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键政

作品数:12 被引量:53H指数:4
供职机构:福建农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教育厅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项目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政治法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文化科学
  • 2篇经济管理
  • 1篇农业科学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7篇大学生
  • 5篇教育
  • 4篇政治
  • 4篇政治教育
  • 4篇治教
  • 4篇思想政治
  • 4篇思想政治教育
  • 3篇院校
  • 3篇农林院校
  • 3篇高校
  • 2篇三下乡
  • 2篇三下乡社会实...
  • 2篇社会
  • 2篇社会实践
  • 2篇下乡
  • 2篇理工
  • 2篇理工类
  • 2篇理工类专业
  • 2篇就业
  • 2篇高等农林院校

机构

  • 12篇福建农林大学

作者

  • 12篇刘键政
  • 2篇陈杰
  • 2篇邱荣祖
  • 1篇方万春

传媒

  • 2篇长春理工大学...
  • 1篇湖南医科大学...
  • 1篇台湾研究集刊
  • 1篇扬州大学学报...
  • 1篇湖北广播电视...
  • 1篇北华大学学报...
  • 1篇福建农林大学...
  • 1篇咸宁学院学报
  • 1篇就业与保障
  • 1篇武夷学院学报
  • 1篇村委主任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1
  • 2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6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在陆台湾青年毕业生就业创业选择意愿、影响因素与制度优化研究——基于福建省10所高校的调查分析被引量:5
2021年
吸引在陆台湾青年毕业生在大陆就业创业,拓展台湾青年毕业生大陆就业创业的广度和深度,是新时代推动两岸和平统一和共享发展机遇的重要抓手。文章采取现场访谈和网络调查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对福建省10所高校学生的实证分析,重点从政策体系和制度机制的角度厘清在陆台湾青年毕业生就业创业所面临的政策重制订轻落实、就业创业成本高难度大、指导服务体系不完善等现实问题,从学习生活维度、区域偏好维度和愿景发展维度入手,优化政策供给内容与形式,突出各方“主体性作用”;构建精准服务平台与渠道,落实台生“同等化待遇”;注重就业创业能力建设与规划,提供全程“闭环式指导”。
刘胜刘键政陈杰
关键词:就业创业选择意愿影响因素
网络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廉洁教育——基于网络载体的大学生廉洁观教育微探被引量:14
2011年
随着网络新媒体的迅速兴起,网络已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必需品,但大学生容易迷失其中,影响其正确廉洁观的养成。利用网络载体开展大学生廉洁教育,既是扩大廉洁教育覆盖面、增强吸引力的需要,又是用先进文化占领新的思想阵地的迫切要求,也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的时代要求。应通过树立生活化的理念、构建全员化的队伍、完善联动化的机制,建立规范化的管理等途径,提高大学生网络廉洁教育的实效性。
刘键政
关键词:网络大学生廉洁教育
将“三下乡”社会实践纳入理工类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探讨被引量:2
2010年
论述了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的发展现状及其与理工类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的关系,分析了"三下乡"社会实践的引入,是对理工类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有益的补充,提出了将"三下乡"社会实践纳入课程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打造培养平台、构建管理机制等途径。
刘键政邱荣祖
关键词:三下乡社会实践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林高校培养返乡创业者的思考
2024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农业、农民、农村工作的总抓手。农林高校毕业生返乡创业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撑。农林高校培育返乡创业者在“兴农强农”“知农爱农”“兴农报国”等方面均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农林高校培育返乡创业者具备政策优势、学科优势、情感优势,可从明确培养目标、完善课程体系、注重创业实践和丰富师资构成四个方面构建农林高校培养返乡创业者的路径。
方万春刘键政
关键词:农林高校
将“三下乡”社会实践纳入理工类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探讨
2010年
论述了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的发展现状及其与理工类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的关系,分析了"三下乡"社会实践的引入,是对理工类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有益的补充,提出了将"三下乡"社会实践纳入课程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打造培养平台、构建管理机制等途径。
刘键政邱荣祖
关键词:三下乡社会实践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
高等农林院校毕业生就业地区流动情况——基于6所农林院校2017-2019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的分析被引量:2
2021年
基于国内6所高等农林院校2017-2019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分析了98,329名毕业生的就业地区流动情况。结果显示,到我国东部地区就业的毕业生比例最高,东部地区是毕业生主要流入的目的地,而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充当了毕业生主要输出地的角色。基于以上结果,对其中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并从强化毕业生就业创业引导工作、优化高等农林院校区域布局和加大毕业生到欠发达地区的扶持力度三个方面,对进一步引导和支持高等农林院校毕业生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陈杰刘键政
关键词:毕业生就业高等农林院校
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应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被引量:21
2006年
职业生涯设计的引入将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具体化、内容一体化、方法多样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以理想信念教育为基本平台,指导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以校园文化活动为有效载体,强化大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以特色学科优势为有利资源,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素质;以心理健康辅导为有益补充,建立高素质思政工作队伍。
刘键政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思想政治教育职业生涯
微博:网络时代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被引量:7
2012年
阐述了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和特点,分析阐明了利用微博载体是新时期改进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要求,并进一步从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等角度提出了利用微博载体加强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途径。
刘键政
关键词: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
高等农林院校大学生“准村官”培养机制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通过阐明高等农林院校开展大学生"准村官"培养的现实意义,分析农林院校开展"准村官"培养过程中的独特优势,提出了构建大学生"准村官"培养机制的措施:(1)制定"准村官"人才培养目标;(2)设置具有层次性的"准村官"相关专业;(3)开设富有实用特色的"准村官"课程;(4)开展具有实战性的"准村官"挂职实践;(5)建设多元化的"准村官"培养教学团队。
刘键政
关键词:高等农林院校大学生
大学生思政教育视域下微博互动主体关系
2012年
通过分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学校、教工、家庭、学生等微博互动主体间关系的现状,阐明和谐理念是构建大学生微博互动主体关系的价值取向,并进一步提出构建学校与学生之间和谐发展、教工与学生之间和谐共振、学生与学生之间和谐共进、学校—家庭—学生之间和谐共赢的统一关系。
刘键政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