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钟建

作品数:57 被引量:230H指数:9
供职机构: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新世纪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45篇期刊文章
  • 10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1篇医药卫生
  • 5篇文化科学
  • 2篇电子电信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5篇益肾
  • 14篇中医
  • 13篇益肾活血
  • 13篇益肾活血方
  • 13篇肾纤维化
  • 13篇活血
  • 13篇活血方
  • 10篇肾病
  • 7篇血管
  • 7篇肾脏
  • 7篇内皮
  • 6篇信号
  • 6篇信号通路
  • 6篇通路
  • 5篇单侧
  • 5篇单侧输尿管
  • 5篇血管内皮
  • 5篇输尿管
  • 5篇尿管
  • 5篇中药

机构

  • 50篇广西中医药大...
  • 31篇广西中医药大...
  • 1篇江西中医药大...
  • 1篇安徽中医药大...

作者

  • 56篇钟建
  • 15篇赵宁博
  • 6篇罗芳
  • 4篇唐农
  • 4篇史伟
  • 3篇王琳
  • 3篇李夏露
  • 3篇吕冬宁
  • 2篇蓝芳
  • 2篇朱智德
  • 2篇李成林
  • 2篇李洁
  • 2篇张振千
  • 2篇黄雪霞
  • 2篇向清
  • 2篇王庆高
  • 2篇陶志虎
  • 2篇温志浩
  • 2篇潘朝锌
  • 2篇凌芸

传媒

  • 4篇中华中医药学...
  • 3篇实用中医内科...
  • 3篇大众科技
  • 3篇辽宁中医杂志
  • 3篇世界科学技术...
  • 3篇广西中医药大...
  • 2篇中国实验方剂...
  • 2篇继续医学教育
  • 1篇中国中医药信...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卫生职业教育
  • 1篇海南医学院学...
  • 1篇河北中医
  • 1篇中医杂志
  • 1篇湖南中医杂志
  • 1篇中国实用内科...
  • 1篇中医教育
  • 1篇南京中医药大...
  • 1篇山东中医药大...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年份

