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帅

作品数:7 被引量:23H指数:3
供职机构:沈阳军区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基质干细胞
  • 5篇骨髓基质
  • 5篇骨髓基质干细...
  • 5篇干细胞
  • 4篇多巴
  • 4篇多巴胺
  • 4篇多巴胺能
  • 4篇神经元
  • 4篇细胞
  • 4篇分化
  • 4篇胺能
  • 3篇神经元分化
  • 2篇多巴胺能神经
  • 2篇多巴胺能神经...
  • 2篇能神经
  • 2篇能神经元
  • 2篇帕金森
  • 2篇帕金森病
  • 2篇细胞因子
  • 1篇单唾液酸四己...

机构

  • 7篇沈阳军区总医...

作者

  • 7篇赵帅
  • 7篇牛平
  • 5篇杜迎春
  • 5篇陈欢意

传媒

  • 2篇中风与神经疾...
  • 2篇国外医学(老...
  • 1篇中华神经科杂...
  • 1篇临床神经病学...
  • 1篇解剖科学进展

年份

  • 5篇2007
  • 2篇2006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周围神经细胞悬液对体外培养的骨髓基质干细胞诱导分化的影响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应用周围神经细胞悬液、中脑条件培养基与细胞因子联合诱导骨髓基质干细胞(MSCs)转化为多巴胺(DA)能神经元。探索体外诱导MSCs定向分化为DA能神经元的最佳条件。方法取雄性SD大鼠股骨和胫骨骨髓,进行MSCs的体外培养和传代扩增。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预诱导后,依据处理因素不同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周围神经细胞悬液组、周围神经细胞悬液+中脑条件培养基组)。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在诱导第7天进行神经元特异烯醇化酶(NSE),酪氨酸羟化酶(TH)免疫细胞化学检测。计数NSE和TH阳性细胞数,并计算阳性细胞百分比。结果对照组及实验各组7d NSE阳性细胞数分别为2.304±0.767,37.411±2.89.37.836±2.836(细胞数/每视野)。各组以周围神经细胞悬液+中脑条件培养基组NSE阳性细胞率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及实验各组7d TH阳性细胞数分别为0,10.44±0.511,16.671±0.544(细胞数/每视野)。以周围神经细胞悬液+中脑条件培养基组TH阳性细胞数量较多,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周围神经细胞悬液、中脑条件培养基与细胞因子联合可明显促进MSCs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并促进细胞表达TH。
赵帅牛平陈欢意杜迎春
关键词:骨髓基质干细胞多巴胺能神经元细胞因子
帕金森病中的炎症反应及抗炎治疗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06年
帕金森病是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以黑质和纹状体多巴胺能神经元进行性缺失为主要特点,其病因和发病机制不明。近年来,炎症能够导致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死亡的研究引起人们广泛关注,应用抗炎药物延缓帕金森病进展已成为该领域新的研究热点。本文就炎症反应在帕金森病中的作用以及抗炎药物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赵帅牛平
关键词:帕金森病炎症抗炎药物
正电子发射型断层成像技术与帕金森病疗效评价
2007年
帕金森病是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目前的治疗方法主要有药物治疗、立体定向手术、细胞移植及基因治疗等,评价其疗效的方法主要依据患者或实验动物的临床症状、行为表现的改善程度,和以此为基础的一些评价量表,缺乏客观准确性。功能影像技术-正电子发射型断层成像为帕金森病的发病机制、病理生理、早期诊断、鉴别诊断、疾病进展及并发症等的研究提供了直接有效的观察手段,受到人们关注。但其在帕金森病疗效评价方面的研究至今鲜有涉及。本文针对正电子发射型断层成像技术在帕金森病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作一概述,阐明正电子发射型断层成像技术作为一种客观评价各种治疗帕金森病方法疗效的有效手段应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赵帅牛平
关键词:帕金森病疗效评价
GDNF和GM1体外联合诱导骨髓基质干细胞向多巴胺能神经元分化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应用GDNF和GM1体外联合诱导MSCs转化为多巴胺能(DA)神经元。探索体外诱导MSCs定向分化为DA能神经元的最佳条件。方法取雄性Wistar大鼠股骨和胫骨骨髓,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获取单个核细胞。进行MSCs的体外培养和传代扩增。采用贴壁培养法使MSCs得到纯化。依据加入的神经营养因子不同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GM1组、GDNF组、GDNF+GM1组)。诱导过程中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分别在诱导第3天、第7天进行NSE、GFAP、TH免疫细胞化学检测。计数NSE和TH阳性细胞数,并计算阳性细胞百分比。采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对照组可见少量NSE阳性细胞。各实验组比较发现,GDNF+GM1组NSE阳性细胞率最高,GDNF组次之,GM1组最低。单独应用GDNF和GM1不能诱导MSCs表达TH,联合应用GDNF和GM1可诱导MSCs表达TH。随着诱导时间的延长,TH阳性表达增加。结论GDNF能够单独诱导MSCs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GM1不能单独诱导MSCs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但与GDNF联合,不仅可明显促进MSCs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而且部分细胞能够表达TH。
