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振芳
- 作品数:44 被引量:158H指数:7
- 供职机构: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免疫介导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骨髓T细胞表面CD28、CTLA4水平检测及其意义被引量:1
- 2005年
- 目的研究免疫介导再障小鼠骨髓T细胞CD28、CTLA4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建立免疫介导再障小鼠模型,取再障和正常组小鼠骨髓单个核细胞(BMNC),在终浓度为15μg/mL植物血凝素(PHA)条件下培养,于0h和48h分别用双色免疫荧光标记流式细胞术对T细胞CD28、CTLA4的表达进行分析。结果PHA刺激培养48h后正常组和再障组T细胞CD28、CT-LA4的表达较刺激前均明显升高(P<0.01);而且再障组刺激培养前后T细胞CD28的表达均显著高于同期正常组(P<0.01),但CTLA4的表达与同期正常组相比虽略有升高,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再障T细胞激活及其激活潜能增强,免疫分子CD28、CTLA4在骨髓中的表达异常可能参与了再障T细胞的免疫功能紊乱。
- 刘振芳孙汉英刘文励罗小华何莉徐慧珍
- 关键词:T淋巴细胞
- 芒果苷对白血病HL-60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被引量:5
- 2010年
- 目的研究芒果苷对人髓系白血病HL-60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用MTT法观察芒果苷对HL-60细胞增殖的影响;应用细胞形态学、DNA凝胶电泳和流式细胞术等观察芒果苷对HL-60细胞的诱导凋亡作用;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芒果苷作用前后Bcl-2、survivin基因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芒果苷能明显抑制HL-60细胞的增殖,并能有效诱导HL-60细胞凋亡,随着药物浓度增加和作用时间延长,其抑制作用增强、凋亡率也逐渐上升,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芒果苷作用HL-60细胞后Bcl-2、survivin基因mRNA表达随着药物浓度增加和作用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减弱。结论芒果苷能有效抑制HL-60细胞增殖,诱导其凋亡;Bcl-2、survivin可能参与了芒果苷抑制HL-60细胞增殖、诱导凋亡的过程。
- 彭志刚黄潇王晓雪刘振芳杨杰罗军
- 关键词:芒果苷增殖抑制细胞凋亡
- 维奈克拉联合阿扎胞苷加供者淋巴细胞输注治疗髓系肿瘤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复发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 2023年
- 目的分析维奈克拉(VEN)联合阿扎胞苷(AZA)加供者淋巴细胞输注治疗髓系肿瘤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复发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至2022年6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allo-HSCT后复发,并接受VEN+AZA+供者淋巴细胞输注(DLI)挽救性治疗的8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5例)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其治疗效果、并发症及生存状态。结果8例患者中男女各4例,中位年龄为31(15~64)岁。allo-HSCT后复发的中位时间为316(77~1099)d,接受VEN+AZA挽救性治疗的中位时间为10(4~25)d,中位疗程为3.5(1~6)个。5例患者接受第1次VEN+AZA+DLI治疗后达到完全缓解(CR)/血细胞计数未完全恢复的完全缓解(CRi),1例患者在第2疗程联合达雷妥尤单抗治疗后获得CR。2例患者接受首次治疗后仍为未缓解(NR)。中位随访时间为429(40~746)d。8例患者中4例存活(均为首次治疗后即获得并持续CR/CRi的患者);4例死亡,其中3例因疾病进展死亡[2例为AML,1例为治疗相关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t-MDS)],1例AML患者因肺部感染导致呼吸衰竭死亡。中位生存时间为429(40~746)d,预计2年总生存率为41.67%。结论VEN+AZA+DLI治疗allo-HSCT后复发的髓系肿瘤有效,耐受性良好。
- 施玲玲吴梅青刘练金刘倍材赖永榕赵卫华刘振芳陈英华章忠明
- 关键词:复发髓系肿瘤阿扎胞苷供者淋巴细胞输注
-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治疗ITP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2
- 2004年
- 田永军孙汉英刘丹刘振芳
- 关键词: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ITP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糖皮质激素
- 川芎嗪对急性放射损伤小鼠骨髓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及其受体表达水平的影响被引量:11
- 2004年
