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田夫
- 作品数:19 被引量:83H指数:6
- 供职机构:解放军军需大学农副业生产系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总后勤部科研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东北地区大豆栽培技术研究的演变被引量:4
- 1990年
- 东北地区是我国大豆主要产区,种植面积占全国40%,总产占50%,商品量占80%.出口量占90%,其中黑龙江省的地位更是举足轻重。 大豆生产伴随着大豆栽培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而发展。建国四十年来,东北地区大豆科学研究事业有了很大发展,除在大豆育种工作中取得显著成绩外,大豆栽培技术,包括大豆施肥技术、共生固氮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也得到广泛深入的开展,在很多方面成绩斐然。现拟从五个方面加以归纳。
- 许忠仁刘志芳尹田夫
- 关键词:大豆栽培
- 长春夏播早熟大豆生长发育规律的研究被引量:3
- 1999年
- 在长春6 月27 日夏播10个引入的早熟大豆品种,其中生育期为90- 100 天的3个大豆品种在10 中旬前后成熟,生育期为80- 90 天的4 个大豆品种在9 月底可正常成熟,而生育期70- 80 天的3个品种在9 月20 日前后成熟。品种ALDANA在6个播期播种时出苗- 始花的天数不同,出苗- 成熟的天数相似,7 月29 日播种的植株未正常成熟。
- 王萍宋海星陶丹尹田夫季静张思河周曰泽王罡
- 关键词:大豆夏播生长发育发育规律
- 大豆原生质膜及混合细胞器膜脂脂肪酸对干旱胁迫的反应被引量:11
- 1991年
- 本文分析了大豆复叶、真叶、子叶和发育子叶原生质膜及混合细胞器膜脂脂肪酸的组成、配比以及脂肪酸不饱和指数对干旱胁迫的反应。研究结果表明:大豆原生质膜及混合细胞器膜脂中主要有六种脂肪酸:豆蔻酸、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还有少量的月桂酸和花生酸和一种未标记的脂肪酸。干旱胁迫不改变大豆不同叶类组织原生质膜和混合细胞器膜脂脂肪酸的组成,但配比和组分含量却发生了很大变化。脂肪酸组分中变化最显著的是亚麻酸,其次是亚油酸和棕榈酸。亚麻酸与脂肪酸不饱和指数呈极显著的正相关。耐旱型品种(庆选101)膜脂对干旱的反应,为脂肪酸的饱和化作用较慢,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于不耐旱品种(黑农11)。同一品种不同叶类对干旱的抗性表现的顺序为:复叶>真叶>发育子叶>子叶。
- 刘丽君尹田夫孟良
- 关键词:大豆脂肪酸干旱胁迫
- 国外早熟大豆冠层粒重分布与产量的关系被引量:12
- 2001年
- 对国外早熟大豆冠层产量分布特点及冠层产量百分比与小区产量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品种之间在产量空间分布的上层产量及下层产量存在显著差异 ,中层产量差异不显著 ;上层产量与小区产量呈显著正相关 ,下层产量与小区产量呈显著负相关 ,中层产量与小区产量无明显相关 ;在产量冠层结构中 ,上中层产量占全株产量比重较大的品种 。
- 陶丹王萍宋海星冉彦中陈玉江尹田夫
- 关键词:冠层结构
- 大豆油脂化学品质改良的超前研究
- 1989年
- 目前有关高等植物亚麻酸生化合成及遗传调控了解甚少。鉴于此,洞悉亚麻酸生化合成机理,进而为改变大豆组织中亚麻酸水平同时,对拓宽大豆生长环境、改良大豆油脂品质、增进人类健康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 尹田夫刘丽君聂俊华