  • 1篇2025
  • 6篇2024
  • 4篇2023
  • 4篇2022
  • 4篇2021
  • 3篇2020
  • 5篇2019
  • 3篇2018
  • 4篇2017
  • 2篇2016
  • 8篇2015
  • 8篇2014
  • 4篇2013
5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温阳通络泄浊方对尿毒症透析患者Klotho-FGF23轴及血管钙化的影响
目的:观察温阳通络泄浊方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Klotho-FGF23调节轴及血管钙化的影响。方法将9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抽样分为常规透析组(A组)、常规透析+温阳通络泄浊方组(B组),每组各45例,检测患者治疗前后...
钟建
关键词:温阳通络常规透析尿毒症FGF
文献传递
温阳通络泄浊方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钙化的影响被引量:18
2016年
目的探讨温阳通络泄浊方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钙化的影响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9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5例。对照组在基础治疗同时进行常规透析,每周透析3次,每次4 h。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温阳通络泄浊方,每日1剂,每日两次,两组均治疗90天。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化指标[血清白蛋白(ALB)、钙(Ca^(2+))、磷(P^(^3+))、钙磷乘积、甲状旁腺激素(i PTH)、碱性磷酸酶(ALP)、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敏C反应蛋白(hs CRP)]、血清Klotho蛋白、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水平及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心脏瓣膜钙化率的变化。结果试验组治疗后TC、LDL-C、hs CRP、P^(3+)、钙磷乘积、i PTH、ALP、FGF-23水平及CACS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降低,Klotho水平明显升高(P<0.05);对照组治疗前心脏瓣膜钙化率为48.06%,治疗后为48.35%,试验组治疗前为47.74%,治疗后为46.59%,试验组治疗后心脏瓣膜钙化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阳通络泄浊方可能通过调节血清Klotho、FGF-23水平,改善血脂代谢紊乱,缓解炎症反应,降低甲状旁腺分泌水平,从而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钙化及损伤。
钟建唐农史伟黄雪霞赵宁博刘朝业
关键词:血液透析钙磷代谢血管钙化KLOTHO蛋白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
温阳通络法对CKD4期慢性肾衰竭临床疗效的观察
目的 观察温阳活血通络法治疗慢性肾衰竭(CKD)4 期阳虚血瘀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入组CKD4 期患者60 例,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各30 例,对照组予常规西药基础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温阳通络法'治疗.两组...
钟建
“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桂派小儿 推拿新技术的实践教学探索
2024年
以“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桂派小儿推拿新技术为例,采用“项目驱动—项目引领—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推广应用”的实践模式,以期为中医药院校“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参考,同时促进桂派小儿推拿新技术推广与应用。
李海娟梁静林强梁晓宁钟建易蔚周蓓
关键词:小儿推拿实践教学
肾纤维化过程的络病问题探讨
肾间质纤维化主要发病关键是肾气化衰败,分清泌浊功能障碍,不能及时疏导、转输、运化水液及毒物,因而形成瘀血浊毒等实邪发为本病.结合中医'络病'理论,肾间质纤维化的病机则可归纳为络脉瘀阻、络脉瘀塞、络息成积三种,此三种病机均...
钟建
关键词:肾纤维化络病理论病理机制中药治疗
文献传递
基于证候学研究益气地黄汤对气阴两虚型IgA肾病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
2025年
目的基于证候学研究益气地黄汤对气阴两虚型免疫球蛋白A(IgA)肾病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揭示其在该病证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60例气阴两虚型IgA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益气地黄汤。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主要症状改善情况,临床疗效,中医症状评分,血常规指标[红细胞计数(RBC)、白细胞计数(WBC)、血红蛋白(HGB)]及肝功能指标[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肾功能指标(尿沉渣红细胞计数、24 h尿蛋白定量、尿素氮和肌酐),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临床主要症状疲乏、气短、口干舌燥、五心烦热改善率分别为83.33%、80.00%、76.67%、7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3.33%、50.00%、43.33%、33.33%,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67%(26/3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3.33%(19/30),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主要症状评分、次要症状评分以及总分均有所下降,且治疗组的主要症状评分(5.87±1.48)分、次要症状评分(3.10±1.35)分、总分(8.97±1.63)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8.87±2.10)、(4.07±1.36)、(12.94±2.94)分,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RBC、WBC、HGB、ALT、AST组间组内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的尿沉渣红细胞计数、24 h尿蛋白定量、尿素氮和肌酐水平均有所下降,且治疗组的尿沉渣红细胞计数(8.23±1.96)个/μl、24 h尿蛋白定量(0.63±0.04)g/24 h、尿素氮(4.40±1.59)mmol/L、肌酐(74.17±2.43)μmol/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2.33±1.69)个/μl、(0.95±0.05)g/24h、(5.43±1.52)mmol/L、(82.17±2.20)μmol/L,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χ^(2)=0.577,P=0.448>0.05)。结论益气地黄汤能显著改善气阴两虚型IgA肾病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及肾功能,减轻血尿和蛋白尿症状,治疗�
