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作者详情>马景涛

马景涛

作品数:32 被引量:111H指数:7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卫生厅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河北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指导项目河北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心力衰竭
  • 5篇血压
  • 5篇衰竭
  • 5篇他汀
  • 5篇高血压
  • 5篇伐他汀
  • 4篇心肌
  • 4篇手术
  • 3篇毒性
  • 3篇心绞痛
  • 3篇心力衰竭患者
  • 3篇心脏
  • 3篇心脏毒性
  • 3篇抑制剂
  • 3篇脏毒
  • 3篇制剂
  • 3篇沙坦
  • 3篇注射液
  • 3篇疗效
  • 3篇疗效观察

机构

  • 30篇河北医科大学...
  • 2篇河北省老年病...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河北中医学院

作者

  • 30篇马景涛
  • 11篇李星涛
  • 10篇刘亚林
  • 9篇孙芳毅
  • 8篇付华
  • 6篇刘宇
  • 6篇姚铁柱
  • 3篇徐芳
  • 3篇侯娟
  • 2篇王洪琰
  • 2篇杨立伟
  • 2篇张宁
  • 2篇白世祥
  • 2篇张思洁
  • 2篇乔治斌
  • 2篇何宏涛
  • 2篇高威
  • 2篇徐志宏
  • 2篇郭丽敏
  • 2篇张丙贵

传媒

  • 5篇河北医药
  • 4篇临床荟萃
  • 3篇疑难病杂志
  • 2篇中国实验方剂...
  • 2篇山东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心血管康复医...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中国肿瘤
  • 1篇肿瘤学杂志
  • 1篇肿瘤防治研究
  • 1篇中国实用内科...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实用心脑肺血...
  • 1篇药物不良反应...
  • 1篇中国临床药理...
  • 1篇中华医学会心...