- 目的 探讨急性放射损伤小鼠骨髓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及其受体(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receptor,bFGFR)的表达及川芎嗪对其影响。方法 56只清洁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组,急性放射损伤对照组,川芎嗪组。将对照组和川芎嗪组小鼠用6.0Gy60Corγ射线一次性全身均匀照射,吸收剂量率为0.56Gy/min。照射后即分别胃饲生理盐水0.2ml/只及川芎嗪2mg/只,每天2次,连续13天。分别于照射后第3、7、14天颈椎脱臼法处死小鼠,取双侧股骨骨髓细胞制备单个核细胞(bone marrow mono-nuclear cells,BMMNC)悬液,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小鼠BMMNC表面bFGFR的表达水平;取单侧肱骨切片后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AP法检测小鼠骨髓组织中bFGF的表达水平。结果 急性放射损伤后第3、7、14天,对照组、川芎嗪组小鼠骨髓组织中bFGF表达显著低于正常组(P<0.05或P<0.01),同一时间点川芎嗪组bFGF、bFGFR的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川芎嗪通过促进骨髓组织中bFGF、BMMNC表面bFGFR的表达加速骨髓造血微环境的修复,可能是川芎嗪促进急性放射损伤后骨髓造血重建机制之一。
- 吴宁孙汉英刘文励孟凡凯刘振芳徐慧珍路武谢瑶
- 关键词:川芎嗪急性放射损伤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造血微环境
- 重型β地中海贫血γ珠蛋白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被引量:1
- 2012年
-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广西省重型β地中海贫血患者和正常人外周血中γ珠蛋白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的甲基化位点的确认和对各个CpG位点甲基化率在重型β地中海贫血患者与正常人之间的差异性分析,初步筛选出可能影响γ珠蛋白表达的主要甲基化位点。采用重亚硫酸盐测序法修饰,递降PCR扩增,最后对PCR产物进行DNA克隆测序,得到目的片段中每个CG位点的甲基化情况,定量检测甲基化的确切位置与程度。结果表明:重型β地中海贫血患者与正常人γ珠蛋白基因启动子区存在4个CpG甲基化位点,在序列中分别位于28、122、231和234bp,均呈高度甲基化,其中122和231 bp位点甲基化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8和234 bp位点甲基化率与正常对照组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证实γ基因启动子区存在甲基化位点、明确位点位置且经定量分析证实无论地中海贫血患者还是正常人各个甲基化位点均呈高甲基化状态;初步筛选出影响γ珠蛋白表达的主要位点可能在122和231 bp,为后续通过调节γ珠蛋白的表达缓解重型β地中海贫血的临床症状、靶向基因治疗研究提供了实验依据。
- 刘莹程鹏刘振芳刘容容赖永榕
- 关键词:重型Β地中海贫血基因启动子DNA甲基化
- SPARC和Tiaml基因在Burkitt淋巴瘤Raji细胞中的表达及其意义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探讨SPARC和Ti锄1基因在Burkitt淋巴瘤Raji细胞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常规细胞培养,取对数生长期的Raji细胞进行mRNA抽提,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Q.PCR)检测sPARc和Tiaml在Raji细胞的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Raji细胞中sPARc和Tiaml的mRNA表达水平的cT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HuvEc细胞,两两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F值分别为1.473倍和15.434倍。结论SPARC与Tiaml的高表达可能是Burkitt淋巴瘤易出现侵袭转移的重要原因之一。
- 刘列孙汉英赖永榕罗军邓东红马劼刘振芳
- 关键词:SPARCTIAM1BURKITT淋巴瘤
- 紫杉醇调控NF-κB通路对FLT3-ITD突变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细胞株MOLM-13增殖和凋亡的影响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研究紫杉醇(PTX)对FLT3-ITD突变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细胞株MOLM-13增殖与凋亡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不同浓度的PTX分别作用于FLT3-ITD突变细胞MOLM-13和FLT3未突变细胞THP-1,采用CCK8法及流式细胞仪FITC/PI双标法分别检测PTX对两种细胞株增殖与凋亡的影响;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RT-qPCR)及western blotting法分别检测PTX对 MOLM-13 细胞株 FLT3、NF-κB 基因及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PTX 作用于 MOLM-13 细胞 24 h、48 h、72 h 的 IC_(50)分别为7.659 nmol/L、3.748 nmol/L、3.408 nmol/L,而 THP-1 细胞的 IC_(50)为 61.164 nmol/L、11.804 nmol/L、9.834 nmol/L。