黎凤仪钟建罗锦伟
关键词:免疫球蛋白A肾病气阴两虚型临床疗效
益肾活血方联合氯沙坦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内源性硫化氢及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观察益肾活血方联合氯沙坦治疗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内源性硫化氢、炎症细胞因子以及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抽样法分为益肾活血方组、氯沙坦组、联合用药组,每组各30例,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LDL-C),同型半胱氨酸(Hcy),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硫化氢(H2S),硫化血红蛋白(SHb),血浆内皮素(ET-1),一氧化氮(NO),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水平和血流介导性内皮舒张功能(FMD)。结果:联合用药组[TC(3.68±0.85)mmol·L-1,LDL-C(2.07±1.61)mmol·L-1,Hcy(31.76±17.23)μmol·L-1]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5.29±1.28)mmol·L-1,(3.45±1.84)mmol·L-1,(35.97±18.23)μmol·L-1],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hs-CRP(15.23±4.01)mg·L-1,H2S(9.81±5.61)nmol·L-1,SHb(5.58±1.29)%,ET-1(20.77±10.01)ng·mol-1,NO(17.42±8.81)μmol·L-1,TNF-α(39.6±6.53)ng·L-1,IL-6(37.6±3.51)ng·L-1水平和FMD(10.05±.3.56)%较治疗前显著改善[(19.13±6.18)mg·L-1,(5.51±3.24)nmol·L-1,(2.04±0.49)%,(25.39±14.26)ng·mol-1,(13.14±6.59)μmol·L-1,(42.4±7.61)ng·L-1,(40.6±4.62)ng·L-1,(6.67±1.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益肾活血方联合氯沙坦能显著改善维持性血透患者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损伤。
钟建赵宁博
关键词:益肾活血方血液透析血管内皮功能
基于国家专利的中药复方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用药规律研究被引量:7
2022年
目的通过对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CGN)中药复方专利进行数据挖掘,研究其用药规律,为临床治疗与中药新药研发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中国专利公布公告网获取治疗CGN中药复方专利数据,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对证型分布、用药频数进行统计,运用关联规则分析、熵聚类分析复方药物配伍规律,并进行复杂网络展示。结果纳入治疗CGN中药复方专利316项,涉及药物798味,常见证型为脾肾气虚证(79次,25.00%),高频单味药为黄芪(155次,49.05%),高频对药为黄芪-茯苓(80次,25.32%),高频角药为黄芪-白术-茯苓(50次,15.82%),重要关联规则有"黄芪,白术,泽泻→茯苓"等,核心药物为黄芪、茯苓、白术,核心组合有"党参-红花-益母草"等,新方有"党参-红花-益母草-白术-茯苓-山药"等。结论CGN临床治疗和中药新药研发可针对常见证型,优先考虑以培补脾肾、温阳化气为法,兼以活血通络,以黄芪、茯苓、白术等为核心处方药物进行配伍加减。
卢登勇石晓冬吴慧敏陈宇珊左金巾翁雪莹罗芳钟建
关键词:慢性肾小球肾炎中药复方配伍规律数据挖掘
益肾活血方对CKD3-4期血瘀证患者ADAMTS13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观察益肾活血方对慢性肾脏病CKD3-4期血瘀证患者临床疗效、炎症细胞因子以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6例CKD3-4期患者随机抽样法分为西药常规治疗组(对照组)、益肾活血方+西药常规治疗组(治疗组),每组各43例,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血清Scr、BUN、GFR、TNF-α、IL-6水平和VWF:Ag、ADAMTS13活性。结果:益肾活血方治疗组一方面能明显改善CKD3-4期血瘀证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Scr、BUN水平,升高GFR;另一方面,益肾活血方还能明显降低患者血清TNF-ɑ、IL-6炎症因子水平及VWF活性,增加ADAMTS13活性。结论:益肾活血方能显著改善CKD3-4血瘀证患者临床症状,提高肾功能,降低炎症因子和减轻血管内皮损伤。
钟建刘朝业赵宁博吕冬宁
关键词:慢性肾脏病血瘀证益肾活血方血管内皮
益肾活血方对UUO大鼠肾脏HIF-1α、PDGF-BB、ICAM-1及VCAM-1表达的影响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观察益肾活血方对单侧输尿管结扎(UUO)大鼠中低氧诱导因子(HIF-1α)、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BB)、细胞间黏附因子1(ICAM-1)以及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采用UUO大鼠造成肾纤维化动物模型,并以益肾活血方、氯沙坦灌胃治疗,分别在术后第7天、第14天、第21天采集肾脏标本,运用免疫组化法检测HIF-1α、PDGF-BB、ICAM-1、VCAM-1在肾脏中的表达。结果:假手术组大鼠各时间点内,肾组织HIF-1α、PDGF-BB、ICAM-1、VCAM-1蛋白表达均在正常范围内;模型组大鼠随时间延长,肾组织HIF-1α、PDGF-BB、VCAM-1蛋白表达逐渐增加,给药组大鼠肾组织HIF-1α、PDGF-BB、ICAM-1、VCAM-1蛋白的表达有所降低(P<0.01或P<0.05),益肾活血方组降低优于氯沙坦组。结论:益肾活血方能明显改善肾纤维化过程中的内源性低氧状态、减轻大鼠肾间质的炎症反应,从而达到延缓肾间质纤维进展的作用。
钟建黎凤仪
关键词:益肾活血方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B细胞间黏附因子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单侧输尿管结扎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