年份

  • 1篇2025
  • 2篇2017
  • 5篇2016
  • 1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09
  • 4篇2008
  • 2篇2007
  • 6篇2006
  • 1篇2004
  • 3篇2001
  • 1篇1997
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阿托伐他汀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和C反应蛋白的影响
2006年
目的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应用阿托伐他汀后对心功能和 C 反应蛋白(CRP)的影响及意义。方法对2003年2月至2005年8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心内科的62例 CHF 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对照组32例只采用常规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心功能和 CRP 变化。结果用药前两组患者心功能和 CRP 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加用阿托伐他汀的病人,心功能较对照组比较有明显改善(P<0.05);用药后两组病人血浆 CRP 均有明显降低(P<0.05),但加用阿托伐他汀组的病人,其血浆 CRP 较对照组比较又有明显降低(P<0.05)。结论 CHF 患者加用阿托伐他汀可明显改善心功能,降低 CRP。
刘亚林马景涛李星涛付华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功能反应蛋白
蛋白激酶C抑制剂对苏尼替尼所致心脏毒性的保护作用
2025年
目的在细胞和整体动物水平探讨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PKC)抑制剂对苏尼替尼(Sunitinib,SU)引发心脏毒性的保护作用。方法新生大鼠心肌细胞(neonatal rat ventricular myocytes,NRVMs)在不同浓度的SU(1,5,10μmol/L)中进行孵育,检测细胞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含量、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释放量及线粒体膜电位(mitochondrial membrane potential,MMP)。然后观察非选择性PKC抑制剂(bisindolylmaleimide 1,Bis-1)、选择性新型PKC抑制剂(Rotterlin)或抑制肽对SU引发心肌细胞毒性的影响。雄性C57小鼠随机分为4组,即正常对照组、SU组、SU+PKC抑制剂白屈菜红碱(chelerythrine,CHE)低剂量(0.375 mg·kg^(-1)·d^(-1))及CHE高剂量(0.75 mg·kg^(-1)·d^(-1))组。连续灌胃SU同时腹腔注射CHE,给药3周后取心脏组织,提取线粒体,检测心肌细胞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Ⅳ和Ⅴ活性;电镜观察心肌细胞线粒体结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心肌磷酸化PKC亚型包括PKCα、PKCε以及PKCδ的表达情况。结果SU孵育NRVMs后呈浓度与时间依赖性减少ATP含量、增加LDH释放量、降低线粒体膜电位。非选择性PKC抑制剂Bis-1可预防SU引发的上述改变;选择性新型PKC抑制剂Rotterlin和新型PKCε抑制肽亦可预防SU引起的上述各项指标的变化。小鼠给予SU后,心肌细胞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Ⅳ和Ⅴ的活性均显著下降,电镜显示,心肌细胞线粒体出现明显肿胀、嵴融合等形态改变;同时给予不同剂量的CHE后,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Ⅳ和Ⅴ的活性均显著升高,电镜结果显示,CHE明显减轻SU所致线粒体形态改变。Western检测显示,SU组心肌磷酸化PKCε表达量显著升高,而磷酸化PKCδ、PKCα表达量则无明显变化;高剂量的CHE显著抑制了磷酸化PKCε的过表达,使其恢复至对照组水平。结论PKC抑制剂对SU导致的心脏毒性具有显著保护作用,此作用可能源于抑制新型PKC(主要是PKCε亚型)的�
邱素华章华顾盼师晨霞马景涛许彦芳
关键词:蛋白激酶C抑制剂心脏毒性
贝伐珠单抗导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例报道被引量:1
2016年
0引言结直肠癌是临床上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饮食结构的改变等因素,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贝伐珠单抗在结直肠癌中的应用临床上十分常见,但其所致急性心肌梗死在国内未见文献报道,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收治1例,现报道如下。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51岁,主因腹痛1周于2015年2月28日入院。入院查体:体温36.5℃、心率78次/分、呼吸19次/分、血压137/88 mm Hg。
姚铁柱马景涛史健
关键词:结肠肿瘤心肌梗死
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0比值及脑钠肽水平的早期干预被引量:2
2009年
孙芳毅刘菊英马景涛
关键词: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0利钠肽阿托伐他汀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并发下壁心脏破裂1例被引量:2
2007年
刘亚林付华马景涛孙芳毅李星涛
关键词:心肌梗塞心脏破裂心电描记术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中醛固酮的变化
2006年
目的观察缬沙坦、苯那普利和2者合用对心力衰竭患者血浆醛固酮的影响及疗效。方法将60例心力衰竭患者分为3组,分别为口服缬沙坦组(valsartan,80mg/d)、苯那普利组(benazepril,10mg/d)和缬沙坦(80mg/d)与苯那普利(10mg/d)联合治疗组,均治疗4周。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血浆醛固酮的变化。结果缬沙坦组醛固酮水平治疗后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苯那普利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联合治疗组治疗后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结论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或ARB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合用对醛固酮的抑制作用强于ACEI。
马景涛刘亚林李星涛
关键词: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心力衰竭放射免疫技术醛固酮
怀疑紫杉醇联合奈达铂致晚期心律失常1例
2016年
1病例资料患者,女,66岁,因子宫内膜癌ⅢC1期术后放化疗2年余,为进一步检查于2015年8月13日入我院。入院查体:T36.5℃、P78次/min、R19次/min,BP137/88mm Hg;神清语利,查体合作。两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率78次/min,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腹部平坦,腹软,叩诊鼓音,肠鸣音正常。双下肢无水肿。
姚铁柱陈玉红马景涛侯娟
关键词:紫杉醇奈达铂心律失常
阿托伐他汀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C反应蛋白和vonWillebrand因子的影响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应用阿托伐他汀后对心功能和C反应蛋白(CRP)、von- Willebrand因子(vWF)的影响及意义。方法随机选择91例CHF患者,EF<0.35,46例加用阿托伐他汀,另外45例作为对照组。观察治疗前后心功能和CRP、vWF的变化。结果(1)用药前两组患者心功能和CRP、vWF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加用阿托伐他汀的患者,心功能较对照组比较有明显改善(P<0.05);(3)用药后两组患者CRP、vWF水平均有明显降低(P<0.05),但外周血管阻力(SVR)无明显差异;(4)加用阿托伐他汀组的患者,其心率(HR)、CRP、vWF水平均较对照组治疗后有明显降低(P<0.05)。结论CHF患者加用阿托伐他汀可明显改善心功能,降低HR、血清CRP和vWF水平。
刘亚林马景涛付华李星涛
关键词:心力衰竭充血性心功能阿托伐他汀C反应蛋白VONWILLEBRAND因子
氯沙坦治疗老年高血压病的疗效观察被引量:3
2001年
目的 :观察氯沙坦对老年高血压病的降压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 :32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应用氯沙坦 5 0 mg,每日一次 ,记录诊室血压以及 2 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 ,同时进行有关检验。结果 :氯沙坦有明显降压作用 ,总有效率为 78.2 % ,2 4小时平均血压及血压负荷均明显降低 (P<0 .0 5 ) ,使收缩压及舒张压的谷峰比值均大于 5 0 %。治疗前、后的心率 ,血、尿常规 ,肝、肾功能 ,血脂等均无明显变化 ,仅尿酸降低 (P<0 .0 5 )。结论 :氯沙坦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降压药 ,对老年高血压病可作为一线降压药物。
李星涛刘亚林马景涛刘宇孙方毅
关键词:氯沙坦高血压老年
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应用ACEI和ACEI联合ARB的随机对照研究被引量:7
2006年
目的 探讨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治疗中联合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拈抗剂(ARB)的安全性和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自2005年2月-2006年2月扎入选91例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患者.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入选患者分为ACEI组46例和ACH联合ARB组45例。2组均应用氢氯噻嗪25mg/d,用药前血钾、肝功能、肾功能均正常.ACEI组给予培哚普利。4mg/d;ACEI联合ARB组给予培哚普利。4mg/d,缬沙坦80mg/d,均以血压降至140/90mmHg以下为达标。监测用药1个月前后的血钾、C反心蛋白(CRP)、血肌酐水平及心功能变化。,结果(1)未见血钾及咀肌酐的异常增高。(2)与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血浆CRP浓度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2组间比较亦有显著差异(P〈0.05)。(3)2组患者治疗后心脏收缩功能改变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但2组间比较尤显著差异(P〉0.05)。(4)2组治疗前后心室舒张功能改变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2组间比较亦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在应用排钾利尿剂的基础上,联合应用ACEI和ARB冶疗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小但可以增加控制高血压的疗效,而且不会导致血钾、血肌酐水平的异常增高,并且町降低血清CRP浓度。在改善心脏收缩功能的同时,明显改善心脏的舒张功能。
刘亚林马景涛孙芳毅李星涛
关键词: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高血压心力衰竭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