牛平陈欢意赵帅杜迎春
关键词:骨髓基质干细胞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预诱导对骨髓基质干细胞向多巴胺能神经元分化的影响被引量:8
2007年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预诱导对骨髓基质干细胞(MSCs)向多巴胺(DA)能神经元分化的影响。方法取雄性Wistar大鼠股骨和胫骨骨髓,进行MSCs的体外培养、传代扩增及纯化。bFGF预诱导24h后,依据加入的神经营养因子不同分为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GM1)组、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组和GDNF+GM1组,以及对照组。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分别在预诱导第3d、7d进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神经胶质酸性蛋白(GFAP)、酪氨酸羟化酶(TH)免疫细胞化学检测。计数NSE和TH阳性细胞数,并计算阳性细胞百分比。结果对照组见少量NSE阳性细胞。实验组于诱导第3d、7d见较多数量的NSE、TH阳性细胞,GFAP阴性。bFGF预诱导各组中GDNF+GM1组NSE、TH阳性细胞率最高,GDNF组次之,GM1组最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bF-GF预诱导不仅可明显促进GDNF、GM1诱导MSCs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表达神经元细胞标志物——NSE;还可促进MSCs向DA能神经元分化,表达DA能神经元标志物——TH。
陈欢意牛平赵帅杜迎春
关键词: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骨髓基质干细胞多巴胺能神经元
改良贴壁培养法简单的骨髓基质干细胞分离纯化法被引量:8
2007年
骨髓基质干细胞(marrow stromal cells,MSCs)来源广泛,取材容易,体外培养可迅速增殖,移植物抗宿主反应轻,体外诱导可分化为神经胶质细胞和神经元样细胞等。近年来,MSCs移植已被用于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及脑缺血的治疗研究中。目前MSCs的常用分离方法主要有4种,即贴壁筛选法、密度梯度离心法、流式细胞仪分离法、免疫磁珠分离法,各有优缺点。本文介绍一种比较理想、简单的分离纯化方法改良贴壁培养法。
陈欢意牛平赵帅杜迎春
关键词:骨髓基质干细胞细胞分离培养法贴壁移植物抗宿主反应免疫磁珠分离法
体外中脑微环境下骨髓基质干细胞向多巴胺能神经元分化的实验研究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应用中脑条件培养基与细胞因子联合诱导骨髓间质干细胞(MSCs)转化为多巴胺能(DA)神经元,探索体外诱导 MSCs 定向分化为 DA 能神经元的最佳条件。方法取雄性 Wistar大鼠股骨和胫骨骨髓,进行 MSCs 的体外培养和传代扩增。采用贴壁培养法使 MSCs 得到纯化。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预诱导后,依据加入的神经营养因子不同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GM_1)组、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组、GDNF+GM_1组、GDNF+GM_1+中脑条件培养基组]。诱导过程中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分别在诱导第3、7天进行神经元特异烯醇化酶(NSE)、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酪氨酸羟化酶(TH)免疫细胞化学检测。计数 NSE和 TH 阳性细胞数,并计算阳性细胞百分比。结果各实验组于诱导第3、7天见不同数量的 NSE、TH阳性神经元样细胞,GFAP 阴性。对照组及实验各组7 d 时 NSE 阳性细胞数(个/视野,n=10)分别为:对照组2.214±0.779,GM_1组22.014±3.624,GDNF 组31.345±2.850,GDNF+GM_1组40.314±4.203,GDNF+GM_1+中脑条件培养基组45.257±5.999。实验各组以 GDNF+GM_1+中脑条件培养基组 NSE 阳性细胞率最高,依次为 GDNF+GM_1组、GDNF 组、GM_1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独应用 GDNF 和 GM_1不能诱导 MSCs 表达 TH,二者联合应用可诱导 MSCs 表达 TH,加入中脑条件培养基可使 TH 阳性细胞率明显增加,而且随着共培养时间的延长,TH 阳性表达增加更显著。结论中脑条件培养基与细胞因子联合可明显促进 MSCs 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并促进细胞表达 TH。
牛平陈欢意赵帅杜迎春
关键词:间质干细胞神经元细胞因子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