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秀川
- 作品数:36 被引量:324H指数:10
-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文化科学理学社会学更多>>
- 城市化、工业化与城乡收入差距互动关系的实证研究被引量:82
- 2008年
- 本文从内生动态系统的角度,采用PanelData的联立方程组模型,用2SLS和3SLS方法对中国城市化、工业化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了实证估计。研究表明,城乡收入差距与城市化和劳动力的非农转移呈良性循环的互动关系,工业化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呈恶性循环关系,城市化与工业化没有显著的相互影响关系,城市化、工业化与城乡收入差距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均不显著。
- 许秀川王钊
- 关键词:城市化工业化城乡收入差距联立方程模型PANEL
- 耕地面积、劳动供给、工资水平与城镇化的非线性关系——一个理论模型及其门槛面板数据的实证被引量:6
- 2016年
- 以农户收益最大化为微观基础,从体现小农经济的城乡经济均衡入手,构建相应的城镇化理论模型,得到城乡劳动力均衡就业比重与相关影响因素的关系,分析耕地面积、劳动人口、城镇工资水平等存在较大的异质性的条件下,各因素对城乡均衡就业比重可能存在门槛效应,通过门槛面板数据对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门槛效应的确存在。劳均耕地面积太小、要素集聚水平低,不利于农村劳动力的释放和城镇化的推进,提高城镇工资水平,保持适度人口增长与劳动力供给将有利于城镇化的发展。因此,本文认为应提高农业要素的集聚水平和农民工工资水平;推动现代化进程与工业反哺农业;同时,加快生育政策的改革,保持平稳的劳动力供给水平。
- 许秀川温涛张卫国
- 关键词:城镇化耕地面积门槛效应
- 经济增长、产业贡献与农民收入增长波动——基于宏观收入分配计量模型与谱分析的实证被引量:11
- 2015年
- 利用收入分配模型导出的计量模型,对改革开放以来(1978—2013年)农民收入增长波动及其宏观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使用谱分析方法,估计并比较农民收入增长与GDP及各产业增长的波动周期。结果表明: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增长对农民收入增长有显著的贡献,但第三产业增长对农民收入增长影响不显著。农民收入增长波动的主周期与GDP及非农产业增长波动的主周期一致,农民收入增长波动的副周期则与农业产业增长波动的主周期一致。根据实证结果提出以下政策建议:稳定农民收入,一方面需稳定农民的农业收入,另一方面应提高农民工的教育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农民进入第三产业就业以获得增收的来源。
- 许秀川温涛
- 关键词:农民收入收入分配经济波动经济周期谱分析
- 基于次序Logit与Probit的川渝农民工工作流动的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2
- 2014年
- 基于对四川、重庆等12个区县及工业园区300户农户的问卷调查,通过建立次序Logit与次序Probit模型分析了个人特征、职业特征及城镇生活等因素对务工农民工作流动的影响,结果显示:家中未成年子女读书人数、打工时是否有朋友、打工时遇到的困难数量、务工期间对工作和生活等方面的总体满意程度,对务工农民工作流动有显著影响;其他因素则对务工农民的工作流动无显著影响.针对实证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及建议.
- 许秀川汪军张尧瑶翟浩淼张卫国罗倩文
- 关键词:农民工
- 中国县级单位的城乡二元反差:基于分位数回归的实证被引量:1
- 2015年
- 构建了影响中国县级单位的城乡二元反差系数的理论模型,并将其扩展为实证计量模型,采用分位数回归方法,实证分析了不同城乡收入差距水平的县级单位城乡二元反差的主要影响因素,根据实证结果给出了相关政策含义.
- 许秀川张卫国
- 关键词:分位数回归城镇化
- 技术进步对重庆市经济增长及能源消费效率作用的分解被引量:8
- 2008年
- 采用IGT方程和基于科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全要素生产率技术进步测定法,对重庆市经济增长的技术进步贡献率及其能源消费效率进行了分解.结果表明,重庆经济增长主要依靠资本和能源的大量投入推动,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明显,技术进步对能源节约的效应微弱.重庆要实现能源集约型的经济增长,必须提高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份额及其对能耗的节约效应.
- 许秀川阳芙蓉王钊
- 关键词:技术进步经济增长能源消费
- 能源消费状况与节能降耗对策:重庆个案被引量:1
- 2009年
- 在对重庆能源消费的水平、增长与效率进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对重庆的产业结构与其能源消耗关系进行分析,发现重庆的主导产业与高能耗产业高度重叠,这是重庆节能降耗的最大难点。重庆应加快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的调整步伐,作好主导产业规划;形成市场"看不见的手"与政府"看得见的手"的双管齐下的控制方式;倡导能源节约型社会和消费方式。
- 许秀川王钊
- 关键词:能源消费产业结构
- 农户风险规避、羊群效应与农业绿色生产转型——基于“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的演化博弈分析
- 2024年
- 基于3方演化博弈,构建政府补贴条件下“企业+合作社+农户”农业绿色生产转型博弈模型,引入农户风险规避、羊群效应,研究3方主体行为的演化规律和稳定策略,并利用Matlab软件进行数值仿真.结果表明:企业、合作社、农户均需要政府补贴的帮助,政府的补贴力度越大,系统收敛至理想状态的速度越快;企业、合作社、农户任何一方不进行绿色生产转型都会使得转型成本剧增;农户的风险规避程度越高,农业绿色生产转型就越难以实现;农户中存在的羊群效应有利于农业绿色生产方式在农户中传播.基于此提出“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下农业绿色生产转型相关建议.
- 许秀川吴彦德
- 关键词:绿色农业羊群效应政府补贴演化博弈MATLAB软件
- 政府主导的城镇化:一个理论模型及其实证研究被引量:4
- 2017年
- 本文在政府追求经济增长与税收节余最大化的假设下,构建了一个政府主导的城镇化最优控制模型,定性分析了城镇化与劳均投资及工资水平之间的互动关系,利用1981—2013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分别对全国及经济发展程度不同地区的城镇化发展动态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城镇化与劳均投资及工资水平具有较强的移动相关性。总体上,劳均投资和工资水平的增长有助于城镇化的发展,前者对城镇化发展具有持久的推动作用,而后者对城镇化发展只在短期内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劳均投资是城镇化与工资水平上升的主要推动力,而劳均投资的增加主要依赖于自身的资本积累;在经济发展程度不同的地区,工资水平与劳动力成本对城镇化与劳均投资的影响已经进入了不同的阶段。
- 许秀川田逸飘谢鹏张卫国
- 关键词:城镇化政府主导农村劳动力转移工资水平
- 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城乡协调发展的效应及对策分析被引量:6
- 2010年
- 城市和农村是社会系统中不可分割的两大组成部分,城乡协调发展是建设小康社会和和谐社会的重大任务,而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是城乡良性互动和协调发展的关键。本文从城乡关系理论出发,剖析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对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中农民收入提高、再配置劳动力和促进农村发展等的积极效应,并提出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需要从城市、农村和政府三方面进行应对解决。
- 罗倩文许秀川邓宗兵
- 关键词:农村劳动力转移城乡协调发展城乡关系