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伟谦

作品数:10 被引量:51H指数:4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81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南京军区医学科技创新课题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肉瘤
  • 6篇骨肉瘤
  • 4篇树突
  • 4篇树突状
  • 4篇树突状细胞
  • 4篇细胞
  • 4篇免疫
  • 3篇蛋白
  • 3篇血管
  • 3篇血管内皮
  • 3篇血管内皮抑制...
  • 3篇抑制素
  • 3篇荧光
  • 3篇荧光蛋白
  • 3篇人血
  • 3篇人血管
  • 3篇人血管内皮
  • 3篇重组人血管内...
  • 3篇晚期
  • 3篇细胞免疫

机构

  • 4篇南方医科大学
  • 3篇解放军第81...
  • 2篇南京军区南京...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解放军第18...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10篇黄伟谦
  • 5篇胡亚威
  • 5篇施鑫
  • 5篇周幸
  • 4篇贾绍昌
  • 3篇张闯
  • 3篇吴苏稼
  • 3篇陆萌
  • 3篇高艳荣
  • 3篇艾月琴
  • 3篇张燕
  • 3篇江龙委
  • 3篇胡建华
  • 3篇郑劼
  • 3篇姚露
  • 3篇赵华
  • 2篇流小舟
  • 2篇周光新
  • 2篇黎承军
  • 2篇任可

传媒

  • 4篇中国肿瘤生物...
  • 2篇临床肿瘤学杂...
  • 1篇医学研究生学...

