冷蒿、小禾草群落 ,不仅其群落LAI显著降低 ,而且双子叶纲群和菊科群LAI的比例明显增大。沙地群落类型———杂类草、小禾草群落和沙蒿群落的LAI较低 ,但双子叶纲群和菊科群相对比例较大。各群落的主要种群LAI在本群落中所占比例依次为沙蒿种群 >冷蒿种群 >羊草种群>变蒿种群 >大针茅种群。
杜占池杨宗贵崔骁勇
关键词:叶面积指数种群植物群落
生物固氮与有效氮的关系:从分子到群落被引量:24
2017年
在当前全球生态系统人为氮素投入激增的背景下,明确生物固氮与有效氮的关系对生态系统氮收支的估算及施肥策略的优化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综述了关于有效氮在分子、个体和群落尺度对生物固氮影响的研究,并对3个尺度的研究进行了比较。我们发现,当前分子、个体尺度的相关研究更为系统,但严重受限于固氮菌的培养;群落尺度的研究虽采用非培养技术开展,研究效率相对更高,但针对固氮基因表达的研究却十分匮乏,研究体系急待完善。据此,未来的研究应更多地关注有效氮在群落尺度对固氮基因表达的调控,并着重于完善群落尺度生物固氮的研究体系。
车荣晓邓永翠吴伊波张静王芳唐立李林峰马双刘瀚科赵星王艳芬郝彦宾崔骁勇
关键词:固氮菌NIFH铵态氮氮循环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