- 关键词:大豆油脂亚麻酸
- 3个熟期类型大豆品种发育籽粒脂肪酸组分变化被引量:6
- 2000年
- 超早、极早和中晚 3个熟期类型大豆品种籽粒发育进程中 ,亚油酸含量持续上升 ,棕榈酸和硬脂酸含量缓慢下降 ,油酸含量先增后降 ;3个早熟品种的亚麻酸含量缓慢降低而中熟品种则几乎没有变化。亚油酸与籽粒发育天数呈显著正相关 ,棕榈酸和油酸呈显著负相关 ,其它脂肪酸之间及其与籽粒发育天数之间的相关关系因品种熟期类型而异。
- 张思河尹田夫王萍马淑英陶丹
- 关键词:大豆脂肪酸熟期
- 不同地理种群栽培大豆HSP诱导合成的研究─Ⅰ华北夏大豆与东北春大豆代表品种HSP诱导合成的比较
- 1994年
- 本文对华北夏大豆齐黄10号和东北春大豆黑农31号的幼苗在40℃条件下进行2、4、6、8、10hr热击处理,分析比较不同地理种群栽培大豆HSP诱导合成的种类与HSP累积量。SDS—PAGE结果表明:各热击时间所合成的HSP种类均为华北夏大豆多于东北春大豆。干胶板CS—9000型薄层层析扫描仪扫描结果表明,各热击时间合成HSP的累积量华北夏大豆明显多于东北春大豆。华北夏大豆和东北春大豆均以热击6hr时HSP种类最多,并累积量最大。
- 王萍尹田夫宋海星马淑英李吉平张让堂
- 关键词:大豆地理种群
- 大豆品种对花期低温反应的研究被引量:9
- 2000年
- 将吉林 35和Aldana两个大豆品种在14 / 19℃和 17/ 12℃两种低温下处理 10天 ,结果表明 ,两个大豆品种对花期低温的反应不同 ,极早熟品种Aldana耐低温能力好于晚熟品种吉林 35。大豆花期遇低温时二粒荚数和三粒荚数减少是降低大豆单株粒重的主要原因之一。
- 王萍陶丹宋海星宋立泉张玉华袁鹰冉彦中尹田夫
- 关键词:大豆花期低温耐冷性单株性状
- 野生大豆(Glycinesoja)HSP的研究──Ⅰ.黄河下游和松花江下游地区野生大豆HSP诱导合成的比较研究被引量:1
- 1996年
- 本文对黄河下游地区野生大豆“7583”和松花江下游地区野生大豆“01—32”的发育胚根(Seedlings)在40℃下热击分别为2、4、6、8、10hr,比较其热击反应(HSR)及其热击蛋白(HSP)诱导合成的种类、累积动态。研究结果指出黄河下游地区野生大豆对2hr热击反应较松花江下游地区野生大豆反应迟钝,热击4hr前者HSP种类倍增,且小分子量HSP(LMWHSP)显著多于后者。HSP累积高峰有别,松花江下游野生大豆早于黄河下游野生大豆4个小时,且HSP累积量始终高于后者。研究还发现野生大豆存在干热击蛋白(HeatShockCognateProteins,HSCP)。
- 尹田夫宋海星王萍马淑英李吉平张让堂
- 关键词:野生大豆
- 大豆低亚麻酸突变体合成位点MGDG的脂肪酸行为被引量:1
- 1998年
- 本文比较了大豆低亚麻突变体(A5)及其诱导前体(A6)亚麻酸合成位点MGDG的脂肪酸变化。研究结果表明低亚麻突变体A5的下胚轴、子叶、上胚轴和真叶中叶绿体被膜亚麻酸合成位点单半乳糖苷二酯酰(MGDG)上亚麻酸(18∶3)水平均高于A6相应组织。子叶中亚麻酸合成前体磷脂酰胆碱(PC)配比18∶0/18∶3(r18∶0/18∶3=0.872**),18∶1/18∶3(r18∶1/18∶3=-0.958**)以及18∶2/18∶3(r18∶2/18∶3=-0.965**)分别呈高度显著正相关或负相关。A6真叶中18∶3水平皆高于上胚轴、子叶、下胚轴和幼根。诸组织中16∶0、18∶2和18∶3水平变化尤为明显,而18∶0和18∶1变化较小。幼根中16∶0和18∶2水平均高于其他组织,且18∶2高于18∶3。
- 尹田夫Nie.,JH
- 关键词:大豆PCMGDG脂肪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