年份

  • 3篇2016
  • 1篇2015
  • 6篇2012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原位红色荧光标记骨肉瘤肺转移裸鼠模型的建立
黄伟谦周幸胡亚威施鑫
关键词:骨肉瘤红色荧光蛋白肺转移
DC-CIK细胞治疗晚期卵巢癌的临床疗效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评价自体DC-CIK细胞治疗晚期卵巢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集2011年8月至2016年1月解放军第81医院肿瘤生物治疗科收治的28例Ⅳ期卵巢癌患者的PBMC,经实验室体外诱导培养获得DC和CIK细胞。DC通过卵巢癌细胞(HO-8910)裂解物致敏后与CIK细胞回输至患者体内,观察DC-CIK细胞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28例晚期卵巢癌患者经DC-CIK细胞免疫治疗后,ORR为7.1%(2/28),DCR为64.3%(18/28);12、36、50个月的累积生存率分别为有75%、53%和42%。经DC-CIK细胞治疗后患者外周血CD3^+CD8^+细胞比例显著升高[(23.35±7.52)%vs(29.49±8.16)%;t=-3.340,P<0.01],CD4^+/CD8^+比例显著下降[(1.61±0.84)%vs(1.21±0.74)%;t=2.785,P<0.05],CD3^+、CD3^+CD4^+、CD3^-CD56^+、CD4^+CD25^+细胞比例及CA125、CA199、TSGF水平均无显著变化(均P>0.05);患者治疗后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DC-CIK细胞治疗可改善晚期卵巢癌患者免疫状态,提高其中远期生存率,患者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可行。
郑劼江龙委姚露陆晓杨爱珍艾月琴张燕张闯黄伟谦高艳荣赵华胡建华贾绍昌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晚期卵巢癌细胞免疫治疗临床疗效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恩度)联合化疗治疗骨肉瘤的临床研究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骨肉瘤是好发于青少年的恶性肿瘤,预后较差。目前的化疗效果不能提高患者的5年生存率。近年来内皮抑素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的作用受到重视,文中评价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恩度)治疗骨肉瘤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明确诊断为骨肉瘤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即恩度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恩度联合化疗治疗,对照组单用化疗药物治疗,观察2组的临床受益率、生活质量评分和不良反应。结果 22例骨肉瘤患者纳入本研究。试验组和对照组的临床受益率分别为100%和71.4%,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预期以外的不良事件发生。结论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恩度对骨肉瘤显示出一定的抗肿瘤活性,安全性较好,值得进一步研究。
周幸施鑫吴苏稼周光新黎承军陆萌任可流小舟胡亚威黄伟谦
关键词: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骨肉瘤
DC-CIK免疫细胞治疗晚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被引量:11
2016年
目的:观察自体DC联合CIK细胞治疗晚期乳腺癌患者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并分析相关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至2014年12月在解放军第81医院进行DC-CIK细胞治疗的42例晚期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评价近期疗效,并观察DC-CIK细胞治疗的安全性。分析患者生存期,评价远期疗效,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预后因素,并采用配对t检验分析患者治疗前后免疫功能。结果:42例晚期乳腺癌患者经DC-CIK细胞治疗后,客观缓解率为38.1%(16/42),疾病控制率为61.9%(26/42);1年生存率为59%,2年生存率为48%,3年生存率为48%;肿瘤标记物CA153治疗后显著性降低;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除辅助性T细胞(CD3^+CD4^+)水平显著性升高外,其他淋巴细胞亚群无显著性变化。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部位(P=0.012)、治疗前CA153水平(P=0.000)是DC-CIK细胞治疗预后的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前CA153水平(P=0.003)是DC-CIK细胞治疗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晚期乳腺癌患者经DC-CIK细胞治疗后,无明显不良反应,可能提高患者长期生存率,产生临床获益,安全可行。
姚露张燕黄伟谦艾月琴郑劼高艳荣张闯赵华胡建华江龙委贾绍昌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乳腺癌免疫细胞治疗临床疗效
表达红色荧光蛋白的人骨肉瘤143B原位模型的活体荧光成像及内皮抑素联合化疗研究
研究背景:肉瘤是最常见的原发性高度恶性肿瘤之一,起源于间叶组织的恶性肿瘤称为肉瘤,多发生于皮肤、皮下、骨膜及长骨两端,肉瘤生长迅速,肿瘤晚期常有坏死、出血、切面灰红色、质均匀细如生鱼肉状,早期即可发生血行转移。骨肉瘤是其...
黄伟谦
关键词:骨肉瘤红色荧光蛋白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
文献传递
骨肉瘤中RECK和MMP-2基因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2012年
目的探讨RECK和MMP-2基因在骨肉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荧光实时定量PCR(RT-PCR)对我院2001年至2006年45例骨肉瘤手术切除标本中RECK mRNA、MMP-2 mRNA进行检测,同时结合患者的性别、年龄、转移、复发等临床病理特征,分析其表达的临床意义。结果 45例骨肉瘤组织中RECK mRNA和MMP-2 mRNA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38.15±14.15和65.00±22.86,两者表达呈负相关(r=-0.740,P=0.000)。RECK mRNA和MMP-2 mRNA表达与性别、年龄、肿瘤部位、组织亚型无关(P>0.05),与肿瘤复发、转移及5年生存期显著相关(P<0.05)。结论 RECK mRNA和MMP-2 mRNA表达与骨肉瘤转移、复发及预后相关,可作为预测骨肉瘤转移、复发及预后的分子指标。
胡亚威施鑫吴苏稼黄伟谦周幸
关键词:RECKMRNAMMP-2MRNA骨肉瘤预后
树突状细胞疫苗联合射频消融术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临床疗效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探讨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疫苗联合射频消融术(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colorectal liver metastases,CRLM)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8月至2014年8月在解放军第八一医院确诊并行RFA治疗的46例CRLM患者,其中26例进行DC疫苗联合RFA治疗(DC-RFA组),20例单纯进行RFA治疗(RFA组),比较两组患者近期、远期疗效,免疫功能,安全性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1)DC-RFA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2.31%vs 70.00%,P<0.05);DC-RFA组与RFA组治疗后6个月生存率分别为96.15%、90.00%;1、2年生存率DC-RFA组略优于RFA组(P>0.05);(2)DC-RFA组外周血CD3^+、CD4^+、CD4^+/CD8^+百分比明显升高(P<0.05),CD8^+数值降低(P>0.05);RFA组治疗后外周血CD3^+、CD4^+及CD4^+/CD8^+百分比明显升高(P<0.05),CD8^+数值升高(P>0.05);(3)DC-RFA组治疗后仅有2例低热,1例过敏反应,对症处理后均恢复正常;(4)DC-RFA组患者生活质量有所提高,尤其是疼痛控制和精神状态方面。结论:DC疫苗联合RFA治疗CRLM患者可提高单纯RFA治疗的效果、延长生存期、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同时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且治疗安全可靠。
瞿霏霏黄伟谦张闯贾绍昌张斌徐敏
关键词:结直肠癌肝转移射频消融术树突状细胞细胞免疫治疗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恩度)联合用药治疗骨肉瘤的初步观察
周幸黄伟谦施鑫吴苏稼周光新黎承军陆萌任可流小舟胡亚威
关键词: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骨肉瘤
原位红色荧光标记骨肉瘤肺转移裸鼠模型的建立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利用红色荧光蛋白(RFP)基因建立原位骨肉瘤肺转移裸鼠模型,为体内监测骨肉瘤的生长及抗肿瘤药物的药效评价建立一种肿瘤动物模型。方法以包含逆转录病毒pLNCX-DsRed-2的PT67包装细胞转染人骨肉瘤细胞系143B,在裸鼠胫骨近端原位接种使其成瘤,活体荧光成像系统观察骨肉瘤的生长及肺转移情况。结果获得稳定表达红色荧光蛋白的人骨肉瘤细胞株,原位接种的肿瘤发生率达100%,肺转移率为80%。通过活体荧光成像系统于移植1周观察到肿瘤形成,移植4周肿瘤呈梭形膨胀,移植6周肿瘤呈分叶状球形,发光强度亦逐渐增加。结论通过建立原位骨肉瘤肺转移裸鼠模型可以观察原位骨肉瘤的不同生长过程以及肺转移情况,是研究骨肉瘤生长及肺转移相关因素的一种重要工具。
黄伟谦陆萌周幸胡亚威施鑫
关键词:骨肉瘤红色荧光蛋白肺转移
DC-CIK细胞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被引量:21
2015年
目的:评价自体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ytokine-induced killer,CIK)细胞治疗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集2011年7月至2015年3月解放军第81医院肿瘤生物治疗科收治的142例Ⅲ~Ⅳ期结直肠癌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经实验室体外诱导培养DC和CIK细胞。DC细胞通过结肠癌细胞株COLO 320或直肠癌细胞株HCT-116裂解物致敏后与CIK细胞回输至结直肠癌患者,观察DC-CIK细胞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142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经DC-CIK细胞免疫治疗后,客观缓解率为16.2%,疾病控制率为60.6%;1年生存率为47%,2年生存率为31%,3年生存率为31%;经细胞治疗后外周血CD3+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CD3+CD56+NK细胞、CD4+CD25+Treg细胞比例、CD4+/CD8+比值及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水平均无显著变化;单因素分析显示,TNM分期(P=0.015)、治疗次数(P=0.037)及治疗前CEA值的正常与否为DC-CIK治疗结直肠癌的预后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治疗次数(P=0.024)和年龄(P=0.015)与DC-CIK治疗结直肠癌的预后密切相关。结论:DC-CIK细胞免疫治疗可能改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远期生存率,可产生临床获益,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可行。
郑劼江龙委姚露艾月琴张燕黄伟谦高艳荣张闯赵华胡建华贾绍昌余书勇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晚期结直肠癌细胞免疫治疗临床疗效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