4 nmol/L 和8 nmol/L PTX 作用 MOLM-13 细胞 48 h 的凋亡率分别为(13.12±0.20)%、(46.27±1.48)%,与对照组[(9.95±0.48)%]相比凋亡率升高(P<0.05);4 nmol/L和8 nmol/L PTX作用THP-1细胞48 h后的凋亡率分别为(4.26±2.06)%、(8.22±0.47)%,8 nmol/L PTX处理组凋亡率比对照组[(5.26±0.83)%]高(P<0.05)。经 PTX 处理 48 h 后,MOLM-13 细胞中 FLT3、NF-κB 基因表达下调,FLT3、NF-κB、p-NF-κB 蛋白表达下调(P<0.05)。结论:与 FLT3 未突变白血病细胞株 THP-1 相比,PTX 对 FLT3-ITD 突变细胞株MOLM-13的抑制作用更为明显,且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PTX对MOLM-13细胞的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FLT3、NF-κB以及p-NF-κB 蛋白的表达,进而诱导白血病细胞发生凋亡有关。
- 周宝文吴梅青石泽延白子文姚奕斌刘振芳庞如利赵卫华
- 关键词:紫杉醇急性髓系白血病FLT3-ITDNF-ΚB
- 川芎嗪对同基因骨髓移植小鼠骨髓细胞PECAM-1/CD31分子表达与造血重建的作用被引量:14
- 2004年
- 本研究通过观察骨髓移植后小鼠骨髓中血小板内皮细胞间黏附分子 (PECAM 1/CD31)的表达水平变化及川芎嗪对其表达的调节作用 ,进一步探讨川芎嗪促进骨髓造血微环境修复、改善造血重建的作用机制。将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 ,单纯BMT对照组和川芎嗪治疗组 (骨髓移植 +川芎嗪 ) ,接受 7.5Gy60 Coγ射线一次性全身均匀照射 ,照射后进行同基因小鼠骨髓移植 ,并分别胃饲等量生理盐水与川芎嗪注射液 ,2次 /天。骨髓移植后第 7,14 ,2 1天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骨髓有核细胞表面CD31分子表达水平 ,计数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及骨髓有核细胞数 ,并做骨髓组织学检查。结果表明 :骨髓移植后第 7,14 ,2 1天川芎嗪治疗组的CD31表达水平 ,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和骨髓有核细胞计数以及骨髓细胞增生程度均高于骨髓移植对照组 (P <0 .0 1或P<0 .0 5 )。结论 :川芎嗪可以明显促进骨髓移植后骨髓有核细胞表面黏附分子CD31的表达水平 ,这可能是其促进造血重建的作用机制之一。
- 刘丹孙汉英刘文励孟凡凯刘振芳徐慧珍路武
- 关键词:川芎嗪同基因骨髓移植骨髓细胞造血重建
- 初诊慢性髓性白血病患者接受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现状分析:国内多中心、回顾性真实世界研究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回顾性分析国内初诊慢性髓性白血病(CML)患者接受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治疗现状。方法回顾性收集来自中国27个省市自治区共77个中心自2006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确诊、年龄≥18岁、确诊后6个月内接受伊马替尼、尼洛替尼、达沙替尼或氟马替尼作为一线治疗且资料相对完整的CML慢性期(CP)和加速期(AP)病例。分析一线TKI选择、目前用药现状、药物转换及原因,接受TKI治疗反应、结局及其影响因素。结果研究最终纳入6893例接受伊马替尼(4906例,71.2%)、尼洛替尼(1157例,16.8%)、达沙替尼(298例,4.3%)或氟马替尼(532例,7.2%)作为一线治疗的成人CML-CP(6453例,93.6%)和AP(440例,6.4%)患者。所有患者中位随访43(IQR 22~75)个月,共1581例(22.9%)患者由于耐药(1055例,15.3%)、不耐受(248例,3.6%)、为追求更好疗效(168例,2.4%)、经济或其他原因(110例,1.6%)换药。AP患者换药比例显著高于CP患者(44.1%对21.5%,P<0.001),且因耐药而转换治疗的比例也显著更高(75.3%对66.1%,P=0.011)。多因素分析显示,男性、低HGB浓度及ELTS评分中/高危组与CP患者较低的细胞遗传学、分子学反应获得率及较差的结局均相关,高WBC、一线接受第二代TKI治疗与较高的治疗反应获得率相关,初诊时携带Ph+附加染色体异常(ACA)与较差的无进展生存(PFS)相关,而Sokal评分中/高危组仅与较低的完全细胞遗传学反应、主要分子学反应获得率和较差的PFS相关;较低的HGB浓度和较大的脾脏与AP患者较低的细胞遗传学和分子学反应获得率相关,一线接受第二代TKI治疗与较高的治疗反应获得率相关,较低的PLT、较高的原始细胞比例和初诊时携带Ph+ACA与较差的无转化生存相关,初诊时携带Ph+ACA与较差的总生存相关。结论目前,绝大多数的初诊CP或AP CML患者可长期获益于TKI治疗,获得较好的治疗反应及生存结局。
- 张小帅刘兵城杜新张龑莉许娜刘晓力黎纬明林海梁蓉陈春燕黄健杨云帆朱焕玲潘崚王晓冬李国辉刘卓刚张延清刘振芳胡建达刘春水李菲杨威孟力韩艳秋林丽娥赵震宇涂传清郑彩凤白炎亮周泽平陈苏宁仇惠英杨莉洁孙秀丽孙慧周励刘泽林王淡瑜郭健欣庞丽萍曾庆曙索晓慧张伟华郑媛君江倩
- 关键词:多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