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邓余良

作品数:20 被引量:47H指数:4
供职机构:安徽省霍山县植物保护站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重点科研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9篇农业科学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8篇茶蚕
  • 5篇杀虫
  • 3篇药效
  • 3篇杀虫剂
  • 3篇田间
  • 3篇农药
  • 3篇害虫
  • 3篇百合
  • 3篇茶树
  • 2篇药效试验
  • 2篇植物
  • 2篇水稻
  • 2篇饲料
  • 2篇人工饲料
  • 2篇种植面积
  • 2篇小绿叶蝉
  • 2篇颗粒体病毒
  • 2篇安全性
  • 2篇百合科
  • 2篇百合科植物

机构

  • 10篇安徽省农业科...
  • 6篇安徽省霍山县...
  • 4篇霍山县植保站
  • 3篇安徽省霍山县...
  • 1篇霍山县农业技...

作者

  • 20篇邓余良
  • 8篇章东方
  • 7篇丁永官
  • 7篇徐德进
  • 6篇陈锦绣
  • 4篇彭慧
  • 3篇任家福
  • 2篇蒋家璞
  • 2篇陈锦锈
  • 2篇金鑫
  • 2篇王成德
  • 2篇王云翔
  • 1篇刘云廷
  • 1篇汪海洋
  • 1篇李昌春
  • 1篇程裕清
  • 1篇衡永志
  • 1篇陆保国
  • 1篇储成虎
  • 1篇朱少应

传媒

  • 5篇安徽农业科学
  • 3篇植保技术与推...
  • 2篇现代农业科技
  • 1篇茶业通报
  • 1篇安徽农学通报
  • 1篇植物保护
  • 1篇中国生物防治
  • 1篇安徽农业
  • 1篇中国病毒学
  • 1篇生物防治通报
  • 1篇中国植保导刊
  • 1篇中国微生物学...

年份

  • 3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 4篇2003
  • 2篇1999
  • 2篇1997
  • 3篇1996
  • 1篇1995
  • 1篇1991
  • 1篇1989
  • 1篇1988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皖西山区药百合病害流行原因及其防治技术被引量:3
2006年
大别山区药百合种植品种为百合科植物卷丹(Lilium lancifum Thunb),主要分布于霍山县漫水河镇周边及山外丘陆地区的12个乡镇和相邻金寨县、舒城县、潜山县的部分乡镇,种植史已近20a。种植面积约1万hm^2。近年来以灰霉病、叶尖干枯病和炭疽病为主的三大病害日趋严重。初始发病期一般较种植初期提前15d左右,最早提前35d,造成植株地上部分成片的发黄直至枯死,
邓余良彭慧金鑫
关键词:百合病害百合科植物种植面积
白僵菌防治茶小绿叶蝉试验被引量:10
1996年
本文报导了利用白僵菌防治茶小绿叶蝉的效果,采取菌、药混用提高防效至60.4%,有一定增效作用.提出了利用从原寄主分离菌株以提高其防效的可能性。
丁永官章东方徐庆丰邓余良
关键词:茶小绿叶蝉白僵菌生物防治
茶蚕颗粒体病毒的增殖技术研究
1996年
以天然食料茶技接种茶蚕颗粒体病毒感染茶蚕幼虫批量增殖病毒,在室内外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室内增殖茶蚕颗粒体病毒量的多少是随着接种病毒浓度增大而相应提高,其感染浓度以1×10-2mg/ml为宜,感染时间以病毒感染后7—9d为高;茶蚕各龄每条感病虫尸病毒含量是随虫龄的增大而成倍增加,在生产中以4龄幼虫和感染病毒为好.野外增殖病毒以9—10月期间茶蚕幼虫为2—3龄期,剂量病毒6g/ha标准粉常规喷雾,至茶蚕感病末期到死亡后1—2d采收为宜;取得了增殖病毒死虫65.625kg/ha的成效.
丁永官章东方陈锦锈徐德进邓余良
关键词:增殖茶蚕
茶蚕颗粒体病毒(AbGV)杀虫剂生产应用技术研究被引量:1
1996年
本项研究分离鉴定了14对昆虫病毒,其中AbGV等5种病毒为我国首次发现。对AbGV生物学特性、理化特性、安全性、病毒杀虫剂研制等进行了较全面系统研究。建立了AbGV杀虫剂生产工艺流程,研制了0.5%AbGV悬浮剂.9.5%病毒复合液剂,7.5%病毒复合悬浮剂。并进行较大面积防治试验示范应用.取得良好防治效果和社去经济效益、生态效益。
陈锦绣丁永官章东方徐德进蒋家璞黄晓沐邓余良陈造亚许成桑
关键词:茶蚕颗粒体病毒杀虫剂
安徽霍山县茶毛虫大发生的原因及其防治技术被引量:1
1997年
安徽霍山县茶毛虫大发生的原因及其防治技术邓余良衡永志王少武(安徽省霍山县农技推广中心霍山237200)茶毛虫又名长毛痒辣子,是我县1994年以来茶树的主要害虫。受害茶园一般减产15%左右,严重时茶树地上部分干枯死亡。发生范围由1994年的诸佛奄、石家...
邓余良衡永志王少武
关键词:茶树茶毛虫
豆突眼长 蝽发生及其防治方法研究被引量:1
1997年
豆突眼长蝽发生及其防治方法研究邓余良(安徽省霍山县农技推广中心霍山237200)豆突眼长蝽(ChauliopsfalaxScot)*,属半翅目显角亚目、长蝽科。系小型昆虫,人们称之为豆臭虫、花叶虫。分布在长江流域及我国南方地区,日本也有分布。此虫在霍...
邓余良
茶蚕颗粒体病毒液剂与复合液剂的田间应用被引量:3
1999年
本文报道茶蚕颗粒体病毒(AbGV)液剂与AbGV杀虫双复合液剂田间防治茶蚕的效果。AbGV液剂600ml/hm 2 防治卵盛孵期至低龄幼虫期的效果可达80.4% ~91.1% ,并有明显的持效,施药后1~3 年,茶蚕的自然感病率仍达47.6% ~62.3% ;AbGV杀虫双复合液剂(300m l/hm 2)防治卵盛孵期至幼虫3龄前幼虫的效果可达86.2% ~97.5% 。9~10月以应用复合液剂较好,能加快死亡速度。
丁永官章东方陈锦绣徐德进邓余良
关键词:茶蚕颗粒体病毒病毒杀虫剂田间应用
茶蚕颗粒体病毒与低剂量化学农药混用的研究被引量:2
1989年
在较低温度下,茶蚕颗粒体病毒防治茶蚕的效果不甚理想。试验证明与低剂量杀虫双混用,能增强病毒侵染力。经较大面积示范,亩施颗粒体病毒100毫克加杀虫双10毫升,防效可达83.2~93.5%,显著高于单用。
丁永官陈锦绣徐德进邵经根邓余良任家福
关键词:茶树杀虫双
联苯菊酯防治茶小绿叶蝉的研究被引量:6
2003年
试验结果表明 :联苯菊酯对茶小绿叶蝉防效显著 ,1%联苯菊酯SL 2 2 5 0、3 0 0 0、3 75 0ml/hm2 药后 7天校正防效分别为90 .5 9%、96.14 %和 96.2 3 % ,对茶树生长安全。
赵刚邓余良卢川平许蓉
关键词:联苯菊酯茶小绿叶蝉药效
频振式杀虫灯在粮食丰产科技工程项目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
2006年
朱少应邓余良陆保国程裕清储成虎
关键词:频振式杀虫灯丰产水稻纹枯病防治害虫生物制剂农药污染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